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应用和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分析_第1页
聊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应用和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分析_第2页
聊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应用和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分析_第3页
聊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应用和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玉米是山东省聊城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类型,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和数量持续增大,已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玉米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玉米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迫切需要利用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等新的生产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以期为聊城地区玉米种植管理与生产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引言:玉米具有极高的生态适应性,产量高,耐储存,运输方便,用途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粮食,还可以作为食品、医药、工业原材料,各个区域对于玉米的需求很大。为了让玉米能够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推动聊城地区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两个层面入手,确保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步实施,确保玉米高产高收。1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方法1.1选地、整地方式良好的栽培土壤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前提,在选择玉米种植地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细节。第一个方面是选取灌溉条件好、排水条件好的田块,确保在降雨量较少的时间段,玉米可以得到充分的灌溉,在夏天降雨高峰时期,农田可以迅速排除过多的水分,不会对作物造成不利的后果。第二个方面是选取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块,播种后可保证后期的健康成长。在播种前,需要对地块内所含有的养分进行认真地检测和分析,以保证土地中所含有的养分可以完全供应玉米生长需要。为防止因土壤营养不足而引起原因,农民可以采取不同作物轮作方法提高土地养分含量。第三个方面是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检测,掌握土壤的湿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等指标,以便做好下一步的基肥或追肥工作,保证土壤状况适合玉米生长。在整地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翻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均衡地分配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提高肥力,同时也为玉米根系生长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其次是犁地,使用犁头翻耕并使土壤松软,能够改善土质,疏松土质,提高透气性及水分渗透率。能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根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肥供给。最后是平整,犁地之后必须找平土地表面,可用平整设备也可用手工设备进行,平整能保持土地的均一性,避免了水的损失,为播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1.2良种选择在挑选品种时,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采购,之后根据种植需要和茬口类型,挑选相应的品种。春玉米生长周期长,在选用新的品种时,应着眼于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夏季播种麦茬玉米,应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和土壤状况,确保其耐倒伏,抗病。若土壤肥沃程度不高,则选用植株较矮、叶片较窄的品种。选用的玉米种子应色泽纯正,籽粒饱满,其萌发率可达到有关要求。在进行播种前,要持续日晒2—3天,以增加种子的萌发率。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选用相应的农药进行拌种,可起到杀菌效果。例如防治丝黑穗病、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病害时,选用萎·克·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或丁硫·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1∶40的比例完成拌种包衣。1.3确定播种时机在进行玉米播种前,必须首先确定好播种的时机,过早或过迟均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普遍玉米种子在6℃左右萌发。在6℃以下播种,虽能萌发,但受初春气温的影响,易出现霜害,对种子发育不利,出苗率降低,萌发期延长。若气温高于6℃,同时降雨强度较大,则易造成种子浸水,对其后的生长发育和肥料管理不利。所以,种植时期以4—5月份为宜,这段时期外界的气温相对适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地的肥力,提高种子的耐倒性和耐旱能力。其次,在生产实践中,不同的栽培密度对产量及抗倒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合理的密植方式,是玉米高产优质的保障。如果玉米植株密度过低,会影响其抗性,所以要进行合理的种植密度调控。种植者可以采用大垄双间种植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玉米苗行距,保证玉米种植密度数据符合规范的要求,通常的行距应该在15cm—20cm之间,间距在30cm—40cm之间。此外,在采用密植技术时,要尽量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可选择种植一个宽垄,再种植一个窄垄,每垄玉米植株生长空间合理,处于合适的边际空间中,对玉米种植边际效益产生积极影响,能够有效保障玉米植株生长边际效益,进而提升玉米生产数量和质量。1.4玉米各阶段水肥控制方法水肥控制是田间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适宜的水肥供给是确保玉米株苗健康生长的决定性条件,在应用高产种植技术过程中,要注意水肥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第一个阶段是玉米幼苗期。这是播种后的第一个时期,土壤水分对幼苗生长有很强的作用,当水分超过幼苗需要时,可能会出现幼苗枯死问题。当土壤水分达不到作物的需求时,就会对作物的根部产生不利影响,使作物的根系不断地下沉,达不到理想的增产作用。基于此,必须保证玉米幼苗阶段的土壤湿度,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灌水。第二个阶段是玉米大喇叭口期。这一时期是玉米根系吸收水分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加雌穗颗粒数,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使其能够正常发育,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三个阶段是吐丝期,在这一阶段,要进行有效的氮肥使用控制,确保肥料的品质,杜绝过量的肥料使用。第四个阶段是完熟期。这一时期是玉米生育后期,这一时期同样与产量和品质相关。这一时期胚乳以蜡状为主。在后期,籽粒乳线会慢慢减少,直至在基部形成黑色层。在把每个时期的水肥管理都做好以后,为了让玉米营养平衡,可以施用复合肥及农家肥。1.5查苗、补苗、中耕除草由于病虫害、机械损坏等原因,在进行种子种植之后,很容易造成苗不足。在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要进行检查,发现缺苗要立即进行补种。在进行补苗时,可以采取移苗补苗或浸种补苗。若缺苗不多,可以采取移苗补栽方法,在阴天进行。当出现3—5片叶的时候,选取一些健壮的苗,将其带着土壤进行移栽,确保根部携带着原始土壤,从而提高成活率。在中耕除草方面,可以松土,提高地温,加快有机物的降解,提高土壤中的有效营养,降低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清除田间杂草,抗旱保墒。在进行中耕除草过程中,第一次是在定苗之前,当已经长出4—5片叶子时,中耕深度要达到3cm—4.5cm。在定苗后进行第二轮中耕除草。第三次是在拔节之前进行,将其中耕深度控制在9cm—12cm之间。除此之外,在进行趟地时,要注重培土量,深度控制,第一次趟地要保证抓紧犁的底部,直至最深处。为达到较好的趟地深度,又无伤苗压苗现象,可使用小型犁具。1.6掌握去雄时间玉米雄穗对养分的吸收和转运具有很大的影响,去雄是实现高产的关键。适当的去雄处理可以显著地改善土壤的通气、透光条件,提高植株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株高度,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其次,去雄还能减少害虫,消灭蚜虫和玉米螟等害虫,提高产量。要掌握好去雄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应在雄穗刚露头而未散粉的时候,一般采取分株去雄、隔行去雄两种方法,并注意去雄率应保持在玉米株苗总数量的50%范围内。1.7确定采收时间当玉米完全成熟时,其外表籽粒较为丰满,其大小和品质均较好,此时进行采收,可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玉米收割完毕后,还要进行晾晒,确保所有的玉米脱粒,再根据脱粒结果,将其存放到仓库中,同时要确保仓库干燥和通风,要经常查看仓库状况,及时查看粮食的品质,避免出现发霉、害虫等情况。1.8运用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广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离不开高科技支撑。第一个阶段是在种子选择期,可采用智能探测装置对土壤肥力、区域地质水文状况等进行检测,从而确定适宜的玉米品种。第二个阶段是在种子加工过程中,可采用智能监测装置,实现对种子温度和湿度的智能化监测,以及对干燥时间和化学药剂浸泡时间调节。第三个阶段是在耕作期,根据监测装置观察地表温度情况,进行适时播种。同时采用计算机视觉扫描技术对播种期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需求确定播种密度。第四个阶段是在玉米发芽生长期,通过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动态观测,可以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和灌溉,实现了对灌溉资源和施肥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可将农业信息科技运用于水、肥、田监测等方面,引进数字水、肥管理系统,通过水肥集成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对玉米的水分和养分进行准确估算,对玉米长势进行监控和分析,对作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从而帮助农户作出相应的应对和纠正。除此之外,在玉米种植区域,一般都要进行25cm以上的翻耕,可使耕层变得疏松,便于后续进行灌溉与施肥。此时可采用卫星监测技术,可以对耕地厚度、松软程度等进行科学监测,并及时查看田块残留农作物根系清除情况。同时可以实现对松土深度、有效面积、作业规范的在线监测,并与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相融合,实现耕地品质的全面评价,有针对性地优化灌溉施肥方案。2玉米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2.1农业防治手段目前,在应用较多的各种防控措施中,农业防治手段是被广大农户所认可的绿色防控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栽培者要重视种子的选择和栽培的方法。首先,在玉米的选种方面,尽量挑选适合山东聊城地区气候、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的玉米品种能够增强其综合抗病的综合性能,另外,在选种的时候还要熟悉当地容易发生的一些玉米病虫害,尽量挑选颜色鲜艳、籽粒饱满的种子。其次,在播种完成之后,要选择晴天进行晾晒,在晾晒过程中要经常翻动,让整个种子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为接下来的播种作业提供便利。在玉米生产过程中,要对玉米的行距和间距进行严格的调控,防止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地播种,并且要根据目前的天气状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水和施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2.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具体要以玉米植株生长态势为准。首先是利用诱饵捕捉有害生物,或者在相应的栽培地区养殖有害生物天敌进行灭杀。例如玉米螟的天敌是赤眼蜂,玉米蚜虫的天敌是瓢虫。除了常规的生物技术外,有关专家和学者还进一步提出了生物杀虫剂防治技术,即采用微生物、动物源和植物源农药,使用时无农药残留,在玉米病虫害控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用生物农药之前,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用合适的药剂,才能对症下药。为防止病虫害对生物杀虫剂产生抗性而影响下一步控制,可采用不同种类的生物杀虫剂交替进行。在施用药剂的同时,为了避免不同药剂间的化学作用,在相同的时期内,不得将多种药剂混合使用,以避免不同药剂间的化学作用给作物带来危害。其次,在栽培期间,可用某些生物制剂防治幼虫,比如苦参碱等。2.3化学防治措施对于玉米病害应采取针对性的化学防治措施,比如对于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其发病概率高、传播迅速,需要栽培者密切关注。在玉米田发生此病害的病株比例在70%以上,病叶比例在20%时,可采用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控制2—3次。防治纹枯病,可采用以补骨脂种子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杀虫剂或者以烯唑醇为主要成分的药剂,在发病早期进行一次预防,间隔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预防。对于玉米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可以使用自走式高杆喷雾设备装置对发病区域施药,如果发病范围比较大,则需要向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申请,使用无人机等大型机器对发病地区进行大面积施药。例如针对玉米黏虫,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敌敌畏乳油等,为进一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建议在晴天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进行喷药。另外,虫害控制的最好时机是在害虫孵化阶段或者幼虫阶段,可以用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进行控制。针对虫情严重地区,要适时在幼虫期喷施氯虫·高氯氟、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并严格遵循统防统治,群防群控的原则。2.4物理防治策略相对于其他控制方法而言,物理控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不使用某种药剂的情况下进行控制,根据玉米的一些常见害虫的生理特征,提出一种可行的控制方法。有些玉米害虫具有趋色和趋光等一些物理性质,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运用杀虫灯和黏虫盘等,可以对玉米害虫进行有计划的控制。比如控制玉米螟时,选用杀虫灯,一般是每200/m2放置1台,在每天晚上20点到次日2点开灯,可集中消灭此害虫。其次,在生产实践中,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在采用物理方法控制玉米虫害时,不必局限于目前的防治方法,而要根据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