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行业临床路径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健康医疗行业临床路径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健康医疗行业临床路径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健康医疗行业临床路径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健康医疗行业临床路径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医疗行业临床路径规范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702第一章临床路径概述 2101081.1临床路径的定义与意义 3202551.1.1临床路径的定义 3257661.1.2临床路径的意义 367031.1.3国外临床路径发展历程 312551.1.4我国临床路径发展历程 46587第二章临床路径制定原则 4141981.1.5背景与目的 4307311.1.6制定原则 475971.1.7患者需求原则 462951.1.8安全性原则 4160231.1.9科学性原则 5147991.1.10实用性原则 511313第三章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5260751.1.11实施流程的定义 539941.1.12实施流程的组成 5129471.1.13临床路径的制定 6152911.1.14临床路径的修订 646071.1.15临床路径的宣传与培训 687481.1.16临床路径的实施 6164211.1.17临床路径的监控与评价 793241.1.18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 732747第四章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管理 7193631.1.19概述 7103211.1.20关键环节识别方法 78881.1.21关键环节识别内容 8195491.1.22概述 863581.1.23关键环节控制措施 8233921.1.24概述 89111.1.25关键环节改进方法 9175461.1.26关键环节改进内容 931282第五章临床路径质量评价 9163511.1.27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924601.1.28指标体系内容 9122961.1.29定量评价方法 10302181.1.30定性评价方法 10275541.1.31医疗服务质量分析 1065781.1.32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 10291631.1.33医疗安全分析 11218071.1.34资源消耗分析 11281681.1.35管理效果分析 112115第六章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 11177111.1.36信息化管理概念 11321931.1.37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39671.1.38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1193481.1.39平台建设目标 1262301.1.40平台建设内容 12287401.1.41平台建设流程 12108271.1.42应用推广 123651.1.43应用维护 13195371.1.44应用效果评估 136902第七章临床路径人员培训与考核 131321.1.45培训内容 13320211.1.46培训方式 13232041.1.47培训对象 14305601.1.48培训要求 14131501.1.49考核标准 14290541.1.50考核方法 149926第八章临床路径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 1597721.1.51示例一:高血压病临床路径 15163021.1.52示例二:糖尿病临床路径 1530041.1.53明确诊断 15324541.1.54治疗方案个体化 16320541.1.55康复治疗 1691291.1.56预防并发症 1645391.1.57评价指标 1638921.1.58评价方法 1615334第九章临床路径与相关政策法规 1645901.1.59政策法规的背景 16228341.1.60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7200311.1.61加强组织领导 17229721.1.62完善制度保障 17219591.1.63加强培训宣传 17109631.1.64强化质量控制 1787311.1.65落实费用结算 1790041.1.66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8196271.1.67加强部门协作 18260531.1.68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18180861.1.69不断完善政策法规 186317第十章临床路径未来发展趋势 18第一章临床路径概述1.1临床路径的定义与意义1.1.1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指医疗机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依据循证医学原则,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流程。临床路径涵盖了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各个环节,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1.1.2临床路径的意义(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保证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关怀。通过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流程,降低医疗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医疗机构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通过规范化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项目,降低医疗成本,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3)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的实施,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明确的指引,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这有助于增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4)促进医学研究与发展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有助于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5)规范医疗行为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通过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流程,保证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第二节临床路径的发展历程1.1.3国外临床路径发展历程(1)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临床路径概念,并在部分医疗机构进行试点。(2)20世纪80年代,临床路径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3)20世纪90年代,临床路径逐渐发展到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1.1.4我国临床路径发展历程(1)2000年,我国开始关注临床路径,并在部分医疗机构进行试点。(2)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3)2010年,我国发布《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对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4)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要求。(5)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试行)》,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系统规范。第二章临床路径制定原则第一节制定原则概述1.1.5背景与目的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在我国健康医疗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定临床路径的原则,是为了保证其在实践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1.1.6制定原则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主要包括患者需求与安全性原则、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等。以下对各项原则进行详细阐述。第二节患者需求与安全性原则1.1.7患者需求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在制定临床路径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提高患者满意度。(2)个性化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临床路径,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1.1.8安全性原则(1)保证医疗安全:在制定临床路径时,要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医疗风险,预防医疗纠纷。(2)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安全。(3)强化质量管理: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保证各项医疗措施的落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三节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1.1.9科学性原则(1)依据循证医学:制定临床路径时,应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保证路径的制定具有科学依据。(2)引用权威指南:参考国内外权威指南和临床实践,保证临床路径的制定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3)不断优化更新:根据临床实践中的反馈和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和更新临床路径,提高其科学性。1.1.10实用性原则(1)简便易行:在制定临床路径时,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便利性,保证路径易于实施。(2)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3)提高效率: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4)促进团队合作:鼓励多学科、跨部门合作,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三章临床路径实施流程第一节实施流程概述1.1.11实施流程的定义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临床指南及行业标准,对疾病诊疗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步骤。实施流程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保证患者安全。1.1.12实施流程的组成临床路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制定与修订临床路径;(2)临床路径的宣传与培训;(3)临床路径的实施;(4)临床路径的监控与评价;(5)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第二节制定与修订流程1.1.13临床路径的制定(1)确定病种:根据医疗机构的专业特点、病种结构和患者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对象。(2)成立制定小组: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临床药师、护理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临床路径的制定工作。(3)收集资料:制定小组应充分收集国内外相关病种的诊疗指南、临床路径模板、文献资料等,为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4)制定临床路径: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包括诊疗流程、检查项目、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1.1.14临床路径的修订(1)定期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收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2)修订临床路径:根据评估结果,对临床路径进行修订,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第三节实施与监控流程1.1.15临床路径的宣传与培训(1)制定宣传材料:医疗机构应制作临床路径的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册、展板等,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临床路径的优势和意义。(2)培训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组织临床路径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掌握程度。1.1.16临床路径的实施(1)入径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路径入径制度,保证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规定进行诊疗活动,保证诊疗过程规范、有序。(3)变更管理:如遇特殊情况,需对临床路径进行变更时,应严格按照变更流程进行,并记录变更原因及处理措施。1.1.17临床路径的监控与评价(1)监控指标:医疗机构应设定临床路径监控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2)监控方法:通过查阅病历、现场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3)评价与反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临床路径制定小组,以促进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1.1.18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1)持续改进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路径持续改进机制,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2)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第四章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管理第一节关键环节识别1.1.19概述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关键环节识别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确定临床路径中影响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医疗效率的主要环节。以下为临床路径关键环节识别的具体内容:1.1.20关键环节识别方法(1)分析临床路径流程:对临床路径中的各个阶段、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2)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国内外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和标准,为关键环节识别提供参考。(3)咨询专家意见:邀请临床路径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共同确定关键环节。(4)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定关键环节。1.1.21关键环节识别内容(1)诊断环节: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2)治疗环节: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3)护理环节: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措施、护理记录等。(4)药品和设备管理环节: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5)信息管理环节:包括患者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第二节关键环节控制1.1.22概述关键环节控制是指针对已识别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以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以下为临床路径关键环节控制的具体内容:1.1.23关键环节控制措施(1)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管理职责、流程和措施。(2)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根据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以衡量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3)加强环节监管:对关键环节实施实时监控,保证措施落实到位。(4)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认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5)沟通与协作: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临床路径顺利实施。(6)信息反馈与改进:定期收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反馈并持续改进。第三节关键环节改进1.1.24概述关键环节改进是指针对临床路径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以下为临床路径关键环节改进的具体内容:1.1.25关键环节改进方法(1)分析问题原因:对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2)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效果。(4)评估改进效果: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证其有效性。(5)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临床路径关键环节进行持续优化。1.1.26关键环节改进内容(1)优化诊断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2)改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4)优化药品和设备管理:保证药品和设备安全、有效、经济。(5)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的效率和质量。第五章临床路径质量评价第一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1.27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指标体系应基于临床路径的内涵和特点,充分反映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要求。(2)系统性:指标体系应全面涵盖临床路径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3)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便于临床路径质量评价的实施。(4)动态性:指标体系应能反映临床路径质量变化的趋势,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1.28指标体系内容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2)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指标:包括临床路径执行率、变异率、平均住院日等。(3)医疗安全指标:包括医疗差错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4)资源消耗指标: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床位利用率等。(5)管理效果指标: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程度、人员培训情况等。第二节质量评价方法1.1.29定量评价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项指标的分布情况。(2)相关性分析:分析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方差分析:对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与患者结局的关系。1.1.30定性评价方法(1)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临床路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和筛选。(2)实地考察法: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临床路径质量现状。(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路径质量改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第三节质量评价结果分析1.1.31医疗服务质量分析通过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的分析,了解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医疗服务质量的总体情况,发觉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1.32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分析临床路径执行率、变异率等指标,了解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评估临床路径的适用性和可行性。1.1.33医疗安全分析通过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了解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医疗安全状况,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1.1.34资源消耗分析分析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资源消耗指标,评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为优化临床路径提供参考。1.1.35管理效果分析评估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程度等指标,了解临床路径管理效果,为提高临床路径质量提供管理层面的支持。第六章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第一节信息化管理概述1.1.36信息化管理概念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临床路径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一种管理方式。1.1.37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1)提高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监控和评估,保证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降低医疗成本: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和用药,降低医疗成本。(3)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4)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1.1.38信息化管理的内容(1)信息收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诊疗方案、检查检验结果等。(2)信息处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路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3)信息存储: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存储,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4)信息传输: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5)信息利用:通过数据分析,为临床路径改进和医疗服务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1.1.39平台建设目标(1)实现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2)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3)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1.1.40平台建设内容(1)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示层,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信息安全。(2)功能模块:包括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成本管理、医疗资源共享等模块。(3)技术支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平台提供技术保障。(4)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1.1.41平台建设流程(1)需求分析:了解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明确建设目标。(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3)系统开发: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和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5)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进行实际运行。第三节信息化管理应用与维护1.1.42应用推广(1)培训与指导: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其应用能力。(2)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的好处,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知度。(3)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1.1.43应用维护(1)系统维护: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升级和优化,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数据维护:对临床路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3)用户支持:为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4)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1.1.44应用效果评估(1)医疗质量:评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如治愈率、好转率等。(2)医疗成本:评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医疗成本的影响,如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3)医疗服务流程:评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效果,如患者等待时间、就诊次数等。(4)患者满意度:评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如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等。第七章临床路径人员培训与考核第一节培训内容与方式1.1.45培训内容(1)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发展历程;(2)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实施流程与关键环节;(3)临床路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4)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维护;(5)临床路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分析;(6)临床路径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1.1.46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授课、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等进行系统讲解;(2)操作培训: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临床路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的模拟演练;(3)实践培训:安排学员到临床路径实施较好的医疗机构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4)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课程,方便学员随时学习;(5)考核与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培训质量。第二节培训对象与要求1.1.47培训对象(1)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人员;(2)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3)医疗机构行政管理人员;(4)医疗保险、医疗质量控制等相关人员。1.1.48培训要求(1)培训对象需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2)培训对象应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敬业精神;(3)培训对象应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4)培训对象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第三节考核标准与方法1.1.49考核标准(1)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对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知识的掌握;(2)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对临床路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等操作的熟练程度;(3)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临床路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团队协作能力: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能力。1.1.50考核方法(1)理论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测试培训对象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操作考核: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测试培训对象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3)实际工作评价:对培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情况进行评价;(4)团队协作评价:通过观察培训对象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作情况,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第八章临床路径在特定疾病中的应用第一节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示例1.1.51示例一:高血压病临床路径(1)疾病概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2)临床路径制定原则:根据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环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临床路径。(3)临床路径内容:(1)诊断:明确高血压病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康复治疗等。(3)康复: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4)预防:定期随访,监测血压,预防并发症。1.1.52示例二:糖尿病临床路径(1)疾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2)临床路径制定原则:根据糖尿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环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临床路径。(3)临床路径内容:(1)诊断:明确糖尿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康复治疗等。(3)康复: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4)预防:定期随访,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第二节特定疾病临床路径实施要点1.1.53明确诊断(1)保证诊断准确,避免误诊、漏诊。(2)加强辅助检查,提高诊断符合率。1.1.54治疗方案个体化(1)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2)结合国内外指南,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1.1.55康复治疗(1)注重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2)开展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1.1.56预防并发症(1)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并发症。(2)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第三节特定疾病临床路径效果评价1.1.57评价指标(1)疾病治愈率、好转率。(2)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患者满意度。(4)并发症发生率。1.1.58评价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病历、随访等方式,收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临床路径实施效果。(3)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临床路径,优化医疗服务。,第九章临床路径与相关政策法规第一节临床路径政策法规概述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我国健康医疗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我国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1.1.59政策法规的背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费用负担。为保障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我国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1.1.60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1)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临床路径的定义、制定原则、实施要求等。(2)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规定了临床路径的制定、审核、发布、实施、监督等环节的具体要求。(3)制定《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明确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4)制定《临床路径费用结算办法》,明确了临床路径费用结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5)制定《临床路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临床路径规定的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第二节临床路径政策法规实施要求1.1.61加强组织领导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保证临床路径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1.1.62完善制度保障医疗机构应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监督等环节的具体要求。1.1.63加强培训宣传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培训,提高临床路径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认同。1.1.64强化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路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1.1.65落实费用结算医疗机构应按照《临床路径费用结算办法》的规定,合理结算临床路径费用,保证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