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TOC\o"1-2"\h\u6065第1章绿色建筑理念与设计原则 3189401.1绿色建筑概述 3298491.2设计原则与策略 4163141.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3869第2章建筑节能技术 565472.1建筑保温与隔热技术 5121662.1.1外墙保温技术 5123152.1.2门窗保温技术 5327042.1.3屋面与地面保温技术 547552.2高效能源设备与系统 5130612.2.1高效供暖与空调设备 6277422.2.2高效照明系统 6163732.2.3高效能源管理系统 659522.3建筑能耗模拟与优化 6267132.3.1建筑能耗模拟 6185722.3.2建筑能耗优化 625642第3章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6308773.1太阳能利用技术 7290683.1.1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 7244093.1.2硅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 7230013.1.3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7300933.2风能利用技术 7153623.2.1离网型风能发电技术 7108503.2.2并网型风能发电技术 7119633.2.3垂直轴风力发电技术 7136253.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785323.3.1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 7285953.3.2生物质燃气技术 7225843.3.3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 7165613.3.4生物柴油和生物质乙醇技术 82651第4章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8103804.1绿色景观设计 838734.1.1生态绿化 8163424.1.2景观水体 8185704.1.3室内绿植 8177654.2生物多样性保护 850254.2.1生态栖息地 8321194.2.2生物通道 865294.2.3植物群落配置 8294874.3雨水收集与利用 9280174.3.1雨水收集系统 9303944.3.2雨水渗透设施 922724.3.3雨水调蓄利用 917885第5章绿色建筑材料 9318205.1环保型建筑材料 9311665.1.1生态混凝土 993055.1.2环保涂料 9276835.1.3低碳钢材 9278115.2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 960145.2.1旧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9138345.2.2工业废弃物利用 10206055.2.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0257455.3节能型建筑材料 10278975.3.1保温隔热材料 10309855.3.2高效节能玻璃 10193165.3.3节能型墙体材料 10320175.3.4遮阳系统 101936第6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10318086.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0192296.1.1空气质量标准与要求 10234076.1.2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11267996.1.3通风与净化技术 11101076.2声环境与光环境设计 1150906.2.1声环境设计 11325086.2.2光环境设计 11278236.3室内热湿环境优化 1158236.3.1热环境设计 11323886.3.2湿环境控制 115894第7章智能化绿色建筑 1163957.1智能化控制系统 12163507.1.1概述 12223697.1.2系统组成 12299597.1.3功能与应用 1254907.2建筑物联网技术 1257047.2.1概述 12171397.2.2技术架构 12284457.2.3应用案例 12217737.3大数据与绿色建筑 1284847.3.1概述 12193547.3.2数据采集与分析 12181067.3.3应用场景 12127387.3.4挑战与展望 1314239第8章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 13318998.1BIPV技术与应用 13265258.1.1BIPV技术特点 13326808.1.2BIPV应用案例 13224048.2BITH技术与应用 13118808.2.1BITH技术特点 1348658.2.2BITH应用案例 13233878.3建筑一体化热泵技术 13189588.3.1建筑一体化热泵技术特点 14266588.3.2建筑一体化热泵应用案例 1419220第9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4142429.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1428109.1.1上海世博园区绿色建筑案例 14313249.1.2北京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1447789.1.3深圳绿色建筑案例 14282399.2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1496959.2.1英国伦敦绿色建筑案例 14141149.2.2美国纽约绿色建筑案例 14218119.2.3澳大利亚悉尼绿色建筑案例 15226319.3不同类型绿色建筑案例 15321949.3.1住宅类绿色建筑案例 15274499.3.2公共建筑类绿色建筑案例 1527949.3.3工业建筑类绿色建筑案例 15126759.3.4生态建筑类绿色建筑案例 1513029第10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推广 153191310.1政策体系与扶持政策 152798410.1.1政策体系概述 151906210.1.2法律法规 15688110.1.3政策文件 162111310.1.4标准规范 162044110.1.5扶持政策 162027210.2绿色建筑市场推广 163250010.2.1绿色建筑市场现状 162706610.2.2市场推广策略 162890110.2.3成功案例分析 16918710.3绿色建筑未来发展展望 16527610.3.1发展趋势 161530310.3.2发展机遇与挑战 162225710.3.3政策建议 17第1章绿色建筑理念与设计原则1.1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人为本、功能合理、健康舒适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还强调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品质。1.2设计原则与策略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与策略:(1)节能优先:以降低建筑能耗为核心,优化建筑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环保选材:选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生态平衡: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4)以人为本:关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舒适和满意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的品质。(5)功能合理: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资源消耗。(6)适应性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可适应性、可扩展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建筑废弃物的产生。1.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物绿色功能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利用:评价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能效水平等。(2)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物室内外环境品质,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3)材料与资源:评价建筑物的材料选用、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4)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健康性、功能性等。(5)生态平衡:评价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程度,包括生态保护、绿化景观、生物多样性等。(6)经济与社会:评价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以上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建筑物的绿色功能,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提供科学依据。第2章建筑节能技术2.1建筑保温与隔热技术建筑保温与隔热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保温与隔热技术。2.1.1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热量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在建筑物外墙表面粘贴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以达到节能效果。(2)外墙内保温系统:在建筑物外墙内侧设置保温层,降低室内外温差,提高舒适度。(3)复合保温墙体:将多种保温材料组合使用,提高保温效果。2.1.2门窗保温技术门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以下措施可提高门窗的保温功能:(1)使用双层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能有效降低热量传递。(2)提高门窗框料的保温功能:选用保温功能较好的材料,如断桥铝型材等。(3)优化门窗密封功能:采用橡胶条、毛条等密封材料,减少空气渗透。2.1.3屋面与地面保温技术屋面与地面保温技术主要包括:(1)屋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等保温材料,降低屋面热损失。(2)地面保温:在地面基层设置保温层,减少地面散热。2.2高效能源设备与系统高效能源设备与系统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本节介绍几种高效能源设备与系统。2.2.1高效供暖与空调设备供暖与空调设备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选用以下高效设备可降低能耗:(1)空气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热量进行供暖和制冷,具有较高能效。(2)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实现高效供暖和制冷。(3)太阳能供暖与空调: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降低传统能源消耗。2.2.2高效照明系统采用以下高效照明系统,降低建筑照明能耗:(1)LED照明:具有节能、寿命长、光效高等优点。(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实现节能。2.2.3高效能源管理系统高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建筑能耗的监测、分析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1)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耗,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能源优化控制系统:根据能耗数据,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节能。2.3建筑能耗模拟与优化建筑能耗模拟与优化是评估建筑节能效果、指导节能改造的重要手段。2.3.1建筑能耗模拟建筑能耗模拟通过建立建筑能耗模型,预测建筑在特定工况下的能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稳态模拟:基于稳定状态的传热原理,计算建筑能耗。(2)动态模拟:考虑时间变化和室外气候条件,动态模拟建筑能耗。2.3.2建筑能耗优化建筑能耗优化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节能措施:(1)调整建筑围护结构参数:如保温层厚度、门窗功能等。(2)优化设备选型与运行策略:如供暖与空调设备、照明系统等。(3)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传统能源消耗。第3章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3.1太阳能利用技术3.1.1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因其高稳定性和较长使用寿命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该技术通过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为建筑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3.1.2硅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弯曲等特点。其弱光功能较好,适用于多云和室内光照条件。3.1.3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热发电等。通过收集和利用太阳热能,为建筑物提供热水、供暖和制冷需求。3.2风能利用技术3.2.1离网型风能发电技术离网型风能发电技术主要为偏远地区或独立建筑物提供电力。该技术包括小型风力发电机、储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具有安装灵活、维护简便等优点。3.2.2并网型风能发电技术并网型风能发电技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接入电网,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该技术包括大型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升压站等设备。3.2.3垂直轴风力发电技术垂直轴风力发电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噪音低、适应性广等优点。适用于城市和乡村建筑物屋顶、广场等场所,为建筑物提供可再生能源。3.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3.3.1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通过将农业废弃物、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压缩成固体燃料,替代化石能源,为建筑物提供热力和电力。3.3.2生物质燃气技术生物质燃气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燃气体,可用于烹饪、供暖和发电等。该技术具有清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特点。3.3.3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将生物质资源同时转化为热能和电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和集中供热项目,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3.3.4生物柴油和生物质乙醇技术生物柴油和生物质乙醇技术通过提取植物油、糖类等生物质资源,制得可再生能源。这些生物燃料可替代化石燃料,应用于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第4章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4.1绿色景观设计绿色景观设计是构建生态友好型建筑环境的关键环节,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绿色景观设计策略。4.1.1生态绿化生态绿化注重植物多样性的配置,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通过合理布局,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空间,提高绿色建筑的生态效益。4.1.2景观水体景观水体设计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循环利用,采用自然净化方式,如植物浮床、人工湿地等,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质。4.1.3室内绿植室内绿植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选择适宜的室内植物,合理布局,既能美化空间,又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4.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基础,绿色建筑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4.2.1生态栖息地在绿色建筑周边创造生态栖息地,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栖息空间,维护生物多样性。4.2.2生物通道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设置生物通道,如昆虫绿道、鸟类栖息架等,促进生物种群之间的交流与迁移。4.2.3植物群落配置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提高植物多样性,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4.3雨水收集与利用绿色建筑应充分挖掘雨水资源,实现雨水收集与利用,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水资源浪费。4.3.1雨水收集系统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屋顶、地面等途径收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景观水体等非饮用水用途。4.3.2雨水渗透设施在绿色建筑周边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如透水铺装、渗透井等,提高雨水下渗能力,补充地下水资源。4.3.3雨水调蓄利用通过雨水调蓄设施,如蓄水池、调蓄塘等,实现雨水的调峰、错峰排放,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提高雨水利用率。通过以上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探讨,为我国节能环保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绿色建筑发展。第5章绿色建筑材料5.1环保型建筑材料5.1.1生态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环保功能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中采用工业废渣、矿渣粉等替代原材料,降低水泥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抗渗性,有利于植被生长,提高城市绿化率。5.1.2环保涂料环保涂料以水性漆为主,不含有机溶剂,无毒、无害、无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友好。环保涂料还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污染性和装饰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5.1.3低碳钢材低碳钢材采用先进的冶炼工艺,降低碳含量,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减少资源消耗。同时低碳钢材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5.2循环再利用建筑材料5.2.1旧建筑材料回收利用通过对旧建筑物的拆除、改造和维修,将废弃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如:废旧木材、砖石、钢材等,经过处理后可用于新的建筑项目。5.2.2工业废弃物利用将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矿渣、废轮胎等,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处理,转化为新型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5.2.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破碎、筛分等处理,将其制成再生骨料、再生砖等建筑材料。这种做法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节省资源。5.3节能型建筑材料5.3.1保温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常见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岩棉、玻璃棉、聚氨酯泡沫等。5.3.2高效节能玻璃高效节能玻璃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较低的热导率,可以减少冬季热量流失和夏季热量摄入,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5.3.3节能型墙体材料节能型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烧结页岩空心砖等,具有轻质、高强、保温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5.3.4遮阳系统遮阳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夏季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能耗。遮阳系统包括遮阳篷、百叶窗等,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和选用。第6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6.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6.1.1空气质量标准与要求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应参照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如《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等,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制定相应的空气质量要求。6.1.2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对室内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状况。6.1.3通风与净化技术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室内气流组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运用空气净化技术,如过滤、吸附、光催化等,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6.2声环境与光环境设计6.2.1声环境设计(1)噪声控制:针对室内外噪声源,采用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2)声学舒适度: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形态和材料,提高室内声学舒适度。6.2.2光环境设计(1)自然采光:优化建筑布局和开窗方式,提高室内自然采光效果,降低照明能耗。(2)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合理布置光源,提高照明质量和节能效果。(3)色彩设计:运用色彩学原理,合理搭配室内色彩,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6.3室内热湿环境优化6.3.1热环境设计(1)保温隔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空调能耗。(2)热舒适性:合理设计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提高热舒适性。6.3.2湿环境控制(1)防潮防霉:优化建筑防潮设计,防止室内潮湿和霉菌滋生。(2)湿度调节:采用除湿、加湿等措施,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全面优化,提高居住和办公舒适度,同时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7章智能化绿色建筑7.1智能化控制系统7.1.1概述智能化控制系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内部环境、能源使用、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与调控,实现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的目标。7.1.2系统组成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网络等部分,通过集成管理,实现对建筑各个方面的智能化控制。7.1.3功能与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包括室内环境监测、能源管理、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等,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耗。7.2建筑物联网技术7.2.1概述建筑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与绿色建筑相结合,实现建筑内部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7.2.2技术架构建筑物联网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通过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等环节,实现建筑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7.2.3应用案例建筑物联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案例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空调、能耗监测等,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运行成本。7.3大数据与绿色建筑7.3.1概述大数据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通过对建筑运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优化,为建筑节能环保提供科学依据。7.3.2数据采集与分析大数据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为建筑运行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7.3.3应用场景大数据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场景包括能耗预测、设备故障诊断、室内环境优化等,助力建筑实现更高水平的节能环保。7.3.4挑战与展望大数据在绿色建筑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更新等,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第8章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8.1BIPV技术与应用建筑整合光伏(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BIPV)技术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物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此章节将重点讨论BIPV的技术特点及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8.1.1BIPV技术特点BIPV技术不仅满足建筑美学和结构需求,同时实现能源的生产。其技术特点包括:模块化设计,易于与建筑结合;多种材质与色彩选择,满足建筑外观需求;长寿命周期,降低维护成本。8.1.2BIPV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BIPV应用案例,包括在屋顶、墙面、遮阳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8.2BITH技术与应用建筑整合热能(BuildingIntegratedThermalHeat,BITH)技术是利用建筑物本身及周围环境的热能,为建筑提供供暖和制冷。本节将介绍BITH技术及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8.2.1BITH技术特点BITH技术通过热泵系统、地热能、太阳能热水等系统,实现建筑物内部温度的调节。其技术特点包括: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灵活适应不同建筑需求。8.2.2BITH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BITH应用案例,包括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在建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实际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8.3建筑一体化热泵技术建筑一体化热泵技术是将热泵系统与建筑物设计相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本节主要介绍该技术及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8.3.1建筑一体化热泵技术特点建筑一体化热泵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节能高效,降低能源消耗;环境友好,减少污染物排放;易于与建筑结合,美观实用。8.3.2建筑一体化热泵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建筑一体化热泵应用案例,包括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实际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第9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9.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9.1.1上海世博园区绿色建筑案例上海世博园区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通过采用节能技术、绿色建材、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实现了园区内建筑的低碳、环保、节能。本节以世博轴、中国馆等典型绿色建筑为例,分析其节能环保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9.1.2北京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北京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为代表,通过采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绿色建筑材料、节能设计等,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实现了绿色环保。9.1.3深圳绿色建筑案例深圳作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先行者,拥有许多典型绿色建筑案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深圳市民中心等。这些案例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均注重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9.2国外绿色建筑案例9.2.1英国伦敦绿色建筑案例英国伦敦的绿色建筑案例以伦敦奥运会场馆、伦敦塔桥城市综合体等为代表,通过采用节能设计、绿色建材、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2.2美国纽约绿色建筑案例美国纽约的绿色建筑案例包括纽约时代广场大厦、纽约自由大厦等。这些案例在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如采用节能玻璃、绿色屋顶、地热能利用等。9.2.3澳大利亚悉尼绿色建筑案例澳大利亚悉尼的绿色建筑案例以悉尼歌剧院、悉尼塔等为代表,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实现了建筑的低碳、环保、节能。9.3不同类型绿色建筑案例9.3.1住宅类绿色建筑案例以我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培训授课合同协议书
- 笔记本定制采购合同范本
- 混凝土地泵租赁合同范本
- 电子合同买卖协议书范本
- 精装房材料工程合同范本
- 股东借款给公司合同范本
- 航务服务承包合同协议书
- 食堂后堂承包合同协议书
- 洗煤厂补充协议合同模板
- 网络营运车租赁合同范本
- 金属材料的断裂和断裂韧性
- 脑卒中急救培训课件
- 2025年上海中考复习必背英语考纲词汇表默写(汉英互译)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 集团公司企业各岗位廉洁风险点防控表格(41份)
- 水泵知识培训课件
- 输液反应应急及处理流程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7章 第2节 人文环境
- 组织的知识的理解
- 2025年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门窗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协议书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