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_第1页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_第2页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_第3页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_第4页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度达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对身体健康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和关注,因而有着中华民族瑰宝之称的中药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瑰宝之称的中药,是先辈们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而得到的医疗结晶[22],也浓缩成为世界文化的精华。因中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具有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地理优势。根据我国相关研究部门统计,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三类即药用矿物、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分别有80种、11146种和1581种。虽然中药材在我国很盛产,但是我国的中药材在世界植物药材市场中仅仅只占3%~5%[1]。为了使人们能能够对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本文将从黄芩,桑叶,麦冬这三种中药为例,采用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悬浮液与水煎状态下中样品中的重金属Cu,Pb的含量进行对比。使用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样品的常规检测过程,使其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更加精准的被测定。通过优化选择实验时所需的最佳条件,使得实验结果较为理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选用水煎的方法食用中药,结果数据显示样品在悬浮液状态时在水煎状态下的重金属的含量更高,,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悬浮液稳定性条件的的优化,以及具体的数据将中药在悬浮状态下与水煎状态时所含重金属的量进行对比,呈现出当人们选择水煎的方法食用中药时具体的重金属的含量以及比例。第一章绪论1.1概述中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世界医学文明在前进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其中药毒副作用小并且可以稳定提高身体体质,中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离不开经常那个使用药物。1.1.1黄芩黄芩又名空心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属唇形科。在我国中药史上已有2000余年的医用记载,传统上以根入药,属于我国被广泛的应用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已有悠远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临床常用的中药品种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黄芩,高30~70厘米,喜暖,喜阳光,抗旱、抗严寒、、怕积水。对生单叶;柄短;叶片成针形,全线。总状花序项生,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黑褐色,包围于宿萼中。花期7~10月,果期8~10月。适宜于中性或偏碱性、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不宜连续耕作。在我国各地均有黄芩分布,主要产地为中原地区1.1.2桑叶桑叶又名荆桑,桑葚树,家桑。幼枝上有毛,小乔木或灌木。表皮为黄褐色。其叶片呈广卵形,长6~15cm,宽4~12cm其顶部呈尖或钝状,叶片顶部呈近心形,边缘呈粗齿,叶面上无毛,呈现光泽,叶背显绿色,脉络间有毛,脉上长有疏毛;叶柄为1~2.5cm。雌雄分株,腋生骨朵花序;雄花序早败;雌花序为1~2cm,花柱无明显柱头。聚花果即桑椹在成熟的时候为紫黑色或白色。果期一般为6~7月,花期为4~5月。在山林中、路旁多有分布。全国均有栽培。完整的具柄,黄绿色或浅黄棕色的叶面,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处呈网状,脉上多疏毛,脉基长有簇毛。质脆。气味微小,稍苦、涩小,味道稍淡。桑叶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荫,抗旱,怕涝,耐贫瘠,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低,易成活。桑叶为桑科植物。桑叶多为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四川,浙江,武汉,南昌,衡阳等地尤为盛产。1.1.3麦冬麦冬又名麦门冬,多年生百合科类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聚丛生长。叶丛生,茎细长,类似韭菜,深绿色,。从叶丛中生出花茎,花小,呈淡紫色,形似总状花序。果实为浆果,圆球形,成熟以后大多呈深绿色或黑蓝色[21]。麦冬以块根入药。性味功能:甘、稍苦、清心除燥,凉、滋阴生津、止咳润肺、。主治热病伤津、咳嗽,心燥、口干、咽甘肺热、肺结核。主产于四川、浙江。大多省份均有分布,其中麦冬多分布沿海,江浙等地。1.2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危害1.2.1铅对人体的危害铅及其铅的化合物因其特有的累积性,因此即使吸收微量的铅也会长期存在与人体中,导致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铅元素影响的主要器官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铅易损害血液系统中的骨髓部分。铅能红细胞上的二磷酸腺若酶失去作用,使得红细胞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所需的载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离子运输出现异常进而引发溶血[2]。神经系统中的末梢神经容易受到铅的影响,最常见的是运动和肢体感觉出现异常,肌肉疼痛和麻痹。严重者可发展到神经错乱,甚至休克和死亡[3.4]。1.2.2铜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对铜的需求需要适度。当人体缺乏铜离子时导致神经系统失调,大脑功能性障碍,但当铜离子在人体中含量过高时有可能会导致中毒,更严重时会导致血红蛋白质失活,影响个别酶的活性。近而影响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并且还会导致急性铜中毒,肝豆状核变形,儿童肝内胆汁淤积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病症[[5.6]。急性铜中毒通常是由于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摄入了过量的铜,例如误食铜器皿盛放的食物,饮用被铜污染的水源将会导致出现胃肠刺激等症状,例如出现腹泻,上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导致呕血,胃肠薄膜溃疡,肾衰竭,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当酶的活性因吸入大量铜后会出现异常,导致细胞膜严重受损,肝组织坏死。1.3中药中重金属离子来源中药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其中药的品种,生长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总结起来,可以将其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方面与中药的生长的周边环境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中药自身的特性有关即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和主动吸收功能。1.3.1土壤因素土壤是药材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中药的生长提供基体所必须的矿物成分和有机营养。重金属因其密度大,故大都分布于地壳深处,由于大自然的变迁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使其大都分布于地表,并不断随自然环境运动而迁移。按照常理来讲,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多少,在药材中都会有所表现。1.3.2药材本身的特点药用植物在进化程度,遗传特性及代谢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金属元素在植物中以多种形式分布,例如药材细胞壁是由多种金属元素组成,一些金属元素参与酶的反应,而不同酶类对不同的金属元素具有特异性,同时药用植物会根据需求特异性的吸收不同的金属元素。不同药用植物因其自身功能差异故对每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也有很大差别。总之,因其药用植物自身代谢的需要和对某种金属元素的特异性吸收,使得不同金属元素在药用植物中有所差别。1.3.3工厂三废的影响药用植物对工厂三废中重金属离子吸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直接吸收,各类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很多含有金属离子的废气。当药用植物叶面上沉积废气时,就会导致叶面主动或被动吸收。另外一种为间接吸收,当使用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废水,废渣灌溉农田时,在土壤中富集的重金属元素,会被药用植物间接的吸收。1.3.4农药、化肥的影响药用植物一般为人工培植,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防治药用植物或者相邻作物的病虫害,通常会喷洒农药,然而大部分农药中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农药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药材的根部和叶面的吸收,积累在药材的各个组织。此外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需要有机肥料,肥料在加工生产中由于矿源可能混有重金属元素,长期使用过后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被药用植物吸收。1.3.5其他原因除了上诉四个方面的原因之外,药用植物在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也会有重金属元素的积淀。1.4重金属离子的测量方法目前对于铅,铜,锰,锌,铬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实用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法[7.8],高效液相分析法,极谱法[9.13]等。经过对比发现,原子吸收法操作简单快捷,成本较低,灵敏度高,可实用性强。1.4.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依据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者发光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14]。当不同波长的光持续地照射到同一的样品溶液时,便可以读出与不同波长相匹配的吸收强度。根据吸收光谱曲线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实用光区分为红外光区,可见光区,紫外光区。使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当使用可见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1.4.2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又被称为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依据蒸汽相内样品元素中的基态原子对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15]。是一种测定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有效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依据测定元素时的不同的原子化形式可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一原子吸收光谱法[20]。因其能够有效测量痕量和超痕量元素,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应用范围遍及各个学科领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1)检出限低。在产生光谱的过程中,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都是依赖于基态原子,原子发射光谱依赖于激发态原子。在一般情况下,当原子处于基态时,激发状态下的原子数在总原子数中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特异性强。原子吸收光谱为元素的固有特征,这是其特异性强的本质所在。(3)精密度高。自由基态原子数N0决定着原子吸收光谱的强度,温度对N0几乎无影响,原子吸收系数容易受温度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比原子发射光谱法精密度较强的重要原因。当进行火焰原子化时,温度会对火焰组成与分析原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当电热原子化在石墨炉内进行时,炉内变化较稳定,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获得较高的精密度。一般情况下,当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其相对标准偏差可达到1%,状态较好时可以低于0.3%。(4)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原子吸收线数目有限,类似元素光谱的重叠干扰的可能性很少。化学干扰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但可以通过改善仪器自动控制更加合理的控制火焰的稳定性,也可以采用恒温平台石墨炉技术,降低基体干扰。(5)使用方面广,进样量微小一般固体进样为微克级,设备易操作结构简单1.5进样技术的概述1.5.1液体进样技术当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加热的样品,被破坏有机物或者分解样品时,残留的矿物质成分溶解在适当的稀酸中,然后以液体状态进入原子化器。所得到结果的过程称为液体进样技术。此方法进样量精准,精密度好,可重现性高,操作简便。当使用原子吸收法时,当测定易挥发一些元素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体改进剂,继而提高灰化温度。样品在消化过程中,反应过程所需时间长,并且加入的稀酸会损害石墨管使用寿命。于此同时对于易挥发的元素如Pb等,通常会造成严重损失,使得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1.5.2气体进样技术在适宜的酸度条件下,对于易形成挥发性氢化物如Pb[16],通常被还原为气态氢化物被送入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的石英炉,样品被还原为氢化物,根据吸光度计算样品的浓度。气体进样具有抗干扰性,低检出限,进样效率高,灵敏度好,是痕量分析的有利工具。1.5.3固体进样技术固体进样通常有四种方式:(1)称量载体和样品,当样品进入原子化器后再称量载体。(2)以石墨材质的载体来称量样品,并加入原子化器。(3)使用特制的固体进样器。(4)固定自动进样装置[16]。固体进样技术与其他进样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点:(1)操作过程短,提高分析速度。(2)痕量分析时不易污染(3)样品处理过程中损失少[24]。虽然固体进样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固体进样量一般为痕量,需要使用分析天平,称量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和损失。(2)称量时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差(3)当分析样品含量较高时,需要选用特定的固体缓释剂,这样不仅增加空白值,还改变了样品的热力学行为[16]。1.5.4悬浮液进样技术1974年,Brady等人首次提出了悬浮进样技术[[17,18],在此之后,国内外分析工作者致力于该技术的不断研究与运用,在20世纪90年代超出了固体直接进样技术,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多种悬浮液的制备方法,通常分两大类,即机械搅拌法和悬浮剂悬浮法。悬浮液进样技术集合了液体进样和固体进样技术的一部分长处:(1)避免了固体进样的困难。(2)悬浮样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稀释和改变。(3)相比固体,悬浮液进样可以和基体改进剂更加充分接触,更好的发挥改进剂的作用。第二章实验部分2.1实验仪器与试剂2.1.1实验仪器本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列于表2.1。表2.1实验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恒温加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电动研磨机北京思维雅咖啡文化交流中心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中国玉环曙峰企业有限公司FA1004B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240)SNB-1数字式粘度计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江苏省金坛市丹阳门北路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2.1.2实验试剂和原料表2.2实验试剂试剂名称纯度/类型生产厂家琼脂粉 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硝酸铅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五水硫酸铜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硝酸优级纯河南焦作市化工三厂2.1.3溶液的配制(1)0.15%琼脂配制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0750g琼脂粉,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50mL纯水,置于加热套加热约30分钟出现微沸,降低加热套电压使其保持微沸状态并使用玻璃棒不停搅拌直至溶液呈现澄清透明状态,停止加热,稍冷,移至50mL容量瓶,加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止放好。(2)2%硝酸的配制准确量取优级纯硝酸15.4mL,倒入5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止放好。(3)标准溶液的配制100μg/mL铅标液的制备:分析天平称取0.0799g硝酸铅,加入10mL2%的硝酸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倒入500mL容量瓶加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止放好。100μg/mL铜标液的制备:使用分析天平称取0.1951g五水硫酸铜,加入10mL2%的硝酸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倒入500mL容量瓶,加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止放好。20μg/L的铜标准溶液配制:使用1mL无菌注射器吸取100μg/mL的铜标准溶液0.1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止放好。10μg/L的铅标准溶液制备:使用1mL无菌注射器吸取0.1mL100μg/mL的铅标准溶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静止放好。2.2实验原料制备桑叶沫制备:称取干桑叶2.0625g,剪碎后放入研磨机中研磨,粉碎研磨后得竹叶沫1.3550g经200目目筛过滤后恒温干燥放入密闭器皿中贴好标签放入冰箱内存放。黄芩沫制备:称取黄芩2.0100g,放入研磨机中研磨,研磨粉碎后得黄芩沫1.1653g经200目目筛过滤后恒温干燥放入密闭器皿中贴好标签后置于冰箱中存放。麦冬沫制备:称取麦冬2.0100g,放入研磨机中研磨,研磨粉碎后得麦冬沫1.1653g经200目目筛过滤后恒温干燥放入密闭器皿中贴好标签后置于冰箱中存放。黄芩煎汁制备:称取黄芩5g,放人250mL烧杯中加入200mL纯水置于加热套煎煮大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过滤后,再次放入加热套中开始加热浓缩至约75mL停止加热,取出黄芩煎汁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约30min后放入冰箱。桑叶煎汁制备:称取干桑叶5g,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200mL纯水置于加热套煎煮大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过滤后,再次放入加热套中开始加热浓缩至约1/2即100mL停止加热,取出桑叶煎汁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约30min后放入冰箱。麦冬煎汁制备:称取麦冬5g,放人250mL烧杯中加入200mL纯水置于加热套煎煮大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过滤后,再次放入加热套中开始加热浓缩至约1/2即100mL停止加热,取出麦冬煎汁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约30min后放入冰箱2.3实验方案2.3.1悬浮液稳定性条件的优化悬浮液稳定性是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微量元素的关键因素。为了使实验更加精准,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严格控制以下参数:悬浮液介质,稳定剂,样品颗粒大小,定容容器影响,超声时间影响。(1)悬浮液介质悬浮液制备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稀释剂,加入的试剂可以改善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硝酸是常用的稀释剂,在有机和无机样品中得到广泛应用。硝酸不仅可以作为氧化剂,还可以作为化学改进剂以改善灵活度,有效的提高分析物从悬浮物中提取的速度及程度,增加悬浮液的稳定性。硝酸的浓度一般选用浓度为2%,相对于其他样品酸而言作为介质对石墨管的伤害非常小。(2)稳定剂一般而言,由于固体样品特有的物化性质,在悬浮液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特定的试剂。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尝试性使用琼脂作为悬浮剂,发现在一定的浓度时悬浮效果较为理想。a浓度对琼脂粘度的影响分别量取黄芩沫0.0598g,麦冬沫0.0400g,桑叶沫0.0600g,加入2%的硝酸1mL,分别加入0.10%,0.15%,0.20%各5mL,置于10mL比色管中再分别用纯水定容摇匀,经超声处理30分钟,取出后适当轻微震荡摇匀,静置观察其稳定性b酸性对琼脂粘度的影响准确称取黄芩沫0.0598g6份于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5mL0.15%琼脂溶液,依次分别加入0.,1,2,3,4mL2%硝酸,用纯水,定容摇匀。置于超声波超声30分钟。取出后适当轻微震荡摇匀,静置观察其稳定性。c琼脂状态对配制琼脂溶液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配制琼脂溶液时选择琼脂粉或琼脂条均可,但是琼脂粉和琼脂条中的琼脂含量不同,配制的琼脂溶液在悬浮液中的稳定效果也不一样,为比较其效果的不同,可做单变量对比实验。在配制样品悬浮液时,除加入的琼脂溶液不同外,其余变量均保持一致,观察比较悬浮液的稳定状态。(3)定容容器的影响准确称取黄芩0.0598g,桑叶0.0600g,麦冬0.0400g,置于10mL烧杯中,加入1ml2%的硝酸,再加入5mL0.15%的琼脂溶液,转移到10mL比色管和10mL的容量瓶中,加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然后同时置于不同容器的悬浮液的稳定效果。2.3.2悬浮液的制备精确称取黄芩0.0598g,桑叶0.0600g,麦冬0.0400g,分别加入0.15%琼脂5mL,2%硝酸1mL于10Ml比色管中,置于超声机超声30分钟,取出后震荡摇匀放好。2.4仪器工作条件及参数重金属元素最佳分别分析条件见表2.3,原子化升温方式均为光学温度表2.3石墨炉原子吸收工作条件及升温程序工作条件PbCu波长/nm283.3324.8灯电流/Ma104狭缝/nm0.50.5计算方式峰高峰高进样体积/uL2020石墨炉升温程序/℃灰化600900原子化210023002.5金属元素的测定2.5.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配制好的标准金属离子,以塞曼扣背景方式测定,在石墨炉工作条件中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做三组平行实验分别测定数值,取其平均值绘制出不同金属的标准曲线2.5.2金属离子的测定取预先配制好的悬浮液,以塞曼扣背景方式测定,根据测定的金属元素选用匹配的元素空心阴极灯,做三组平行实验分别测定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元素的吸光度值。2.5.3加标回收率实验。加标回收试验是用于确定实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计算公式加标回收率=测的量-样品中的含量加入量×100%。加入量的计算公式为。加入量=2.5.4仪器精密度实验仪器精密度试验是为了检验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密性,指使用相同方法对同一样品溶液进行多次测定,计算测定值之间的彼此接近的程度。本次对黄芩,桑叶,麦冬等样品的悬浮液及水煎状态中的铅含量,做三组平行实验,并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第三章结果与讨论3.1悬浮液稳定性条件的优化3.1.1硝酸用量的选择准确称取黄芩沫0.0598g6份于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5mL0.15%琼脂溶液,依次分别加入0.,1,2,3,4mL2%硝酸,用纯水,定容摇匀。置于超声波超声30分钟。取出后适当轻微震荡摇匀,静置观察其稳定性。取出悬浮液经对比发现结果如下表3.1表3.1悬浮液稳定结果2%硝酸量(mL)01234稳定时间(min)1030201010当加入1mL硝酸时,悬浮液稳定时间最长。按依次操作取桑叶沫0.0620g经实验对比发现当加入1mL硝酸时,悬浮液稳定情况最好。取麦冬沫0.0400g经实验对比发现当加入1mL硝酸时悬浮液状态最好。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部分氧化样品中有机成分,使之容易在原子化之前除去[13],同时维持样品中金属含量,使其不宜水解离子状态存在。因此,应在加入琼脂之前加入硝酸。3.1.2悬浮液稳定时间的选择实验发现,纯手工摇晃震荡与超声波处理相比较,即使震荡的力度很大也不能形成较稳定的悬浮液,而超声处理的样品溶液可以形成较稳定的悬浮液,但超声波处理时间长短不同,稳定效果也不相同。分别超声五分钟和十分钟,悬浮液稳定时间较短,均在五分钟之内出现上层清液,超声十五,二十,二十五分钟时样品能维持二十分钟左右,当超声三十分钟以上时悬浮液可以稳定三十分钟左右,鉴于时间成本效果等因素。在相同效果时取最佳条件为超声十五分钟。3.1.3酒精悬浮液的影响准确称量黄芩沫0.0598g4份于10mL比色管中分别标号为1,2,3,4,再分别加入5mL0.15%琼脂溶液,其中1,3号加入1mL无水乙醇,再分别对所有样品用纯水定容摇匀。置于超声波超声30分钟。取出悬浮液。发现1,3明显比2,4号维持时间长大约20min,但当进样测定金属离子含量时发现含无水乙醇的样品1,3均不能完全进样,故当配制悬浮液时不应加入无水乙醇。3.1.4酒精对琼脂粘度的影响在保持温度转速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数字式粘度计测定加入不同酒精含量的琼脂。结果如表一所示表3.2酒精对琼脂粘度影响的结果温度℃加入酒精的量(mL)转速(RPM)扭转百分比(%)粘度值(mPa.S)2104522.6605.82154523.8637.72164525.1671.82174524.3649.32184524.4654.12194525.1676.821104524.1647.9经上表对比发现酒精对琼脂粘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经过几种条件的优化,选用琼脂粉配制琼脂效果最为理想。当加入2%硝酸为1mL而且应在加入琼脂之前加入硝酸,选用0.15%琼脂5mL,效果最为理想。3.2黄芩中铜铅含量的测定3.2.1黄芩中铜标准曲线的建立以20μg/L的铜标准溶液为母液,稀释成浓度适宜的系列标准溶液,按照其设定的条件,平行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绘制铜标准曲线。图3.1铜标准曲线由图可知黄芩铜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291X+0.0536其相关系数(R)为0.9832。原子吸收测得黄芩悬浮液样品中Cu的吸光度为Y=0.2301,代入上式回归方程(3-1),样品溶液中Cu的浓度X=6.0653,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Cu含量=6.0653×10×10-3L=6.0653×10-1样品中含Cu:1000×6.0653×10-5mg0,0598g=1.0143<20mg/kg原子吸收测得黄芩煎汁中Cu的吸光度为Y=0.4883,代入上式回归方程(3-1),样品溶液中Cu的浓度X=14.9370,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Cu含量=14.9370×10×10-3L=14.9370×10-1样品中含Cu:1000×14.9370×10-5mg5g=0.03<20(国家标准),所以黄芩煎汁中重金属Cu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此外,黄芩悬浮液中重金属Cu3.2.2黄芩铅标准曲线的建立以10μg/L的铅标准溶液为母液,稀释成浓度适宜的一系列标准溶液,按照其设定的条件,平行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绘制铅标准曲线。图3.2铅标准曲线由图可知黄芩铅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525x+0.03727其相关系数(R)为0.9902。原子吸收测得黄芩悬浮液样品中Pb的吸光度为Y=0.2524,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Pb的浓度X=4.0983,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Pb含量=4.0983×10×10-3L=4.0983×10-1样品中含Pb:1000×4.0983×10-50.0598g=0.6853mg/kg<5.0mg/kg原子吸收测得黄芩煎汁中Pb的吸光度为Y=0.6835,代入上式回归方程(3-1),样品溶液中Pb的浓度X=12.3085,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Pb含量=12.3085×10×10-3L=12.3085×10-1样品中含Pb:1000×12.3085×10-5mg5g=0.025<5.0(国家标准),所以黄芩煎汁中重金属Pb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此外,黄芩悬浮液中重金属Pb3.2.3精密度试验仪器精密度试验是为了检验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密性,指使用相同方法对同一样品溶液进行多次测定,计算测定值之间的彼此接近的程度。具体步骤:同一黄芩煎汁,每种金属元素分别测定三次,并计算器相对标准方差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2.3黄芩煎汁Pb元素精密度实验结果试验编号吸光度平均吸光度RSD(%)10.710720.66480.68353.5330.6749表3.2.4黄芩煎汁Cu元素精密度实验结果试验编号吸光度平均吸光度RSD(%)10.459520.49340.48835.4430.51193.2.4加标回收试验分别移取黄芩沫0.0598g于2只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0μg/LPb的标准溶液2mL和20μg/LCu标准溶液2mL,再分别加入5mL0.15%的琼脂溶液,1mL2%硝酸溶液,用纯水定容摇匀,置于超声波中分散30min。并用此溶液进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实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如下表3.8所示表3.2.5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元素样品中含量(μg/L)加入量(μg/L)测得量(μg/L)回收率(%)Cu6.0653611.311687.4383Pb4.098347.660989.06503.3桑叶中铜,铅含量的测定3.3.1桑叶中铜标准曲线的建立以20μg/L的铜标准溶液为母液,稀释成浓度适宜的系列标准溶液,按照其设定的条件,平行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绘制铜标准曲线.图3.3.1铜标准曲线由图可知桑叶铜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327x+0.0333其相关系数为0.9903。原子吸收测得桑叶悬浮液样品中Cu的吸光度为Y=0.2804,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Cu的浓度X=7.5576,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Cu含量=7.5576×10×10-3L=7.5576×101样品中含Cu:1000×7.5576×10-5mg0.0600g=1.2596<20原子吸收测得桑叶煎汁中Cu的吸光度为Y=0.3690,代入上式回归方程(3-1),样品溶液中Cu的浓度X=10.2671,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Cu含量=10.2671μg/L×10×10-3L=10.2671×1样品中含Cu:1000×10.2671×10-5mg5g=0.0205mg/kg<20mg/kg(国家标准),所以桑叶煎汁中重金属Cu3.3.2桑叶中铅标准曲线的建立以10μg/L的铅标准溶液为母液,稀释成浓度适宜的一系列标准溶液,按照其设定的条件,平行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绘制铅标准曲线图3.3.2铅标准曲线由图可知桑叶铅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525x+0.03727其相关系数为0.9902。原子吸收测得桑叶悬浮液样品中Pb的吸光度为Y=0.4039,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Pb的浓度X=6.9834,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Pb含量=6.9834×10×10-3L=6.9834×10-51样品中含Pb:1000×6.9834×10-5MG0.0600g=1.1639mg/kg<原子吸收测得桑叶煎汁中Pb的吸光度为Y=1.0416,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Pb的浓度X=19.1307,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Pb含量=19.1307×10×10-3L=19.1307×10-1样品中含Pb:1000×19.1307×10-5mg5g=0.03826mg/kg<5mg/kg(国家标准),所以桑叶煎汁中重金属Pb3.3.3精密度试验同一桑叶煎汁,每种金属元素做三组平行实验测定三次,并计算其相对标准方差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3.3桑叶煎汁Cu元素精密度实验结果试验编号吸光度平均吸光度RSD(%)10.348920.38320.36904.8530.3750表3.3.4桑叶煎汁Pb元素精密度实验结果试验编号吸光度平均吸光度RSD(%)11.064721.02351.04162.0231.03673.3.4加标回收试验分别移取桑叶沫0.0598g于2只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0μg/LPb的标准溶液2mL和20μg/LCu标准溶液3mL,再分别加入5mL0.15%的琼脂溶液,1mL2%硝酸溶液,用纯水定容摇匀,置于超声波中分散30min。并用此溶液进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如下表3.15所示表3.3.5桑叶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元素样品中含量(μg/L)加入量(μg/L)测得量(μg/L)回收率(%)Cu7.5576411.5841100.6625Pb6.9834411.2722107.21813.4麦冬中各元素的浓度及含量3.4.1麦冬中铜标准曲线的建立以10μg/L的铜标准溶液为母液,稀释成浓度适宜的系列标准溶液,按照其设定的条件,平行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绘制铜标准曲线。图3.4.1铜标准曲线由图可知麦冬铜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407x+0.0091其相关系数为0.9990。原子吸收测得麦冬悬浮液样品中Cu的吸光度为Y=0.0869,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Cu的浓度X=1.9224,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Cu含量=1.9224×10×10-3L=1.9224×101样品中含Cu:1000×1.9224×10-5mg0.0400g=0.4806<20mg/kg(国家标准),所以麦冬原子吸收测得麦冬煎汁中Cu的吸光度为Y=0.2864,代入上式回归方程(3-1),样品溶液中Cu的浓度X=6.8121,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Cu含量=6.8121×10×10-31kg样品中含Cu:1000×6.8121×10-5mg5g=0.0136mg/kg<20mg/kg(国家标准),所以麦冬煎汁中重金属3.4.2麦冬中铅标准曲线的建立以10μg/L的铅标准溶液为母液,稀释成浓度适宜的系列标准溶液,按照其设定的条件,平行实验三次,取其平均值,绘制铅标准曲线图3.4.2铅标准曲线由图可知麦冬铅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525x+0.03727其相关系数为0.9902。原子吸收测得麦冬悬浮液样品中Pb的吸光度为Y=0.1873,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Pb的浓度X=2.8577,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Pb含量=2.8577×10×10-3L=2.8577×10-1样品中含Pb:1000×2.8577×10-5mg0.0400g=0.71440mg/kg<原子吸收测得麦冬煎汁中Pb的吸光度为Y=0.2408,代入上式回归方程,样品溶液中Pb的浓度X=3.8761,由此可以得到:样品中Pb含量=3.8761×10×10-3L=3.8761×10-1样品中含Pb:1000×3.8761×10-5mg5g=0.0078mg/kg<5mg/kg(国家标准),所以麦冬煎汁中重金属Pb3.4.3精密度试验同一麦冬煎汁,每种金属元素分别测定三次,并计算器相对标准方差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4.3麦冬煎汁Pb元素精密度实验结果试验编号吸光度平均吸光度RSD(%)10.266020.24570.240811.6430.2106表3.4.4麦冬煎汁Cu元素精密度实验结果试验编号吸光度平均吸光度RSD(%)10.277820.27510.28646.0630.30643.4.4麦冬加标回收试验分别移取麦冬沫0.0598g于2只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0μg/LPb的标准溶液2mL和20μg/LCu标准溶液2mL,再分别加入5mL0.15%的琼脂溶液,1mL2%硝酸溶液,用纯水定容摇匀,置于超声波中分散30min。并用此溶液进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如下表3.22所示表3.4.5麦冬Cu和Pb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元素样品中含量(μg/L)加入量(μg/L)测得量(μg/L)回收率(%)Cu7.557645.798296.895Pb2.857747.1739107.9050结论本次实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麦冬,桑叶中的Pb,Cu含量以及测定样品水煎法处理时含有重金属Pb,Cu的含量进行研究,其中悬浮液的稳定性是试验成功的重要一步。本次试验采用0.15%琼脂溶液,制备成稳定的悬浮液,为了使悬浮液更加稳定分散,采用超声波分散30分钟。本次试验进行了准确性检验,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7.4383~107.9050%,,回收曲线相关系数为0.97~0.99.实验结果都比较理想。本次中当样品以悬浮液状态与水煎状态下中重金属含量比较来看,悬浮状态下大致比水煎中重金属含量大致大约10倍左右,本次实验通过具体的数据使人们清晰的认识到在日常中人们采用水煎法时中药大致含多少重金属。悬浮液进样测定中药中的重金属元素,样品无需进行繁琐的化学处理过程,实验污染性小,仅仅加入悬浮剂,使用超声波震荡均匀即可。分析测定时过程简单。由实验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可知,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可作为测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