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礼记》二则◎文化自信:理解、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语言运用: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思维能力: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难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的句式特点,感受古代汉语的韵律美。(重点)第1课时虽有嘉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学生:《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思想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了解作品。◎作品简介《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包括《曲礼》《檀弓》《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等四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相关链接《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2.目标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嘉肴(jiāyáo)弗食(fú)教学相长(zhǎnɡ)学学半(xiào)自强(qiǎnɡ)兑命(yuè)读出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虽有至道(古义:最好的。今义:到。)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一词多义学学学半(动词,同“敩”,教导)学学学半(动词,学习)其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正色邪(连词,表示选择)《北冥有鱼》至虽有至道(形容词,最好的)至寡助之至(名词,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然后能自强也(动词,勉励)强赏赐百千强(形容词,有余)《木兰诗》善不知其善也(名词,好处)善陈康肃公善射(动词,擅长)《卖油翁》反然后能自反也(动词,反思、反省)反窥谷忘反(动词,同“返”,返回)《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判断句:教学相长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之此乎”)◎成语积累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鸡犬相闻、相映成趣教学相长也(互相)◎理解文意。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3.目标任务三:理读课文,体会情感。◎理清层次请同学们借助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结论句:教学相长也。课文层次: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梳理论证思路。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梳理论述思路[参考答案]①“至道”之善②类比③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④教学相长◎体会情感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在文中标注那些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说说诵读它们时应注意的地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虽”“弗”“不知”,读出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之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重读“不足”“困”,语速渐缓,表现出一种沉重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重读“自反”“自强”,语调略微上扬,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感。)故曰:教学相长也。(全文的中心,是层层推导得出的结论,重读“也”,拖长音读,读得语重心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4.目标任务四:品味技法,理解观点。◎品味技法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提示,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提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用“首先……接着……最后……”表述论述层次。首先用“嘉肴”“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关系来加以论证,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最后用《兑命》里“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理解观点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他人也很重要,因为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同时,也要积极和老师交流,和老师共同进步。三、作业布置背诵《虽有嘉肴》全文。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一、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梳理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读准字音: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ɡuān)男有分(fèn)读出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通假字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专指儿子。)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或商品。)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伤害,此处用作名词,害人的事。今义:偷东西的人。)◎一词多义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修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长)《核舟记》静以修身(动词,修养)《诫子书》独矜、寡、孤、独、废疾者(形容词,老而无子)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只、仅仅)闭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闭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归女有归(动词,女子出嫁)归一屠晚归(动词,返回)《狼》天下为公(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为不必为己(介词,为了)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桃花源记》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这里指雕刻)《核舟记》与选贤与能(动词,同“举”,推举)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答谢中书书》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兴起)作衡于虑,而后作(动词,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词类活用选贤与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品德高尚的人;能,才干出众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老,老年人;壮,中年人;幼,幼童)◎文言句式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判断)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即“不必于己藏”)◎成语积累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国家属于公众的,后来指一种权利平等的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深恶痛绝货恶其弃于地也(动词,厌恶、憎恶)夜不闭户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理解文意。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2.目标任务二:理清层次,指导朗读。◎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梳理文章思路[参考答案]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④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练读第二层,体会句式特点,思考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导朗读:这一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五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句式特点:第二层都是排比、对偶句式。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物质生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对这五种人要提供生活保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珍惜劳动产品,但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思想观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自由品读第一层和第三层,体会语气、语势。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目标任务三:比较阅读,理解思想。◎比较阅读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百姓生活状态结论“大同”社会(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世外桃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如何理解这种思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一种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对“大同”社会的一个总结,这个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因为小生产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大同”社会的运转,还有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等奸邪之事。这种理想在当时虽不能实现,但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们的精神财富。结束语:《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三、作业布置1.背诵《大道之行也》全文。2.依据课文对“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弯曲夹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座便垫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幻彩玉石餐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防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帐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具盘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苏教版语文海底世界课件
- 腰麻术中病人护理
- 高一2024期末试卷及答案
- 企业聘用律师合同样本
- 2025年广东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选聘专业技术人员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生儿感染的个案护理
- 国省道公路标志标线维护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面具的设计制作课件
- 病历书写规范细则(2024年版)
- 《国内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调研报告》
- 2023年西藏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含答案)
- 护理学科建设规划
- 原始点医学(201904第15版)
-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