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辽宁专用)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辽宁专用)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辽宁专用)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辽宁专用)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卷(参考答案)(辽宁专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模拟卷(人教版)123456789101112131415DAAABDBCAACDBDD1.D2.A3.A【解析】1.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路鼓的不规则球体,但从空间站上看,地球是一个球体,故A错误,D正确。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八万里,但在天宫空间站上不能清晰看到整个赤道的周长,B错误;地球表面并没有经纬网,是人为加上去方便人们查找位置的,所以空间站上并不能看到经纬网,C错误。故选D。2.航天员看到地球不停地旋转,指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约占全球表面的71%,陆地只占29%,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所以航天器如果选择自由降落的方式,返回舱落在陆地的概率是30%,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4.A5.B【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故可判断端午节(6月22日)到秋分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附近一直南移到赤道附近,故选A。5.读图可知,四幅景观图分别反映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引起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与自转、海陆变迁、海陆分布无关,故选B。【点睛】地球公转的影响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6.D7.B【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冰洋是纬度最高的大洋,A错误。大西洋是面积第二大洋,B错误。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C错误。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大约71%,陆地占大约29%,D正确,故选D。7.日本核污水直排入太平洋,会污染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核污水直排入太平洋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威胁海洋生物,最终通过食物网富集危害人类健康,①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含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福岛周边的海洋不仅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8.C9.A【解析】8.山脉对低层空气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产生差异。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故C正确,ABD错,本题选C。9.结合上题分析,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其南段西侧年降水量分布沿山脉呈南北狭长走向,故A正确,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BCD错,本题选A。【点睛】世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10.A11.C【解析】10.读图可知,世界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北温带,沿海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如组建医疗队,支援他国;国家之间共享抗疫经验;及时公开本国疫情数据等。拒绝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不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12.D13.B【解析】12.由吉祥物“拉依卜”着装及头饰推测卡塔尔居民属于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宗教为伊斯兰教,典型建筑为清真寺,D正确。佛教主要分布亚洲,建筑寺庙,基督教主要分布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建筑教堂,A、B、C错误,故选D。13.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之间进行交流大多用的语言是英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14.D15.D【解析】14.据图可知,世界人口从10到20亿,用了100年时间;世界人口从40到50亿,用了13年时间;世界人口从50到60亿,用了12年时间;世界人口70到80亿,用了11年时间。故世界人口70到80亿用时最短,故选D。15.据图可知,结合图例分析,尼日利亚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最高,故选D。【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依据图中数据计算即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高。16.晨昏线(圈)甲、丙C北②短与北京比,恩施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分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北京市某校学生11月初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照片”(右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左图中MN表示晨昏线(圈);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甲、乙、丙、丁四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甲、丙。(2)读图可知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大约9月23日,清明节的时间大约4月5日或六日;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份;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份;元宵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份;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适逢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是中秋节,团圆赏月;故答案选C。(3)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由题意和读图可知,物体的影子朝向北方;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拍照当天是11月初,地球运行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图中②位置附近。(4)读图可知,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由题意可知,北京拍照当天是11月初,恩施在湖北省,纬度比北京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与北京学生相比,则恩施学生观察到物体影子的长度较短,其原因是与北京比,恩施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17.(1)90°E60°N(2)北(3)西(4)高【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局部图为背景,涉及经纬网定位、半球划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详解】(1)根据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南纬度数向南增大判断,图中A点的经度是90°E,纬度是60°N。(2)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该点纬度为60°N,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①地经度为150°W-180°之间,位于西半球。(4)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①地属于高纬度地区。18.(1)升高(2)大洋印度洋(3)亚欧太平洋(4)B(5)因为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所以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分析】本大题以“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大陆漂移假说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不断升高。(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大洋洲,属于印度洋板块。(3)图中A地是日本,日本火山和地震频发,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4)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研究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非常相似,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读图可知,图2漫画反映的学说最可能是大陆漂移说,故选B。(5)读图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导致面积不断缩小,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19.(1)AB(2)B(3)温带大陆性气候(4)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气候特点、气候资料坐标图的判读方法等相关知识。【详解】(1)读图可知,A位于40°N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