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11T 90-202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2024-10-16发布2025-01-16实施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前期准备 15外业调查 2 37普查成果 48质量控制 49档案管理 5附录A(资料性)农业外来入侵植物踏查记录表 6附录B(资料性)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标准样地调查记录表 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吕梁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锋、李慧、薛志强、王晓兰、吴季蓉、白育铭、白雪梅、梁锦涛。1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技术的程序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861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普查对一种或多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的行动。外来入侵植物受到某些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从某一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传播进入另一生态环境定居、繁殖、扩散并建立稳定种群,对传入地的生态环境及物种构成威胁的植物。踏查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掌握外来入侵植物的名称、位置、生境、范围、危害对象、发生面积、有无治理措施等。样地一个规则的正方形,四条边分别平行和垂直坡向。标本经处理后保存和保持实物原样特征的物品。4前期准备4.1普查方案对象、时间、范围、内容、方法及人员等。24.2调查用图以最新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准。4.3调查工具定位系统、卷尺、标签、1m的样方框、半径15cm圆圈、样线、笔、外来入侵物种图册、数据填报手机APP、植物辅助识别APP。工具符合质量标准。4.4物种参考清单经过对本区域前期重点调查确定的名录。4.5普查用表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踏查记录表、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标准样地调查记录表。5外业调查植物开花期或结实期。5.1.2踏查规定a)路线:可设多条踏查路线,应覆盖县域内所有乡镇、生境类型、关键区域。b)总面积:踏查路线所覆盖的乡镇、街道面积,单位为km²。c)方法:旱地、水浇地、果园等可采用对角线法或“Z”字路线法;水库、湖泊、坑塘、水田等采用三线法或对角线法;铁路用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河流、沟渠等采用平行线法沿两边踏查。5.1.3踏查填表填写附录A。5.2样地调查标准典型危害区且集中连片发生面积≥667m2以上。面积≥667m2。间隔≥1000m。5.2.2样方法样方设置:随机设置、规则设置、限定随机设置、代表性样方设置。样方规格:每个生境设置3个~5个样方,每两个样方之间距离不少于10m。调查方法:随机设置根据随机数字,在垂直或任意方向上,随机步程法设置;规则设置使用对角线、棋盘法、梅花形等设置,使样方以相等的间隔分布于标准样地内;限定随机设置以规则设置的方法,将标准样地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区域,在每个划分的小区域内随机选设样方;代表性样方设置主观地将样方设置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和某些特殊的区域。3a)样方设置:按标准样地生境类型和面积大小,选择1条或以上样线。b)样方规格:长度20m~100m。c)调查方法:在每条样线上选取5个~10个等距的样点。取样签牌垂直于样点处地面插入地表,插入点半径15cm植物为该样点样本植物,记录调查样点内植物的总株数和目标物种的株数。5.2.4调查填表填写附录B。5.3标本5.3.1标本采集实地踏查或标准样地调查中新发现的或难以现场鉴定的入侵植物进行采集。5.3.2标本制作按植物不同类型选择制成腊叶标本、浸液标本、风干标本等方式。5.3.3标本保存2年以上。5.3.4标本鉴定组织专家或寄送鉴定机构进行鉴定。5.4图像采集采用普查APP内置的图片采集功能拍摄入侵植物发生生境及入侵植物现场照片。6内业整理核对外业调查的范围、内容及各类调查表,补充遗漏调查内容,对外业调查表进行归类统计、汇总并整理成册。对拍摄的影像进行归类并备份。核对影像资料的编号、物种名称、拍摄时间、地点与外业调查表是否一致。按普查单元统计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面积、数量等,并进行分析评价。6.4图件编绘编绘普查样线、样方、标准地分布图等图件。47普查成果7.1普查报告普查工作结束后编制外来入侵物种报告。7.2普查数据库分类组织整理调查记录数据、影像等资料,建立物种资源普查数据库。7.3标本按照普查单元整理、分类并保存制作的腊叶标本、浸液标本、风干标本等。8质量控制8.1全过程质控对普查的前期准备、数据采集、录入汇总等全过程实施质控。8.2逐级分类质控各级普查质控机构对地方调查数据进行抽查、核验。8.3质控手段与措施普查各阶段,质控员对所有填报的普查表进行自查。8.3.2定期检查普查各阶段,上级普查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对下级普查机构进行检查指导。8.3.3专项检查针对各专题,专门组织开展检查工作。8.3.4数据抽查按照5%的比例,对普查表及档案进行随机抽查。8.4数据录入及汇总阶段8.4.1数据录入审核县级普查机构对全部普查表进行复录检查;市级普查机构组织本区县级普查机构相互交叉作业,按20%比例抽取县级普查表复录检查。8.4.2数据接收和汇总审核各级普查机构对接收汇总的数据进行审核查找问题及校正,并记录校正过程。8.4.3汇总成果审核5各级普查机构对区域内的普数据成果进行汇总分析,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协调性,成果的合理性。8.4.4数据质量报告编制各级普查机构就普查数据采集方法、过程、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等编制质量报告。9档案管理应建立健全普查档案,主要包括工作方案、技术细则、规章制度、服务合同、普查报告、外业调查表、统计汇总表、照片、标本及相关图件等资料,档案至少保存2年。6(资料性)农业外来入侵植物踏查记录表区划代码:□□□□□口踏查路线名称踏查总面积(km²)踏查点名称踏查点面积(亩)发生物种名称危害对象发生面积(亩)治理措是否设标准样地编号经度纬度海拔7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标准样地调查记录表调查地点乡(镇、街道)区划代码标准样地面积亩经度米耕地(口旱地□水浇地□水田)园地(口果园口茶园口橡胶园口其他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口城镇公园绿地口村庄用地口采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口铁路用地口公路用地口农村道路□其他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