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酒泉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以来,考古学者研究发现,甘肃地区作为史前彩陶文化的发源地,其彩陶的艺术风格与同时期及稍后时期的新疆地区、西亚地区、欧亚草原地带、中原地区的彩陶均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形成了一条以甘肃地区为核心的史前“彩陶之路”。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甘肃地区主导彩陶文明发展B.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C.文明互鉴助力社会生产分工D.史前文明发展的殊途同归2.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族与士族葬后多伴有墓志铭。多数墓志铭的开篇内容以炎黄苗裔自居。其中祖述炎黄者北方多于南方,北朝多于南朝;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远多于汉族。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A.国家统一的内在因素增强B.北方华夏正统地位已成共识C.南北民族隔阂问题的加剧D.少数民族宗族的观念更深厚3.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A.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瓦解B.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赋税政策调整活跃了经济4.据《东京梦华录》载:“(东京)凡民间吉凶筵会,椅卓(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吃食下酒,自有厨司;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谓之‘白席人’,总谓之‘四司人’。欲就园馆亭榭寺院游赏命客之类,举意便办。”这反映出当时()A城市职能发生转变 B.社会奢靡之风盛行C城市经济活力较强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5.下面为清朝甘肃省各知府籍贯分布柱状图。这可用来说明清王朝()A.注重保障地方行政体系的运转效能B.满汉之间的政治矛盾日益尖锐C.地缘和民族因素主导地方政治建设D户籍制度与考课制度相辅相成6.据统计,英国输华的毛呢,在1842年为93405疋,1843年增至98214疋,至1847年则为72488疋;呢绒的输入量在1845年为62731疋,至1850年仅为57050疋;染色及印花布在1844年为242197疋,1847年仅剩81010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深远影响B.社会经济深受鸦片战争破坏C.传统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D.民族情怀引发对英货的排斥7.1912年,甘肃教育司司长马邻翼与兰州回族乡绅共创了“中华回教俱进会”,并在当地创建了多所初等,高等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及课程设置除按教育部的标准设置外,还设有阿文课,聘请寺里阿訇讲经。部分学校考试科目中还设置“公民”—科。这些举措()A.有利于推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B.使民初甘肃社会面貌焕然一新C.表明宗教阻碍了教育近代化转型D.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知识分子和广大工人开展了“五一”纪念活动。他们高呼“劳工万岁”的口号,号召工人们“联合起来,推翻资本家,建立一个新政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知识分子推动工人运动快速发展C.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提上日程D.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9.近代上海《良友》杂志创办初期,多刊登有关戏剧、电影、体育、美术、旅游等时人追捧的摩登事物,封面人物多为当时著名的影视女明星。1939年复刊后的杂志封面为一名戴着头盔、端着刺刀枪的女军人。此后,身着护士服的白衣天使、激昂朗读的女教师等新女性形象相继出现在杂志封面上。这一变化()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迎合了民族战争形势的现实需要C.体现了社会民主化改造深入发展D.反映出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0.1962年6月,甘肃省临夏州委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了可实行“包工包产到户”或“大包干到户”。至8月,全州约80%的生产队实行了“包工包产到户”和“大包干到户”。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助力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B.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完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1.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放贷人“可按照种姓的正顺序,每月收婆罗门百分之二、刹帝利百分之三、吠舍百分之四、首陀罗百分之五”比例的利息;“债务人和债权人如属同一种姓,或债务人种姓较低时,可利用劳动抵债;但如果种姓较高,可按照财力渐次还债。”这些规定表明古印度()A.各种姓在法律上不平等 B.婆罗门种姓掌握着经济大权C.奴隶主贵族利益受冲击 D.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12.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参照德国民众的语言习惯将拉丁文《圣经》翻译成德文。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德文《圣经》广泛传播并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和芬兰语等印刷发行。这一现象()A.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时代诉求B.为民族国家构建创造了条件C.实现了人文主义在欧洲的普及D.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13.下表为《拿破仑法典》中的部分条款。这些规定()条目规定第640条低地对高地须接受从高地不假人力、自然流下之水。低地所有人不得建立妨碍流水的堤坝。高地所有人不得为加重低地负担的行为第681条一切所有人应设置屋檐,使雨水流注于自己土地或公共道路,所有人不得使雨水倾注于邻人的土地A.意在拓宽大陆法系的现实适用范畴B.以传播启蒙运动精神为初衷C.体现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保守性D.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公共秩序14.1860~1913年美国农场总数由200万个增加到640万个,耕地面积由4亿英亩猛增到9亿英亩;小麦产量增加了3倍,玉米产量增加2.5倍,棉花增长4倍;1869年美国运输1蒲小麦到英国需37美分,1905年降至5美分。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物种交换的加快 B.电力应用的普及C.技术革新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形成15.1929年,苏联农业科学院成立。该院研究门类齐全,承担着整个农业综合体的科学技术保证和科研协调工作,负责绝大部分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当时苏联对农业科研的重视主要基于()A.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B.大国竞争领域的变化C.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自然环境的落后恶劣16.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总统戴高乐称:“美国正享受着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和毫无成本的赤字”。并提出重新确立金本位制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戴高乐不仅将法国所持的大部分美元兑换成黄金,还宣布法郎与黄金按固定价格自由兑换。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国际多极化力量的成长B.去美元化成为世界潮流C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裂D.国际贸易体系难以为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宗曾赏赐重臣20根甘蔗,“甘蔗只生于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可得”。到了明清时期,浙、闽、粤等多地出现专植甘蔗的村庄,甚至“蔗田几与稻田等矣”。《天工开物》等书籍,从育种、田间管理到制糖等经验均为糖农提供了模板化的操作规范指导。甘蔗摊贩、捏糖人、卖粘米花糖等糖制品售卖景象成为当时市井街头的一道风景。福建等地的砂糖、黑糖制造技术传入日本等国,中国糖品贸易涉及的有印度、英国、瑞典、苏门答腊等14个国家及地区。——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材料二清末,“洋糖、洋油盛行内地,致(江西)糖油各行,诸多亏本歇业”。20世纪初,江西设立专业的农政事业管理机构,至三十年代,省农业院设立农业推广处及技术指导员,此外还设立扶植糖业自耕农示范区,指挥和监督蔗糖种植。信丰县在1904年设有劝工局,由绅商合股经营,内设有熬糖车间,利用民间工艺,熬制土糖。南康在1933年度中农行贷款五百余万元,其中蔗糖产销社六所,办理最著成效,获利亦厚,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设立。——摘编自张兆金《清末民国时期山区农村产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糖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于明清时期,近代赣南糖业经济转型的不同之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成立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着手制定文物追索目标,组织专家赴日调查。一时间,日本民间对美中两国“觊觎”日本美术品、政府将出卖国宝换取粮食的流言四起。然而,以华尔纳为代表的美国专家在参与战后远东文物工作时存在明显的对华偏见。1946年以后,中国文物追索更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美国针对苏联援引《雅尔塔协定》的行为指出协定并不含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掠夺的文物。美方担忧,倘若中、苏成功扩大被劫文物时间断限,苏联将来就可以援引此项先例,进而染指美国在远东和欧洲的其他利益。1947年后,欧亚局势的变化导致美国决定全面扶持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态度则日渐消极。中方无奈同意以“公开了的私人收藏”补偿受害国损失。——摘编自白敬文《美国因素与国民政府战后对日文物追索》材料二在国力维艰的岁月里,人民政府多次拨出宝贵的外汇储备抢救征集文物,爱国收藏家纷纷把收藏的文物捐献给国家。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此外文物事业实现了与全球化、国际化地融合接轨。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综合使用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模式。——摘编自王立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文物回归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文物追索未果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的成功经验。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法律虽然没有对联邦法院法官的任选资格做出明确规定,但也形成了一定惯例:候选人除拥有良好道德外,还须拥有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学历并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此外,还须拥有律师、检察官、国会议员或在内阁供职的经历。当联邦法官席位出现空缺时,候选人就可以向联邦的司法部长提出申请。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会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评估,合格者的资料会被提交总统审核。总统同意后便可向参议院正式提名该候选人。通常情况下,与总统同政党的参议员所推荐的候选人会被优先考虑。——摘编自全亮《美国法官任用制度及其借鉴》材料二20世纪中后期历任美国总统提名的联邦法院非裔法官简介总统任期非裔法官数量非裔女性法官数量杜鲁门1945~1953年2—艾森豪威尔1953~1961年1—肯尼迪1961~1963年3—约翰逊1963~1969年111尼克松1969~1974年6—福特1974~1977年3—卡特1977~1981年377里根1981~1989年71布什1989~1993年132克林顿1993~2001年6113——摘编自宣喆《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法官族裔的多元化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联邦法官任用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中后期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任用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其原因。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任何文明在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