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望海潮》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望海潮》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望海潮》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望海潮》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究竟有多美?请用一句学过的诗形容杭州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

1、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及其生平。2、理解全词,体会本词的意境美。3、欣赏词中铺陈、点染等表现手法,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习目标词的基本常识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词的基本常识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词的基本常识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

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走进柳永柳永(约984—约1053),字耆(qí)卿,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原字景庄,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慢词之祖,婉约之宗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创作特点:倡导慢词(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创作,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雅俗共赏。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浑的特点。创作内容: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描写男女情爱。羁旅行役、江湖落拓的感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仕途坎坷的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馆酒楼,填词为生,词名日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仕途坎坷的柳永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仕途坎坷的柳永柳永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仕途坎坷的柳永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年青的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据说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投赠词: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投赠之作结合视频,读准字音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朗读文本整体感知思考:结合注解,自主疏通词意

杭州东南湖山优美,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翠绿的幕帐,房屋参差高低。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东南形胜(优越、美好),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整体感知思考本文主要围绕文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夸什么如何夸为何夸再读诗词,分析内容1.词人用了哪两个词概括杭州的特点?2.本词从哪些方面夸赞描述其繁华?形胜、繁华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本词从哪些方面夸赞描述其繁华?整体探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地理形势优越历史悠久居民住宅的雅致钱塘潮雄伟壮丽商品丰富社会条件优越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之多市民殷富达官贵人穷奢极奢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美景气势非凡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长期繁盛历史繁华富有奢侈街巷河桥美丽居民住宅雅致都市人口众多总纲城内城外市井总分风景优美都市繁华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下阕:写西湖之美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本词从哪些方面夸赞描述其繁华?整体探究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自然景观西湖山水秀丽民众生活悠闲自在箫鼓,吟赏烟霞长官生活之悠闲暗颂孙何政绩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孙何政绩之)(西湖湖山之)(百姓生活之)(长官生活之)景人歌舞升平民生安乐(西湖湖山之美丽)(百姓生活之愉悦)(长官生活之悠闲)(孙何政绩之显著)如何夸思考: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之美。那么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夸赞杭州之美的?你认为整首词中哪句话写得最好,为什么?(可从典型意象/炼字/手法等角度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写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林;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画桥:柔密、轻盈的柳树与河桥相依,如烟如画,形象地表现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风”修饰“帘”,风吹帘动,摇摆轻曳,更具动态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选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四个景象,由景而人,引出“参差十万人家”,人烟阜盛,怡然安详。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绕”:环绕,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卷起,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比喻:“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更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之情。炼字题答题思路:释字义+绘景象+点手法+析情感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列珠玑:先写商业贸易情况:只用市场上的珍宝,显示了商业的繁荣;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列、盈、竞”三个动词极力渲染了经济繁荣、生活富庶。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三秋”“十里”时空并举。桂花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二者本是不同季节开放,词人打破了时间界限,将其集中在一个画面里,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好,令人向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对仗工整,情韵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威势;“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好景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自然风光都市繁荣实指:孙何政绩卓著人民安定、富足好景结合背景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写作目的为何夸34鉴赏手法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35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点染”艺术“点染”艺术“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点染”艺术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染点染点思考:本诗中,何处使用了点染手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点:地理位置优越,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历史。染

重湖叠巘清嘉点:总括西湖山水特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染

铺陈: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总

结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的句子是“

。”,2、《望海潮》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的句子是“

。”。3、《望海潮》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的句子是:

。4、《望海潮》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