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整合高频突破题六生物与环境6.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1页
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整合高频突破题六生物与环境6.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2页
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整合高频突破题六生物与环境6.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3页
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整合高频突破题六生物与环境6.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4页
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整合高频突破题六生物与环境6.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页-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命题点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效1.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1)因为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所以一个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2)某一营养级生物所代表是该营养级全部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3)同一个消费者在不一样食物链中,能够占据不一样营养级,如狼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种间关系可出现各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第2页-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生态系统中成份判断(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依据D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D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C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最终依据D→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2)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第3页-4-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解读下列图依据①与③之间双向箭头判断:①是生产者,③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依据①②④都指向⑤,可深入判断:②是初级消费者,④是次级消费者,⑤是分解者。第4页-5-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1)每一营养级详细能量流动情况了解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第5页-6-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①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一定量能量在足够长时间内去路可有三条:a.本身呼吸散热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能量不论怎样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停地固定太阳能,才能确保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正常进行。②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一定量能量在一定时间内去路可有四条:a.本身呼吸散热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本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假如是以年为单位研究,d部分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第6页-7-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粪便中能量分析消费者同化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能量,即摄入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消费者粪便中含有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个营养级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那一部分能量。比如,蜣螂利用大象粪便取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取得了大象能量,而是取得了植物能量。(3)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问题在处理相关能量流动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食物链,厘清生物在食物链上位置。能量传递效率普通为10%~20%,要注意“最多”“最少”“最少”等特殊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还是20%。第7页-8-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①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a.当D营养级净增重为M时,若计算最少需A营养级多少,则解题思绪是x×20%×20%×20%=M;若计算最多需A营养级多少,则解题思绪是x×10%×10%×10%=M,最终求出x值。b.当A营养级净增重为N时,若计算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则解题思绪是N×20%×20%×20%=x;若计算D营养级最少增重多少,则解题思绪是N×10%×10%×10%=x,最终求出x值。②同一食物链不一样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不一样时,相关问题处理思绪:设在A→B→C→D这条食物链中,传递效率依次为a%,b%、c%,若A营养级生物净增重为M,则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重多少?计算:M×a%×b%×c%=x。此时不能再包括“最多”“最少”,即不能再包括“10%~20%”传递效率。第8页-9-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③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往往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最少消耗生产者多少,应选最短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这么消费者取得能量最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少,应选最长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这么消费者取得能量最少。第9页-10-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4.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大气中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经过植物光合作用或微生物化能合成作用完成。(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第10页-11-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是相互,其它成份之间传递都是单向。(4)经过碳循环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状态(不考虑人工排放CO2)。①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CO2量,则生态系统处于成长阶段;②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CO2量,则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③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CO2量,则生态系统往往处于衰退阶段。第11页-1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5.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与传递过程(1)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

第12页-1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信息传递存在范围

第13页-14-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思维拓展1.利用“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含现存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C1、流向下一营养级D1。第14页-15-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流经整个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等于生产者固定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上全部生物总能量都来自于W1,全部生物总能量之和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缘故)。第15页-16-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从起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1)从起源分析,消费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2)从去路分析,回答时结合题意选择回答“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答案。①两条:本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能量。②三条:本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③四条:本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尤其提醒:假如是最高营养级生物,则其能量去路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一部分。第16页-17-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掌握能量流动规律,解答相关分析、计算及应用题下列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以下叙述正确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能量为1357J/(m2·a)D.该食物网中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第17页-18-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方法规律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比较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层降低,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普通为10%~20%。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是流入人体中能量占生产者能量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能量占生产者能量比值,或考虑分解者参加,以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就越多,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能量利用效率越高。第18页-19-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1.(全国Ⅲ理综)我国谚语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以下叙述正确是(

)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步骤D.鹰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捕食黄雀,所以鹰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螳螂天敌)数量降低,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细菌是分解者,不参加食物链组成,故细菌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鹰迁入增加了食物链长度,使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步骤增多,但未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第19页-20-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宁夏石嘴山模拟)以下相关下列图叙述,错误是

(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份,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若题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份,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箭头,甲、乙、丙、丁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项正确;若题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B项错误;若题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甲、乙、丙三者能量都有一部分进入分解者,C项正确;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能经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第20页-21-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某同学绘制了以下图所表示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以下叙述不正确是(

)A.生产者固定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层递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图示看出W1为流入第一营养级总能量,D1为流入第二营养级总能量,则生产者固定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项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B项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为(A2+B2+C2+D2),C项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层递减,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第21页-2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4.下页左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以下相关叙述正确是(

)A.缺乏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能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一样生物呼吸作用C.图中甲、乙、丙、丁全部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D.因为细胞呼吸消耗,乙对食物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依据题干和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缺乏类群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仍能进行,A项错误;图中c、d表示同化作用,b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B项错误;图中甲、乙、丙、丁全部生物包含了该生态系统全部种群,所以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C项正确;呼吸消耗能量属于同化量一部分,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能量,同化量小于摄入量,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第22页-2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命题点二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调整图解第23页-24-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辨析(1)实例①河流自我调整②森林自我调整第24页-25-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基础: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3)特点: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是有限,当外界干扰原因强度超出一定程度时,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快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第25页-26-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原因与后果第26页-27-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第27页-28-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外来物种入侵①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原产地经过非自然路径迁移到新生态环境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种。②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③入侵种引发生态危机原因:占据生态位。假如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入侵种因为缺乏天敌控制,传输能力尤其强,一旦传入便能快速传输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展现“J”型增加。第28页-29-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4.生物多样性层次及成因分析(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

第29页-30-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生物多样性成因分析①从分子水平看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结果。第30页-31-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思维拓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总稳定性关系

第31页-3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效正常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大小,偏离大小能够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y值。(3)x能够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所围成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低。第32页-3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结合坐标曲线图,解答相关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题在某生态系统中,物种1和物种2种群数量改变如下图所表示,依据图中所给信息分析,以下叙述正确是(

)A.物种1和物种2周期性波动表达了生态系统中正反馈调整B.长久喷洒某种不易降解农药,物种2个体内该种农药浓度往往会高于物种1C.喷洒农药后BC段表达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物种1和物种2之间是共生关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物种1和物种2关系是捕食关系;它们周期性波动表达了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整;喷洒农药后BC段表达了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答案解析关闭B第33页-34-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解题模板解答这类试题主要思绪:营养结构→自我调整能力大小→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弱。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遭受破坏、恢复原状”能力是恢复力稳定性,多数情况下,二者存在着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呈正相关,即自我调整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而自我调整能力大小又与生态系统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呈正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若要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能够增加生物种类,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第34页-35-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1.(全国乙理综)在漫长历史时期内,我们祖先经过本身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友好统一思想。依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以下说法错误是

(

)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本身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友好统一,生产者固定能量便可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表达自然与人友好统一思想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标准,确定自己消耗标准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含有全球性,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层递减,都有其本身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表达了自然与人友好统一思想,C项正确。确定人类对物质消耗标准要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标准,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第35页-36-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造成农田中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步认识到上述做法危害,停顿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降低,粮食产量提升,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步增多。相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增加速率改变情况进行取样调查,取得结果如右上图。以下叙述错误是(

)第36页-37-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A.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逐步提升B.在图中E点时,青蛙种群数量到达K值,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加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作用非常关键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C段青蛙数量上升,害虫降低,农作物长势良好,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逐步升高;E点增加速率为0,青蛙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对应K值,农田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该曲线对应“S”型增加曲线;依据题干信息,农田生态系统改变主要受人类影响,所以该生态系统中人作用非常关键。答案解析关闭A第37页-38-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江苏)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步显现。以下相关该生态工程分析评价不合理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升B.使生物群落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标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徐州市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使物种多样性显著提升,使生物群落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类型更为多样,其目标是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即提升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答案解析关闭D第38页-39-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4.奶牛场天天排放大量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围人、畜饮水安全等。下列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以下叙述正确是(

)A.输入此氧化塘能量只有光能B.氧化塘中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组成生态系统C.氧化塘后部溶解氧含量比前部少D.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速率,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是有限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分析流程图可知,输入氧化塘能量除光能外,还有厌氧池中未被彻底分解有机物中化学能;氧化塘中风车草等全部生物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而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生态系统含有一定自我调整能力,但这种自我调整能力是有限,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废水不能过多。答案解析关闭D第39页-40-失分误区1失分误区2失分误区3不能准确判定生态系统成份防范策略(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尤其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是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第40页-41-失分误区1失分误区2失分误区3防范演练1以下相关生态系统结构叙述,正确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份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一个动物在不一样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能够不一样。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为分解者。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份。一些细菌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属于分解者。答案解析关闭C第41页-42-失分误区1失分误区2失分误区3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和过程混同不清防范策略(1)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比较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经过摄食并转化成本身有机物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消费者产生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第42页-43-失分误区1失分误区2失分误区3(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但指能量输入和输出过程,还包含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②散失热能不能够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③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人吃蘑菇,鸡吃蚯蚓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第43页-44-失分误区1失分误区2失分误区3防范演练2科学家研究了不一样种类动物能量改变情况,部分结果如右下表所表示。以下叙述不正确是(

)第44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