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考点知识清单(人教版)_第1页
第九章 压强-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考点知识清单(人教版)_第2页
第九章 压强-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考点知识清单(人教版)_第3页
第九章 压强-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考点知识清单(人教版)_第4页
第九章 压强-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考点知识清单(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9章压强清单01压强一、压力1.概念: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如下图所示。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的内部。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作用点等效作用在接触面中心。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物体在竖直方向不再受到其他的力时,这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如下图所示二、压强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探究】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装置和器材】【实验过程】(1)小课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2)小课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3)小课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常考考向】(1)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只改变压力大小;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受力面积。(3)海绵凹陷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4)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表述:压强。(5)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相同。2.压强(1)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p表示。(2)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它是施力物体挤压受力物体时,二者相互接触的面积,而不是其他面积。(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1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2面积上受到压力是1N。(4)变形公式:、(5)推论公式:,条件: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实心柱体,自然放置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就是物体的底面积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目的方法实例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刀斧、切削工具的刀刃都磨得很薄、钉子、针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自行车刹车时必须用力握住车闸、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等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用铁锤用力钉钉子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高楼大厦的墙基很宽、铁轨下铺有枕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现代建筑中常采用空心砖、车辆限载等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冰面行走时,采用爬行并丢弃一些负重清单02液体的压强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和具有流动性。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压强计:①作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②构造:如图可知,液体压强计主要由U形管、橡胶管、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三部分构成。③原理:放在液体里的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这运用了物理科学方法中的转换法。④压强计在使用时,应该注意:a.实验前应该检查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等高;如果不等高,则应取下橡皮膜重新安装。b.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常常用手轻按橡皮膜,看压强计U形管两侧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两侧高度差不变,说明是漏气的。若是漏气的,则应该拆卸后重新安装。(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和器材】【实验过程】(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3)换用盐水,保持探头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深度相同,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密度有关。【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常考考向】(1)转换法: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在同种液体中控制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②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时,在同种液体中控制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方向;③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控制金属盒的方向和深度不变,选择不同的液体。(3)实验前检查U形管压强计:①检查U形管压强计的气密性:用手按压金属盒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否则应拆下软管重新安装②U形管内液面调平:不平的原因是软管中有过多气体,应拆下软管重新安装(4)测量值小于计算值的原因:橡皮膜分担了压强(压力使橡皮膜发生了形变)(5)(更换不同液体)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6)压强计重的U型管不是连通器:有一端密封二、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要想知道液面下某处的压强,可用模型法:设想该处有一个水平“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计算液柱对平面的压强。如下图所示。设液体的密度是ρ,液柱截面积是S,液柱的高度为h。设该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则:液柱的体积:;液柱的质量:液柱对平面的压力:平面受到的压强: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3.液体压强公式:的的理解和运用(1)应用公式p=ρgh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应统一取国际单位制。(2)h表示液体的深度。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3)从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以看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容器的形状及地面面积无关。(4)公式p=ρgh适用于静止液体,不适用于固体、气体和流动液体。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F=GF>GF<G液体产生向下的力刚好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除液体产生向下的力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外,容器壁还受到了压力液体产生向下的力没有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容器壁是竖直的,容器壁对液体水平方向的压力对容器底没有影响容器壁是向下倾斜的,容器壁对液体产生向下的压力容器壁是向上倾斜的,承担了部分压力F=pS=ρghS=ρgV=GF=pS=ρghS>ρgV=GF=pS=ρghS<ρgV=G三、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3.连通器的应用:茶壶、洗手间下水管、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水塔供水系统、涵洞等。清单03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大气压的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同时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表面就产生了压强。3.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内部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因为空气具有流动性,也像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4.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5.应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1.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器材: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水银、水银槽、刻度尺(2)实验步骤:①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②将管倒插到水银槽里,松开手指。③观察竖立(倾斜)管内水银面下降,测量管内与槽内水银面高度差。(3)实验现象: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停止下降;改变管子倾斜度,其高度不变。(4)实验分析:作用在水银槽液面上的大气压强,能大小不变地在水银内向各个方向传递.则该截面下方受到向上的压强作用,大小等于大气压强。另一方面,该截面上方是76cm高的水银柱。水银柱上方又是真空的。因为该截面此时静止不动,所以它受到上、下方向的压力相平衡,而截面上、下面的面积相等,故此大气压强在数值上恰好等于76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由二力平衡可知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液体压强。(5)实验结论大气压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即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大气=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2.对托里拆利实验的认识(1)玻璃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混有气泡。若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由于这部分空气也有压强,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会变小,使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会偏小。(2)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管内水银柱的长度,所以实验过程中,只要测量正确(测量高度差),玻璃管是否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易选用粗管,原因是:①耗用水银多;②不容易堵住玻璃管口,易漏气。(4)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而与管的粗细、长度、形状等无关。(5)玻璃管管口在水银槽内的深度不影响实验结果,稍微向上提或向下按玻璃管,只能改变管内水银柱上方真空部分的体积,而水银柱的高度不变。(6)若在管的顶端开一小孔,则玻璃管和水银槽构成连通器,管中液面会下降,最终管内外液面相平。三、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海拔越低,气压越大。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大约减小100Pa。2.其它因素有天气、温度、体积等。(1)天气:通常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2)温度:当质量和体积不变时,气体温度越高,气压越大。(3)体积:当质量和温度一定时,体积越小,气压越大。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大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四、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活塞式抽水机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1)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通过活塞在圆筒中往复运动不断地将水抽取上来。(2)过程分析活塞和筒壁紧密接触同时又可以上下移动,A、B是只能向上开启的阀门。使用时,若提起活塞,阀门A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关闭,活塞的下面空气稀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于是,低处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图甲);当压下活塞时,阀门B被水压下而关闭,水受阻不能向下流动,于是冲开阀门A进入圆筒的上部(图乙);再提起活塞时,活塞上面的水迫使阀门A关闭,水从侧管流出。与此同时,低处的水又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阀门B而进入圆筒(图丙)。这样,活塞不停地上下移动,水就从管口连续不断地流出。清单0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现象(1)在硬币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硬币会向上跳起,并随着气流向前运动,飞跃障碍物(2)在两张纸之间向下吹气,观察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3)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前方吹气,观察到纸条飘起(4)在水平放置的两根筷子之间放上两个乒乓球,通过塑料管像两球中间吹气,观察到乒乓球向中间靠拢(5)将两只小纸船放入水盆中,用针管向两船之间冲水,观察到两只小船向中间靠拢(6)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并用手指托住,然后从漏管用力向下吹气,将手指移开,发现乒乓球掉不下来二、飞机的升力1.飞机机翼的形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机翼截面的大致形状,其上表面呈弯曲的流线型,下表面则比较平。2.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气体流速较大,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较小;下方气体流速较小,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机翼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对机翼产生的压力F1,机翼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对机翼产生的压力F2,因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样就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即飞机的升力(F=F2-F1)。基础巩固1.(24-25九年级上·上海崇明·阶段练习)著名的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高度计是根据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从而利用无液气压计改装而成的。【答案】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小【详解】[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3]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2.(24-25八年级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吸管喝豆浆,豆浆在的作用下吸入口中;吸管口一端削成斜面尖形这是为了压强。【答案】大气压增大【详解】[1]小明用吸管喝豆浆,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豆浆被压入吸管。[2]吸管口一端削成斜面尖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3.(24-25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少林功夫驰名中外,一质量为的武术爱好者在以图中所示的姿势练功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若他一只脚的面积为,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则其中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强为。【答案】鞋1.5×104Pa1.5×104Pa【详解】[1]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鞋,则他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当脚接触地面时,脚会因受力而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对地面的压力。[2]他受到的重力为G=mg=60kg×10N/kg=600N他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F=G=600N受力面积S=2×200cm2=400cm2=0.04m2对地面的压强[3]其中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力是他身体重力的一半,受力面积也是总受力面积的一半,所以其中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强4.(24-25九年级上·上海杨浦·期中)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中,吸盘式挂钩(a图),是利用了的作用;铁轨铺设在枕木上(b图),是为了减小铁轨对地面的;装有水的塑料袋向外鼓出(c图)的原因是。【答案】大气压压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详解】[1]挤压吸盘,吸盘内空气减少,外部大气压把吸盘紧紧压住,所以吸盘式挂钩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2]铁轨下铺设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压强。[3]装有水的塑料袋向外鼓出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5.(2024·上海徐汇·一模)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密切相关。在图(a)中,用密度更小的材料来制作书包,是为了能减小书包对肩部的,书包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能减小;在图(b)中,“自动喂水器”利用的是原理,使得两容器中的水面相平。【答案】压力压强连通器【详解】[1]图(a)中,用密度更小的材料来制作书包,根据质量和密度的关系,相同体积的书包,密度小的质量小,受到的重力小,书包对人的压力小,从而减小书包对肩部的压力。[2]图(a)中,书包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3]图(b)中,“自动喂水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它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使得两容器中的水面相平。6.(24-25九年级上·广西南宁·期中)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它利用“流速大,压强”的原理来获得向上的升力;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粗测大气压强,乘坐电梯把该装置从1楼拿到28楼,会看到细管中的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答案】小上升【详解】[1]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飞机飞行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会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从而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2]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乘坐电梯把该装置从1楼拿到28楼,高度增大,瓶外大气压强减小,细管中的水面会上升。7.(24-25九年级上·上海宝山·期中)汽车无论是不慎驶入水中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水越深车门越难推开。如图所示,在车门下部距水面0.3米深的O处,水的压强为帕。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8米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4.9×103帕,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牛,约相当于千克的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答案】29403920400B【详解】[1]水的压强为[2]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3]重力为3920N的水的质量为[4]由图知,B处比A处的面积小,所以用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8.(24-25九年级上·上海·期中)如图,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竖直放置时如图a所示,若将它竖直倒置如图b所示,则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将,水对瓶底的压强将,水对瓶底的压力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大变大变小【详解】[1]将瓶竖直倒置后,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由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变小,压强变大。[2]倒置后,水面变高,由可知,水对瓶底的压强将变大。[3]竖直放置时由于瓶中水的形状是规则的圆柱体,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小等于水受到的重力;当瓶子竖直倒置时,由于瓶底和瓶的下方侧壁都要受到水的压力,因此水对瓶底的压力小于水所受的重力,故水对瓶底的压力将变小。9.(24-25九年级上·上海·阶段练习)如图所示,酒精的密度为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水平桌面上放置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甲、乙,其中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p酒精,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见解析大于大于【详解】[1]根据密度的定义,酒精的密度为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酒精的质量是。[2]水和酒精体积相等,由图可知,深度相同,根据,因为水的密度较大,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大于p酒精。[3]水和酒精体积相等,根据可知水的质量较大,则水的重力较大,所以甲容器对对桌面的压力较大,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大于p乙。能力提升10.(24-25九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将一根质量可忽略的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倒插入液体中,塑料管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保持平衡,如图所示,那么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的大小将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管子的半径 B.液体的密度C.大气压的大小 D.力F的大小【答案】C【详解】分析可知,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与高度为H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和,即,设塑料管的横截面积为S,由于塑料管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F等于管内气体向上的压力,则有,化简得。塑料管的横截面积与管子的半径有关,所以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的大小与管子的半径、液体的密度、力F的大小有关,与大气压的大小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3-24八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质量为1kg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700cm2,水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取10N/kg)()A.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是4000PaB.水桶内水的质量为28kgC.乙图中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26ND.小明竖直向上提水桶的力F大小为154N【答案】D【详解】A.水对水桶底的压强为故A错误;C.乙图中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故C错误;BD.图甲中,水桶没有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水桶对地面的压力为则甲图中水桶受到的重力为空水桶的重力为水桶中水的重力为水桶中水的质量为图乙中,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126N,则桶受到的支持力也为126N。水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地面对其向上的支持力、小明对其竖直向上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有则小明竖直向上提水桶的力为故B错误,D正确。故选D。12.(24-25九年级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收藏了一件稀奇的宋代青釉瓷壶,它的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无法打开,而壶底却有一个小洞。它该如何使用呢?考古学家对它进行了X光“透视”,终于揭开了它的奥秘。此壶就是传说中的“倒灌壶”,它的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添水时,需先将壶倒置如图丁,从底部小洞灌入。正放如图丙后,就能像普通茶壶一样从壶嘴倒出水来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水时,倒灌壶的整体结构属于连通器模型B.倒置灌水时,能存储的最大水量由壶内隔水管开口高度决定C.注水结束(如图丁),倒转回正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水漏出,应沿逆时针旋转D.往外倒水过程中,会因为壶内气压变小而导致水流不畅【答案】D【详解】A.注水时,倒灌壶的整体结构符合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特点,所以属于连通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倒置灌水时,能存储的最大水量由壶内隔水管开口高度决定的,隔水管开口高度越高,装水量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注水结束如图丁,为了尽量减少水漏出,应逆时针旋转,否则水会从隔水管开口流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往外倒水过程中,由于灌水口的存在,壶内与壶外大气是连通的,内外大气压强相等,使得倒水比较顺畅,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2024·上海金山·一模)如图所示,实心圆柱体A和装有液体B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将柱体A截去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去部分浸没在液体B中,液体未溢出,此过程中柱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和液体B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相等。则密度、的关系是()A. B.C. 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A【详解】设圆柱体A沿水平方向截取的高度为h,截取下来的部分对实心圆柱体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圆柱体A截取下来的体积放入甲容器的液体B中引起的液面的变化量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为由柱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和液体B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相等得即由图可知则,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23-24八年级下·黑龙江大庆·期中)如图,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两液体的密度、和桌面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A., B.,C., D.,【答案】C【详解】由图知,A、B所处的深度hA>hB,而A、B两点压强相等,即pA=pB,由p=ρgh可知液体密度ρA<ρB;设A、B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烧杯底受到的压强p底甲=pA+ρAghp底乙=pB+ρBgh因为pA=pB,ρA<ρB,所以pA+ρAgh<pB+ρBgh所以烧杯底受到的压强p底甲<p底乙,因为烧杯是直壁容器,烧杯底受到的压强设液体重分别为G甲、G乙,烧杯底面积为S,所以G甲=p底甲SG乙=p底乙S可得:两烧杯内液体的重力G甲<G乙;因为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G杯+G液所以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甲=G杯+G甲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乙=G杯+G乙因为烧杯重力相同,所以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因为,受力面积相同,所以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选C。15.(23-24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一个空茶壶质量为0.5kg,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茶壶盛入1.5kg水后,水的深度为12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为15N B.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为C.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2000Pa D.茶壶盖上小孔的作用是为了使壶内外气压相同【答案】A【详解】AB.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为则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为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C.茶壶对桌面的压力为则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茶壶盖上小孔的作用是为了使壶内外气压相同,便于将茶水倒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6.(24-25九年级上·上海宝山·期中)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切去前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的关系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答案】C【详解】由图可知,甲切去的高度小于乙切去的高度,而切去前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相等,根据可知Δp=ρgΔh,所以ρ甲>ρ乙;又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剩>p乙剩,原先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ρg(h+Δh)=ρgh+ρgΔh=p剩+Δp所以p甲>p乙,又S甲>S乙,由可知,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24-25九年级上·上海·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面上(SA>SB),其中分别盛有质量为m甲、m乙的两种等高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乙。现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体积相同的原液体(不溢出),此时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倒入液体质量分别为、,液体压强变化量分别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由图可知,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体积相同的原液体(不溢出),由于SA>SB,所以最终乙中液面更高,此时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可知。倒入的原液体体积相同,根据可知;原本液面相平,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倒入液体后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有可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23-24八年级下·贵州黔东南·期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小顺找到的器材有:电子秤、海绵、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刻度尺及一大杯水。他利用电子秤测量,将两个瓶子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如甲图所示,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可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以下实例中应用到该结论的有_________(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利用现有器材,小顺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接下来的操作是。(4)小芃找到的器材有:海绵、一块质地均匀的方形木块和刻度尺。实验时小芃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乙图所示,测量发现泡沫的凹陷程度相同,他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选填“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或“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答案】(1)受力面积越小(2)AD(3)将瓶内的水倒出一部分,再倒立在海绵上,比较后两次海绵的凹陷程度(4)压力【详解】(1)如图所示,小顺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限重,为了减小压力,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故选AD。(3)小顺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所以他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瓶内的水倒出一部分,再倒立在海绵上,比较后两次海绵的凹陷程度。(4)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的压力相同,所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19.(24-25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如图是“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1)压强计上的U形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2)如图乙所示,保持金属盒在此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的乙和丙图,可得出的结论是;(4)比较图中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5)该实验中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写一种即可)(6)同组同学玲玲在做实验时,保持图乙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老师说她的操作不科学,原因是。【答案】(1)不属于(2)不变(3)见解析(4)丙、丁(5)控制变量法(6)见解析【详解】(1)连通器是两端开口、底部连接的容器,而U形管上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故不是连通器。(2)如图乙所示,保持金属盒在此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图乙和图丙,在同种液体中,深度不同,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同,液体压强不同,故可以得到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4)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使探头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丙、丁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5)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时,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时,控制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加入盐水后,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增大,深度也会增大。但因探头的保持位置不变,则探头在盐水中的深度相较于在清水中的深度会增大,所以此时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20.(23-24八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压强计是通过来反映压强大小的;(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3)分析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5)小王用图⑤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则水和待测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选填“>”“<”或“=”)。【答案】(1)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2)B(3)③④(4)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5)<【详解】(1)实验中,压强大小不能直接得到,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使用了转换法。(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接下来的操作是: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③④两图中,液体的密度不同,压强计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因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图④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较大,因此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图②、图③中,液体密度相同,图③中压强计探头所处深度较深,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图③中压强计探头受到的压强较大,因此可得到结论: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5)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此时橡皮膜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相同,因左侧水面到橡皮膜的深度大于右侧液面到橡皮膜的深度,由可知,。水和待测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分为橡皮膜以上液体的压强和橡皮膜以下液体的压强,因液体密度较大,由可知。又因为,则故。21.(2024·江苏南通·三模)为了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择了:轻质的注射器(最大刻度为2.5mL)、0~5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等,实验步骤如下:(1)为了测出活塞的横截面积,将刻度尺按照如图甲放置,正确读出示数为cm。(2)如图乙所示,将测力计悬挂后进行。(3)将注射器挂在测力计下,竖直向下拉注射器筒,缓慢增加拉力,当注射器筒相对于开始运动时,读出测力计示数为0.3N;此时注射器的活塞受到竖直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