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教材第62飞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掌握等式的性质。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自制天平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二工

3X6019701.8+5.22.54-502X0.25

24+11011+243.9-304+515X8+20120+2

小结:

像7=1.8+5.2,2.54-5=2X0.25,24+11=11+24,15X8+2=120+2等

这样的式子都叫作等式。

提问:你还能举出等式的例子吗?

二教学实施

1.出示自制的天平教具,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2.操作。

(1)称出一只空茶杯重100克。

(2)向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的水,这时天平倾斜。

(3)增加100克祛码,仍然是杯子和水重。

教师指出:设水重x克,那么杯子和水比200克还重,可以用式子

表示:100+x>200。

(4)再增加100克毯码,天平往祛码这边倾斜。

提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学生口答)

板书:100+x<300

(5)把一个100克秩码换成50克的,天平重新平衡。

提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了?用式子怎样表示?(学生口答)

板书:100+x=250

教师建议: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们知道它的名字

吗?(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3.学生试着写出一个方程,互相交流。

提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小结:一看是不是等式,一看有没有未知数。

4.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的第1题。

交流时说明“是方程”或“不是方程”的理由。

5.学生自己看课后阅读材料。

6.教学等式的性质。

(D师:你们用天平做过游戏吗?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2)教师演示。

天平左边放上茶壶,右边放上两个茶杯,保持平衡。

提问:①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②往两边各放1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

回答后,教师演示验证)

③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

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演示)

指出:如果设1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上面的过程可

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2b

a+b=2b+b

a+2b=2b+2b

a+a=2b+a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面的规律吗?

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对于第二幅图,也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演示并提问。

提问:你能把两个实验的结论归纳为一句话吗?

(4)对于第三、第四幅图,也这样操作,归纳结论。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等式后面的垢号里画“J”。

(1)2.6X4=10.4()(2)4.7-2.01<3()

(3)3x<15()

(4)a+b=b+a()(5)4X5-3x=2.6()

(6)14-3^0.33()

2.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在方程后面的括号里画

“J”)

(1)324-4>7()(2)3x-2=4.4()

(3)1.2+3.5-4=0.7()

(4)x+8=9X2()(5)4.5x-2.6()

(6)x-2.9=0()

3.求下面加法竖式中的字母a,b,c,s各代表什么数。

abcs

+scba

aQbsc

4.根据下面的等式,求出a,b,c各代表什么数。

①a+b+c=33②a+a+b=31③a+b-c=9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V(4)V(5)J2.(2)V(4)V(6)J3.a=l

b=8c=0s=9

4.a=10b=llc=12

教材习题

第63页做一做:L是方程的有5x+32=476(y+2)=42

2.x+x=50x+73=166

练习十四

1.方程:x+3.6=78-x=25y=152x+3y=9

2.x+0.5=2.53x=36

3.x+28=40y+5=1527s=2.8a+25=3(答案不唯一)

4.加一个圆柱加2个长方形(答案不唯一)

5.3cd10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

100+x<300100+x=250

a=2b

a+b=2b+b

a+2b=2b+2b

a+a=2b+a

像100+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判断一个式子

是不是方程有

两大要素:第一必须是等式,第二必须含有未知数。例如:x=0是方

程,y-12不是

力程。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对“平衡”进行深入的理

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以天平为核心,围绕“平衡”展开研

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体会了方程的意义,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

展。教师要学会用问题做教学的支点,让学生做发现的主人!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四则运算及四

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

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

学习解方程应用题作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

例等内容时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

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也是

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课堂设计说明

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大胆地思考,让他们积极发言,

让课堂的气氛保持活跃。通过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学习解简易力

程,让学生动手做题,从做题中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方程(一)。(教材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

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上节课我们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

二教学实施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

(1)让学生观察图,列出方程,怎么解这个方程呢?

(2)指出: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力程。

⑶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天平图,用木块代替皮球。

让学生观察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又保持天

平平衡?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两边各拿走3个,天平仍然平衡。

多媒体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及变化后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图,说

出这个变换过程如何反映到方程上。

板书:才+3-3q-3

提问:为什么耍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他数?

学生口述结果,并口头检验。

(4)结合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

①等号要对齐。

②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过程要写出来。

(5)教师小结。

像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你们知道叫什么

吗?

学生看教材,找答案,同时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6)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2.出示教材第68页例2o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变

换规律,类推出方程保持相等的变换方法。

提问:怎样使天平左边只剩“一,而天平仍然平衡?

(2)学生思考后口答:力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学生口述解方程过程。

板书:3x=18

3xF3=18S3

x=^

(4)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5)提问: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

吗?

3.出示教材第68页例3o

(1)师:怎样解这个方程呢?

(2)学生思考后口答: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

等。

(3)学生口述解方程过程。

(4)教师板书:

20-产9

20-才+产9仪

9+产20

9<Y-9-20-9

x=H

(5)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6)教师板书:方程左边:20-产20T1W二方程右边所以,x=l1是方

程的解。

4.小结。

你学会解方程了吗?

同桌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4%-10013^-18.1x-1.2-65x=1.5

1.6xN.8x+2.5丁x-7-3=2.7x-rO.6^4

2.用方程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解方程。

⑴x的6倍是3.6。

(2)比x少2.8的数是16.8。

(3)15比x多1.8o

3.从下面的实验中,你能推算出西瓜的质量吗?

4.看图列方程。

AA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产25x=5.1x=7.2x=0.3产3产5.5x=8.1x=2.4

检验略

2.⑴6产3.6片0.6

(2)x~2.8-16.8x-19.6

(3)15-^1.8x=13.2

3.西瓜的质量是2400g。

4.(1)10^-20x=10

(2)10当之x,¥=7.5

教材习题

第67页做一做:L(1)^150(2)户19⑶尸99

2.二3是该方程的解,二2不是。

第68页做一做:1.x=1.4产5.8x=13xN产2.1产0.7

2.1.2ex=2.83肝8.4产2.8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什3-3-9-33*=1820-尸9

3x93=18/320-x+x=^+x

x49+产20

9^-9-20-9

产11

力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那么,使力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

知数的值,叫作方程

的解。检验:方程左边之0-产20T14二方程右边所以,产11是方程的

解。

课后反思

1.在初步理解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书本合作学习例题,并进行了

试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同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悟、

去理解、去体验,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解

方程的方法。

2.在解题时注重学生优化思想的培养。

3.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

课的重点,合理组建知识结构。同时兼顾了练习设计的层次与多样化,

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基础上,利

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索解方程的方法,为后面用方程解决问题打好基

础。

典型习题解析

例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分析:现在的天平保持平衡,所以根据这幅图可以列出这样的方

程:产10二50,从图上可以知道,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去掉10g的话,

天平还是会保持平衡,此时天平的左边是一个彳g的物体,右边还剩

40g的祛码,因此尸40。

解:户10二50

^10-10=50-10

教学内容

解方程(二)。(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并会用方

程的解进行验算。

2.使学生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形如

类型的方程,体会“整体”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x+扮a=。类型

的方程。

难点:体会“整体”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默写或者默背等式的性质,然后指名回答。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⑵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

边仍然相等。

2.说说解下面方程的根据。

x+3.5W9.41.5尸7.5x-r5=4.2

3-产2.5

二教学实施

教学教材第69页例4。

1.投影出示。

|哪哪唧嬲|颐IIop

R支4支工支

'------砥------

师:图中左边有几盒水彩笔,每盒多少支?石边散放着几支?整盒

的水彩笔有多少支?一共有多少支?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有3盒水彩笔,每盒x支,所以整盒的水彩笔

应该有x+x+x4x⑴、散放着4支,一共有(3*4)支水彩笔。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40支和大括号有什么关系?

生:上图中的大括号表示把整盒的和散放着的加在一起是40支。

师:你能根据图列方程吗?

生: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得出,3盒水彩笔的支数尚N0,所以

可以列出方程3户420。

2.探索的解法。

师: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

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

追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根据学习解

方程的经验,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解方程时,一般把“3/看作“整体”,根据等式的

性质1先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4,把方程转化为3x考6,然后再根据等

式的性质2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先把3x看作一个数,把这题看成是x+b=c形式的方程,运用等式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来解方程。

教师板演:

解:3X掰MNO-4——先把3x看作一个整体。

3%-36

3%v-3^36-7-3

x-12

3.小组讨论。

(1)看图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么?看图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看图列方程前,先读懂图中隐含的数量以及数量

关系,哪些量是己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到图中隐

含的等量关系。

(2)解形如axt类型的方程的根据和解形如ax=b、x土a加类

型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师生讨论得出:

解形如ax出力二。类型的方程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与形如ax二b、

x±a%类型的不同是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窗口②。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解这种类型的方

程,关键是要把3x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3x,再求

出x得多少。

教学教材第69页例5。

1.投影出示。

解方程2(x-16)不。

2.讨论计算方法。

方法一:整体方法

教师提问:上面的方程能否用例4“整体”的思路方法来解答?如

果可以,把谁看作整体?

小组讨论得出:在方程2(才-16)-8中,如果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就可以利用“整体”的方法来解答。

师生共同解答:

2(^-16)-8

解:2(xT6)923/2—先把xT6看作一个整体。

xT6M

xT6刊6R+16

x-20

方法二:先计算后解方程的方法

师:能否先计算方程的左面2(xT6),再解方程?

小组讨论得出:方程的左边2(xT6)可以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

出来,然后再解方程。

生尝试解答:

2(16)W

解:2x~2Xl6=8

2x32-8

2x-32+32-8+32

2x-W

2xF2N0-2

产20

3.方程的验算。

师:在验证一个数是不是某一个方程的解时,我们可以把这个数

代入原方程来进行检验,这就是方程的检验。

追问:20是不是方程2(才-16)3的解呢?如何检验?

小组讨论方程的检验方法。

生:把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生:还可以再重新解一次方程,看两次答案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体验方程的检验方法。

检验:把x-20代入原方程

左边之(xT6)-2X(20-16)-2X4-8

右边书

左边二右边

所以,xNO是原方程的解。

4.小组讨论:解形如(x"?)a=c这样的方程时,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再解方程?

讨论得出:

解形如(xm)这样的方程时,把(户0)看作一个整体,再解方程。

三课堂小结

师: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得出:

®先写“解:”。

।把含力./的部分或各小括号里.面的看作一个整体•।

(公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I:一个相同的数•或减去同一便方程左边只剩八方程左八两边相等

I个数•或乘同一个的数•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I

(。)求出X的值。

(4注意V对齐。

(e)验算。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1)

图图图图图叫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44kg

(2)

4支力支了支4支

50支

(4)

汗克

苹果

少28千克

苹果L

122千克

2.填空。

2.r+5=213(x+l.2)=4.8

解:21+5。匚]=21。口解:3(]+1.2)0匚|=4.8。]

-

2.r=1

1.口2

2O=□

2一□二

=□

J

3.解方程。

8掰x=563X—2N82(x-2.6)4

5(^1.5)-35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l)5x+2X2N4x-8(2)4x^18-28x-2.5

(3)4户2-50x-12(4)3^-28-122产50

2.(1)-5-516216/28

(2);3:31.6-1.21.6-1.20.4

3.12106.65.5

教材习题

第69页做一做:L5r4.5=7.5x=1.2

2.x=8产26x-3产28

练习十五

1.(l)xN4(2)xE(3)x=L5(4)x-2

2.x=1.5x=2.4x=5.5x=13.6

x^O.3x=S.3x=75

3.”2.7£9xM5=128x=173

9ZY-18X=2XF4W5*300

4.(1)%-A35-91x-56(2)3产57x=19

⑶x—33x=9(4)xF8=L3x=10.4

5.略

6.(l)%-258⑵x巧(3)200-3%

7.产24x=16x=5x=llx=Q.9x=5.4

8.(1)^0-100400x=150(2)30X2+2x=158xZ9

9.x=\%-3x=l9x=O.6x=7%-3.51

10.略

11.(X当)X246x=133x+产80产20

12,x=2x=21x=\.6产5产21户5

13.(1)>〉⑵=(⑶=>(4)<>

14*.82.71.40.1

板书设计

解方程(二)

例4:

解:3才倒司-10/一先把3x看作一个整体。

3x46

3"3-36F3

产12

2(xT6)4

解:

2(16)3

例5:

2x-324

2X-2X16-8

2%-32+323+32

解:2(xT6)/2-8:2一把xT6看作一个整体

2xN0

xT6=l

2"2N0/2

X-16+16N+16

产20

广20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连续两

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不同形式的方程,适时引导,进行知识

的迁移,找准探究的内容,挖掘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学内容之间的

联系,突出探究的重点,学得主动轻松愉快。

(3)学生在尝试中,有的解出方程,但不能肯定自己做的对不对,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验算。经过验算之后,知道自己做对了,学生体验

了验算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4)在教学中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

的参与学习的机会。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形如ax二b、x±Ac等类型的方程

的解法后进行的教学,教学时学生已经有了上述简单方程解法的知识

经验,本节课的不同之处是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把ax或者是小

括号部分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再解方程。

2.无论是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类型的方程还是解形如

"a二c的方程,其解答的关键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说

体会“整体”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典型习题解析

1.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

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的过程。

2.解答形如ax土后c类型的方程时,通过与形如ax%类型的方程

进行比较;解答形如"a=c的方程时,采用两种方法对比,引导知识

的迁移,然后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3.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材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形如ax±b=c的方程,并能正确列出这种形式的

力程解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简

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ax±b=c形式的方程的方法,并能正确找出题中数

量间的相等关系。

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题,列出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有x人,女生有50人,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林林家上个月水电费是x元,购买食品的钱是540元,比上个

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2.解方程。

x-2.5=104x=12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73页例1。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从图中知道了小明的成绩为4.21m,超过原纪录0.06m,问题

是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师:该怎么计算呢?

生:用小明的成绩减去超过原纪录的成绩就是原纪录的成绩。

板书:小明的成绩镯过原纪录的成绩=原纪录的成绩。

学生列式解答:4.21-0.06-4.15(m)

(2)追问:你能根据情境,用方程来解答吗?以说出原纪录、超出部

分和小明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原纪录能出部分二小明的成绩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顺。

"0.06N.21

^4).06-0.06^.21-0.06

E15

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总结:在用方程解题时,先将要求的量设为得再根据等量关系列

出方程,最后解方程。

2.出示教材第74页例2o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问: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下而

的线段图你能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吗?

教师演示画线段图:

1,倍

黑色皮:、二:一

X

白色皮:「人----1

-------------25-------------

黑色皮的块数X2"=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X2二白色皮的块数尚

黑色皮的块数X2-白色皮的块数N

(3)追问:怎样把才表示什么写清楚?怎样列方程?

(4)学生试着独立列方程,允许学生列出不同方程,说出自己所列

的方程。

方法一:2xF-20方法二:2公20司方法三:2x-20N

(5)讨论:与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准备怎样解这

个方程?试着自己解一解。

学生解答后,指名板演以上三种不同方法所列出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2.r-4=20方法二:2.r=20+4方法三:2.r-2O=4

21—4+4=20+4=2a-204-20=4+Z0

2.r=242.r4-2=244-22.r=24

2.r4-2=244-2T=122.r+2=24+2

.r=12,r=l2

(6)提问:比较这三个方程的解法你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发现

它们都是转化为2户24后再解)

教师小结:像上面这种形式的方程,我们可以把2X看作一个整体,

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7)让学生检验自己解方程的过程。

(8)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对于4%-3X929这道题给予适当指导,可以先算3X9O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5=6页练习十六第230题。

要求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2)小组讨论完成教材第76页第11题。

可以这样想:(367a)98是一个除法算式,当它的结果是0时,说

明被除数是0,即36-4方力;当它的结果是1时,说明被除数与除数相等,

即36/aW。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推算4a-36与4a46-8。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

(1)

*

为棵.棵沙棵

IL]J

24OOIM

(2)

*棵苏棵工棵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年级在学校吃午饭的同学有145人,比二年级在学

校吃午饭的人数的2倍还多19人。二年级有多少名同学在学校吃午

饭?

(2)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机器零件,甲加工了280个,比

乙5天加工零件的个数少40个。乙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1)有30枚硬币,由5角和1元组成,共24元。两种硬币

各多少枚?

(2)同学们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7名同

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5名同学。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名

同学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2"300=2400(2)3*-3003400

2.(1)解:设二年级有x名同学在学校吃午饭。

2x+19=145x-63

(2)解:设乙平均每天加工x个。

5^0-280x与4

3.(1)解:设5角的有x枚,1元的有(30-x)枚。

0.5>+(30-x)XI-24x=1230T2刁8(枚)

(2)解:设有x条船。

7(才-1)与(/必)才与

7X(6-1)35(名)

教材习题

第73页做一做:(1)解:设小明去年身高xcmo1.53m^l53cm

x%=153%-145

(2)解:设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xkg水。

半小时-30分30x=1.8产0.06

练习十六

1.x=\x=8x-3x=14

2.解:设黄河长才千米。户8354299户5464

3.解:设全球平均每秒大约有x个婴儿出生。1分40秒

60x400x=5

4.解:设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x克氧气。5x=75x=15

5.解:设一共装了x筒。5^3-1428肝285

6.解:设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x万平方米。2xT6W2xN4

7.解:设同心县的年平均降水量是x毫米。8^109-2325

产277

8.解:设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万千米。2^30-110户40

9.解:设大洋洲的面积是x万平方千米。4x^122400户897

10.解:设这个小朋友的体温相当于x摄氏度。1.8矛+32田8.6

11:分析:(36Y4/8是一个除法算式,当它等于0时,列等式是

(36-1,9)F8H,解方程得«3-9。当它等于1时,列等式是(36Za)F8=l,

解方程得a可。

板书设计

运用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解题时先将ax看作一个整体,根

据解简单力

程的方法求出ax后再求x的解。

课后反思

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一一转化成简单的方程。两道例题突出转

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

体验到了转化的思想。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一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

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学生在前面两节

课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本节课寻找较

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探究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

的方法。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以及能够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方程的,是要

解类似于ax±b=c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1.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

这样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实

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

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成为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有效发展的载体。

2.突出思想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培养能力。无论教学解方程还是

列方程,例题讲的是思想方法,以不变的思想方法应对多变的实际情

况,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

L使学生掌握两积之和等于已知的总数和含有小括号的方程的

解法,并会列方程解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会列方程解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

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计算,并说出数量关系。

苹果的总价噪的总价=总钱数

2.4X2+2.8X3=13.2(元)

二教学实施

1.将导入中的题目改编。

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共付13.2元钱。已知梨每千克

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2.提问。

这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已知条件和问题变换了位置,数量

关系不变)

你能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独立列方程,说出

自己列的方程并解答)

板书: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2.8X3-13.2

2r&4=13.2

2^8.4-8.4^13.2-8.4

2x48

2x=2,8F2

x=2,4

3.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将梨的质量由3kg变为2kg)让学生

审题后再列方程并解答。

提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试着用

另一种力法列方程,说出自己的思路)

让学生说数量关系。

板书:(苹果的单价谏的单价)X2二总钱数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8)X2-13.2

4.提问:这个方程怎样解?

引导学生说出把("2.8)看作一个整体,先求(2.8打)的值,然后

让学生独立解方程并检验。

5.教师出示:(48<¥)X3-840

让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题。

请学生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订正。

7.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方程解应用题。

(1)体育组买了4个足球和20根跳绳,共用去238.4元,

已知跳绳每根2.8元。足球每个多少元?

(2)小新买了5支同样的圆珠笔和2个同样的笔记本,共花

了13元钱,已知每个笔记本2.5元。每支圆珠笔多少元?

(3)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8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

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120千

米。货车每小口寸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38千米,小王从甲地出发向乙地行走,小李从

乙地出发向甲地而来。已知小王每小时行5千米,小王先走4小时后,

小李才出发。小李走2小时后,两人相遇。小李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某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共10道题。评分标准是做对1题得10

分,做错或不做,每题倒扣5分。小明最后得55分,他做对了几道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45.6元(2)1.6元(3)59千米

2.解:设小李每小时行x千米。5X4,(5<¥)X2=38XN

3.解:设他做对了x道题。

10x-5X(10-^)=5515^-105x=7

教材习题

第77页做一做:解:设儿童票每张x元钱。

2X4+2x=llx=L5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含两积之和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解:设苹果每千克才元。

2^2.8X3-13.2

2户8.4=13.2

2x+8.4-8.4=13.2-8.4

2E8

2xF2N.8F2

x=2.4

含两积之和数量关系的方程,可以尝试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变得

简单。使用乘法分配律后,耍将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在解

两积之差、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时同样适用。

课后反思

1.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确立解方程的目标意识,为教学带来很多便捷。

2.使学生理解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知识的原因和方法,强调从已

知向未知的转化,突出解题思路。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方程及解方程后进行的,例3创设了购买两种水

果的现实问题情境,可抽象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在生活

中经常遇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比较有兴趣。

课堂设计说明

例学校买了篮球和足球各5个,共花去320元。每个足球34元,

每个篮球多少元?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这样的数量关系。“篮球总价♦足球总价

二总钱数或两种球的单价之和X5二总钱数”。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

出不同的方程。

解:设每个篮球x元。

5x+34X5W20

5^170-320

5^170-170-320-170

5^-150

x-30

答:每个篮球30元。

解:设每个篮球x元。

(x+34)X5-320

(x*34)X5-5=32()-5

x+34-64

产30

答:每个篮球30元。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实际问题与方程(三)。(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设一个

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类比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8a他5a=105x+13x=c-0.3c-

8x~0.25x=0.6x~0.13产6却.756二

提问: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设女同学有x

人,则男同学有()人;设男同学有x人,则女同学有()人。

提问:比较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选择哪个量设为X另一个量比较

容易表示呢?

(2)学校书法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

男同学有()人,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

人。

3.口答。

根据下面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地球上的任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

的2.4倍。

学生提出问题,回答列式。

(1)海洋面积约有多少亿平方千米?

1.5X2.4-3.6(亿平方千米)

(2)海洋面积约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1.5X2.4-1.5N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L5+1.5X2.4W.1(亿平方千米)

二教学实施

出示教材第78页例4。

1.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

积的2.4倍。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提出:海洋面积是多少亿平

方千米?陆地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2.比较例题与导入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回答出:数量关系相同,条件与问题交换了位置。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将数量关系式板书出来:陆地面积嗨洋面积

二地球表面积。

3.讨论。

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学生分组讨

论。

4.交流各种解法,教师重点板书下面这种解法。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

米。(为什么设陆地面积为x)

x+2.4x61

(1+2.4)x-5.1

3.4尸5.1

3.4%T-3.4^5.1-r-3.4

户1.5

提问:怎样求海洋面积?

5.1-1.5=3.6(亿平方千米)或2.4产2.4X1.5=3.6(亿平方千米)。

5.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有几种检验的方法?

⑴把得数代入方程检验。

⑵看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

⑶看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不是2.4。

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审题,从国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从图中知道了小云每分钟骑200m,小林每分钟骑250nl,他们

两家相距4.5km。问题是求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

向而行,两人何时可以相遇。

师:该怎么计算呢?

生:我想用方程来解答。

师:请根据下面的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0.25千米/分2千米竺小云

小林>+_'____

4.5km

生:小林骑的路程加上小云骑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教师板书: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二总路程

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二总路程

0.25xH).2x45

0.45x45

0.45xF0.452.5:0.45

%-10

答:两人10分伊后相遇,相遇时间是9:10。

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单位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列方程。

(1)

(2)

4人〕

一班:=^9。人

2人倍

二班:「;

女生:14I

男生:「〈))

7

90人

2.学校数学小组的人数是写作小组人数的1.4倍,如果从数学小

组调4人到写作小组,两个小组的人数就相等了。写作小组和数学小

组各有多少人?

3.过年了,妈妈给姐姐和弟弟同样多的压岁钱。姐姐花了290元

买了一套《百科全书》,弟弟花了170元买了一辆滑板车,这时弟弟的

钱数是姐姐的3倍。姐姐和弟弟各得到多少压岁钱?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l)x+2x-90(2)3x—xR0

2.解:设写作小组有x人,数学小组有L4x人。

x=2020XL4之8(人)

3.解:设买完东西后姐姐有x元,弟弟有3x元。

x+290=3x+17()x-6060+290=350(元)

教材习题

第78页做一做:⑴解:设桃树有x棵,杏树有3x棵。“3U80

王制53^^3X45-135

(2)解设桃树有x棵,杏树有产90棵。3彳H9015"90=135

练习十七

1.产6.6x=2y-11.4x=lS

2.解:设饮料瓶有x个。(W6)X0.12=1.8产9

3.解:设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x吨。(x-3102)X2.5=135

%-3156

5.x=\.5x=2\x=2x=25

6.解:设鸡和兔各有x只。2r4xN8产8

7.解:设小明今年x岁,妈妈今年3x岁。3才-产24x=l2

3%-36

8.解:设其中较小的自然数为其另一个自然数是x+1。

x+(x+l)斗7x=48X+1Z8+1N9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含“和倍”“差倍”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

x吃.4x=5.1

(1+2.4)x=5.1

3.4产5.1

3.4x:3.4^5.1—3.4

x=\.5

解形如ax+bx=c或ax-bx=c的方程,可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

转化为(a+b)x=c或(a-b)x=c,再求解。方程的检验,可以将x的值代

入原来的等式中,看看数量关系是否相等。

课后反思

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

生的探究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冬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

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和列出方程。

3.练习设计充分体现多样性。在学习完新课后,设计的练习有看

图列式计算和应用题。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

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了知识自主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列方程解只有一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

题,由于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比较有兴趣。

课堂设计说明

组织学生用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

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新知识的“新”在由一

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找到这个新知识点后,就充分发挥教材

的作用,让学生看看教材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