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秦汉史研究题库_第1页
历史学秦汉史研究题库_第2页
历史学秦汉史研究题库_第3页
历史学秦汉史研究题库_第4页
历史学秦汉史研究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秦汉史研究题库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一、选择题1.秦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及统一六国的顺序。

A.公元前221年,嬴政,韩、赵、魏、楚、燕、齐

B.公元前221年,嬴政,齐、楚、燕、韩、赵、魏

C.公元前221年,嬴政,赵、魏、韩、楚、燕、齐

D.公元前221年,嬴政,燕、韩、赵、魏、楚、齐

2.秦始皇时期的重要法律制度及其影响。

A.法律统一,促进了国家治理的规范化

B.法律严酷,导致民众不满,加速秦朝灭亡

C.法律宽松,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D.法律与儒家思想相冲突,影响国家治理

3.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A.推行郡国并行制,加强集权

B.实行均田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重视儒学,设立太学,选拔贤能

D.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限制思想自由

4.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

A.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B.采取宽容政策,稳定社会秩序

C.重视人才选拔,加强集权

D.采取“无为而治”思想,减少国家干预

5.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

A.废除其他学派,只重视儒家思想

B.限制思想自由,加强集权

C.重视儒学,选拔贤能,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D.倡导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官方思想

6.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起点。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广州

7.西汉初年推行的重要农业政策。

A.废除井田制,实行均田制

B.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农民利益

C.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种植粮食

D.采取“无为而治”思想,减少国家干预

8.汉朝时期的集权制度及其演变。

A.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逐渐过渡到郡县制

B.汉武帝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加强集权

C.汉朝时期地方官吏由任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A

解题思路: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者为嬴政,统一六国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2.答案:A

解题思路:秦始皇时期实行法律统一,有利于国家治理的规范化。

3.答案:C

解题思路:汉武帝时期重视儒学,设立太学,选拔贤能,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4.答案:A

解题思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5.答案:C

解题思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重视儒学,选拔贤能,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6.答案:A

解题思路: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

7.答案:C

解题思路:西汉初年推行的重要农业政策是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种植粮食。

8.答案:A

解题思路:汉朝时期的集权制度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逐渐过渡到郡县制。二、填空题1.秦始皇灭六国,建立

帝国

2.秦朝推行制度,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郡县

3.汉高祖刘邦是朝的开国皇帝。

汉朝

4.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白马渠

5.汉朝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大鸿胪寺

6.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主要是为了

加强集权,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7.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专门监督地方官吏的机构是

刺史

8.汉朝时期著名的民族政策是

和亲政策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帝国

解题思路: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中国,建立了集权的封建国家,历史上称为秦帝国。

2.答案:郡县

解题思路:秦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郡和县,郡县的长官由直接任命。

3.答案:汉朝

解题思路: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历史上称为汉朝。

4.答案:白马渠

解题思路:白马渠是汉武帝时期开凿的一条重要水利工程,旨在灌溉和防洪,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答案:大鸿胪寺

解题思路:汉朝时期,大鸿胪寺是最高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和外事。

6.答案:加强集权,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解题思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是为了通过赏赐爵位和土地,使诸侯王分裂势力减弱,从而加强集权。

7.答案:刺史

解题思路: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效防止了地方腐败和割据。

8.答案:和亲政策

解题思路:汉朝时期的和亲政策是指通过与周边民族的联姻,维护边疆稳定,增强与这些民族的联系,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政策。三、简答题1.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背景包括:

经济上的铁器牛耕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政治上的法家思想兴起,强调集权和法治。

军事上的不断扩张,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过程包括:

秦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

影响: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

推动了秦朝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

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秦朝推行郡县制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背景包括:

统一六国后,需要有效的行政管理。

郡县制可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特点包括: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下地方行政相对独立。

影响:

加强了集权。

提高了行政效率。

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有哪些?分析其影响。

经济政策包括:

盐铁官营。

开通西南丝绸之路,促进对外贸易。

实行均输法,平衡各地经济。

影响:

增加了财政收入。

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

加强了对地方经济的管理。

4.西汉初年的政治、经济形势如何?有何原因?

政治形势:

新王朝的建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权力较大。

经济形势: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经济恢复和发展,但仍面临困难。

原因:

新王朝建立初期,国力空虚。

土地兼并和豪强地主的存在。

5.简述汉武帝时期加强集权的措施。

措施包括:

任命亲信为相,加强决策。

派遣官员监督地方,削弱地方权力。

设立十三州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历史地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作用: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促进了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往来。

7.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其影响。

文化政策包括:

推崇儒学,设立太学。

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影响: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文学艺术得到了发展。

8.简述汉初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

民族政策包括:

宽容对待少数民族。

实行羁縻政策,与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

意义:

促进了民族间的和平共处。

加强了国家统一和稳定。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因素;过程是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实现六国的统一;影响包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朝推行郡县制的背景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特点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影响包括加强了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3.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包括盐铁官营、开通丝绸之路和实行均输法;影响包括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

4.西汉初年的政治形势是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形势是土地兼并严重,经济恢复中;原因是新王朝建立初期国力空虚,土地兼并和豪强地主存在。

5.汉武帝时期加强集权的措施包括任命亲信为相,派遣官员监督地方,设立十三州刺史。

6.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历史地位重要,作用包括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贸易往来。

7.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政策包括推崇儒学和鼓励文学艺术创作,影响包括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8.汉初的民族政策包括宽容对待少数民族和实行羁縻政策,意义在于促进民族和平共处,加强国家统一和稳定。

解题思路:

1.分析问题背景,梳理过程,总结影响。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政策特点,评估其影响。

3.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全面回答问题。

4.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政策,阐述其意义。四、论述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解答: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大业,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其影响包括:

1)打破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2)建立了集权制度,为后世朝代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3)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如推行法家思想,加强集权,统一度量衡等;

4)提升了秦朝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与外国的交流。

2.分析汉朝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

解答:

汉朝初期的政治特点是实行郡国并行制,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逐渐显现;经济上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展,出现了汉代的“文景之治”;文化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但同时也保留有先秦诸子的思想。

3.汉武帝时期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

解答:

汉武帝时期,集权制度得以进一步确立,具体措施包括:

1)设立内朝与外朝,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2)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其影响包括:

1)集权得到了加强,维护了国家统一;

2)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3)加速了地方官僚体系的形成。

4.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其影响。

解答:

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包括:

1)减轻赋税,休养生息;

2)加强农业生产,提倡农耕;

3)优待老年人,减免徭役。

其影响包括:

1)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稳定;

2)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发展;

3)增强了的实力。

5.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

解答:

汉武帝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

1)恩威并施,笼络边疆少数民族;

2)采取军事手段,打击叛乱的民族;

3)推广汉朝文化,促进民族融合。

其作用包括:

1)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增强了汉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促进了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6.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意义。

解答: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是汉武帝时期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形成过程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逐步形成的一条国际通道;意义包括:

1)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2)推动了汉朝对外贸易的发展;

3)有助于传播中国的文化、技术和思想。

7.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解答:

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特点是推崇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包括:

1)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2)提升了儒家学者的地位;

3)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8.分析汉初、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解答:

汉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

1)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2)城市发展迅速,手工业和商业兴盛;

3)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继续增长,具体表现在:

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2)工商业继续繁荣;

3)科技进步和文化教育得到重视。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内容见以上各小题解答。

解题思路:

1)理解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范围和重点;

2)运用历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概括;

3)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案例,阐述具体观点;

4)保证语言表达严谨、准确,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五、分析题1.分析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分析:

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实行一系列集权政策来强化皇权,保证政治的统一和稳定。秦朝的集权制度包括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行法制、设立三公九卿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包括:

为后来的封建社会提供了集权制度的典范;

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定了严格的对地方的控制机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解题思路:

分析秦朝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然后结合其具体政策和实践,论述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探讨其对后世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2.比较汉朝初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异同及原因。

分析:

汉朝初期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休养生息”,即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业赋税改革等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则更加积极主动,包括推行均输法、铸币、兴修水利等。

两时期经济政策的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农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不同点:汉朝初期以休养生息为主,汉武帝时期则以积极主动的发展政策为特征。

原因分析:

相同点的原因在于两时期都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求;

不同点的原因在于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皇帝有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来推行更加积极的政策。

解题思路:

概述两时期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异同点背后的原因。

3.分析丝绸之路对汉朝对外关系的影响。

分析: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汉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对汉朝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影响: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增强了汉朝的国力和国际地位;

为后世“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题思路:

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和过程;论述丝绸之路对汉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影响;总结丝绸之路对后世的意义。

4.比较汉初与汉武帝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分析:

汉初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以“怀柔政策”为主,通过与边疆民族的友好交往和融合,巩固边防;汉武帝时期的民族政策则更加倾向于军事征服和行政管理。

两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汉初以怀柔为主,汉武帝时期以军事和行政管理为主。

原因:汉初时期国力有限,需要稳定边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有能力推行更为强硬的民族政策。

解题思路:

概述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民族政策;比较两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分析特点背后的原因。

5.分析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分析:

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主要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强化儒家地位。

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后来的文化政策提供了典范和借鉴;

强化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解题思路:

介绍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背景;分析其对儒家思想和文化政策的影响;总结其对社会稳定和集权的贡献。

6.评述汉朝初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分析:

汉朝初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国力的恢复和统一大业的完成上。

评述:

汉朝初期在刘邦、吕后、文帝、景帝等统治者的努力下,通过休养生息、加强集权等措施,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后来的汉武帝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题思路:

概述汉朝初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其成因;对其给予评价。

7.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其作用。

分析: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主要包括设立刺史制度、实行科举制、加强监察等。

作用:

加强了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助于选拔贤能,促进了社会公平;

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变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解题思路:

列举汉武帝时期的主要政治改革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总结其历史意义。

8.比较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及其原因。

分析:

汉初对外关系以防御为主,重视与周边民族的和平共处;汉武帝时期则以拓展对外交往,加强国际地位为主。

两时期对外关系的异同:

相同点:都重视与周边民族的友好交往;

不同点:汉初以防御为主,汉武帝时期则以拓展对外交往为主。

原因分析:

相同点的原因在于两时期都面临着边疆安全和民族融合的问题;

不同点的原因在于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有能力拓展对外交往。

解题思路:

概述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比较两时期对外关系的异同;分析异同点背后的原因。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解题思路内容将根据以上分析给出,请按照实际试卷要求和考生水平进行编写。六、名词解释1.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朝。它以郡为最高行政单位,下设县,县以下设乡、亭等基层组织。郡县制强化了集权,使得地方行政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

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他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秦朝,推行了一系列集权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欧洲、西亚等地之间的陆上贸易通道,起点通常认为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终点为罗马帝国。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

4.汉武帝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名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扩大集权、加强对外战争、推行儒家思想等,使汉朝达到鼎盛。

5.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一项重要法令,旨在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集权。该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其封地由其子孙共同继承,从而分割了诸侯王的势力,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6.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是指中国古代在战争或政治动荡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措施。这一政策强调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以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

7.集权制度

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地方的权力相对较小。在中国历史上,集权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其中秦朝和汉朝是其典型代表。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项文化政策,意味着废除其他学派,只重视儒家学说。这一政策旨在统一思想,加强集权,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郡县制: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朝,强化了集权。

2.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推行了一系列集权的改革措施。

3.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洲、西亚等地之间的陆上贸易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

4.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汉朝达到鼎盛。

5.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一项法令,旨在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集权。

6.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是古代中国在战争或政治动荡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措施。

7.集权制度:集权制度是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