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 猪放线菌病学习资料_第1页
猪病防治 猪放线菌病学习资料_第2页
猪病防治 猪放线菌病学习资料_第3页
猪病防治 猪放线菌病学习资料_第4页
猪病防治 猪放线菌病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放线菌病

猪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病的特点是在头、颈、下颌、四肢、阴囊及体壁上形成放线菌肿。流行特点放线菌可存在于动物口腔、消化道、词料、饮水及上壤中。病原菌可经猪的消化道黏膜和皮肤损伤处侵人体内,引起化脓性感染。该病多为散发。临床症状在猪的头、颈、四肢、乳腺等部位上出现放线菌肿。放线菌肿有一硬而厚的囊,囊腔内有豆腐渣样黏稠的颗粒样脓性坏死物质。有的放线菌肿破溃后排脓。排脓口久经不愈,并形成瘘管。病程长的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年龄较大的猪可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肺炎。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取放线菌肿的脓块进行显微镜观察,查到特征性的菌株即可确诊。关节肿胀化脓右侧肘关节放线菌性脓肿猪乳房放线菌肿肺的腹侧面,出血性坏死性肺炎,双侧尾叶均已感染脊柱处有放线菌性脓肿,箭头表示脓肿的颜色为灰白色死于急性放线菌病的猪,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约24小时心包放线菌性脓肿,豆腐渣样脓灶严重的胸膜炎和心包炎,心叶和尾叶均已感染防制方法本病尚无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猪体表的放线菌脓肿应切开,彻底切除病灶中的所有坏死组织,排出脓汁。在病的初期,放线菌肿尚未形成时,或对内脏放线菌肿,可内服碘化钾和抗生素进行治疗。猪轮状病毒感染

猪轮状病毒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感染引起仔猪爆发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流行病学

病畜和隐性患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内,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土壤等,经消化道传染易感家畜。1—4周龄仔猪群发病率一般超过80%,病死率7—20%,主要发生于10日龄仔猪。病多发生在晚秋、冬季、早春。应激因素,特别是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喂不全价的饲料和其他疾病的袭击等,对疾病的加重度和病死率均有增高。

临床症状1、

常发生呕吐。2、

迅速发生腹泻,呈水样或糊状,粪便颜色有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3、

常在严重腹泻后2~3天产生脱水。4、

由于脱水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5、

衰竭致死。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仔猪日龄和环境状况,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达100%,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10%~30%。当外界温度下降,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菲薄,半透明,肠内容物水样或浆性,灰黄色或黑色,空肠、回肠绒毛短缩扁平,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胆囊肿大。

防制方法

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采用疫苗免疫有一定预防效果,一般多采用妊娠母猪产前注射灭活苗或弱毒苗的方法,哺乳仔猪可获得被动免疫的保护。1、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用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给病猪自由饮用。2、磺胺脒2克、次硝酸铋2克、小苏打1克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