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方案_第1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方案_第2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方案_第3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方案_第4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方案TOC\o"1-2"\h\u22058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31626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82591.1.1绿色建筑的定义 2261071.1.2绿色建筑的意义 325052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33421.2.1发展现状 3238471.2.2发展趋势 311585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370292.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456942.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29410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24168第三章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 577293.1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 59533.2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实例 583643.3节能建筑材料的市场前景 627807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15892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642854.2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7201824.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案例分析 715139第五章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 8321445.1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8316505.2建筑设备系统优化 8211975.3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案例分析 813523第六章建筑照明与电气节能 913106.1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9272246.1.1设计原则 9196586.1.2设计方法 9291226.2建筑电气节能技术 9219876.2.1电气设备选型 9185826.2.2电气系统设计 927276.2.3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10203896.3建筑照明与电气节能案例分析 104619第七章建筑室内环境与节能 10158487.1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保障 10111547.1.1引言 10285457.1.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 1068727.1.3室内温度湿度保障 1165527.1.4光照环境保障 11103627.2建筑室内环境节能技术 11292157.2.1引言 11110777.2.2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1148087.2.3供暖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11255517.2.4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12227147.3建筑室内环境节能案例分析 1215137.3.1项目背景 12201577.3.2室内环境质量保障措施 12262497.3.3室内环境节能技术应用 1224058第八章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12148778.1可再生能源概述 1285748.2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3282678.2.1太阳能 13233348.2.2风能 13175058.2.3水能 13155188.2.4生物质能 13126818.2.5地热能 1334778.3可再生能源建筑案例解析 133580第九章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4164709.1绿色施工管理 14314969.1.1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14205819.1.2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 1440679.1.3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策略 14253039.2绿色施工技术 1513179.2.1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1577929.2.2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1573889.3绿色施工案例分析 1586699.3.1项目背景 15134329.3.2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5287969.3.3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1558599.3.4效益分析 1512936第十章绿色建筑政策与市场发展 16626610.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161937810.2绿色建筑市场现状与趋势 16506910.3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7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性化等因素,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一种建筑形式。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影响的最低化,以及居住舒适度的最优化。1.1.2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材料、合理布局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2)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3)提高居住舒适度:绿色建筑以人为本,关注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光照、通风、噪音控制等条件,提高居住舒适度。(4)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2.1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绿色建筑政策制定,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在地方层面,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在市场层面,绿色建筑已成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1.2.2发展趋势(1)政策驱动:国家政策的支持,绿色建筑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技术创新:绿色建筑将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建筑功能和舒适度。(3)市场引导: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绿色建筑发展。(4)产业链整合:绿色建筑产业链将逐步完善,涵盖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环节。(5)国际合作:我国绿色建筑将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建筑全球化发展。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2.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节能减排、环保高效的目标。以下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节能原则: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3)环保原则: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4)舒适性原则: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5)可适应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不同地区、气候和使用需求。2.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绿色建筑原则,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1)生态规划:在建筑设计前,进行生态规划,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确定建筑布局、形态和功能。(2)节能设计:运用建筑物理知识,对建筑体型、朝向、窗墙比等进行优化,提高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功能,降低建筑能耗。(3)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4)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室内环境质量: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声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保障人体健康。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绿色功能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包括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室外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建筑材料、生态规划等方面。(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建筑绿色功能进行综合评价。(3)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使用需求,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评价机构:建立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对建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5)激励机制:通过政策、经济等手段,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第三章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3.1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的推进,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成为关键环节。在选择节能建筑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温隔热功能:保温隔热功能是评价节能建筑材料的重要指标。选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功能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2)环保功能:选用环保型材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这类材料应具备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等特点。(3)强度与耐久性:强度与耐久性是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基础。在选择节能建筑材料时,应保证其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4)经济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性较好的材料,降低建筑成本。(5)施工便捷性:施工便捷性对于缩短建筑周期、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施工便捷的材料,可以提高施工效率。3.2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实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能建筑材料应用实例:(1)外墙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可降低建筑物能耗。(2)屋面保温材料:如岩棉板、玻璃棉板等。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可降低屋面传热系数。(3)门窗材料:选用断桥铝、LowE玻璃等节能门窗材料,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4)绿色混凝土:采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作为混凝土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减少环境污染。(5)绿色陶瓷:选用环保型陶瓷,如无釉陶瓷、低辐射陶瓷等,降低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3.3节能建筑材料的市场前景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推广和实施,节能建筑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市场前景:(1)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材料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市场需求: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3)技术创新:我国在节能建筑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4)产业链完善: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节能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施工等环节逐渐成熟,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5)国际合作:我国在节能建筑材料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外壳,承担着保温隔热、遮阳、隔声等功能,对建筑物的能耗影响巨大。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以下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点:(1)合理选择建筑体型系数,降低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少热交换面积。(2)优化建筑朝向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通风,减少空调和照明能耗。(3)采用高功能的外墙、屋面和门窗材料,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4)采用适宜的建筑构造和细部设计,减少热桥和空气渗透。(5)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4.2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1)外墙保温技术:包括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外墙保温材料有EPS板、XPS板、岩棉板等。(2)屋面保温技术:采用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等,降低屋面热传导。(3)门窗节能技术:选用断桥铝门窗、LowE玻璃等,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4)遮阳技术:采用遮阳系数低的玻璃、百叶窗、遮阳帘等,降低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5)空气渗透控制技术:采用密封材料、密封条等,减少空气渗透带来的热量损失。4.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案例分析:(1)某办公大楼:通过优化建筑体型系数、采用高功能的外墙和屋面保温材料、选用断桥铝门窗等措施,实现了建筑节能目标。(2)某住宅小区: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屋面保温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等,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3)某商业建筑:运用遮阳技术、空气渗透控制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实现了建筑节能。(4)某学校: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选用高功能的门窗和屋面保温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降低了建筑能耗。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降低建筑物能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综合运用各种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第五章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5.1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设计建筑设备系统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关键性影响。在设计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先选用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空调、供暖、照明等设备,降低建筑能耗。(2)合理布局设备: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布局,优化设备安装位置,减少能源损失。(3)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2建筑设备系统优化建筑设备系统优化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建筑设备系统优化的几个方面:(1)空调系统优化:采用多联机、水源热泵等技术,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2)供暖系统优化:采用地暖、散热器等供暖方式,提高供暖效率。(3)照明系统优化:采用LED等高效照明设备,合理配置照明方案,降低照明能耗。(4)能源回收利用:利用排风、排水等余热资源,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5.3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案例分析以下为两个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办公大楼该办公大楼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采用以下节能措施:(1)空调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空调设备,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2)供暖系统:采用地暖供暖方式,提高供暖效率。(3)照明系统:选用LED照明设备,合理配置照明方案。经过实施,该大楼的能耗降低了约20%,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案例二:某住宅小区该住宅小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采用以下节能措施:(1)空调系统:选用多联机空调设备,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2)供暖系统:采用散热器供暖方式,提高供暖效率。(3)照明系统:选用LED照明设备,合理配置照明方案。(4)能源回收利用:利用排风、排水等余热资源,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经过实施,该小区的能耗降低了约15%,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第六章建筑照明与电气节能6.1建筑照明节能设计6.1.1设计原则建筑照明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功能需求: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照明能耗。(2)合理选择光源: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功能需求,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3)优化照明方案:结合建筑特点,采用分区、分区控制、自然光利用等手段,实现照明节能。(4)智能控制: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降低能耗。6.1.2设计方法(1)合理确定照明功率密度:根据建筑功能和照明标准,合理确定照明功率密度,减少无效照明。(2)采用高效光源和灯具:选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提高照明效率。(3)优化照明布局:合理布局灯具,减少照明盲区,提高照明均匀度。(4)利用自然光: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6.2建筑电气节能技术6.2.1电气设备选型建筑电气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2)设备容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过度投资。(3)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6.2.2电气系统设计(1)合理设计电气系统,降低线损。(2)采用节能型变压器,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3)采用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4)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电气设备的优化运行。6.2.3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1)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使用寿命。(3)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降低运行成本。6.3建筑照明与电气节能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大型公共建筑照明节能设计该建筑采用分区照明、自然光利用、高效光源和灯具等技术,实现了照明能耗降低30%的目标。案例二:某住宅小区电气节能技术改造通过更换高效电气设备、优化电气系统设计、加强设备维护等措施,该小区实现了电气能耗降低20%的效果。案例三:某商业综合体照明与电气节能设计该商业综合体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高效光源和灯具、节能型变压器等技术,实现了照明与电气能耗降低40%的目标。第七章建筑室内环境与节能7.1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保障7.1.1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本节主要从室内空气质量、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等方面阐述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保障措施。7.1.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室内空气质量是衡量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下措施有助于保障室内空气质量:(1)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释放;(2)优化室内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3)采用空气净化设备,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4)加强室内绿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7.1.3室内温度湿度保障室内温度湿度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很大影响。以下措施有助于保障室内温度湿度:(1)合理设计建筑外围护结构,提高保温隔热功能;(2)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实现自动调节;(3)选用合适的空调系统,满足室内温度湿度需求;(4)加强室内绿化,调节室内温度湿度。7.1.4光照环境保障光照环境对人们的视力、情绪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以下措施有助于保障室内光照环境:(1)合理设计窗户大小和位置,提高室内自然采光效果;(2)选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提高室内光照质量;(3)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室内光照环境的自动调节;(4)加强室内绿化,改善室内光照环境。7.2建筑室内环境节能技术7.2.1引言建筑室内环境节能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室内环境节能技术的应用。7.2.2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包括外墙保温隔热、门窗节能等。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围护结构的节能功能:(1)选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外墙保温隔热功能;(2)选用节能门窗,降低门窗能耗;(3)采用建筑一体化太阳能技术,提高围护结构节能功能。7.2.3供暖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供暖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高效热泵技术、变频技术等。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功能:(1)选用高效热泵设备,提高供暖空调系统效率;(2)采用变频技术,实现供暖空调系统智能化控制;(3)优化供暖空调系统设计,降低能耗。7.2.4照明系统节能技术照明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LED照明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等。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照明系统的节能功能:(1)选用LED照明设备,降低照明能耗;(2)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照明环境的自动调节;(3)合理设计照明布局,提高照明效果。7.3建筑室内环境节能案例分析7.3.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城市中心区域,为一栋高层住宅建筑。项目在室内环境节能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以下为具体案例分析。7.3.2室内环境质量保障措施本项目采用以下措施保障室内环境质量:(1)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释放;(2)优化室内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3)采用空气净化设备,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4)加强室内绿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7.3.3室内环境节能技术应用本项目采用以下节能技术:(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选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外墙保温隔热功能;选用节能门窗,降低门窗能耗;(2)供暖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选用高效热泵设备,采用变频技术;(3)照明系统节能技术:选用LED照明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第八章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8.1可再生能源概述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持续再生、不会耗尽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利用等优点,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2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8.2.1太阳能太阳能是绿色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太阳能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用于供应生活热水。(2)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3)太阳能照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建筑提供照明能源。8.2.2风能风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风力发电: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2)自然通风:利用风力驱动建筑内部气流,实现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调能耗。8.2.3水能水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雨水收集利用:收集建筑屋顶及地面雨水,用于绿化、景观、冲厕等。(2)中水回用:将建筑内部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8.2.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生物质颗粒燃料: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颗粒燃料,用于供暖、炊事等。(2)生物质气化: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供暖、照明等。8.2.5地热能地热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地源热泵:利用地热能实现建筑供暖和制冷。(2)温泉利用:利用地热资源开发温泉项目,提供休闲养生服务。8.3可再生能源建筑案例解析以下为几个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案例一:某大型公共建筑该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建筑物内的宾馆、食堂等提供生活热水。同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降低了建筑能耗。案例二:某住宅小区该小区采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绿色电力。同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回收处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案例三:某办公楼该办公楼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同时利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为建筑提供供暖和炊事能源,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九章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9.1绿色施工管理9.1.1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与意义绿色施工管理是指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以环保、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减少和生态保护。绿色施工管理对于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1.2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绿色施工规划,明确绿色施工目标、任务和措施;(2)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3)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控制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4)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5)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9.1.3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策略(1)引导与政策支持;(2)企业自律与行业监管;(3)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4)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9.2绿色施工技术9.2.1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与分类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施工工艺技术创新;(2)施工设备绿色化;(3)施工材料绿色化;(4)施工过程绿色化。9.2.2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1)施工工艺技术创新:如采用节能施工工艺、环保施工工艺等;(2)施工设备绿色化:如使用环保型施工设备、节能型施工设备等;(3)施工材料绿色化:如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材料等;(4)施工过程绿色化:如实施施工过程环保措施、提高施工效率等。9.3绿色施工案例分析9.3.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功能。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绿色施工管理和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益。9.3.2绿色施工管理措施(1)制定绿色施工规划,明确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