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训练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

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

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②闻道也。余一言未

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③改之乎?不

然,迨年事蹉跑,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

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①还:通"旋〃,掉转身。②冀:希望,期待。③盍:何。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79.解释以下各组加点字。

11]【益】A.王生至愠()B.孤常读书,目以为大有所季()[《孙权劝学》〕

(2)【故】A.李生故寻王生()B.改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80.以下对文中画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B.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D.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81.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音。

⑴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⑵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82.李生要告诉王生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79.更加益处、好处特意所以、因此

80.B

81.(1)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2)有的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

82.例如:学习要注意方法,学习要善于思考,要勇于向别人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或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解析】

79.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⑴A."王生益愠"的意思是:王生更加生气。益:副词,更加。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的意思是: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益:好处。

〔2〕A.”李生故寻王生〃的意思是:李生特意找到王生。故:特意。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的意思是:所以上天将要安排重大使命在这个人身上。故:所以。

80.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

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的意思是:学习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

什么不改正呢?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应选B。

81.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c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杳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

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好〔爱好,喜欢】、而〔却〕、得法〔取得好的方法〕〃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或〔有人〕、谓〔认为〕、善〔善于〕、信〔确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结合原文内容和题目要求筛选概括作

答。从"盖学贵善思〃"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

改之乎?〃“迨年事蹉鸵,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等内容,可概括李生的观点:①学贵善思;②不

耻下问,择善而从之;③要勇于向别人请教,不要自我满足;⑤要珍惜时光。可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

吗?〃王生不快乐了,说:"但凡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甦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

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

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答

复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当成耻辱,选择优点并去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一段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了。

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这是区别于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么?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

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正自勉,恐怕

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抱歉说:"我真不聪明,这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

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当作座右铭,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2.阅读下面的文段,答复以下问题。

马革裹尸

初,援①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

有善言,反同众人②?今我微劳,报飨③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④?〃冀

日:"愚不及。〃曰:"方今奴、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尸还葬

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援: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猥飨:

指愧受。猥〔wei〕,谦辞。飨,享受,享有。④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8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①故人多迎芳之()②于坐货援()

③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④谅为烈士()

8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各有计B.何以能长久平

C.男儿要当死于边野D.谅为烈士

8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②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90.选文主要表现了马援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案】87.慰劳庆祝,庆贺现在是

88.D

89.①我希望你有好的意见〔能帮助我〕〔你)反而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

②男子汉就应当战死在边疆,用马皮裹着尸体运回埋葬。

90.具有远大志向,谦逊有礼;具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解析】

87.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故人多迎劳之〃的句意是:老朋友大多去迎接慰劳他劳:慰劳。

(2)"于坐贺援〃的句意是:在席位上祝贺马援。贺:祝贺,庆贺。

〔3〕"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的句意是:现今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今:现

在。

〔4〕"谅为烈士〃的句意是:料想是真正建功立业的人。为:是。

88.

考查古今异义词。

A项的"名〃是名声,B项的"何〃是什么,C项的"当"是应当。均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谅为烈士"的意思是:料想真正建功立业的人。谅:古义是料想;今义是原谅,谅解。

应选D。

89.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

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吾〔我〕、望〔期望,希望〕、子〔你,你们〕、善言〔好的话语〕〃几个词

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当〔应当,应该〕、于〔在〕、边野〔指边疆〕、以〔用〕、马革〔马皮〕、

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0.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做的事件分析作答。

从"今我微劳,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可以看出马援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从

"方今奴、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

手中邪?”可以看出马援志向远大,具有忠勇报国的精神。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当初,马援的军队平定南越凯旋,将到时,老朋友大多去迎接慰劳他,平陵人孟黄,有足智多

谋的好名声,在席位上祝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本来期望你能有佳言的,怎么反而与普通人一

样〔来吹捧我〕呢?现今我这么微小的点功绩,却过多的享受到大县的采食封邑,功绩小,赏赐

多,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怎么来帮我呢?〃孟冀说:"在下愚鲁没想到。〃马援说:"现今

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我想主动请缨去讨伐他们。男子汉就应当献身边疆,用马皮裹着尸

体运回入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老婆孩子手中呢?〃孟冀说:"料想真正建功立业的人,确

实就该像这样啊!〃

3.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①,不幸犯东坡、半山②之癖,每杜门③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

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然书浅易者,既缺乏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

天气稍暖,登临最正确,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④与俱行。茶铛⑤未热,已

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假设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暖,心脾之困结,

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羁锁:羁绊,束缚。②半山:王安石。③杜门:闭门。④开:袁宏道之子。⑤茶铛:

温茶的器具。

9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

98.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限断两处〕

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99.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表现作者爱好到极点的字,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个字的,联系文章

内容作答。

【答案】97.门前没有了〔客人的〕足迹,我就整天只把读书当作事情。

98.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99.癖。作者闭门在家呆一天,就会觉得像坐在火炉上一样全身不自在;心每时每刻都在山水

中做客;天气稍暖便去登临山水;感慨游山玩水可以治愈身体疾病。

【解析】

97.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绝,没有;竟日,终日,整天;惟,只;以,把;为,当作。

98.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

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

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现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

"始知〃意思是才知道,句意完整不能分开;"者"表停顿,"真愈病者"后边断开,故断句

为:始知/H愈病者/无逾山水。

99.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根底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

结合”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天气稍暖,登临最正确”

"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等语句的分析可知,作者闭门在家呆一天,

就会觉得像坐在火炉上一样全身不自在,无时不望去游山玩水,出游迫切,天气稍暖,便去登皓山

水,温茶的器具还没热,已经到了惠山脚下,感慨游山玩水可以治愈身体疾病;这些细节描写中可

以看出作者的嗜好,突出其"癖〃的特点。

【点睛】

参考译文:

我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不幸又有着与东坡和半山一样的嗜好。每当闭门在家

呆一天,就会觉得像坐在火炉上一样全身不自在。所以,即使是在霜天黑月这样的天气里,面对纷

乱庞杂的事务时,我的心也是无时无刻地做客于山水之间。自从我病愈之后,住在无锡,门前没有

了〔客人的〕足迹,我就整天只把读书当作事情。然而,浅易好懂的不值得看,艰深难解的又不能

使人心意爽快...

现在天气暖和,是登临山水的最正确时节,而此处离惠山又最近。于是,找来一叶小舟,带着

我的儿子开一起出发了。温茶的器具还没热,我们已经到了山下。山中的僧房构造精致,迂回曲

折,幽远像深洞。远望山顶的秋声阁,景色极佳。昏沉的精神、郁结的心情,一时间都烟消云散

了。流连于阁中,住了两夜才回去。现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

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仔。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假设断斯织

也,则捐失②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假设中道而归,何

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乐羊子妻》〕

【注释】①趋:快步走。③捐失:失去。③亡:同”无〃,缺乏。④懿:美好。

120.请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累寸不日

②今假设断斯织也

121.羊子的妻子用了什么方法对丈夫进行劝导?可见她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120.①停止;②这

121.羊子的妻子"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打切羊

子。说明羊子的妻子是一个善于劝谏、具有过人才识的人。

【解析】

120.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累寸不已〃的句意是:一寸一寸不停地积累。已:停止。

(2)"今假设断斯织也〃的句意是: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的着的丝织品。斯:代词,这,

12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从文章中“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假设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

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假设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可知,羊子的妻子采用"引

刀断织〃进行类比说理的方法,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假设中道

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

业〃。从中可以看出羊子的妻子是T立善于劝谏、智慧且才识过人之人。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羊子远出拜师求学去了,一年后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

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

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到达一寸长,一寸一

寸不停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

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

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

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二峰高绝有蹊①介然②仅可步。如四五

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③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

壁为栏楣④,如蜗鼠缭绕⑤,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⑥相顾而惊,

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⑦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

⑧,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假设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蹊[xT]:小路。②介然:界线清楚的样子。③蹑:穿〔鞋袜〕④楣[shun]:栏杆

的横木。⑤缭绕:迂回,回环。⑥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的意思是年轻人。⑦适:恰

好。⑥摩戛:摩擦。

12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127.解释以下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稍西_________

(2)既坐_________

(3)且募,皆宿

〔4〕迟明,皆去

128.以下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与之语,愕而顾/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面至/潭西南而望〔《愚公移山》〕

D.曲折依崖壁为栏楣/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129.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2)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30.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答案】126.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127.向西已经,……之后黄昏,日落时离开

128.C

129.[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迎接〔2〕同来的两三个年青人都吃惊地互相看着,不

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130.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

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思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

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

126.

此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c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

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

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注意关键词"有〃"仅〃。故停顿是: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127.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2)句意:坐定之后。既:已经,……之后。

[31句意: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暮:黄昏,日落时。

(4)句意: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去:离开。

128.

A.代词,他,指僧人/助词,的;

B.副词,才福1词,于是、就;

C.连词,表示修饰;

D.动词,筑,渤介词,给;

应选C。

129.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土"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布袍,穿着布袍。蹑,穿。履,鞋子。

[2]重难点词语有:二三子,两三个年青人。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

境,何处。

130.

这道题考查比照阅读的能力。

根据”既还家数日,犹恍惚假设有遇〃可知,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

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于是"因追记之〃。这种"想见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

根据《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闾。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套,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更多的是身

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点睛】

参考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

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

有僧人穿着布袍、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

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盘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

才得以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

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似正在人

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大家又不能入睡。等到

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

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链接】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快乐地方案前往。但没有实

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黑原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③,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④不叹

胆。"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大之仗⑤,岂汝先人志邪?“杖

之,碎其金鱼乳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宴集:宴请集会。④

罔:wang,无,没有。⑤伎:同“技〃°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4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陈尧咨善射善:

(2)及守荆南回及:

14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汉服。

148.结合全文,举例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46.擅长等到

147.我每次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148.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而又贪图享乐的人。从文中“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

神〃可以看出他射技纯熟;从"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以看出他贪图享

乐。

【解析】

146.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

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

(2)句意为:等到他驻守荆南回来。及,等到。

147.

此题考杳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每,每次、经常;以,用;为,作为;

坐,同"座〃;罔不,没有不,都。

148.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可以看出他射技纯熟,射箭百发百中,当世的人认

为他是神神射手。

"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以看出他贪图享乐。每天都有宴会,井在

宴会上用射箭来取乐。

【点睛】

译文: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

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

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

要用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

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7.阅读文言文

【甲】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

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

惭〔〕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乙】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日:"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日:"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①者进,少党者退。假设

是,则群邪比周②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

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

举贤之道也。〃

〔选自《六韬》〕

【注释】①多党:有很多朋党的人。②比周:指结党营私。

173.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

①上令封德彝举贤_____②其失安在______③则得举贤之道一

174.根据前后语境,选择最正确的一项填入【甲】【乙】两文的空缺处。

甲文:A.之B.而C.因()

乙文:A.竟B.虽然C.是以()

17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②假设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

176.比拟甲乙两文的异同,下面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内容上侧重如何发现人才,乙文更多侧重如何正确选拔、任用人才。

B.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慕,也明确定义了什么是人才。

C.甲文以故事形式呈现,虽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有致;乙文以纯粹的对话形式呈现,层层

推进,把道理说得渐入佳境。

D.都是写君主问"举贤"之事,但甲文君主是责问的语气,封德彝则明显推诿;乙文君主咨

询的语气,问句越来越短,可见心情急迫,文公答复句子越来越长,可见悉心传授。

【答案】173.推举、选拔哪里、怎么方法

174.BC

175.①皇上责问他,封德彝答复说:“并非不尽心,只是现在没有优秀的人才罢了〃。

②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

176.B

【解析】

173.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皇上命令封德彝推举贤人。举:推举、选拔。

(2)句意:他的失误在哪里呢?安:哪里、怎么。

〔3〕句意:那么就得到了推举贤人的方法。道:方法。

174.

此题考查虚词,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甲处应用"而〃。"德彝惭而退〃句意:封德彝羞惭地退下。用"而〃来表修饰;应选

Bo

乙处应用“是以〃。"假设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

世乱愈甚〃句意: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

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群邪比周而蔽……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出现"世乱愈甚〃这

一结果的原因;故应填入"是以〃一词;应选

Co

175.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c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

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

点词有:

(1)诘:责问;对:答复;但:只;奇才:指优秀的人才;耳:罢了,而已;

[2]假设是:像这样;群邪:指奸邪的势力;比周:指结党营私;蔽:遮蔽,在指埋没。

176.

B.根据【甲】文"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人〃可知,甲文主要强调了人才不是尽善尽美的,应该懂得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根据【乙】文最后一段”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

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可知,本文强调了如何真正的选用贤人〔人才〕,即选拔人才的方法与

任用;两文均未明确定义什么是人才;

应选B。

【点睛】

【甲】参考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皇上责问他,封德

彝答复说:”并非不尽心,只是现在没有优秀的人才罢了厂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

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到达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忧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乙】参考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能,但又收不到实效,社会反而更加混乱,以致国家陷于

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说:"选拔出贤能但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无用贤的实效!〃

文王说:“产生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说:"其过失在于君主好用一般人所称赞的人,因而就得不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说:"为什么呢?

太公说:"如果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众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

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C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

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防止危亡了。〃

文王说:"怎样举贤呢?〃

太公说:"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

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上下,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

就掌握着举贤的原则与方法了。〃

8.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K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

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鹫钝,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假设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源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

恩感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出师表》

〔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兀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三〕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

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

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

《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达,道亡,可自求闻达。

刘备敕刘禅遗诏

212.以下每个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各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宜偏租臣之妻称臣假公济私

B.亲贤臣,远小人不独亲其亲众叛亲离

C.此卷贞良死节之臣卷如外人铢两卷称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年与时驰盛年不再

213.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语段〔一〕中"临崩寄臣以大事〃和语段〔三〕相关内容,均与历史事件”白帝城托孤〃

有关。

B.语段〔一〕中"以光先帝遗德〃和语段〔三〕中"汝父德薄,勿效之"两句并不矛盾,后

者是刘备自谦的话。

C.语段〔一〕中回忆往事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说明忠心,并希望刘禅牢记先帝遗志,继承先

帝遗德。

D.三个语段虽作者不同,文字风格有异,但均有对蜀汉后主刘禅的谆谆教导之意。

214,将语段〔一〕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15.语段〔一〕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所提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答案】212.B

213.D

214.我本是一个平民,在南汨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

贵。

215.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只有做到了"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

言,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致忠奸不分,赏罚不明。〔能兼顾与“广开言路〃和"严明赏

罚〃两者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解析】

212.

A.偏爱/偏爱/私人的利益;

B.亲近/把......当做父母/亲人;

C.都/都/都;

D.时间单位/年华/年华。

应选B。

213.

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均有对蜀汉后

主刘禅的淳淳教导之意〃错误。

应选D。

214.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布衣,平民。躬耕,亲自耕田。苟全,

苟且保全性命。闻达,扬名显贵。

215.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可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

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即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

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

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点睛】

参考译文:

〔一〕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

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

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

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官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

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

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

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

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c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

因为我地位、身份卑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

发奋,而同意为先帝奔波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

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

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

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

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存地

奉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假设K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

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以说明他们的过

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

恩,不甚感谢。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二〕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夹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

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

无法憎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

性情。年华随时光而奔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五十岁

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

们兄弟。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

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优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

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

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

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

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丧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9.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擘一小舟,拥春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自序日:国破家亡,无所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