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试卷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试卷》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
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试卷
第五单元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摔跤倚仗鞭打欺压喉咙
难堪欺诈发怔侵犯师父
二、形近字组词。
揪(揪住)绊(绊倒)筹(筹备)腮(腮帮)腕(手腕)
秋(秋天)伴(陪伴:铸(铸就)思、(思考)碗(饭碗)
捏(捏造)怔(发怔)炸(煎炸)障(屏障)堪(难堪)
扬(飞扬)证(证书)诈(诈骗)潭(水潭)甚(甚至)
三、多音字组词。
xi关系jidn国子监
ji系鞋带jidn监视
hang行业tido调整
xing实行dido调查
四、填写合适的词语。
(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直硬)的背睁得(滴溜溜)
(雪白)的屏障(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发怔发傻)的模样
(高高)的山峰(好奇)的心情(缓缓)地流
五、填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
规矩一(规则)搜索一(搜寻)侵犯一(侵扰)半信半疑一(将信将疑)
欺负一(欺凌)破绽一(漏洞)结实一(坚实)慌忙一(急忙)
反义词
结实一(柔弱)慌忙一(从容)手疾眼快一(笨手笨脚)精神抖擞一(无精打采)
清脆一(沙哑)雪白一(漆黑)明白一(糊涂)天衣无缝一(漏洞百出)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明艳鲜艳
1、她穿上这条连衣裙称得上是(明艳)动人,非常好看。
2、(鲜艳)的红领巾在少先队员的胸前飘动着。
喧哗喧闹
3、看惯了城市的:喧哗),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宁静的村庄更有一种美,
那是一种淡雅的美,清新的美,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4、她不喜欢在(喧闹)的环境下看书学习。
七、仿写句子。
I、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最晶莹透亮。
2.如果没有理想,那么人生就像没有帆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果没有理想,那么人生就像失去风的风筝,摇摇欲坠,没有动力。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拄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用
“就像”写一个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喝醉了的人似的,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2、我们学校在“六一”的时候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缩句)
我们学校举办活动。
3、刷子李的绝活外行人不信。连内行人也不信,说要看一看。(使用关联
词连成一句话)
刷子李的绝活不仅外行人不信,而且内行人不信,说要看一看。
九、按课文原文填空。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
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抢”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干架
子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
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
墩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碓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
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
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
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
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
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风筝?
水兵帽风筝,飞机风筝,大蝴蝶风筝,娱蚣风筝,瓦片风筝,双体花瓶风
筝,大竖琴风筝,芳芳的脸风筝。
3.在这些风筝中,最棒的要数根子的大竖琴风筝,最土的是芳芳的风筝,
最美的是小薇薇的大蝴蝶风筝。
4.“我”的理想是什么?所以“我”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风筝?
“我”想当海军,所以做了一个水兵帽风筝。
5.你的理想是什么?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所以想做一个书本风筝。
2、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
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
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
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3)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
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
三、合作创编,赏析表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
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
(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
读自悟,讨论探究,发展能力,品味成功门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编排
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
(2)分组表演。
(3)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渠道,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通过这节课的表演,
老师发现我们同学中有极富表演天才的“小演员”也有善于揣摩文本,能
够把枯燥的叙述性语言变为生动鲜明的动作、神情的“小导演”。同学们可以
在课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编排成课本剧。
2.祖国的语言博大而精深,祖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希望同学们尽情遨游
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多读一些我国经典的古典名著。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
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
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
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
2.交流:
①什么是缩写?
②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
③缩写后要对照,修改。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I.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八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务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
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六、学生修改,展示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3.展示与点评
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I、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
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笫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
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笫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
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
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
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一一小,
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叶
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4、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
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
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
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
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
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儿
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出示小黑板)
(1)读新词语: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
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放到下节课时
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
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
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
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C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
于人。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
“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
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
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口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
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
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总结
1、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
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5、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
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
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
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
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
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
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
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
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一段(1-5):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
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6-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
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14):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
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
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
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涧、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
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
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
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
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
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熨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
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二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
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
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7.月九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6、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爱如芙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
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
灵犀的爱。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
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
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
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
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
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
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一一打一字(揉)(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一一打一字
(荒)
3、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
幽香、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
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和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
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
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
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
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
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
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
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
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
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
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
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
漱……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
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7、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
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
心C
教学重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
教学准备: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
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自读。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5、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用“一一”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根据学
生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上,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
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一一“遇”一一“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一一第二天一一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6、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
姑娘二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一一”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
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
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
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
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B、从这段描写中东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
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
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二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从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
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
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
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
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
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三、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
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四、作业
I、朗读全文,问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二次交往的具体情况0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8、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走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丁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
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
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
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工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二段文
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
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
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
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
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
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石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I.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C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
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二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匀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
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
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
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
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
适应。一丁玲
h.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
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一车尔尼雪夫
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
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
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
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9、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
道”、“笔下生辉”。
教学要求: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一一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一一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一一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相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
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
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充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
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二、笔下生辉-----写“家乡”
I、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三、总结
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0、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朋第二单元第五课《看电视》课堂教案
《5看电视》
导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电视“奇妙”的真正含义。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导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奇妙”的真正含义。
预习学案
1、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2、再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说一说你是用叶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连一连
爸爸和我足球乐的直叫一起拍手欢呼
奶奶音乐舞蹈
爸爸和我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
妈妈足球迷
2、爸爸在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3、奶奶听戏听的的入了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4、当看到妈妈一脸的疲劳你会怎么想?
5、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生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学生练写
课堂检
1、看拼音写词语。
bubaquailjiuyuuiixliiwuiiquuii
()00()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舞蹈音乐足球京剧关心他人
爸爸明明爱看_______,却换成了________,是为了给奶奶看。奶奶
听得入迷,为了让爸爸明明看,却换成了o妈妈从书房里出
来,我们都提议让妈妈听听_______,看看_________。我们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
密是O
课后拓展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爸爸和“我”喜欢足球足球
奶奶喜欢京剧看京剧
妈妈喜欢音乐、舞蹈音乐舞蹈
1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一、复习课文:
1、《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
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
(诗仙),我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
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一一(黄鹏)、(翠柳)、(白鹭)、
(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潢)、(翠)、(白)、(青)。杜
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
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雷雨》这一课是按照“雷雨前一一雷雨中一一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写
的。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从“挂”字可以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
带拄在空中,卜分美丽。)
(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从“垂”字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
别害怕。)
(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从“坐”字可以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从“压”字可以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
猛。)
4、阅读《最大的“书”》回答问题。
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书,而是指像书一样能
记载历史变迁的岩石。)
(2)最大的“书”上的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矿物);图画指的是埋藏
在岩石中的(树叶)、(贝壳)、(小鱼)。
二、背诵:
1、照样子,写一写:
一()不():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丝不苟一毛不拔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表示颜色的ABB的词:黑沉沉黑洞洞黑蒙蒙白花花臼茫茫绿油油红艳艳
红扑扑黄灿灿黄澄澄蓝晶晶蓝盈盈红彤彤
2、背诵86页“我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
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o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弋动
植物)的情况。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3、体会不同标点的用处。
(1)这书上有字。12)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这书上有字?一一这书上没有字。你的玫瑰没有白栽?一一你的玫瑰白栽
To
(3)加标点:哪里有书啊?这能说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你看,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4、背诵91页《节气歌》以及92页上的二十四节气。
三、听写:刨根问底
姓吴含义窗户垂柳逃走脚印彩色宝贝趴下刨土埋伏柳树垂头阴沉垂直
阵地彩虹鸣蝉导游酒盏积极火炉山岭鸣叫陆地停泊流水灭绝银色逃跑
岩洞珍宝铁路忠厚惊慌绝对碰巧质量蜘蛛画册忠实稠密打印香烟包含
稀饭针线品质钢铁深厚银河岩石到底向导慌张越冬烟火积累流动黑压压
四、比较组词:
炉(火炉)领(领导)决(决定)泊(停泊)留(保留)柳(柳树)沉(沉着)
庐(庐山)岭(山岭)绝(绝对)拍(拍打)流(流动)迎(欢迎)陈(陈旧)
压(高压)逃(逃走)阵(阵雨)彩(彩电)虹(彩虹)珠(珍珠)趴(趴下)
庄(村庄)挑(挑选)陈(陈列)菜(白菜)红(红色)蛛(蜘蛛)扒(扒开)
刨(刨床)埋(埋没)底(底下)忠(忠心)积(积累)针(针对)荒(荒地)
抱(拥抱)理(理由)低(低头)钟(钟表)织(纺织)叶(树叶)慌(慌张)
五、多音字:
ya(压力)mdi(埋没)cdng(躲藏)xing(行人)qiao(地壳)
压埋藏行壳
ya(压根儿)mdn(埋怨)zdng(宝藏)hdng(银行)(贝壳)
六、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打开)窗户(挂在;天空(寻找)宝藏(辨别)方向(指点)方向(分辨)方向
七、造句:
……也……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八、拓展:
1、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2、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
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
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
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
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
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
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朗读理解
2.小组合作
3.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
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生,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
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
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
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
呢?
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
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
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
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
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
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
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C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
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
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
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
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
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校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
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一一整体感知
——重点探究一一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
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
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
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
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
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
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
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
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
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
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一一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五.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
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
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
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员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
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
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
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
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
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
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引诗一一“含月”诗句
二,诵诗
我欲乂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诗----
无眠但愿
下阙:一一月圆人离一一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1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20万吨锂辉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2024年植保员职业发展机会试题及答案
- 整合知识体系2024年足球裁判员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中的环保意识试题及答案
- 农作物种子繁育应关注的技术动向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备考资料分享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必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植保员考试中的问题讲解与讨论试题及答案
- 用电安全教学课件下载
- 2024年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问答试题及答案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NB-T10208-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跟上兔子》绘本五年级第1季A-Magic-Card
- 在线网课知慧《形势与政策(吉林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三年级必读书课外阅读测试(附答案)
- 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资料汇编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MOOC 警察礼仪-江苏警官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生产主管转正述职报告
- 行政执法考试-检察机关执法规范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人)单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