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案TOC\o"1-2"\h\u25209第一章绿色施工概述 257741.1绿色施工的定义与意义 283341.2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321281.2.1发展现状 3278471.2.2发展趋势 326570第二章绿色施工策划 3191112.1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目标设定 4233132.2绿色施工策划原则与方法 483862.3绿色施工策划流程 417677第三章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5106293.1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求 5132543.2施工现场环境监测与评估 510996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63272第四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137294.1节材措施与技术 689024.2材料资源优化配置 7277004.3废弃材料处理与回收利用 717799第五章节能与能源利用 782345.1节能措施与技术 715575.2能源优化配置 7137695.3可再生能源利用 831106第六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841716.1节水措施与技术 8222116.1.1设计阶段节水措施 843066.1.2施工阶段节水措施 8287836.1.3运营阶段节水技术 9178366.2水资源优化配置 9208366.2.1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 953496.2.2优化给水系统设计 9152596.3雨水收集与利用 9174676.3.1雨水收集设施 97046.3.2雨水利用途径 94598第七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018489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0279487.1.1建筑废弃物分类 1032757.1.2建筑废弃物处理 1044747.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276427.2.1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原则 10105587.2.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1142957.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政策法规 11293897.3.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181587.3.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121137.3.3企业层面政策法规 119224第八章施工现场职业健康与安全 1199378.1施工现场职业健康管理 11238818.1.1管理体系 11311898.1.2职业健康检查 12120408.1.3职业健康培训 12201858.1.4职业健康档案 12208258.2施工现场安全措施与技术 128848.2.1安全管理措施 12250858.2.2安全技术措施 12170938.3安全应急预案 12231598.3.1应急预案的制定 1260678.3.2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13316728.3.3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317006第九章绿色施工信息化管理 1310689.1绿色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13293809.2绿色施工信息采集与传输 13274399.2.1绿色施工信息采集 13220849.2.2绿色施工信息传输 14300069.3绿色施工信息分析与决策 1482569.3.1绿色施工信息分析 14200149.3.2绿色施工信息决策 159013第十章绿色施工评价与监督 1598810.1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构建 15361910.2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标准 161850510.3绿色施工监督与管理措施 16第一章绿色施工概述1.1绿色施工的定义与意义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行业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提高施工质量为目标,采取一系列环保、节能、高效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的一种施工方式。绿色施工涉及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多个环节,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绿色施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绿色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过程中的噪音、扬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施工环境。(2)节约资源:绿色施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提高施工质量:绿色施工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物安全。(4)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1.2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2.1发展现状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施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各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绿色施工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目前我国绿色施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绿色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施工技术等。(2)绿色施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施工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技术规范》等。(3)绿色施工项目的示范与推广:我国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如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园区等,成功实践了绿色施工。1.2.2发展趋势(1)绿色施工技术不断创新:科技的进步,绿色施工技术将不断更新,以满足更高标准的环境保护要求。(2)绿色施工政策不断完善: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绿色施工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3)绿色施工市场逐渐成熟: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人心,市场需求逐渐扩大,绿色施工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4)绿色施工与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绿色施工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5)绿色施工国际化: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化发展,绿色施工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第二章绿色施工策划2.1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目标设定在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策划阶段,首先应当确立明确的绿色施工目标。这些目标应当涵盖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具体目标设定如下:(1)节能目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效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实现节能目标。(2)减排目标:通过控制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减排目标。(3)资源利用目标:提高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4)生态保护目标: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生态保护目标。2.2绿色施工策划原则与方法绿色施工策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绿色施工策划应涵盖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2)可行性原则:绿色施工策划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各项措施具有可操作性。(3)创新性原则:绿色施工策划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4)经济性原则:绿色施工策划应充分考虑经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绿色施工策划方法包括:(1)系统分析法: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绿色施工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2)目标分析法:根据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3)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绿色施工策划进行评估和指导。2.3绿色施工策划流程绿色施工策划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项目立项:在项目立项阶段,明确绿色施工的目标和任务。(2)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要求,优化设计方案。(3)施工准备阶段: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绿色施工方案,明确各项措施和责任。(4)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施工方案,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监理阶段:在监理过程中,对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6)验收阶段:在工程验收阶段,对绿色施工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7)后期维护阶段:在工程交付使用后,持续关注绿色施工效果,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第三章施工现场环境管理3.1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求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下是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1)规划先行: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规划,包括环境保护目标、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2)法规遵守: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标准。(3)污染控制: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排放。(4)资源节约: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生态保护:保护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6)员工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保证各项环境管理措施的落实。3.2施工现场环境监测与评估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效果,必须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具体内容包括:(1)监测内容: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噪声水平、水质状况等关键指标进行定期监测。(2)监测频次:根据施工活动的强度和环境影响的程度确定监测频次,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3)监测方法:采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评估机制:建立环境管理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5)反馈与改进: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环境管理措施,持续改进施工环境管理水平。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为实现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目标,以下措施应当得到严格执行:(1)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音屏障等,减少噪声污染。(2)粉尘控制:采用湿法作业,定期洒水降尘,设置围挡和喷雾系统等,降低粉尘排放。(3)废水处理: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避免污染水体。(4)废物管理:分类收集施工废物,合理利用或安全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绿化与恢复: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地貌和植被。(6)应急响应:制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保证快速有效地处理环境污染。第四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1节材措施与技术节材措施与技术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合理使用,避免过度设计,造成材料的浪费。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优化建筑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建筑构件,降低材料的使用量;二是采用高功能、低消耗的材料,如高功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三是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减少现场施工的材料消耗;四是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4.2材料资源优化配置材料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应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选择材料种类,避免使用过高质量或过低质量的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合理规划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减少材料的损耗。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材料资源管理系统,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二是优化材料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三是合理规划材料储存,减少材料损耗;四是提高材料的重复利用率,如对废料进行回收利用。4.3废弃材料处理与回收利用废弃材料的处理与回收利用是绿色施工的又一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如废混凝土、废砖、废钢材等,应进行分类回收,尽可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制定废弃材料处理方案,明确废弃材料的分类、回收和处理流程;二是建立废弃材料回收体系,对废弃材料进行分类回收;三是推广废弃材料的再生利用技术,如废混凝土再生利用、废钢材回收利用等;四是加强废弃材料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节能与能源利用5.1节能措施与技术在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过程中,节能措施与技术是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核心环节。建筑的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包括建筑朝向、外形、体量、开窗大小等,以实现自然采光、通风的优化。施工过程中,应选用高效的节能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材料、节能型门窗等,以降低建筑的能耗。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也应采取节能措施。例如,合理布置临时照明,使用节能灯具,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同时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5.2能源优化配置能源优化配置是绿色施工中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在建筑行业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求,合理配置各类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加强能源管理,对施工现场的能源使用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能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在能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降低能源损失;二是推广绿色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三是加强能源回收利用,如对施工现场的废水、废渣等进行资源化处理,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5.3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中,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建筑提供电力,利用地热能供暖和制冷等。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热水系统、风力发电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水平。还需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接受度。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为绿色施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第六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节水措施与技术6.1.1设计阶段节水措施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节水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合理选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如节水型卫生洁具、淋浴器、喷头等;(2)优化给水系统设计,降低给水压力,减少给水系统泄漏;(3)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降低绿化用水量;(4)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实现污废水分质分流、分别处理。6.1.2施工阶段节水措施在施工阶段,应采取以下节水措施:(1)严格执行施工用水管理制度,合理调配施工用水;(2)采用节水型施工设备,如节水型混凝土搅拌机、洒水车等;(3)对施工人员进行节水教育,提高节水意识;(4)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给水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6.1.3运营阶段节水技术在运营阶段,应运用以下节水技术:(1)实施用水分户计量,明确各用水单位的水耗情况;(2)采用智能用水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用水情况,及时调整用水策略;(3)定期检查和维护用水设备,保证设备运行正常;(4)推广使用中水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2水资源优化配置6.2.1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在建筑项目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生活用水优先,合理分配生产、绿化、环境用水;(2)优先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等可再生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3)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6.2.2优化给水系统设计在给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方面:(1)合理选择给水水源,优先采用优质水源;(2)优化给水管网布局,降低管网损失;(3)实施给水系统分区管理,提高给水效率。6.3雨水收集与利用6.3.1雨水收集设施建筑项目应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包括以下内容:(1)雨水收集池:用于收集建筑屋面及场地雨水;(2)雨水过滤设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3)雨水输送系统:将过滤后的雨水输送至用水点。6.3.2雨水利用途径雨水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绿化用水:利用收集的雨水对建筑项目绿化区域进行灌溉;(2)补充地下水:将收集的雨水回灌至地下水层,提高地下水位;(3)补充生活用水:经处理后,将雨水用于冲厕、洗车等生活用水;(4)环境用水:利用雨水对建筑项目周边环境进行喷洒,提高环境湿度。第七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7.1.1建筑废弃物分类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拆除、维修及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建筑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土石方:包括挖方、填方、平整场地等产生的废弃物。(2)混凝土废弃物:包括浇筑、养护、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块、废浆等。(3)砖瓦石渣:包括砖瓦、石材、砂浆等废弃物。(4)金属废弃物:包括钢筋、钢材、焊接材料等废弃物。(5)木材废弃物:包括木材、模板、脚手架等废弃物。(6)塑料废弃物:包括塑料管、泡沫板等废弃物。(7)其他废弃物:包括玻璃、陶瓷、橡胶等废弃物。7.1.2建筑废弃物处理(1)土石方处理:对土石方进行合理堆放,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挖方产生的废弃物,可通过回填、平整场地等方式进行利用。(2)混凝土废弃物处理:对混凝土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分级利用。废浆可经过处理后用于混凝土拌合。(3)砖瓦石渣处理:对砖瓦石渣进行破碎、筛分,分级利用。废砖可经过处理后作为建筑材料使用。(4)金属废弃物处理:对金属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再生利用。(5)木材废弃物处理:对木材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部分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部分可用于制作木质板材等。(6)塑料废弃物处理:对塑料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再生利用。(7)其他废弃物处理:对其他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合理利用。7.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2.1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原则(1)减量化:通过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2)资源化:将建筑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利用。(3)无害化:保证建筑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7.2.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1)建筑废弃物制备再生骨料:将建筑废弃物破碎、筛分,制备成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生产。(2)建筑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源:将部分建筑废弃物进行生物质能源转化,如木材废弃物制备生物质颗粒。(3)建筑废弃物制备新型建材:将部分建筑废弃物进行改性处理,制备成新型建筑材料,如废砖制备轻质砖。(4)建筑废弃物制备装饰材料:将部分建筑废弃物进行创意设计,制备成装饰材料,如废陶瓷制备瓷砖。7.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政策法规7.3.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7.3.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管理办法。(2)各城市制定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实施细则。7.3.3企业层面政策法规(1)企业内部制定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管理制度。(2)企业签订的环保责任书。通过以上政策法规的实施,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第八章施工现场职业健康与安全8.1施工现场职业健康管理8.1.1管理体系施工现场职业健康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培训、职业健康档案等内容。8.1.2职业健康检查施工现场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其身体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常规体检、职业病检查、传染病检查等。对于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应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8.1.3职业健康培训施工现场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8.1.4职业健康档案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信息,以便对施工现场的职业健康进行有效管理。8.2施工现场安全措施与技术8.2.1安全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具体措施包括:(1)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4)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8.2.2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1)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通道畅通;(3)采用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4)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5)加强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防毒、防尘等工作。8.3安全应急预案8.3.1应急预案的制定施工现场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处理的组织机构、应急措施、救援流程等。应急预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如火灾、触电、坍塌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8.3.2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施工现场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对安全的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应急处理知识、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8.3.3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施工现场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安全形势变化。修订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施工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九章绿色施工信息化管理9.1绿色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绿色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旨在实现施工过程中各类信息的集成、处理、分析与共享。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构建:(1)系统设计应满足绿色施工需求,充分体现绿色施工理念;(2)系统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3)系统功能应全面覆盖施工过程,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分析与决策的闭环管理;(4)系统界面设计应简洁易用,提高用户体验。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绿色施工信息采集模块:负责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如材料使用、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2)绿色施工信息传输模块: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保证信息畅通无阻;(3)绿色施工信息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可视化报表;(4)绿色施工信息分析与决策模块:对信息进行分析,为施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5)绿色施工信息共享模块: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施工协同效率。9.2绿色施工信息采集与传输9.2.1绿色施工信息采集绿色施工信息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采集的信息应涵盖施工过程的所有环节;(2)实时性:信息采集应能实时反映施工现状;(3)准确性:信息采集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差;(4)便捷性:信息采集应采用便捷的技术手段,提高采集效率。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使用信息:包括材料种类、用量、来源等;(2)能源消耗信息:包括电能、水资源、燃油等消耗情况;(3)废弃物处理信息:包括废弃物种类、处理方式、处理量等;(4)施工进度信息:包括工程进度、施工计划等;(5)施工质量信息:包括施工质量检测报告、验收报告等。9.2.2绿色施工信息传输绿色施工信息传输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泄露;(2)稳定性: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避免中断;(3)实时性:实时传输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信息传输可采用以下方式:(1)有线传输:利用局域网、广域网等有线网络进行信息传输;(2)无线传输:利用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等技术进行信息传输;(3)互联网传输: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9.3绿色施工信息分析与决策9.3.1绿色施工信息分析绿色施工信息分析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可视化报表,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使用分析:分析材料使用情况,优化材料采购、储存、使用策略;(2)能源消耗分析:分析能源消耗情况,提出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成本;(3)废弃物处理分析:分析废弃物处理情况,优化废弃物处理方式,提高处理效率;(4)施工进度分析:分析施工进度,调整施工计划,保证工程按时完成;(5)施工质量分析:分析施工质量,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程质量。9.3.2绿色施工信息决策绿色施工信息决策是基于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思修实践活动策划与实施
- 线上口腔健康宣教活动策划与实施
- 神经内科危重护理
- 运营流程管理
- 商业教育的现代营销策略研究与实践
- 团队协作能力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培养方法
- 如何高效提升个人能力
- 肾上腺肿块与神经源肿瘤诊疗解析
- 母亲节班级活动策划方案
- 腕骨良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安全培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专家版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上海永大日立电梯按键的使用方法
- 注射用卡络磺钠销售培训学习资料
- WB/T 1069-2017乘用车运输服务通用规范
- MT 314-1992煤矿假顶用菱形金属网
- GB/T 28708-2012管道工程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规定
- 医师执业注册变更聘用证明
- 七升八数学知识点讲义(八年级初二数学暑假衔接班)
- 测量工具使用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