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办法。(摘编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材料二:亨利克·易卜生是一位使挪威人、斯堪底纳维亚人乃至全人类永远又惊又喜的文化巨人。他的各种类型的戏剧,尤其是“社会问题剧”,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有深远的影响。从戏剧创作来看,早在清末民初,易卜生及其戏剧《群鬼》便传到了中国。就评论而言,最早评论易卜生的是鲁迅。1907年,鲁迅在《河南》月刊第二、三、七号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论及易卜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的时代要求,使易卜生及其戏剧更加深入广泛地在中国流传。在“五四”期间,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都在我国上演过。“五四”前后,娜拉、斯多克芒的形象活在中国青年的心上,易卜生的名字传于青年之口。1935年,上海的左翼剧社大规模地上演《玩偶之家》,全国各地也先后上演这出戏,盛况空前,因此有人称这一年是“娜拉年”。这是《玩偶之家》在中国演出的高潮,扩大了娜拉的影响。在这三十多年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明确地看到易卜生戏剧(主要是社会问题剧)的启迪作用,像《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等剧作,在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欧阳予倩的《泼妇》(1922)等早期话剧中,都有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证实,接受易卜生影响的作家的创作,也走上了社会问题剧的道路。独幕剧《终身大事》中,女主人公田亚梅可以说是中国的娜拉,她反对父母利用封建迷信、风俗祠规干涉她的婚姻自由,离家时留下一张字条,表明自己的“终身大事”“应由自己决断”,然而,胡适并没有真正提倡中国的娜拉走出玩偶之家,他只重视精神上的反叛,所以不主张“女学堂”上演这出戏。欧阳予倩也塑造了一位中国的娜拉形象,她就是《泼妇》里的于素心。她反对男人借故纳妾,欺侮女性,反对封建市侩家庭对女子进行欺骗教育的一番议论,和她理直气壮地离开家庭的具体行动,都颇有易卜生式的特色,于素心带着儿子出走,娜拉扔下儿子出走都能表明她们要摆脱牢笼,寻求妇女独立生活的道路的决心。易卜生对“五四”以来我国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潜在的,却又是可以理解的。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钧的《隔膜》和《一生》,还有茅盾的《虹》、巴金的《家》《春》《秋》等长篇小说,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鲁迅于1926年发表的《伤逝》,多次讲及易卜生和他的戏剧。女主人公子君也是当时中国的娜拉,不过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比娜拉更深邃。子君和涓生都很崇拜易卜生等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对于娜拉出走予以赞同,那是不用说的。子君争取婚姻自由,勇敢地走出封建家庭,与涓生活在一起,自然是好样的。但是小家庭平庸的生活,婚后与涓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上的距离,竟迫使她不得不返回她所厌恶的那个家,直至毁灭。(摘编自王忠祥《易卜生戏剧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钱买不到自由,但人可以为了钱而卖掉自由,因此经济权对妇女而言是最要紧的。B.娜拉出走之后,即使经济获得了独立,但仍会是他人的傀儡,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互为傀儡。C.易卜生及其戏剧在中国深入广泛地流传,离不开新时代的要求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伤逝》中子君崇拜易卜生,对娜拉出走也是持肯定态度,但其追求婚姻自由的结局令人唏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娜拉走后怎样》表达了鲁迅对自由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看法,今天的读者读后仍有很多关于自由的深刻启示。B.出笼鸟的遭遇昭示了“娜拉们”的结局—倘若没有自我生存能力,自由不过是一纸笑谈,因此妇女解放的关键是经济权。C.娜拉的形象活在中国青年的心上,是由于上海的左翼剧社大规模地演出《玩偶之家》,全国各地也先后上演,盛况空前。D.欧阳予倩的话剧受到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其作品《泼妇》中的于素心与娜拉一样,都渴望摆脱牢笼,独立生活。3.下列文学作品中,不涉及“女性解放”主题的一项是(

)A.《虹》中的梅行素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毅然剪掉自己的长发,这一举动引起父亲的反感。B.《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我,要同旧的事物决裂。C.《月牙儿》中年轻的女儿不愿重复母亲屈辱的生活,走出家庭,投身处处是陷阱的社会。D.《窦娥冤》中窦娥受到无赖陷害,被昏官以拷打婆婆相逼,在临行刑前发下三桩誓愿。4.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终以身死问苍天孙皓晖太阳出来了。汨罗江畔晨雾渺渺,青山绿水陷在了无边无际的迷蒙之中。屈原从茅屋中走出来了,扶着一支青绿的竹杖,消失在弥漫的晨雾里,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孤峰。晨雾消散,那个身影像一座石刻的雕像,久久地伫立着,久久地仰望着湛蓝深邃的天空。渐渐地,苍翠青山吻住了半边红日,晚霞彤云飞金流彩,天空充满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一种主宰一切却又永恒地保持着沉默的威严。山下,汨罗江水被霞光照得青绿中透着金红,渔船正在江中缓行晚靠,隐隐有问答酬唱的渔歌传来。那位圣哲般的老渔夫,依然肩扛鱼叉鱼网,漫不经心地从江畔走来。偶然,他抬头看了一眼那熟悉的茅屋,眼神闪过一丝惊异。那柱像渔火一样准时点燃的炊烟没有了,茅屋上挑着一幅长长的白幡,门前也没有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渔夫目光缓缓地向山顶移动着,木然地站住了。白发飘飘的老人伫立在高高的孤峰顶端,山下是湍急的汨罗江。老人仰起了高傲而执拗的头颅,凝视着流云飞动的长空,长长叹息一声,沉重极了。上天呵上天,你醒着吧?不!你定然睡着了,睡着了。你有双眼吗?不!你定然没有生得双眼,没有!没有!那你为何要做天?为何要受人的顶礼膜拜?上天呵上天,都说你是太古自生,不是人造,不受人制,洞察奸邪,惩恶扬善。真是这样么?不!你混混沌沌,无边无际,不识人间是非功过,全然没有公平、正义与爱心!你,你还是天么?天空神秘而沉默,七彩流云的漩涡仿佛积淀着久远的愚昧,平静、麻木而又诡异。太阳完全沉没于山后了,天际陷入了茫茫昏暗。老人仰天大笑,笑一阵又大哭一阵,摇着头,拭着泪,释然而又迷惘地喃喃着:“上天呵上天,不要责怪屈原骂你问你。你要有灵魂,有双眼,你可能早早都悲伤死了,激愤死了,对么?是了,你听不见屈原的话,你不过一片流云一汪大气而已!真想让你变成威力无边的神座。你?你答应了?答应了?呵,上天答应屈原了!上天开眼了!啊哈哈……”老人大笑着,从高高的峰顶跃入了一片幽明的汨罗江。“屈原大夫,回来了——”老渔人悠长的喊声响彻河谷,“渔哥们,救屈原大夫!屈原大夫投江喽——”顷刻间山鸣谷应,江面上点点渔火竞相而来,渔人们在船上喊成了一片:“屈原大夫,你在哪里——”山间火把也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边跑边喊:“快救屈原大夫!快,跳水了——”茫茫江面上,渔人们的喊声渐渐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哭声。鲁仲连与春申君闻讯赶来时,已是三日之后了。汨罗江的春水静静地流淌着,空旷的山谷唯有大片的水鸟在那座孤零零的茅屋上空盘旋飞舞,嘶哑悠长地嘎嘎鸣叫,弥漫出无尽的悲怆。骤然之间,春申君变得枯瘦苍老,软瘫在茅屋前竟是泣不成声了。“春申君,屈原大夫不足效法。”鲁仲连平静得有些冰冷。“没有屈原,黄歇何堪!楚国何堪!”春申君猛然跳起,竟对着鲁仲连大喊起来。“立国不赖一贤。”鲁仲连依旧平静得冷漠,“屈原之心,已经在放逐岁月中衰朽了。纵是秉政变法,也是刻舟求剑了。君自思之。告辞了。”春申君大急:“噢呀,仲连,你如何能在此时离开我了?”“春申君,时也,势也。”鲁仲连笑了一下,分明是无奈地苦笑,“我接到密报:燕国乐毅正在奔走联络,意在灭齐。本想扶楚带齐,不想楚国衰颓如山倒。仲连总得尽力周旋,保住齐国,给天下抗秦留得一线生路。”春申君惊愕了,良久沉默,低声道:“仲连,黄歇纵然无能,也要拼力撑持住楚国了。齐国若有急难,也好有一片根基。”“春申君,仲连先行谢过。”鲁仲连叹息了一声,“春申君,临别一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君姑妄听之:要撑持楚国,便不能效法屈原。屈原之失,在于愚忠。楚怀王之颟顸昏聩,正是楚国衰落根源,屈原却始终寄予厚望。最终如何?楚王悲惨地死了,屈原也跟着悲惨地死了。仲连以为: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无能,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君若奋力振作,联结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狡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伸颈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鲁仲连戛然打住,对着春申君深深一躬,飞身上马,风驰电掣般去了。春申君痴痴地望着鲁仲连的背影,骤然一个激灵,向着茅屋深深一躬,猛然飞身上马,飞出了幽静空旷的汨罗江。(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登上江边的孤峰,眼前所见天空奇异而神秘,流云繁复变动,也是屈原在投江之前复杂心境的写照。B.老渔夫从江畔走来,由“漫不经心”到“闪过一丝惊异”,源于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及他对屈原的好奇。C.“向着茅屋深深一躬”,春申君在茅屋前表达对屈原的敬意,也对自己撑持楚国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D.小说采用人物独白、对话等多种手法,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状态,使表达丰富灵动,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7.关于文中谈论屈原之死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申君认为屈原对楚国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故而对屈原之死表现得很悲痛,瞬间枯瘦苍老。B.鲁仲连对屈原之死表现出“平静得有些冰冷”,认为“立国不赖一贤”,这源于他性格的冷漠。C.渔人们哭喊,春申君对着鲁仲连大喊,两次呼喊背后所蕴含的对屈原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D.屈原以身死问苍天,渔人们放歌于江上,一壮烈,一悠闲,其实质都是对楚国现实不满。8.在投江之前,屈原的情绪通过两次问天得到一一宣泄,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屈原之死:“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本文增加了渔人搜救、仲连话别等情节,有何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shì,赦免、宽恕)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大将军长史A无功劳B为搜粟C都尉D光颛权自恣E及F燕王等反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详细”的意思,与《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的“具”意思相同。B.将安归,是宾语前置的句式,与《伶官传序》中的“盛以锦囊”的句式相同。C.以,用在时间名词前,是“在”的意思,跟《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春至京师”用法意义相同。D.为,动词,做、担任的意思,《过秦论》中有“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二者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等人之所以能在被扣留十九年后回归大汉,是因为汉武帝在上林苑射猎时,看到了大雁脚上的帛书,得知苏武等人信息。B.如果大汉宽恕李陵罪过、没有杀李陵老母、不拘捕杀戮其全家,李陵是有可能反匈奴而归大汉的。C.苏武归汉后,皇帝令他带上牛羊猪各一头去祭拜汉武帝的陵墓和祠庙,政治上,让其担任典属国;经济上,赐其大量钱财。D.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他的儿子苏元参与上官桀、燕王等人的谋反,被处死,此事牵连苏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2)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14.苏武为什么被免官,请根据文本简述你的理由。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青海:指青海湖;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1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志向。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厮杀。D.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守御战争形势之严峻。16.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诗中经常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进行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3)古诗文中,除了常见的用流水来表现时光易逝的感情外,还常用草木来表示这种感情,比如:,。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从现存的文献看,汉初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的单篇论文。所谓“过秦”,①。该文通过对秦王朝兴亡过程及其原因的具体分析,论述了秦之所以速亡,就在于秦以暴力取天下后,仍继续以暴力治天下,不免于一朝败亡。在作者看来,秦灭六国时,②;但取得天下后,形势不同了,却不知改变策略,结果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作者为表达这样一个中心,在文章中对秦的兴亡历史做了大肆渲染,兴之艰而亡之速,这样就为必须探索教训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才推出中心论点,大有水到渠成之势。鲁迅曾推许此文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该文在说理时,援史实以为据,逐层推进,行文波澜起伏,文笔酣畅淋漓,可谓滔滔而言,其势不可犯,其理亦无穷,充分代表了③。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的“结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优良的成绩,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B.去年栽的桃树,明年才能结果。C.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战争的双方,结果往往两败俱伤。D.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烹饪的一种方式,烧烤自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流行。“肉串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这样的画面,在徐州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中①,透露出汉代徐州人对烧烤的喜爱。徐州铜山区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庖厨图”就生动描摹着古人烤肉的场景。左边一人,在俎上切肉;右边一人,一手拿扇一手拿烤串,“U”形签子穿了两串肉。墙壁上挂着鱼、羊腿,地上还有鸡、鸭与两条狗。作为彭祖文化孕育下的烹饪之都、刘邦创立大汉的发祥地的徐州在两汉时期具有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汉代,徐州的烧烤已颇具规模,现在的徐州人热衷吃烧烤只不过是②地延续了先人的习俗罢了。在汉文化发祥地徐州吃烧烤,“吃货”们能感受到“十个腰子十个球,大乎辣椒大乎油”的豪猛,还有自汉代积淀而来的豪迈。不论是近来以小火妒和小饼为特色的淄博烧烤,还是以量大著称的东北烧烤,抑或是以策品丰富且奇特闻名的云南烧烤,烧烤在全国不同地方③。“吃货”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品味不同特色的烧烤。

《庖厨图(局部)》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假如你是导游,请仔细观察《庖厨图(局部)》,围绕画中的两个人发挥想象写一段解说词,含蓄表现出古人烧烤的悠然惬意。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5年2月2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有“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样三句话,梳理十八大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持续”“完善”“发展”是三个高频词,说的是有关乡村振兴方面的事,但又何尝不可用于生活、学习、修身等等方面?以上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高二青年学生以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A2.C3.D4.开篇指出关键问题:娜拉走后怎样?然后以三种情况总结娜拉出走之后会面临的困境:堕落、回去、饿死;接着指出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是掌握经济权;最后点明,掌握了经济权也免不了还是做傀儡,但总算有了残喘的机会,以后再想其他的办法。5.①戏剧方面,受易卜生戏剧,尤其是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很多作家也开始走上了社会问题剧的道路;②小说方面,“五四”以来我国小说创作受到易卜生的潜在影响,很多著名作家的创作出优秀作品,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娜拉”式的人物。【答案】6.B7.A8.①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与失望。②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愤怒与绝望。9.①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②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使屈原形象更立体,由习惯于扁平人物塑造转向了圆形人物塑造,作品创作别具一格。③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④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答案】10.BDE11.B12.A13.(1)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2)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14.①儿子参与谋反,苏武受到牵连。②与谋反的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③燕王多次控告他。参考译文: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摆设酒宴向苏武祝贺说:“如今您返回汉朝,在匈奴中扬名,在汉朝廷里功绩显赫。即使是古代史籍所记载的,图画所描绘的,有谁能超过您子卿呢!我李陵虽然才能低下、怯懦胆小,但假使汉朝暂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让我能实现自己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能像曹沫在柯邑结盟时那样(建立功绩),这是我从前一直没有忘记的心愿啊!可是汉朝逮捕杀戮我的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耻辱,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算了吧,只是让您知道我的心意罢了!我是身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