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3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高一3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高一3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3页
高一3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3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原因分析不当,经久不衰的原因不只是取材丰富,还包括在“新”和“编”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B项,人物身上的神性或妖性淡化了,更凸显人性,他们并非彻底成为毫无神仙或妖魔特征的纯粹普通人,而是在身份认同上有了向“人”的转变和侧重;D项,影片“进一步解构了神话的权力结构”,是通过深入刻画龙族内部的矛盾、妖族的生存困境以及仙界的权谋算计达到的,而且这一宣言出自《哪吒1》,解构是《哪吒2》。2.D【解析】曲解文意,“这是对传统英雄内涵的颠覆”中的“颠覆”错误,应改为“深化”。3.B【解析]A项,与《哪吒》系列电影对权力结构的解构观点相契合;B项,岳飞并不是神话人物;C项,能够为“反英雄”叙事的观点提供论据;D项,与动画电影在叙事主题上的创新相呼应。4.(4分)①通过问题揭示“故事新编”这一命题的核心要点。②连续设问,引发读者深思。③为下文详细解说做铺垫。(每点2点,写出2点给满分)5.(6分)①《哪吒之魔童闹海》借用“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对传统叙事进行改编。具体表现为打破二元对立关系等。②《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不再是传统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而是被偏见与歧视所困的“他者”;“丑”化的、“烟熏妆”哪吒,颠覆了对以往哪吒形象的塑造。③《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在大家、大爱与大我中融入个体意识的觉醒;由传统对秩序的回归转变为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反抗。(每点2分)【答案】6.B7.C8.①祖父带回树苗在我们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后来被雷电击垮,又重新发芽,重返盛大。②这棵大树是祖父的化身,祖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担当精神不断传承,我们对祖父充满了无限的怀念与敬意。(每点2分)9.①将童年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想与现在的“我”的所感、所悟相结合,全面再现“我”的家族变迁的全貌,更深刻地表现祖父与父亲的精神。②童年的“我”与现在的“我”交替出现,使叙事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持续阅读的兴趣,去深入探究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每点3分)【解析】【导语】这篇文章以祖父栽种的一棵树为主线,不仅展现了树从幼苗到被雷击倒又重生的过程,还隐喻了一家人的守望与传承。作者通过叙述祖父和父亲对待生活的方式,透露出他们在动荡时局下的隐忧和对家人的责任感。祖父的那棵树象征着希望与记忆,尽管祖父未能回到家乡,其精神仍在家族和树的生命中得以延续,树的重生意旨祖父的精神进了“天堂”。【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而且一改从前唯唯诺诺的性格”错误。文中提到“父亲双手缩在袖笼里,嘴里叼着烟卷,只能朝祖父唯唯诺诺”,后来父亲开始制作扁担等农具,承担起家庭责任,但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父亲一改从前唯唯诺诺的性格。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和迷茫”错误。文中描写晚照从祖父藏青色帽子上铺下来,大地苍茫辽阔的情景,结合前文祖父交代家庭事务、安排家人应对土匪等情节,此时的景物描写更多是烘托祖父离家前对家人的担忧以及对未知时局的忧虑,而非“内心的孤寂和迷茫”。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①表层义:根据“那时候大树还是棵幼苗,不足半人高,浑身光秃秃的,没有枝叶”“那棵树长势良好,从半人之高一转眼已高出我几个头了,树干也有拳头粗细”“彼时已郁郁葱葱,三两个人合围不过来”“被雷电击垮了,枝叶被烧焦,发黑,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雨后有芽苗从根部钻出来,以犬牙交错的形式疯长,不久又葳蕤起来,重返当初盛大的样子”可知,祖父带回的树苗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不断生长,即使被雷电击垮了,这棵树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重新焕发新生,它的成长和重生历程如同一种生命的奇迹,它有着如同进入天堂般的神奇经历。②深层义:这棵大树是祖父的化身,祖父种下这棵树,原本是为自己准备棺木,它承载着祖父对生活的规划和对未来的期许。祖父虽然死于乱世土匪的冷枪之下,但他的担当精神通过父亲制作农具承担家庭责任等方式得以传承。“我们”对祖父充满怀念与敬意,这棵树就像祖父精神的延续,在“我们”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它的重生也仿佛祖父的精神在家族中延续,祖父虽然进入了“天堂”,但他化为大树一直守护着“我们”。【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①从内容角度分析:小时候的“我”能够直观地展现当时家庭的生活场景,如祖父带回树苗时大家的诧异、父亲制作扁担时“我”的疑惑等,这些所见、所闻、所想是对过去生活的真实记录。现在的“我”则可以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和感悟,如对祖父和父亲行为的理解、对家族变迁的思考等。两者相结合,能让读者全面了解“我”的家族变迁全貌,更深刻地体会祖父与父亲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②从叙事人称和视角角度分析:童年的“我”与现在的“我”交替出现,打破了单一的叙事视角和时间线。以童年视角叙述时,能让读者感受到“我”叙述故事时语言中的纯真和质朴;切换到现在的视角,又能使故事增添一份成熟和深沉的思考。童年的“我”与现在的“我”交替出现,使叙事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持续阅读的兴趣,去深入探究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意义。10.DIN(答对一处给1分,共3分)11.D(D.“两者意思相同”错误。详细地/准备。句意: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替五万人准备粮食。)12.B(“张良担心……率军一举攻破秦军”错误,原文为“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是沛公率军,不是张良。)13.(1)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采分点】(“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译对一词给1分,大意1分,共4分)(2)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用利益动摇(他)。【采分点】(“闻”,听说;“易”,容易;“动”,动摇;状语后置句式。三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4分)14.①忠心耿耿。甲文中项伯告诉张良有危险,要张良随他一起离开,但张良选择留下,并谋划帮助刘邦解除了危机。②足智多谋。乙文中张良献计刘邦,利诱秦将,拿下咸阳。③不贪名利。乙文中刘邦分封功臣,要分封张良三万户,张良却自认为没有战功,只接受“留”作为封地。(每点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答案】15.A16.

①运用比喻与夸张,将抽象的闲愁具象化,成为了可用千万斛量化的事物,形象写出了闲愁的数量之多。②“千万”与“一点”形成对比,“千万”衬托出不留一点闲愁的洒脱,表现出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每点3分,每点答出修辞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冬夜独自读史表达了诗人陆游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对简单物质生活的满足,体现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尾联强调无论世上愁事多么繁杂,亦不让它染上眉际,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诗由感史到生活日常,寓理于情,言简意深。【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诗人却还在回忆往事,思念友人”错误。题目中强调“读史有感”,所以首联中的“感事怀人”应该指的是“感慨世事,怀念古人”而非“回忆往事,思念友人”。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世上闲愁千万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闲愁”比作可以用“千万斛”来计量的具体事物,将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愁绪之多。“千万斛”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极言闲愁数量之多,强调了愁绪的程度之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②“千万”与“一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世上闲愁千万斛”极力渲染了闲愁的繁多,而“不教一点上眉端”则坚决地表示不让一点闲愁爬上眉梢,用“千万”的多来衬托“一点”的无,突出了诗人的洒脱,表现出诗人能够超脱于众多闲愁之外,有一种不为愁绪所困扰的超然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17.(1)浴乎沂,风乎舞雩。(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3)技经肯綮之未尝;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8.(2分)A: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心平气和、淡然自若……)B:稍纵即逝(转瞬即逝)评分建议:一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19.(4分)①三个“说不好”构成排比(1分),增强语势,强调“我”面对回去与否的问题时的纠结心理。(1分)②突出了“我”内心对这个世界既留恋又疲惫的矛盾冲突。(2分)(评分建议:指出修辞1分,结合内容分析修辞效果3分)20.(4分)①“孩子”充满活力和希望;②“老人”暗示生命即将消逝;③“情人”代表生命的热烈和激情。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21.①与周围的环境浑然天成。②都渗透着主人的个性特征。③再如黛玉所住的“潇湘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①“稻香村”建筑风格恬淡宁静、简陋质朴;②与李纨贞静淡泊、朴素清雅的性情相合。(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3.审题提示:(1)确定核心概念。材料的核心主题是围绕着“历久弥新”组成的一段话,讨论的问题概括为:古老经典、杰出思想、伟大民族精神等在时间淬炼中历久弥新,更有活力价值。核心要素是历久弥新,有价值的事物、时间淬炼属于次要概念,历久与弥新二者本身存在矛盾,概念彼此之间需要消解才能完成论述。本题属于二元消解类作文题目。(2)确定核心内涵。时间是标量,有价值的很多事物是矢量,历久弥新是一种结果。关键在于“很多事物”本身的价值,为什么那么历久还能够弥新?让此类事物的价值绽放历久弥新的关键还在于“人”,人如何延展经典、思想、精神的价值。(3)确定核念本身外延及主次概念的关系。有价值的事物之所以持续有价值历久弥新是因为它本身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可以超越时间限制,在时间维度中愈发有价值和意义,另外,要想让这些有价值的事物更好的持续绽放其价值,真正的历久弥新离不开人对其的传承与发展,在对其的传承与发展中,更加历久弥新。(4)确定立意。有价值的事物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本身有超越时间维度的价值,经得起时间的淬炼,在淬炼中更有活力和价值,人对其的传承与发展让价值扩大化、持续化,更加历久弥新。三向审题:(1)横向思维。久与新的辩证关系:因其有价值故能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