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课时作业10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限制[练基础]1.肯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记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更而变更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解析:在肯定条件下,推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主要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含量)是否保持不变。A项中,生成A2是逆反应,生成AB是正反应。明显v(正)<v(逆),没有达到平衡;B项中,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肯定时,反应从起先至达到平衡,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项表明v(正)=v(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项中,只说明白逆反应速率,没有说明正反应速率,且不管平衡是否建立,只要反应在进行,生成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答案:C2.肯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此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记的是()A.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生成速率B.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消耗速率C.NH3的浓度和NO的浓度都不发生变更D.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更解析:当v正=v逆时,为平衡状态,A项叙述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且反应过程中二者恒相等,故不能推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叙述前者表示正反应速率,后者表示逆反应速率,当二者相等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增大,当压强不再变更时,则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3.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记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更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更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更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更的状态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解析: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必消耗2nmolNO2,知v正=v逆,所以①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②所描述的都是指正反应方向的速率,无法推断;③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能够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因容器体积固定,密度是一个常数,所以⑤不能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容器的体积又固定,所以⑥⑦均能说明达到平衡。答案:A4.下列反应中可推断为可逆反应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B.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氨气,同时氨气又分解为氮气和氢气C.单质溴可以置换出碘,氯气又可以置换出溴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盐酸和氧气答案:B5.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D(g),推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A.压强不随时间变更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更C.c(A)不随时间变更D.单位时间里生成C(g)和D(g)的物质的量相等解析: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气体的压强和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A、B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记。C(g)、D(g)均为生成物,反应的任何时刻,C(g)、D(g)的物质的量总是相等,D项错误。当c(A)不变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6.在肯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肯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反应:NO2+SO2NO+SO3,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2和SO3的物质的量肯定相等B.NO2和SO3的物质的量肯定相等C.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肯定等于反应起先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肯定相等解析:题中没有给出各物质的投料状况,NO2、SO2和SO3的量之间没有必定的关系,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A、B、D错;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肯定等于反应起先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C正确。答案:C7.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对于反应A(g)+B(g)3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叙述为平衡状态标记的是()①单位时间内A、B生成C的分子数与分解C的分子数相等②外界条件不变时,A、B、C浓度不随时间变更③体系温度不再变更④体系的压强不再变更⑤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变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已达平衡;②浓度不变,说明已达平衡;③假如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则反应要和外界有能量的交换,必定导致体系温度变更。现在体系温度不变,说明已达平衡;④⑤由于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变更的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压强是变更的,分子总数也是变更的,只有平衡了,二者才不会变更,故①②③④⑤均正确。答案:D[提素养]8.煤本身是可燃物质,但是块状的煤用明火靠近都不燃烧,而当煤变为粉末状态时,在空气中达到肯定的浓度遇明火即快速爆炸,其缘由是()A.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着火点低B.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放出的热量多C.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总表面积大D.粉末状态的煤呈气态,属于可燃性气体解析:煤变为粉末状态时,总表面积大,与空气中的氧气亲密接触时,一旦遇见火源,便发生猛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9.某温度时,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更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Y3XB.反应起先至2min末,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1·s-1C.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起先的,最终建立平衡D.若增加或削减X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肯定会发生明显的变更解析:从图中横、纵坐标及曲线的变更趋势可找到X、Y、Z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Z+Y3X,故A项正确;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求出X的化学反应速率:v(X)=eq\f(0.8mol-0.4mol,3L×2min×60s·min-1)≈0.0011mol·L-1·s-1,故B项错误;依据题图中曲线均不通过原点,可推断该可逆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起先的,故C项正确。因X为气体,变更其物质的量,必定会导致其浓度的变更,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变更,故D项正确。答案:B10.如图所示是425℃时,在1L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更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①中t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B.图①中t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图②中的逆反应为H2(g)+I2(g)2HI(g)D.图①②中当c(HI)=3.16mol·L-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解析:图①中t0时,H2、I2、HI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未保持不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答案:B11.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升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已经停止C.v正(NO)=v正(CO2)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解析: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加快,A项错误;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即反应没有停止,B项错误;C项中给出的两个反应速率表示的方向均为正反应方向,没有逆反应方向,故不能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推断,C项错误;由于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D项正确。答案:D12.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a和氨气的体积分数b之间的关系是()A.a>bB.a=bC.a<bD.无法确定解析:H2的转化量为8mol×25%=2mol。消耗2molH2,则生成eq\f(4,3)molNH3,消耗eq\f(2,3)molN2,则平衡时NH3和N2的物质的量均为eq\f(4,3)mol,二者的体积分数相等。答案:B13.肯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更曲线如下图所示:(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eq\f(a,b)=________。(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更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更而变更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更而变更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更而变更解析:(1)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更量之比,所以a:b=(8mol-2mol):(5mol-2mol)=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g)M(g)。(2)v(M)=eq\f(4mol-3mol,t2-t1min×VL)=eq\f(1,t2-t1×V)mol·L-1·min-1。(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而物质的量之比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选项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B选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始终在减小,当该量不再发生变更时,则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和E选项正确;消耗amolN和生成bmolM都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没有体现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选项错误。答案:(1)eq\f(2,1)或2(2)eq\f(1,t2-t1×V)mol·L-1·min-1(3)CE14.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更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下图表示NO2变更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3)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a.刚好分别出NO2气体b.适当上升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解析:(1)NO2的起始浓度为c(NO2)=0,2s时c(NO2)可依据图表中n(NO)的变更量求解,c(NO2)=Δc(NO)=eq\f(0.02-0.008,2)mol·L-1=0.006mol·L-1,故答案选b。由图表可求0~2s内v(NO)=eq\f(0.02-0.008,2×2)mol·L-1·s-1=0.003mol·L-1·s-1,故v(O2)=1.5×10-3mol·L-1·s-1。(2)a:在随意状态下,都存在v(NO2)=2v(O2)这样的速率关系,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记,故a错。b: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故压强不变可作为平衡状态的标记。c:由v逆(NO)=2v正(O2),可推出v逆(NO)=v正(NO),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d:由于平衡体系中全是气体,容器体积固定,故随意状态下密度不变,故d错。(3)刚好分别出NO2气体,只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能增大反应速率,故a错;适当上升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增大O2的浓度能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d正确。答案:(1)b1.5×10-3mol·L-1·s-1(2)bc(3)bcd15.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护师类之主管护师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全国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430题及答案
- 专题19 南方地区-三年(2020-2022)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辽宁专用)(原卷版)
- 黑龙江2025年03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进384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温州工汇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重庆渝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安阳市三叠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南充发展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桶装水行业报告
- 《2025年终止房屋租赁合同告知书》
- DB32-T 4264-2022 金属冶炼企业中频炉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 三 年级下册音乐课件-剪羊毛|人音版(五线谱)
- 富余水深与船体下沉量的关系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1 整体与部分 ▏沪教版 (15张PPT)
-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件(25张PPT)
- 电气防爆施工节点做法
- 远洋航线设计、航法及气象导航
- 团结就是力量曲谱和歌词
- 2022年交通管制员年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 热镀锌螺栓检测报告
- 管理制度隐蔽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