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1页
XXXX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2页
XXXX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3页
XXXX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4页
XXXX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专题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低碳生活、低碳工业等。种群和群落方面,常考点主要是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方面,常考点主要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环境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1.结合实例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掌握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对有关种群方面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因此,一定要学会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注重读图、识图方法的探究,提高解题能力。对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要进行比较记忆。2.要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量代谢、代

谢类型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进化、适应、统一性的观点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此外,要熟记教材中的各类图解,注意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并能具体应用。

3.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知识进行综合,注意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答。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水污染的联系等,所以建议重视收集此类试题的素材,以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4.要注意培养图文分析与转换能力和作图能力,特别要关注图表题和绘图题,这也是新课标理念之一。复习时,通过列举实例、比较分析、图文结合等方式灵活掌握生态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还应广泛关注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升解题能力。

1.(2010·山东高考)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种群的增长曲线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

A项中,在K/2以下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项中,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还应该考虑到社会、道德等因素。C项中,从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在K/2以上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

C项目“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资源和空间无限有无K值有K值无K值,持续增加曲线综分析1.“J”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2.“S”型曲线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仍在增加,但增长率在减小。3.“S”型曲线在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4.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应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2.(2011·武汉模拟)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0.96×103k/m2·yB.由生产者,Ⅰ、Ⅱ、Ⅲ、Ⅳ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Ⅰ为第二营养级,Ⅱ为第三营养级,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6%D.在生物圈中,除了全部的微生物,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Ⅳ解析

A项中,生态系统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3kJ/m2·y)=(23+70+3+14)×103=1.1×105kJ/m2·y;B项中,Ⅳ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所以B错;C项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14+2=16,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4+9+0.5)=2.5,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2.5/16×100%=15.6%;D项中,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有的是消费者,如大肠杆菌,有的是分解者,所以D错。答案

C1.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圈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多种途径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3.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实例: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3.(2011·余姚模拟)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曾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近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不断增加,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涌入该生态环境的保护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A.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析

环境污染使微山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说明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答案

B

1.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归纳项目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形成原因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同时森林、草原等覆盖面积减少,湖泊、沼泽面积减小,调节气候功能下降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的氧化物增多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氟氯烃增多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体酸化;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农作物减产防治措施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减少氟氯烃的排放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可体现在分子水平、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是基因不定向变异与自然定向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此又叫生态功能。生态旅游观光、文学创作等属于直接价值,但其价值远小于间接价值。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易于出错①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N×(20%)3;最少可获得的能量=N×(10%)3。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相等,则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③在食物网中分析,如,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a.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b.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10%)3。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解析

设C的能量为x,则当食物比例为A∶B=1∶1时,消耗A的能量为x×10+x×10×10=55x,而当食物比例为A∶B=2∶1时,消耗A的能量为x×10+x×10×10=40x,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C的数量为原来的×=1.375倍。答案

B(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

对碳循环示意图辨析不清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确定C为消费者,剩下D为分解者。解读下图根据①与③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①是生产者,③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根据①②④的碳都流向⑤,可进一步判断:②是初级消费者,④是次级消费者,⑤是分解者。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Ⅰ、Ⅱ、Ⅲ、Ⅳ分别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④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Ⅰ→Ⅲ→Ⅱ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B.在这个生态系统中Ⅱ所含有的能量最多C.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D.①③④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并将CO2释放到大气中解析

分析图解,Ⅰ和Ⅳ为双向箭头,所以一定是生产者和大气,Ⅱ、Ⅲ也分别指向Ⅳ,所以可以判定Ⅳ为大气,Ⅰ、Ⅱ、Ⅲ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据以上分析可知,Ⅰ→Ⅲ→Ⅱ不能看作是食物链,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I所含有的能量应该最多,B项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C项错误。答案

D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热点指数★★★★命题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命题角度多数以食物链的图示考查各生物间的关系和能量流动的效率问题。物质循环多以碳循环为考查物质循环的特点。(2011·山东卷)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kJ和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课堂笔记】

【解析】

(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生物组成成分缺少了分解者。(2)据图分析,鹰所在的食物链有三条,分别占据着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它所获得的能量最低值要按照最长食物链(草→鼠→蛇→鹰)、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来计算,即10000×10%×10%×10%=10kJ;它所获得的能量最高值要按照最短食物链(草→鼠或兔→鹰)、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即10000×20%×20%=400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兔的数量不变,而鼠的数量增多,去除蛇后,因为鹰的食物来源还有兔和鼠,且通过更短的食物链获得鼠的能量,故鹰的数量增多;若外来物种入侵到当地生态系统,外来物种会以当地物种为食物,或与当地物种竞争食物、空间等资源,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甚至丧失。(3)图中兔与草、狐、鹰形成捕食关系,与鼠形成竞争关系,两种种间关系都影响到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兔和鼠都以草为食,鼠的数量增加势必影响兔种群的繁殖,增加的400只鼠争夺了100只兔的食物,所以兔种群的K值是1000-100=900只。标志重捕法是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其计算公式是M/N=m/n(其中N表示种群内个体总数;M表示第一次捕捉到并标记个体数;n表示第二次捕捉数;m表示第二次捕捉个体中标记数),则N=Mn/m,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即m值偏小,N值会偏高。(4)动物机体缺水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导到垂体,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放,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答案】

(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

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

(2011·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环境的保护热点指数★★★命题点生物圈的稳态和可持续发展,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命题角度多以选择题考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标准解答: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分析A项正确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项错误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C项正确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