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083-1997 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_第1页
DB11 T 083-1997 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_第2页
DB11 T 083-1997 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_第3页
DB11 T 083-1997 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_第4页
DB11 T 083-1997 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标准是为实现吨粮田而制订。标准从丰产目标粮食的公顷产量开始,从选、种子质量、产量指标的构成因素、物质投入以及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入库等入手,参考每年生产经验,应用新的科学技术,确定了各个环节的指标及管理要求。本标准贯彻了相关国家标准。本标准是推荐性地方标准。标准附录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通州区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通州区技术监督局郎府乡农业科技站起草。1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中上等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大于1.20%。本标准与玉米生产技术综合标准构成上、下两茬农作物配套种植,公顷产量达到13500~15000kg(666.7m²产900~1000kg)的成套标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小麦用种3.1品种要求a生育期:260~270天(从播种~成熟);c产量水平:6000~7500kg/ha(666.7m²产400~500kg);b净度:≥96%;c发芽率:≥85%d水分:≤13%。3.1.3现阶段使用的品种性状A京东8号,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c籽粒呈红色,千粒重:42~44g;品质中等;d产量水平6000~7500kg/ha(666.7m²产400~500kg);e适宜于中上等地力种植,中熟品种。北京市技术监督局1997-12-15批准1998-01-05实施2B北京411号,品种来源:北京市种子管理站。d产量水平6000~6300kg/ha(666.7m²产400~420公斤);4产量构成因素4.2北京411号5物质投入5.1小麦公顷产6000kg(666.7m²产400kg),其物质投入量:5.1.2.2化肥(计全生育期总需肥量)钾肥: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PPm施氧化钾75kg/ha(5kg/666.7m²)。5.1.3肥料投入时间及方式底肥:氮肥的40%,磷钾肥100%作底肥,耕前撒施,微肥可用作种子包衣或拌种。追肥:根据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要求,在2月中下旬地表化冻4~5cm,用机播开沟追施纯氮的20%,在春生5叶露尖随水撒施纯氮的40%108kg/ha(7.2kg/666.7m²)作为拔节肥。5.1.4农药:多菌灵拌种(种子重量2‰);敌敌畏、氧化乐果防蚜、粉锈宁防白粉病。5.1.5水:一般年份小麦全生育期用水量4500m³/ha(300m³/666.7m²)(含自然降水量)。其阶段用水为:返青阶段:450m³/ha(30m³/666.7m²);5.2小麦公顷产量6750kg(450m³/666.7m²),其物质投入量,同5.1.1,5.1.2。35.2.1肥料投入时间及方式:同5.1.3。5.2.2农药:同5.1.4。5.2.3水:小麦全生育期用水量及阶段划分,同5.1.5。6整地整地要求:重耙灭茬(深度15cm~20cm),耕翻深度20cm~25cm,对角轻耙(角度依实际情况而定)深度10cm~15cm,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便于播种。7播种质量播种要求:做到三个(下籽、深浅、行距)均匀播后无轮胎印。播前田间土壤持水量应在65%~75%之间,低于此指标的地块播后应喷水,300m³/ha(20m³/666.7m²)。7.1种子处理:用精选机精选出籽粒饱满、晾晒2~3天,用种重量2‰的多菌灵兑水拌匀,堆闷24小时后稍晾干再播种。7.2播种时间:9月28日~10月8日。7.4播种方法:小麦24行播种机后带镇压器或轧轮播种机,行距15cm。7.5播种量:按播期早晚定播种量。9月25日开始播种,基本苗为(300±30)万株/公顷〔(20±2)万株/666.7m²〕;9月26日~9月30日每迟一天播种基本苗每公顷增加15万株(每666.7m²增加1万株);10月1日至8日播种每迟一天,基本苗每公顷增加22.5万株(每666.7m²增加1.5万)最高基本苗不超过675万侏/ha(45万株/注:发芽率按实际测定数,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5%计算。8田间管理8.1目标:是为小麦创造适宜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和条件,使小麦的群体和个体实现计划产量指标。8.1.1越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带孽过冬,群体合理1050万~1350万株/ha(70万株/666.7m²~90万株/666.7m²),为了达到小麦安全越冬,减少早春死苗率,适期浇足冻水(11月10日~25日)完成,水量1050m³/ha(70m³/666.7m²),冻水后12月下旬抓住微暖天气进行镇压保墒。8.1.2小麦返青期管理:根据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要求,在2月中下旬地表化冻4cm~5cm时用拖拉机开沟播纯氮的20%,每公顷54kg(每666.7m²3.6kg),春生1~2叶露尖前后开始浇返青水,水量450m³/ha(30m³/666.7m²),水后松土保墒。8.1.3田间化学除草:4月1日~4月6日当麦苗全部出土后进行化学除草,用2、4、D-丁酯公顷用量750g(每666.7m²50g)兑水375kg(25kg/666.7m²)地面喷洒,消灭越年生杂草及早春阔叶杂草。对于长势过头,群体过大的麦田,结合化学除草用化控2号(壮丰素)化控防倒。8.1.4拔节期水肥管理:此次水肥是为了达到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的目的,浇水时间应掌握在春5叶4露尖或苗情总茎数已达1650万株/ha(110万株/666.7m²)开始浇水,低于此数适当早浇水,水量1050m³/ha(70m³/666.7m²),并以水带肥,每公顷施纯氮108kg(7kg/666.7m²)。8.1.5病虫害防治:防蚜、防白粉病,时间5月中旬,每公顷用敌敌畏375g、氧化乐果750g和粉锈宁750g加水375kg混合喷雾或采用地面飞机防治。8.1.6扬花灌浆期管理(5月15日~5月30日)此期气温高,小麦株间蒸发量和叶面蒸腾量大,为满足小麦灌浆需求,达到养根护叶、防止小麦早衰、8.1.7麦黄水(6月5日~6月10日)在天气干旱条件下,为夏玉播种全苗打基础,田间持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补浇450m³/ha(30m³/666.7m²),此期浇水应注意风力小于3-4级风时才能浇,以免引起小麦倒状。9成熟收获(6月15日~6月20日)应在小麦腊熟后期,籽粒含水量小于20%时开始收获,收获时用联合收割机,采用回形或梭形行走方法收获,在收获时应减少机械的破碎率(其破碎率小于1%),保持小麦籽粒清洁,提高籽粒质量。10产品质量要求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达到含水量13%~14%即可入库贮存,小麦质量标准达到GB1351的规定。附录A(提示的附录)5小麦生产条件A1.气候条件A1.1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1.9℃。A1.2日平均气温在8.6℃,共260~270天,积温2200℃~2300℃(10月1日~次年6月20日)。A2土壤条件A2.2高产小麦要求土层深厚,活土层30cm~40cm,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1.2%以上,速效磷30ppm,速效钾120ppm,碱解氮80ppm以上),土壤疏松、透气好(透气性25%)、渗水好(渗水性25%)而且保水、保肥能力强。A2.3养分含量A2.3.1中等肥力(小麦公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