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1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2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3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4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凶""请""或""以"等字词的含义,以及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能够准确翻译全文,理解孟子所阐述的"王道"思想及以战设喻的论辩技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学习孟子运用比喻说理、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论辩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辩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孟子关注民生、推行王道的民本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思想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受孟子文章的雄辩气势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翻译课文。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及以战设喻的论证过程。2.教学难点领会孟子以战喻所阐述的道理,把握其论辩的严密逻辑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孟子"王道"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意,培养语感。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把握主旨。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但在古代,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比如墨子主张"非攻",反对一切战争;而孟子则有着独特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王好战,请以战喻》,看看他是如何通过战争来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2.背景介绍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目睹了人民的苦难,于是到处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希望君主能够以民为本,推行王道,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王好战,请以战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孟子通过与梁惠王的对话,巧妙地运用战争来比喻治国之道,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课文原文及重点字音: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3.学生个别朗读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字音、节奏和语气。4.全班齐读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读出气势。

(四)疏通文意,积累知识(20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自主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实词好:喜欢,爱好。例:王好战,请以战喻。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请:请允许我。例:王好战,请以战喻。或:有的人。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直:只是,不过。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胜:尽。例: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细密。例:数罟不入洿池。树:种植。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衣:穿。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畜:畜养。例: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夺:耽误。例: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例:谨庠序之教。申:反复陈述。例:申之以孝悌之义。检:制止,约束。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通"途",道路。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罪:归咎,归罪。例:王无罪岁。虚词以介词,用。例:请以战喻。介词,按照。例: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把。例:树之以桑。连词,来。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指百姓。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助词,的。例:王道之始也。宾语前置的标志。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于介词,比。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对。例: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常语序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意思是"这样却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事情"。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意思是"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树之以桑。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意思是"把桑树种在宅院里"。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常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意思是"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4.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情况,确保能够准确通顺地翻译全文。

(五)文本研读,分析内容(15分钟)1.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围绕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可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以战设喻,指出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第二部分("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阐述了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即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第三部分("五亩之宅"至结尾):进一步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包括发展生产、兴办教育等,强调君主不应归罪于年成,而应实行仁政。2.分析孟子以战设喻的妙处提问:孟子为什么要以战设喻来与梁惠王对话?这个比喻是如何展开的?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孟子以战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梁惠王虽然在救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与邻国相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本质上都是没有实行仁政。这个比喻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易于梁惠王理解和接受。同时,通过巧妙的设喻,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王道的论述,为后文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做了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3.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引导学生找出文中阐述"王道"思想的语句,如"不违农时......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提问: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核心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包括:不违农时,使百姓有足够的粮食;数罟不入洿池,保护渔业资源;斧斤以时入山林,保证木材的可持续利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让百姓能够穿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使百姓有肉吃;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让百姓不挨饿;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培养百姓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关注民生,以民为本,通过发展生产、兴办教育等方式,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就是孟子所倡导的"王道"思想。

(六)深入探究,体会特色(10分钟)1.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比喻说理:除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如"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将统治者把百姓饿死归罪于年成不好,比作把人杀了归罪于兵器,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推卸责任的荒谬,增强了论辩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对比论证:文章中是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的?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找出对比的内容,如把梁惠王的治国措施与邻国进行对比,把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与实行王道的情况进行对比等。分析作用:通过对比,突出了孟子所主张的王道与当时统治者做法的差异,强调了实行王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孟子思想的正确性,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2.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问:孟子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孟子文章语言气势充沛,善用排比句。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有力地阐述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体现了孟子文章的雄辩气势。

(七)课堂小结(3分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的《王好战,请以战喻》。通过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知识,理解了孟子以战设喻阐述的"王道"思想以及他高超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孟子关注民生、倡导仁政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孟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课文。2.以"民本思想在当代"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孟子"王道"思想的理解及它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较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