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下册】
(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
⑴鼓瑟希*__________________
⑵黄春者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如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出其礼乐,以俟君子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
④求!尔何如*__________________
Q)方
①且知方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六七十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登泰山记》)
④方宅十余亩(《归园田居•其一》)
⑤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宗庙之事,如会•同•
古义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做事)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三子者出,曾皙后
(3)浴乎沂,见乎舞零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以
①«吾一日长乎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毋吾«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居则日:“不吾知也!"
③于其身也,如肥师焉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而
①子路率尔而对日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西作
③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
④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4)乎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1)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毋吾以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何以哉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吾一日长乎々____________________
(6)浴乎沂,风乎舞零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8)异乎三子者之撰____________________
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千乘之国: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春秋时指O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国家的强弱都用的数科来计算。
(2)加之以财般
师旅:古代。为一旅,为一师。
(3)宗庙之事,如会同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或举行祭祀的处所。帝王的宗庙
制是天子庙,诸侯庙,大夫庙,士人
庙,庶人不准设庙。
会同:古代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
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4)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章甫一: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
的O章甫,弋的O
相:诸侯、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5)浴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
舞零: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古代,设坛命女巫
为舞,故称。
..........................................[参考答
案1..............................
1.答案:(1)同“稀二稀疏(2)同“暮二日暮,黄昏
2.答案:(1)①连词,假如,如果②连词,于,至于③连词,
或者④“何如”连用,意为怎么样,(2)①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
准则②形容词,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
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③名词,方形,与“圆”
相对④名词,方圆,周围⑤介词,当
3.答案: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4.答案:(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
词,戴着礼帽(2)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3)名词用作动词,
吹风(4)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指做小相;大,形容词用
作动词,大事,指治国为政
5.答案:(1)①介词,因为②动词,一说同“已”,止;一说
是“用”的意思③“何以”连用,意为“怎么做”④介词,用,
把⑤连词,来,(2)①连词,表假设,那么②副词,那么,就③
连词,表转折,却,可是④副词,表判断,就是,(3)①连词,表
修饰②连词,表顺承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转折,但是,
却,(4)①介词,比②介词,在③介词,和,跟,同④语气词,
表推测
6.答案:(1)宾语前置标志词:知(动词)、吾(名词),(2)
宾语前置标志词:以(动词,用/止)、吾(名词)(3)宾语前
置标志词:何(4)状语后置标志词:以(5)状语后置标
志词:乎(6)状语后置标志词:乎(7)省略句"使''后省
略代词“之”(8)省略句省略主语;主谓倒装“三子者之撰
异乎”
7.答案:(1)中等诸侯国车辆(2)军队编制五百人两
千五百人(五旅)13)祖宗牌位七五三一诸侯朝见天
子(4)一种礼服一种礼帽祭祀(5)求雨祭天
(六)齐桓晋文之事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
(1)无?,则王乎__________________
(2)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为长者折枝*__________________
(4)刑*于寡妻__________________
(5)抑为米色不足视于目与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
(7)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__________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9)是罔民也__________________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度
①他人有心,予忖层之
②度,然后知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请度之__________________
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短歌行》)
⑤秋月春风等闲屋(《琵琶行》)
⑵明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③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④月艺星稀,乌鹊南飞(《赤壁赋》)
⑤积善成德,而神叨自得(《劝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
⑵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动词);表示另提一事(介词)
(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5)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今义: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6)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7)不能进于•是•矣
古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
引起的
(8)请尝•试•之
今义:试,试验
(9)然后从♦而♦刑之
古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
就
(10)乐岁孝多饱
古义
今义: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特指婚姻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刑于寡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取之,是鸟民也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欲辟土地,朝*秦楚
(5)是以君子尊庖厨也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幺〃吾幼,以及人之幼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7)••
(8)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9)将以求吾所大”也
(10)为心甘不足于口与?羚喙不足于体与
(11)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之
①齐桓、晋文冬事可得闻乎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③牛何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⑤舆薪冬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⑦蚓无爪牙冬利(《劝学》)
⑵以
①是以后世无传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以,则王乎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将«衅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百姓皆牛王为爱也
⑤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⑥挟太山以超北海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老吾老,«及人之老
⑧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⑩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⑶若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1)是乃仁术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3)是诚不能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臣未之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7)何由知吾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
(8)牛何之__________________
(9)然则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
(10)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百姓之不见保__________________
(13)天下可运于掌__________________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5)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6)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17)夫子之谓也__________________
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衰,兴。一些强大
的诸侯国为争夺天下,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
个诸侯,即叫作“春秋五霸”。它是春秋
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当时的诸侯争霸,为以后战国时期的兼并
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⑵将以母钞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衅,
(3)吾力足以举百钧
钧: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O
(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四夷:古代汉族对四方的统称,分别指、西
、、O
⑸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商贾:古代对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即
为商,为贾。泛指做买卖的人。
(6)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殷代称
,周代称0
⑺申之以拳怫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对还报的爱;悌,
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
本。
........................................[参考答
案1..................................
1.答案:⑴同“已”,停止(2)同“悦”,高兴(3)同“肢”,
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均喻
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4)同“型”,典范,榜样。句中作动词
(5)同“彩”,彩色,绚丽(6)同“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同“盍”,何不;同“返”,回,归(8)同“途”,道路(9)
同“网”,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10)同“斑”,花白
2.答案:(1)①动词,揣测②动词,丈量③动词,考虑④
动词,越过,穿过⑤动词,过,指时间,(2)①名词,视力②副
词,明白地③形容词,贤明④形容词,明亮⑤名词,智慧
3.答案:(1)从而推广到(2)推广到(3)妻子和儿女(4)……
的原因(5)音乐(6)中原地区(7)到这一步(8)试行(9)
接着就(10)终年
4.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做榜样(2)名词用作动词,刑,处
罚;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3)使动用法,使……安定
(4)使动用法,使……朝见(5)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6)形容词用
作动词,敬爱;爱护(7)使动用法,使……兴;使……受到危害(8)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9)形容词用作名词,想要的东西(1())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味的
食物;轻软暖和的衣服(11)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人口稀少的国家;人口众多的国家;弱小的国家;强大的国家
5.答案:(1)①助词,的②代词,他③动词,至心往④助
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⑥
代词,这⑦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①介词,因为②副词,同“已”,停止③介词,用④动
词,认为⑤介词,凭借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⑦连词,
表承接,相当于“而“⑧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⑨介词,
把⑩连词,表目的,相当于“而”
(3)①动词,像②连词,如果③代词,如此④动词,比得
上
6.答案:(1)判断句标志词:乃……也(2)判断句标志
词:也,非....也(3)判断句标志词:也(4)状语后置标
志词:以。主谓倒装标志词:宜乎前置(5)宾语前置标志词:
闻(动词)、之(代词)(6)宾语前置标志词:御(动词)、之(代词)⑺〜
⑻宾语前置标志词:何(9)宾语前置标志词:“之”起提宾作用
(10)宾语前置标志词:何(11)宾语前置有(动词)、之(代词)(12)
被动句标志词:见(13)状语后置标志词:于(14)状语后置标
志词:以(15)状语后置标志词:以、于(16)省略句省略宾语
“之”(17)固定句式标志词:……之谓也
7.答案:(1)天子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2)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健隙(3)30斤(4)少数民族
东夷南蛮北狄(5)商人行走贩卖货物坐着出售货物(6)地
方学校序庠(7)父母兄弟姊妹
(七)庖丁解牛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
⑴吉然回然__________________
(2)技善至此乎__________________
(3)批大郤,导大森__________________
(4)4-刀而藏之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族庖月更刀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每至于族*__________________
(3)士大夫之奉(《师说》)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
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⑵依乎天•理•
古义
今义:天然的道理
(3)因其固•然•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
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4)技经肯索之未•尝•
古义:
今义:未曾;加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
没)”相同,但口气较委婉
(5).售,每至于族
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
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6)吾见其难•为•
古义:
今义:使人为难;多亏;客套话,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⑺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⑴足之所校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以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
(4)普刀而藏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②吾见其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怵然为戒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
①奏刀胜然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因其固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将,每至于族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怵然为戒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
⑶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④冰,水为之,而寒了水(《劝学》)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
(4)乎
①技盖至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乎技矣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依于天理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况大嫉手__________________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1)臣之所好者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2)良庖岁更刀,割也
(3)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4)技盖至此乎__________________
(5)视为止,行为迟__________________
(6)技经肯索之未尝,而况大孤乎
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1遮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庖,;特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古代对一些
以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职业的字,
如“庖丁”“师襄”。
(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名。《桑林》本为商朝一种大
型的、国家级。史载,商汤祈雨成功,万民欢呼,作歌颂扬
汤之德。因商汤祈雨在宋国睢阳桑林门,故名。
《经首》:传说中时的乐曲名。
(3)技经肯•紫•之未尝
肯紫:筋骨结合的地方。肯,:嗪,筋骨结合处。
..........................................[参考答
案]................................
1.答案:(1)同“响”(2)同“盍”,何、怎么(3)同“隙”,
空隙(4)同"缮”,揩拭
2.答案:(1)形容词,众(2)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3)名词,类
3.答案:(1)没有不是(2)此处指牛体的自然结构(3)本
来的结构(4)不曾……去尝试(5)虽然如此(这样)(6)
难下刀(7)动作因此
4.答案:(1)名词作动词,踩(2)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3)形容词作名词,没有厚度(4)形容词作动词,揩拭
5.答案:(1)①介词,替,给②动词,解③动词,作为,(2)
①拟声词词尾②副词词尾,……的样子③代词,这样④形容词
词尾,……的样子⑤形容词,对,正确,(3)①介词,引出对象②
介词,从③介词,时于④介词,比⑤介词,被,(4)①疑问语
气词,呢②介词,相当于“于“,比③介词,相当于“于”,不译
④反问语气词,呢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答案:(1)判断句标志词:……者……也(2)判断句标
志词:……也(3)状语后置标志词:于(4)省略句“至”
后省略介词“于"(5)省略句“为”后省略代词“之”(6)
固定句式标志词:况……乎
7.答案:(1)厨师技艺(2)乐曲祭祀活动尧(3)附
在骨上的肉
(八)烛之武退秦师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
(1)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
(4)秦伯说*__________________
(5)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许
①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生不知何计人也(《五柳先生传》)
③潭中鱼可百件头(《小石潭记》)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⑵微
①单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⑴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尊称男人的妻子
(3)敢以烦热事
古义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⑴与郑人理__________________
(2)夜绳而出__________________
(3)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
(4)*
(5)且君尝为晋君岁矣
(6)越国以鄱远__________________
(7)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
(8)邻之厚♦,君之薄*也
(9)若不用秦__________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1)既东号郑__________________
(12)越国以鄱*远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失真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
③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
④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⑵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⑶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共若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失其所与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之
①公从冬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③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许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夫晋,何厌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子犯请击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⑧亦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7)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
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传”意为,《左传》即是给儒家经
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
《》《》合称“春秋三传北
(2)吾不能早用于
子:①古代对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
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
“子”特指孔子。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
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字,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
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③古代
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别是、、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课文中所称“晋侯”“秦伯”中的“侯”“伯”即是爵位。④地支的第
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
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还可以纪日、纪年。
⑶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
主对自己的o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
说君主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如
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们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在
古代,一般人谦称自己时用的词语有、等,尊称对
方时常用的词语有、等。
............................................[参考答
案1.........................
1.答案:(1)同“矣”,用于句末,相当于“了”(2)同“供”,
供给(3)同“媵”,满足(4)同“悦”,高兴(5)同“智”,
明智
2.答案:(1)①动词,答应,许诺②名词,处所③数词,表
示约数④代词,这样,(2)①副词,没有②形容词,微小③形
容词,微弱
3.答案:(1)外交使者(2)那个人,指秦穆公(3)办事的
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4)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
的主人
4.答案:(1)名词作动词,结盟(2)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4)名词作状语,在东边(5)动
词作名词,恩惠(6)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7)形容词
作名词,缺少的资粮(8)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削弱(9)使
动用法,使……侵损;削减(10)使动用法,使……灭亡(11)
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12)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5.答案:(1)①介词,和、跟、同②动词,结交、亲附③助
词,表疑问,相当于“吗”④连词,和,(2)①介词,因为②介
词,用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目的,来⑤介词,把,(3)
①代词,它,代郑国②代词,这③代词,他们,代使者④代词,
自己⑤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4)①代词,他,代
佚之狐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④
代词,代这件事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⑥代词,代土地⑦代
词,代秦军⑧代词,代郑国
6.答案:(1)状语后置标志词:于(2)省略句“军”后
省略介词“于"(3)状语后置标志词:于(4)判断句标志
词:……也(5)状语后置标志词:于。省略句介词“以“后
省略代词“之”(6)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代词“之”(7)
宾语前置标志词:之(8)判断句无标志词
7.答案:(1)编年左丘明注释春秋公羊传(公羊传)春秋
谷梁传(谷梁传)(2)男子公侯伯子男(3)谦称鄙人
在下(其他谦辞也可)阁下足下(其他敬辞也可)
2024备考经典范文集锦
每一篇范文都有思想高度,符合时代之精神
每一篇范文都具思维深度,凸显理性之思辨
每一篇范文都是逻辑严密,体现结构之严谨
每一篇范文都堪称典藏级佳作
熟读、常读,借鉴、模写,必见奇效
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范文
故事赋能青春,青春赋能中国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范文
无远弗届,穷山距海
2021年新高考I卷作文范文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
2019年全国II卷作文范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023年名校模拟作文范文
秉速度,持跨度,赴未来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范文
拒作时间之奴,理性主宰青春
2023年天津卷作文范文
共道、实践,担时代使命
2022年新高考n卷作文范文
不负选择,勇于创造,成就未来
2022年浙江卷作文范文
走创新之路,做鲸鹏青年
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范文
处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
2021年北京卷作文范文
论生逢其时
2023年新课标n卷作文范文
辟一方空间,让青春蝶变升华
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范文
筑本手之基,抵妙手之境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范文
青春启航,需修身明义笃行
2020年全国HI卷作文范文
设计人生,与国家同频共振
2018年天津卷作文范文
不器与器
2022年天津卷作文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人土地转让合同
- 2025电竞馆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修房屋漏水施工合同样本
- 农田承包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总工程师聘用合同样本
- 2025年家畜转基因胚胎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二零二五版探矿权股权转让框架协议范例
- pvc地板清洗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个人借款合同经典
- 乘坐私人校车合同样本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YYT 1849-2022 重组胶原蛋白
-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英文版习题答案chapter1英文习题
-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课件
- 酒店贷款报告
- 会计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 体育赛事推广方案
- 子宫肌瘤健康教育指导
- 手术室专案改善活动护理课件
- 公交驾驶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 桩基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