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594-2024黑土地土壤微环境调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15T 3594-2024黑土地土壤微环境调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15T 3594-2024黑土地土壤微环境调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15T 3594-2024黑土地土壤微环境调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15T 3594-2024黑土地土壤微环境调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blacksoilI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韩秀琴、刘健、李祯、乔榛、胡戎朔、张淑艳1黑土地土壤微环境调控技术规程养分调控nutrientregulation采用合理耕作、秸秆覆盖、株行距调整、作物配置等措施调节耕层温度和表层土壤受光强度。2水分调控moistureregulation通过灌溉、耕作、覆盖、轮作等措施进行土壤水分的合理调控。通气性调控airpermeabilityregulation通过深松、翻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调控土壤通气性能。通过作物轮作、秸秆还田、有机无机配施、微生物肥料施入等措施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与邻近作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4土壤养分调控4.1秸秆还田根据农田土壤实际情况,采用秸秆留高茬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翻埋还田、茬-秆复合覆盖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等技术,调控土壤养分。4.2有机无机配施施用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应符合NY/T525,化肥应符合HG/T4214、HG2598,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4.3合理轮作根据当地主栽作物确定合理轮作模式。大兴安岭西麓区采用春小麦-油菜/马铃薯轮作模式;大兴安岭东麓区采用玉米-大豆轮作模式。5光温调控5.1秸秆覆盖保温5.1.1茬-秆复合覆盖结合作物收获留茬并粉碎秸秆复合覆盖,根茬高度、粉碎长度、抛洒不均匀率等指标要求应符合附5.1.2秸秆归行翌年播种前,使用秸秆归行机将秸秆进行条带归行,调整种床温度,适时免耕播种。5.2生态位光能利用3结合当地气候、主栽作物类型,选用麦类作物与马铃薯、油菜等作30cm~35cm(大垄高台),各类作物行间距根据当地水分、光照等条件适当调整。窄行10cm),通过调整作物种植方式,调控地温同时优化作物根系构型,改善土壤微环境。4做好土壤调控和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