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整理三年级语文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
案3
23和时间赛跑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待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
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
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
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
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
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一一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
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
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
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
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
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
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
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
解决呢?靠老师吗?沟,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
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
有什么想法呢?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
句话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
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
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
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
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
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计算机吗?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那你们知道是哪位
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
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
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
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
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
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要求:全班同学昔着问题,再次默读读课文,画
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
帮助解决。个人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
(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
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
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圣”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
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
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
还有哪些原因?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六)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板书设计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书
世界最薄的书充满想象力
阿兰。图灵思维经常跳跃计算机之父
做些奇怪的事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成语,读准字音;把字写好,熟练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
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格言,从小养成珍惜时
间的好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知道比尔盖茨成为信息时代天才的原因,并
学习他从小树立坚定决心的好品质。
4通过“有趣的发现”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
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文中的成语。
2、认真读课本中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个成语的意思。
4、指名进行成语的朗读,注意每个字的发音。
5、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6、小组讨论各个成语的意思。
7(1)板书“临、坚、紧、帅、师、归”
(2)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组词。
(3)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4)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5)学生做书面组词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
1、出示文中珍惜时间的格言。
2、全班齐读,熟渎成诵。
3、小组内交流对这些珍惜时间的格言的理解。
4、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整理的关于时间的格言。
5、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整理的资料最好。
三、阅读平台一一大器之材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大器只材》,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你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5、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一、复习,导入籽课
背诵珍惜时间的格言。
二、能说会道一一有趣的发现
1、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展示学生自己整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在小组内归纳,分组,推选
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小组进行评价。
三、笔下生辉一一写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
四、总结
五、写一写你的新发现。
25我不能忘记祖国
内容简析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
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
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
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
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肓。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本设计力求避免教师繁琐的分
析讲解,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
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
3、揭示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
义;
(2)思考:这篇深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
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
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
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资、索、谓、洲、淘、
雅、虑。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
1、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加深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
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2)宋庆龄当时是怎样说这两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
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
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
含义。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诛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
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25我不能忘记祖国
热爱
宋庆龄中国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6卢沟桥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
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
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
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
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
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喟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尔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至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
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
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
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
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二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
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26卢沟桥
设计科学
造型美观
完好无损独一无二
闻名世界姿态各异
石狮子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27古诗两首
内容简析
本课两首古诗均为唐代边塞诗。《从军行》描绘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
勇戍边的胸怀,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塞下曲》借用
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
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感悟、体脸、
积累,教师则从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使学生自主、主动、生动
地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
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箧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弓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1、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妁情
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塞下曲》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
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弓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乌云遮暗
从军行战士遥望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百战
草惊
打猎情景引弓
塞下曲寻白羽箭
寻找猎物在棱角中
28*民族英雄戚继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戚继光是正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他不但作
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2、认识“盗、浙、廷、腐、训、律、谋、趁、患”9个生字,理解“民族
英雄、海盗、倭寇、朝廷、腐败、训练、身先士卒、趁机、智谋、倭患”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英雄?我国明朝,就有一位抗日的
民族英雄(生:戚继光)。[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自学思考。
(1)自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
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
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题目为什么写“民族英雄”?戚继光为什么组建、
训练“戚家军”?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他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哪个小组想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为何题目用“民族英雄二
(2)戚继光为什么组建、训练“戚家军”?
(3)从哪儿看出他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五)复习巩固,拓展知识。
1.复习巩固生字。生当小老师,把自己认为难读、难写、难记的字词提问,
指名让其他学生回答。
2.交流课外资料。
板书设计:
作战勇敢
28*民族英雄戚继光
抗击倭寇很有智谋
语文百花园七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七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了两项,
一是“汉字真有趣”,二是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爱国名言和
积累带有“国”字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阅读
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小英雄于连》,讲的是在敌人的炸药即将炸毁布鲁塞
尔这座城市的时候,小男孩于连急中生智,撒尿浇灭导火索,保住了布鲁塞尔城
的感人故事。“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了让
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的话题。“笔下生辉”安排了“写想象作文”的训练,要
求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语文,
学习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理解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
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出示同音形近字“宵”与“霄”,说说两个字的异同。(音相同,形相
近,意不同。)
(2)组词,在词语中发现两个字在使用上的不同,交流区别两个字的有效
方法。
(3)读《辨字歌》,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2、学习第二题(补充句子)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读、思、议:每个句子分别讲了几层意
思?用什么词语把这匚层意思连在了一起?几层意思之间产生了怎样的联系?
(如第一句话讲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和“戚继光很有智谋”两层意思,用上了
“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2)学生在补充完整课本上句子的基础上,用带点的词语口头造句。
二、“积少成多”
1、学习第一题(渎读背背)
(1)出示课本上的爱国名言,指名读,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
(2)交流自己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三位名人的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句名
言的感受和理解。
(3)熟读成诵。
2、学习第二题(我的采集本)
(1)读课本上的六个带有“国”字的成语,查阅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
对它们的理解。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写出带有“国”字的成语最多?
(3)交流对所写成语的理解。
(4)把带有“国”字的成语抄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三、“阅读平台”一一阅读短《小英雄于连》
(1)自轻声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了一座铜像?于连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3)再读短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几个自然段之间有
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一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故事,做好在班级里讲故事的准备。)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试着轻声讲一讲。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要求:
1、讲故事时要用普通话把故事讲清楚,注意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讲具体些;
2、听讲故事时要认真,注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补充提出来,与别人交流;
3、在每一个组员都讲完的基础上,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他(她)
出谋献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比赛。
三、举办班级故事会: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听、评;
2、全班议论,评出班级“故事大王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一一写想像作文
一、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1、读课本上的提示语,说说什么是“梦想(自己渴望实现的愿望)
2、自己有什么梦想?最渴望实现的是什么?
3、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最大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假如梦想
成真,后果会是怎样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梦想说具体、清楚。
二、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大胆想像,把你的最大梦想及梦想的来,梦想成真后的奇迹等表达出
来;
(2)写得新奇、生动、有趣,让别人喜欢看;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
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动手办墙报展,互相交流美好的梦想。
29清明节的来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
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
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
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
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
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
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
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
素材。
课文配有二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
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市这一天,晋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场景。这二
幅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果文。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
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
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
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老师板书课题。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
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
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
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
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
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
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
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
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
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
清明节的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
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
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
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四、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一一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
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
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
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繇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
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
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
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
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
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
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
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
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
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
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
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
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
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不居功劳
清明节的来来不图富贵崇高品质
不愿做官
赤子之心
30雪顿节上看赛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牝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牝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雪顿节”是什么节?赛牛是怎样的场面?)
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
的节日二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
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能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生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字中复杂的字形,易错的字音,难理解的字
义。
测查
读音:崭惨豁
笔顺:砸骨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五)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2)会写字(说无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艳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耗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
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一一比赛中一一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耗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
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
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3.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在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耗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
下来。
(五)布置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
板书: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一一比赛中一一比赛后
节日盛装惊险壮观满意而归
31*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
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
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
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这篇课文是把寓言故事改编为了剧
本。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
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
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交流成果。
(1)学生先汇报自己找出的字音重点;读书时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
不加字。最后,学生把自己找出的字形、字义难点,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
案后还要谈理。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最佳“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
按“先生救狼一一狼要吃先生一一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3)全班交流,并评议。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
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
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练读,发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
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全班评议。
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
并说出理。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
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
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回家为家长表演。
板书设计:
东郭先生和狼
知书达礼受伤
积德行善装可怜
救求救
躲避要吃先生
决不能可怜像狼一样凶残的恶人
32*快乐国奇遇记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木偶一一皮诺曹与一群不爱学习,十分
贪玩的孩子,被诱骗到快乐国,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尽情玩耍、人变驴、被卖、
挨打、摔病、惨遭淹溺、险些丧命的磨难,最后跳水逃走的奇异遭遇,说明皮诺
曹是一个没有主见,非常贪玩,但决心改正错误的孩子。
课文选自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语言朴实、故事性强,适宜儿童独立阅
读。
文中有二幅插图。一幅画着皮诺曹骑在惊恐万分的毛驴上,高兴地赶往快乐
国的情景;一幅画的是皮诺普长出驴耳朵、妒尾巳时痛苦、绝望的情景。这二幅
图,有利于学生理出文章线索,深入地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力求引导学生读、思、议结合,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
趣曲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学
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
读童话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
从中认识主人公的道德品质。
3、辅导学生认识课后的7个生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重点难点:
了解皮诺曹的奇异遭遇,认识他的品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名著《木偶奇遇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板书:奇遇)清谈谈对“奇遇”的理解。
2、说说你们经历的或听说的、你认为最能表现“奇遇”的事。
3、你们说的奇遇,与我推荐你们读的“奇遇”相比,太平常了。你们要读
的奇遇,是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怎样幻想都不为过的“奇遇”,你们愿意读吗?
4、板书课题。
5、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介绍作品想象丰富,故事奇特、曲折、有趣。
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吸引了几代儿童的目光,使人爱不释手的特点。)
二、理解课题,猜想内容。
1、“记”是什么意思?文章中指什么?(引导查字典,准确理解词语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思)
2、理解“快乐国二
①在神话或童话故事中,你知道有哪些虚拟的国?(如《西游记》中的女儿
国等)
②这些国名与他们国家的社会生活是什么关系?
3、猜想皮诺曹在“快乐国”的生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自学生字、新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与词语。(相机讨诒、理解词语:愿望、盼望、嘱
咐、爽快、乐不可支、斩钉截铁、九霄云外、兴高采烈、绝望、懊悔、一五一十、
诚恳)
②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找出故事中的人物,用图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边读边想。
①皮诺普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快乐国的?从这点上看,皮诺普是个什
么样的孩子?
②从皮诺曹与“小灯芯”的对话中,你看出他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用笔画
出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读读说说。
①皮诺曹在快乐国里生活怎样?把写他思想变化的词语画出来?说说这些
说明什么?
②皮诺曹是怎样脱险的?从皮诺曹脱险与决心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
孩子?
③说说皮诺曹的经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找《木偶奇遇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课文。
二、小组讨论。
皮诺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只要有道理就行。如:皮诺曹是一个聪明善良、没有
主见、没有恒心的孩子;他是一个天真纯洁、贪玩的孩子;他不爱学习,不识好
坏人的孩子;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三、读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活动.
讲一讲,你还知道的木偶奇遇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木偶奇遇记》全书,举办一次故事会。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小伙伴们听。
六、按皮诺曹的遭遇,重新排列句子,并用序号(123........)表示。
O皮诺曹变成了驴。O被卖到马戏班。()他跳水逃走了。()在快乐国
里,他没完没了的玩乐。()皮诺曹被推下海,险些淹死。O经常挨打,腿摔痛
了。()皮诺曹在“小灯芯”的劝说下去了快乐国。
板书设计:
变成真孩子高兴
去快乐国去了快乐国贪玩
快乐国奇遇记变成驴受尽折磨
奇异遭遇当木头烤火
语文百花园八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安排了成语练
习)“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背关于学习、积累方面的古人名言)“阅读平台”(安
排阅读古代神话《精工填海》)“能说会道”(安排了以“我的藏书角”为话题的
口语交际)“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和书的故事。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学生了解到,有的成语n有一对反义词的构词现象,积
累了词语,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了、交际的能力、表达的能力。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口学,达到逐步提高语文能力的
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成语,说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构词的奥妙,激发学生学
成语的兴趣及产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交际的活动中,提高对应、交流、说
话的能力。
5、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意识与能尢。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有关自己与书的故事。
教学准备:
1、多种藏书角展示图片。
2、收集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今天我们在百花园里将享受发现的惊奇;学
习后的满足;交流时的喜悦;我们还能阅读古代神话故事;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习
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读成语,说特点
1、自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清查字典自行解决。
2、指导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与书上的学习伙伴一起发现这八个成语的特点。(成语中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高管如何优化全年工作安排计划
- 2025中学厨师劳动合同
- 出售造型工具合同范例
- 美术课堂管理与纪律培养策略计划
- 江苏eps构件施工方案
- 出售大型设备合同标准文本
- 大型充电桩电路施工方案
- 农业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养生店加盟合同样本
- 钢结构吊装技术交底
- 二年级上册《劳动教育》教材分析
- n3护士岗位竞聘范文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DG-TJ 08-2242-2023 民用建筑外窗应用技术标准
- 大学介绍清华大学宣传
- 薇旖美三型胶原蛋白培训课件
-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CVP)
- NB-T47025-2012缠绕垫片-标准
- 工程合同完毕确认书范本
-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考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