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专项训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答题模板:修辞手法名称+构成+表达效果(如题目给出修辞手法名称则可以省略其名称)比喻特点:1.甲事物和乙事物本质不同,但有相似性。2.有本体、喻体、比喻词3.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xx比喻成xx/本体是xx,喻体是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喻要点:1.本体与喻体在本质上不同类。

2.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注意:(1)比喻要有相似点;(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杨柳青木版年画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20.“杨柳青木版年画”为本体,“活化石”“百科全书”为喻体。(2分)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青年画历史积淀厚重,具有极高的社会研究价值,以及能够反映历史丰富多彩的风貌的特点。(3分)(意思对即可)【思路】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表达效果(通过比喻来表达出什么意思<历史性和丰富性>,有什么艺术效果<生动形象>)【文本理解重点】活化石,强调历史性;“百科全书”强调内容的丰富性。比拟特点: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2.拟物: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3.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俏皮活泼,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 答题模板: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人的情感或动作/或使xx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xx物(特点/情态/形态/姿态),表达了作者(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2.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物的状态或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xx或描绘了xx物(特点/情态/形态/姿态),表达了作者(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新疆属于绿洲衣业区,千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答案示例: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修辞内容具体解读,把什么物来拟成人)②这一修辞使语言表达形象可感,内容生动活泼,(效果分析1;艺术效果)且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效果分析2:情感表达)[思路]拟人+拟人解读(把什么物拟成人的什么情态)+表达效果[文本理解重点]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②情感表达效果+艺术表达效果

夸张

1.定义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特点:1.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特意扩大或缩小2.作用:形象化、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强烈的感情色彩 答题模板: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xx(特点),①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给人印象深刻;②强调语气,引起读者的联想/引起读者强烈共鸣。1.定义

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2.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排比的作用“增语势,广文义。”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排比特点:1.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2.作用:增强语势,丰富/强调内容 答题模板: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由“xx”一词引出三个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突出强调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特点),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当新兵伍万里在疾驰的车厢接住年轻的女卫生员抛来的红围巾时,当连长伍千里阻挡弟弟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敌人时,当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不自禁致以军礼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柔化了战争的冷酷。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以整齐的长句结构,加强了气势,烘托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影片所传递的人性的力量。三个分句分别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意义的思考、用不屈赢得敌人的尊重,这都体现了影片的多元思考。(思路]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加气势+广文义[文本理解重点]①三个分句所展示的内容②句式上的气势表达效果和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对比特点:1.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进行对照比较2.分类:正面对比、反面对比3.作用:突出强调 答题模板:运用对比手法,把XX和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xx(对象)+xx(特点),(有时还表达/抒发了xx之情)设问特点:1.为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答。无疑而问,自问自答。2.作用:突出重点,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模板: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提出……,然后从……回答。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在说理文章中设问,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借代特点:1.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物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2.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叫本体。借体和本体具有相关性3.作用:形象生动、简洁精练、灵活幽默 答题模板: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本体是xx,借体是xx,本体和借体具有相关性,使xx更形象具体/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通感1.特点:又叫移觉,将不同感觉相互沟通。2.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化无形为有形 答题模板:使用了通感手法,xx(某对象的描写)是xx觉,xx(某对象的描写)是xx觉,沟通了xx觉和xx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琵琶女弹奏的琵琶之音是可听之物,黄莺在花下啼叫、冰下泉水不能畅流是可视之物,沟通了听觉和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之动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技艺之高超。

对偶:1.定义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对偶特点:1.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的句子。2.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②词句凝练概括,集中鲜明,富有表现力;③对立事物间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3答题模板:运用对偶手法,xx句和xx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xx结构,xx对xx,xx对xx,词性相同,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美感。(如两句构成对比,表达效果则为:对比强烈,褒贬分明/突出xx)练习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5分)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修辞内容,构成,什么和什么对偶)(2分)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效果分析2)。(3分)评分参考: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2.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好像失去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去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反复特点:1.重复句子或词语2.效果:突出/强调,句式整齐,充满韵律美 答题模板:运用反复修辞手法,x个“xx”词/句(“xx”词/句多次反复出现),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xx,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富有节奏感/充满韵律美。反问特点:1.只问不答2.效果:突出强调,加强语气,发人深省 答题模板: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提出“xx”(问题),意思说(把问题转为陈述句),突出强调了xx/引人思考xx,加强语气。引用特点:1.引用名言警句、俗语、歇后语等2.效果:增添文采/增强说服力 答题模板:运用引用的手法,引用xx,描写了xx,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011.举酒欲饮无管弦。()022.山间明月,江上渔灯。()033.往事如云朵,又远又近;时间如河水,又静又动。()044.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05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06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07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彷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088.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答案1.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管弦借代音乐)2.山间明月,江上渔灯。(对偶)3.往事如云朵,又远又近;时间如河水,又静又动。(比喻)4.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拟人)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彷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8.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排比)文学是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考虑,我们把它定义为“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归结”和“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表现方式”。因为从现代人的文化视野上看,文学不是局限于文化之一隅的狭小门类,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层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语言艺术表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①构成:设问由一问一答构成;文中先提出“文学是什么”,后一句紧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做了回答。②效果:先提出问题,能引起读者思考;使得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加强语气,突出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国风音乐除了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还颇有画面感。借助汉语表意的特性,国风音乐的歌词中往往包含大量意象,如小桥、流水、冷月、红烛、青山、鹧鸪,当音乐响起时,美妙的乐声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欣赏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身临其境。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哪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运用了通感的手法,①“美妙的乐声”是听觉,“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是视觉,沟通了听觉和视觉,②“乐声”是无形的,“图画”是可观的,化无形为有形,将”乐声”和”画面”加以联想,形象地概括出国风音乐极具画面感的特点,将抽象事物描写得更加丰富,余味无穷。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故步自封,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与时俱进,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分)

①构成:,由“有……有……还有……”构成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分句句式,“青石砖墙”“秦兵马俑”“雁塔晨钟”都是西安城的历史遗迹;②效果: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强调西安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生命最好的姿态,应该像树一样笔直地矗立:一半向下延伸,在泥土里沉淀;一半向上生长,在空气中绽放。人生如树,从婴儿到暮年,历经几十个春秋冬夏,无数次的悲欢离合。树又如人生,从幼苗到枝叶繁茂,历经无数次的风吹雨打。一棵幼苗,宛如人之少年,需要浇灌、剪枝、培育。

4.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运用了对偶的手法,①构成:出句为“一半向下延伸,在泥土里沉淀”,对句为“一半向上生长,在空气中绽放”;两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下”对“上”,“延伸”对“生长”,“泥土里”对“空气中”,“沉淀”对“绽放”。②效果: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泥土里沉淀”与“空气中绽放”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浩荡前行,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奋斗者开拓新的历史的勇毅脚步。只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擎起团结的火把,就能照亮民族复兴之路。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奇迹。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分)①构成:本体是“团结”,喻体是“火把”。②效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结”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热!热!热!堪称“劳模”的高温不仅白天“起”得早,晚上也不肯早“下班”——中国天气网制作的全国夜间火炉地图中,最热的长三角、川渝地区被形容为“昼蒸夜煮难喘息,降温神器全开启”。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①比喻:将“高温”比作“劳模”,生动形象地说明高温天气的频繁。②拟人:赋之以人的动作情态,将一天内早,晚都处于高温状态,形象地称为“高温”起早贪黑地上下班、一天内高温待续时间之长。戏曲是诗,写尽历史沧桑;戏曲是画,描摹人间万象;戏曲是歌,唱尽世间百态。在“风华百年颂”系列活动中,北方昆曲剧院为戏迷游客带来了现代昆曲《飞夺泸定桥》,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游客在国庆期间,感受百年历史留下的红色印记。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运用了排比手法。①构成:由“戏曲是……,构成三个结构相同,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