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三(2)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准备: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认识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儿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四、课堂小结:
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
想一想: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o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些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走一圈呢?时针呢?
②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小结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x2=120分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3时=()分2分=()秒
3、教学例2:
(1)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讨论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4、请学生说说自己从儿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2、竞赛: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
例1:2时=()分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x2=120分
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四相关题目
二、补充练习
1、我能填得准
(1)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针,它记录的时间比()针和()针都短。
(2)80秒=()分()秒
2、我能算得快
5秒乂5=()秒50秒一18秒=()秒
15秒+40秒=()秒3时+65分=()时()分
1时30分+2时25分=()时()分
3、我能更细心
(1)小明每天睡眠约9()o
(2)小兰玩跳绳,跳20下大约用10()。
(3)小刚吃一顿饭大约月20()o
三、梳理本单元内容
四、小结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交流的算法:①39+40+4=83
②40+44-1=83.......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5+30+425+40-839-20-6
24+1537+2683+1724+4244+3972+36
2、PI2第IV,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
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作业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39+44=83
①35+30+4=69(34+30+5=69)①39+40+4=83(44+30+9=83)
②35+4+30=69(35+4+30=69)②39+4+40=83(44+9+30=83)
③35+35-1=69③40+44-1=83
④(30+30)+(5+4)=69④(30+40)+(9+4)=83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2、口算:76・2045-3025-489-3
二、新课
1.出示例2(1):64—54=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2.出示例2(2):65-48=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方法:
A.65-40-8=17B.65-8-40=17
C.65-50+2=17D.(15-8)+(50-40)=17
3.观察对比64—54和65-48两题有什么不同?
4.练一练: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35+2462-1872—25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72-1872-1527+16
2.P13第5—8,独立做,再订正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70400-()=320()+53=86
87-()=50()+72=9063—()=1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
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65-48=17
A.65-40=25,25-8=17
B.65-8=57,57-40=17
C.65-50=15,15+2=17
D.15-8=7,50-40=10,10+7=17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儿百儿十加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儿百儿十加减儿十或儿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1)320是由儿个百和儿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3)32是由几人十几个一组成的?
3.口算:(1)20+40+300=(2)300+400+20=
(3)60—20+300=(4)300-200+6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6(1)380+550=
想一想380加55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
计算过程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
2、出示例6(2)550-380=
问:550减38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
分组讨论,指名说过程并板演
3、小结: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不够减向前•位退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儿百儿十加儿百儿十(笔算)
380+550=930550-380=170
380550
+550—380
930170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口的各种实际问题,讲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近似数:①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②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③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④学校图书馆乂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2.口算: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新知研讨
1.出示例4,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
的。然后全班交流。
2.延伸拓展: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卜.吗?
分组讨论,指名I可答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
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题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共441个座位
221+239=200+200=400不能确定
221+239=220+230=450坐不下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儿百儿十加减儿百儿十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儿百儿十加减儿百儿十的笔算及相应的估算。
2、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讲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儿百儿十加减儿百儿十的笔算练习
1.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9题。
先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教材P18页练习三第12题
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三、技能训练。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
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P18页练习三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
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
四、练习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360+280=710+280=490-270=800-270=
360710490800
+280+280-270-270
笫6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I、总结本单元n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总结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出示口算卡片
52+3586—3447+3323+6962—1870—26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P19第1题。
二、基本训练。
I.教材P19“整理和复习”第2题。
归纳总结:”几百几卜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
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完成P20第2题。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P19“整理和复习”第3题。
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完成P20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650370840750
+340+480-560-540
六、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亳米,会用亳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
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师:你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为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亳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儿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
毫米。
板出:1座米=10:空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
最大的长度单位,亳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查
查看。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根据实际,测量需要非常精确的,一定要细心,否则就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需付很大的责任,或赔偿经济损失。
九、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亳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曷比较K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式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引入:昨天同学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
度?
2、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3、全班交流。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
几厘米是1分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大有多长。
三、认识儿分米,用分米量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3、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四、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乜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乂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1分
米大约有多长?分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大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六、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米0厘米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法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1、学生k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
含义,
二V: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说一说走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走1000米大约走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已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汇报:1千米=1000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I)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
3、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让学生说说1千%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
1毫米呢?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第4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
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
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宦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叱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
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亳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行儿个1亳米?
(2)5个10匣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
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
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亳又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
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法就是儿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
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儿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方()个10厘米?
(2)()个10厘大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
量,验证80厘米与8分式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
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
20厘米3毫米=()毫米80厘米+8分米=()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座米换算成亳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
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
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
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K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
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儿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
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的换算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公里)=1000米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2、选钥匙开门;
第一道门: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
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
什么?
第二道门: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有4把
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
是同一胞。
3、摘苹果
4、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
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米7公里=()米
48千米一40千米=()千米
7600米—2600米=()千米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一只熊约重多少千克?
2、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出示例7,认识“吨”
(2)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3)请学生说一说生活口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2、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8,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3、吨的估算
(1)出示例9,分组讨论
(2)指名汇报,总结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亘位的物品有哪些?
2、完成P32做一做
3、独立完成P34的笫1一3题,集体订正
4、P34第4题,指名回答。
5、拓展延伸:P34第5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我们
时常要注意节约用水,否则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五、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第7-8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4、指名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
知识。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成绩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计算方法检验和验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基础训练
①口算:94-6=5+5=6+8=
8+6+1=8+2+1=6+5+:=
②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③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2、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271+12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小结方法。
2、教学例2:271+31
①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②书写竖式,指名板演
③讲评:在进位时力”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巩固练习
1、P37做一做,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P39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P39练习八第3题,连一连
4、P39第5题,指名说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认为H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H己说一说。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万以内加法
271+122=393271+31=302
271271271
+122+31+903
393302117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计算方法检验和验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野生植物445野生动物298,你能估计出•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2、笔算
列竖式做精确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3、怎样验算呢?
指名说一说,并板演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P39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P40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P40第8题,同桌讨论完成订正
4、P40第9题,指名说一说
四、小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445+298=743(种)
445验算:298
+298+445
74374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应用法则准确地计
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3、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复习
1、用竖式计算:
919+80281+64719+253409+304
2、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说不全再补充
练习
1、P39练习八第2撅
先估一估,再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39第6题
订正时,指名说方法
3、P39第5题
先说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4、P39第4题
定时,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三、拓展提高
P40第10题,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
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
638+93697+235475+126532+407169+45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2、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1)432-322
①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
②学生独立完成竖式,指名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③间:连续退位减法中你慌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1(2)435-86
①现在我们把322改成86,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边讲边板书。
②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法则还用遵守吗?
③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
1、独立完成P41做一做,板演订正
2、判断对错:
32162873241582
-93()-473—0-753S()―847()
2381454786675
3、计算练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
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减法
435-322=113435-86=349
435435
-32286
113349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教学过程
复旧引新
口算
78-1950-24130-15280-4231-29
47+3496+25105+67238+19347+53
2、辱式计算
680-49290-73169+288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1)怎样列式?你会算吗?
(2)403/58,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3)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2、怎样验算?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
指名板演
小结:可用减法验算,也可用加法验算。
3、小结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P42做一做,独立做,再订正
2、P44第2--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改错:
147780464
-28-51-223
129739241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
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减法
403-158=245
403验算:403245
-158-245+158
245158403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完习:
1、口算
73-1950-34250-15320-42310-29
69+3476+25136+67416+19507+53
2、竖式计算
390-73315-89391+36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昨天小红妈妈去超市购物,销售清单如下: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
元,护眼灯166元。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2、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
558+225+166=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指名板演,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3、小结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P44第2题,独立做,指名板演订正
2、P44第7题,独立做,再订正
3、P44第6题,看谁做得乂对乂快
4、P44第8题,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
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减法
558+225+166=949(元)
558560+230+170
225=560+400
+166=960(元)
949
第7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利用口算卡片进行练习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法则
二、练习
1、P45第10题
分组计算,比一比哪组最快
P45第1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696+241=70+260=
991837330
1081937230
10911037267
4、P46第12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
5、P46第13题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6、P46第14题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157720404
+28-51223
第8-9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1、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3、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修理归纳木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对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413+587229+85671+322160+594
1)哪些算式的个位相加大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862-715739-58310-224400-319
1)哪些算式的十位相减入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P47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8练习八第1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P48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P48第3题
先自己改正,指名说已错在哪里
P49第6题
分组完成,指名I回答
P49第7题
分组合作,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423500501301
+349-453+389-84
762157880227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经历H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班班通”展台
教学过程:一、“班班通”展示情境图,引出概念
小白兔给大家带来了礼物:2个胡萝卜,6个紫萝卜。
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引出课题并板书:倍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圈--圈:初步感知“倍”
把2个胡萝卜看成1份的话,紫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圈在练习纸上。(一名学生到黑板
前圈。)你是怎样圈的?
小结:像这样2个胡萝卜,是这样的1份,紫萝卜有这样的3份,就说紫萝卜个数是
胡萝卜的3倍。(板书:3个2,2的3倍)
2、猜一猜:探索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计算方法
小黑兔说我拔的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
(出示10个白萝卜)猜一猜有几个白萝卜?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式计算吗??
3、摆一摆,理解概念
P50做一做,按要求摆一摆。根据自己的摆法,说一说红圆片的个数是多少,怎样算
出来的?
4、“班班通”出示例2
你知道了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
独立思考,指名分析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小结
三、层次练习,深化新知
1、P53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53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3、P53第3撅,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54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
倍的含义。)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倍的认识
3个2根5个2根
6里面有3个210里面有5个2
6是3的2倍10是5的2倍
6+3=2104-5=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明确倍是两数之间的比较关系,能借助图等手段表述关于倍的语言
2、在经历倍的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渗透比的思想方法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算出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建立倍比关系的表象并加以深化。
教学准备: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摆学具:先摆3个O,再摆△的个数是。的3倍。
你每份摆了几个^,摆了几份,一•共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几倍?
2、说说两种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新课
1、出示例3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分组摆学具,讨论解题方法,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并列式解答
思考:32是8的4倍吗?
2、小结
三、巩固
1、P54第5—7题,独立解答,指名说思路
2、P55第8—10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P55第11题,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倍的认识
军旗:8元
8X4=32(元)
象棋:8元8元8元8元答:象棋的价钱是32元。
是军旗的4倍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运用知识迁移、类推,理解乘法的含义。
3、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班班通”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x4=8x5=9x7=7x5=
6><8=4x7=5x3=2'8=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班班通”出示教学例1
(1)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思考:
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①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2、想一想:200x3=,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
思考,自由回答。
练一练
P57做一做,独立完成,说算法。
P58第1题,独立做,怎样计算简便?
P58第2题,独立做,再订正
P58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学会月乘法口诀求两个因素的积。
作业设计:
复习乘法口诀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口算乘法
20x3=60200x3=600
20+20+20=60
2个十x3=6个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干数的简便算法。
在熟悉的情境中体会到要学习的内容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完习。
①6个十是多少?②8个百是多少?③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10人百十多少?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12人百是多少?800是儿个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③、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3、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7“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嵬,同桌订正答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P58练习十二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P58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59练习十二第8题
独立做,指名说一说
5、P59练习十二第10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7T什么感受和体会?
作业设计:
练习册
板书设计:口算乘法
例2:
12X3=36(元)
10X3=30
2X3=6
30+6=36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体会乘法在生活也的用处,并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口算、估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复习
乘法口诀
2、口算:
6x40=80x5=90x70=7x50=60x8=4x700=
12x4=21x3=13x3=33x3=24x2=43x2=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59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P59页第8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59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59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5、出示教科书P59第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写出整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
1X240=2402X120=240
3X80=2404X60=24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与人交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从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甫点: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系统监理管理办法
- 企业贷款开销管理办法
- 产房安全分娩管理办法
-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办法
- 云南烟叶销售管理办法
- 企业风险计量管理办法
- 交易机构运营管理办法
- 企业设计素材管理办法
- 2025年老年旅游定制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案例分析
- 企业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 四川省国企代建管理办法
- 2024-2025学年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答案)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GB/T 18033-2007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 GB/T 15056-2017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天然气泄漏应急演练方案及总结
- GA 254-2009警服衬衣
- FZ/T 74007-2019户外防晒皮肤衣
-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课件
- (中职)会计基础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