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7554.1-2025 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相较于《GB/T 17554.1-2006 识别卡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首先,在标准名称上有所变化,新版本将“识别卡”扩展为“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表明其适用范围更广泛,不仅限于传统的卡片形式,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身份识别安全装置。

其次,在测试项目方面,《GB/T 17554.1-2025》增加了对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测试要求,反映了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在身份验证领域的广泛应用趋势。此外,针对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也得到了加强,新增了一些关于抗干扰能力和发射限制的具体指标,确保设备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影响其他电子产品的运行。

再者,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新版标准还特别加入了对于材料可回收性的评估内容,鼓励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进行生产制造。同时,对于产品包装、说明书等随附资料的信息提供也有更为详细的规定,旨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了解程度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即将实施
  • 暂未开始实施
  • 2025-02-28 颁布
  • 2025-09-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_第1页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_第2页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_第3页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_第4页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3524015

CCSL.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5541—2025

.

代替GB/T175541—2006

.

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

:

Cardsandsecuritydevicesforpersonalidentification—Testmethods—

Part1Generalcharacteristics

:

ISO/IEC10373-12020MOD

(:,)

2025-02-28发布2025-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5541—2025

.

目次

前言

…………………………Ⅴ

引言

…………………………Ⅶ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1…………………………1

缩略语

3.2………………3

测试方法的默认项

4………………………3

测试环境

4.1……………3

预处理

4.2………………3

测试方法选择

4.3………………………3

默认容差

4.4……………3

总测量不确定度

4.5……………………3

测试方法

5…………………3

卡翘曲

5.1………………3

卡尺寸

5.2………………4

剥离强度

5.3……………5

包括卡边缘的剥离强度

5.4……………8

耐化学性

5.5……………13

在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卡尺寸的稳定性和翘曲

5.6……………………15

粘连或并块

5.7…………………………16

弯曲韧性

5.8……………16

动态弯曲应力

5.9………………………18

动态扭曲应力

5.10……………………21

阻光度

5.11……………23

紫外线

5.12……………23

射线

5.13X-……………24

字符凸印的凸起高度

5.14……………24

抗热度

5.15……………25

表面畸变凸起区域和凹陷区域

5.16、…………………26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5.17………………26

用于卡的测试方法

6IC…………………26

带触点的卡电气测量约定

6.1IC……………………26

GB/T175541—2025

.

带触点的卡测量装置

6.2IC…………26

带触点的卡触点尺寸和位置

6.3IC…………………28

触点机械强度

6.4………………………29

对带触点的卡的静电放电

6.5ESD———IC…………31

对和的静电应力

6.6ESS———PICCVICC…………31

带触点的卡触点表面电阻

6.7IC……………………32

带触点的卡触点表面轮廓

6.8IC……………………33

卡机械强度用于带触点的卡的三轮测试

6.9IC———:IC…………35

参考文献

……………………39

图翘曲测量装置

1…………………………4

图象限分布

2………………5

图卡的准备

3………………6

图剥离试验的样品准备

4…………………7

图安装在拉力测试仪中的样品

5…………7

图剥离强度图记录示例

6…………………8

图稳定板顶视图和侧视图

7()……………9

图导轨端视图

8()…………………………9

图卡的准备

9……………10

图剥离试验的样品准备

10………………10

图安装在拉力测试仪中的样品和稳定板

11……………11

图相邻负尖峰和正尖峰的示例

12………………………11

图剥离强度图记录示例

13………………12

图加载荷前夹具中的卡

14………………17

图加载荷期间夹具中的卡

15……………17

图移去载荷后夹具中的卡

16……………18

图动态弯曲测试设备

17…………………19

图轴的定义

18……………21

图扭曲试验机

19…………………………22

图压力周期函数

20………………………22

图测量阻光度的各区域

21………………23

图曝露于温度前夹紧装置中的卡

22……………………25

图曝露于温度后夹紧装置中的卡

23……………………26

图卡固定器

24IC………………………27

图平整板

25………………27

图固定器上卡和平整板的位置

26IC…………………28

图带有定位模板和钢球或圆形尖端组件的默认卡固定器和平整板

27IC…………30

GB/T175541—2025

.

图定位模板

28……………30

图测试电路

29ESD………………………31

图或的测试区域

30PICCVICCESD…………………32

图测试探头

31……………33

图测量探头

32……………34

图到的测量线

33C1C5…………………35

图三轮测试原理

34………………………35

图滚轮的位置和卡的初始位置

35IC…………………36

图轴轴和轴的位置

36A、BC…………37

图卡的插入位置

37IC…………………38

表短期影响试剂

1………………………13

表长期影响试剂

2………………………14

表绕轴弯曲尺寸

3A……………………20

表绕轴弯曲尺寸

4B……………………20

GB/T175541—2025

.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本文件是的第部分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GB/T175541。GB/T17554:

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部分一般特性

———1:;

识别卡测试方法第部分带磁条的卡

———2:;

识别卡测试方法第部分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及其相关接口设备

———3:;

识别卡测试方法第部分邻近式卡

———7:。

本文件代替识别卡测试方法第部分一般特性测试与

GB/T17554.1—2006《1:》,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GB/T17554.1—2006,,:

增加了基础标准静电放电静电应力等术语和定义见

———“”“”“”(3.1.12、3.1.13、3.1.14);

删除了可燃性光透射比透射密度正常使用等术语和定义见年版的

———“”“<>”“”“”(20063.12、

3.13、3.14、3.15);

删除了按照卡所呈现的特征选择测试见年版的表

———“”(20061);

更改了总度量的不确定描述为总测量不确定度见年版的

———“”,“”(4.5,20064.5);

删除了可燃性静磁场测试方法见年版的

———“”“”(20065.10、5.14);

增加了包括卡边缘的剥离强度表面畸变凸起区域和凹陷区域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测试

———“”“、”“”

方法见

(5.4、5.16、5.17);

对动态弯曲应力标定方法进行了技术改进增加了校准方法见年版的

———,“”(5.9.3,20065.8);

更改了阻光度光谱测量范围以满足基础标准的要求见年

———“”,GB/T14916—2022(5.11,2006

版的

5.11);

增加了用于卡的测试方法见第章

———“IC”(6)。

本文件修改采用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部分一般特

ISO/IEC10373-1:2020《1:

》。

本文件与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ISO/IEC10373-1:2020:

增加紫外线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删除中的

———5.12()5.17(),ISO/IEC10373-1:20203.1.12、

附录附录图图和图

3.1.16、6.8、A、B、21、2223;

对应中的

———3.1.12ISO/IEC10373-1:20203.1.13;

对应中的

———3.1.13ISO/IEC10373-1:20203.1.14;

对应中的

———3.1.14ISO/IEC10373-1:20203.1.15;

对应中的

———5.13ISO/IEC10373-1:20205.12;

对应中的

———5.14ISO/IEC10373-1:20205.13;

对应中的

———5.15ISO/IEC10373-1:20205.14;

对应中的

———5.16ISO/IEC10373-1:20205.15;

对应中的

———6.8ISO/IEC10373-1:20206.9;

对应中的

———6.9ISO/IEC10373-1:20206.10。

本文件与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ISO/IEC10373-1:2020: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4937.26IEC60749-26(6.5),;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10125ISO9227(5.5),;

GB/T175541—2025

.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14916ISO/IEC7810(5.3.1),;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16649.1ISO/IEC7816-1(6.4.4),;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16649.2ISO/IEC7816-2(6.3),;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17554.2ISO/IEC10373-2(5.16),;

用规范性引用的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GB/T17626.2IEC61000-4-2(6.6.2),;

用替换了见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并放入参考文献中

———GB/T6682ISO3696(5.5),,;

删除了双界面芯片卡静电放电电导率等个术语和定义见的

———“”“”2(ISO/IEC10373-1:2020

3.1.12、3.1.16);

增加了所有部分的规范性引用为增加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要求提供测试

———GB/T39560(),“”

方法

;

删除了的仅记忆卡在国内无实际应用见

———ISO/IEC10373-1:20203.1.2e),(3.1.2);

更改了阻光度的测试方法以配套基础标准的要求符合国内应用现状

———“”,GB/T14916—2022,

见的

(5.11,ISO/IEC10373-1:20205.11);

增加了紫外线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见等个测试方法以配套基础标准

———“”(5.12)“”(5.17)2,

中光有毒性的要求

GB/T14916—2022“”“”;

删除了关于静电效应的附加试验方法见的

———“”(ISO/IEC10373-1:20206.8)。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

纳入了的修正内容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

———ISO/IEC10373-1:2020/Amd1:2023,

用垂直双线进行了标示

(‖);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中引用的文件见

———“ANSI/ESDA/JEDECJS-002”(ISO/IEC10373-1:2020

的第章

2);

更改了中缩略语的描述方式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见的

———3.2(ISO/IEC10373-1:20203.2);

更改了图中原文标引序号重复的问题见的图

———262(ISO/IEC10373-1:202028);

更改了中原文的编辑性错误应为对应国家标准改

———6.4.4:“ISO/IEC7810”“ISO/IEC7816-1”,

为见的

“GB/T16649.1”(ISO/IEC10373-1:20206.4.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SAC/TC28)。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科技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易联众

:、、、

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芯海择优科技有限公司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珠海禾田电子科技

、、、

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佐迪克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邦达有限公司北京

、、、、

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环

、、、

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北京华弘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全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倩冯敬肖培森何兰王清智楼水勇陈龙聪张坤宝徐木平乔申杰

:、、、、、、、、、、

李梦雅李征曹龙涛李晨光单志炜付青琴游肖君林博彦程文杰韩博叶新文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年首次发布为年第一次修订

———1998GB/T17554—1998,2006;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

GB/T175541—2025

.

引言

用于身份识别的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包括了磁条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无触点接近式对象

、、、

无触点邻近式对象等针对不同实现技术的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我国陆续制定并发布了相关国家

。,

标准识别卡物理特性识别卡记录技术识别卡集

:GB/T14916《》、GB/T15120《》、GB/T16649《

成电路卡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无触点接近式对象和识别卡无触

》、GB/T42756《》GB/T22351《

点的集成电路卡邻近式卡等上述标准规定了不同实现技术的要求

》,。

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为上述技术标准的配套测试方法标准根据不同

GB/T17554《》,

的实现技术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

第部分一般特性目的在于为符合的识别卡提供一般特性的标准符合性测

———1:。GB/T14916

试方法

第部分带磁条的卡目的在于为符合的磁条卡提供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

———2:。GB/T15120。

第部分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及其相关接口设备目的在于为符合的带触点

———3:。GB/T16649

集成电路卡及相关接口设备提供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

第部分无触点接近式对象目的在于为符合的无触点接近式对象提供标准

———6:。GB/T42756

符合性测试方法

第部分邻近式卡目的在于为符合的邻近式卡提供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

———7:。GB/T22351。

GB/T175541—2025

.

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

: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