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主流作品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古代文学史主流作品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古代文学史主流作品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古代文学史主流作品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古代文学史主流作品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史主流作品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

A.《关雎》

B.《周南》

C.《邶风》

D.《卫风》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勃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之涣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煜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

A.《关雎》

B.《周南》

C.《邶风》

D.《卫风》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17.“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20.“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楚辞》?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九辩》

2.下列哪些诗人属于唐代?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诗经》?

A.《关雎》

B.《周南》

C.《邶风》

D.《卫风》

4.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史记》?

A.《本纪》

B.《表》

C.《书》

D.《世家》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汉书》?

A.《高帝纪》

B.《武帝纪》

C.《文帝纪》

D.《宣帝纪》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5.《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它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爱情、战争、政治等。艺术特点主要有: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韵律和谐,修辞手法丰富。

2.简述《楚辞》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楚辞》是我国楚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主要内容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反映了楚地的风俗、神话和思想。艺术特点主要有:想象丰富,意象奇特,情感激昂,语言华美。

3.简述《史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主要内容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艺术特点主要有:人物形象鲜明,叙述生动,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简述《汉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汉武帝到新朝时期的历史。内容包括本纪、表、志、传等,对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载。艺术特点主要有:结构严谨,叙事清晰,人物描写细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5.简述《三国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以三国鼎立为主线。内容包括本纪、志、传等,详细描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艺术特点主要有:史实详实,人物形象生动,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五、论述题

题目:论述古代文学史中诗词与散文的关系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古代文学史中,诗词与散文是两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它们在形式、内容、风格上各有特点,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首先,诗词与散文在形式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诗歌的韵律、对仗和散文的散文化和自由度。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和节奏,而散文则更加注重语言的流畅和叙述的连贯。这种形式的相互借鉴,使得诗词和散文在艺术表现上互相启发,例如唐诗的叙事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影响,以及宋词的抒情手法对散文情感的深化。

其次,在内容上,诗词和散文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诗词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而散文则可以更加详尽地描绘事物、叙述故事和阐述道理。二者相互补充,使得文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散文描写自然景观的影响,以及宋词中的爱情词对散文中爱情描写的影响。

再者,诗词与散文的风格特点也相互渗透。诗词的意境、意象和情感表达对散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清丽脱俗,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诗词创作风格的影响。同时,散文的叙事和议论风格也影响了诗词的创作,使得诗词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和思想的表达。

最后,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方面,诗词与散文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文学形式:诗词和散文的相互借鉴使得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深化了文学内涵:诗词和散文的交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情感、思想和道德的传达,提升了文学作品的深度。

3.推动了文学风格的发展:诗词与散文的相互影响促使文学风格不断演变,如明清小说的兴起与诗词、散文的融合密切相关。

4.促进了文学批评的繁荣:诗词与散文的相互关系引发了文学批评的深入探讨,为后世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D。《史记》是司马迁所著,被后世尊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A。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

3.A。《关雎》是《诗经》中《周南》的第一篇。

4.A。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描写。

5.D。《静夜思》是李白的名作,开篇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A。李煜的《虞美人·听雨》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8.A。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A。《枫桥夜泊》是张继的作品,其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著名诗句。

10.A。《相思》是王维的名作,开头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1.A。《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楼上的美景。

12.B。《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

13.A。《关雎》是《诗经》中《周南》的第一篇。

14.A。《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作品,描绘了大漠孤烟直的景象。

15.A。《春晓》是孟浩然的作品,以春晨醒来时所见所闻为主题。

16.A。《送友人》是李白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17.A。《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18.A。《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楼上的美景。

19.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20.A。《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楼上的美景。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思路

1.ABCD。《楚辞》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辩》等作品。

2.ABC。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3.ABCD。《诗经》包括《周南》、《邶风》、《卫风》等十五国风。

4.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