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其次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前221~前207年)、西汉(前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养精蓄锐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限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快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独创;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斗争统一天下。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图示解史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②三公九卿制度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详细事务。③郡县制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心吩咐,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干脆任命。(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终裁决,肯定程度上削减了决策失误。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干脆有效的限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教材补缺五德终始说(1)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中心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接受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法统辩护。(2)“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依次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加军国大事,以减弱相权。2.中心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3)结果:中心集权得到加强。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3)特点:由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4)1.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统一天下供应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统一集权国家措施影响政治中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限制,摧残文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沟通交通修筑驰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3.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限制。(2)修筑长城①工程艰难,民夫大量死亡。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才智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宏大象征。(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4.评价(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心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考点一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事实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见“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针对练(2024·太原高三模拟,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粟;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C.官僚体制严峻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答案A解析材料中“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说明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故A项正确。2.朝议制度秦汉时期建立的一种由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探讨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终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肯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秦朝中心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协作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干脆驾驭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唯物史观——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挡自然灾难。中心集权体制能够凝合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考点二汉代政治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该制度使分封制局部死灰复燃,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依旧是中心集权制度。1.汉朝政治的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夫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减弱贵族势力的必定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大权。(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斥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心集权的主要威逼。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渐渐成为威逼中心集权的主要力气,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2.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共同点继承性同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在继承与改进察举制的基础上创设的,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选才依据才德都曾成为两者选拔人才的依据特点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加、民意无从体现不同点出现条件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统治的须要而形成的一种荐举人才的制度东汉末天下大乱,曹魏政权为更好地统治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力气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度荐举方式推举和考试相辅而行是否出身于世家大族(血统与姓族是否名贵)选才标准主要看重才德品第偏重门第凹凸(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心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心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干脆任免,都依据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心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帮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观点思索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缘由角度2中心集权制度的内容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中心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角度3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角度1:中心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角度3:中心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材料秦朝中心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心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发觉问题:秦朝的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秦朝的监察全由中心统一领导。思索:秦朝的御史大夫可否监察皇帝?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行以。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监察机构听命于皇帝,是为皇权服务的。史料一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二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史料三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宋]宋敏求《长安志》史料四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未发觉秦代的文化层,未发觉大规模火烧痕迹。——中国社科院考古探讨所《阿房宫考古发觉与探讨》辨析史料:上面的四则史料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史料一出自《史记》,此史书成书时间离秦代最近,可信度很高,可作为第一手史料;史料二出自唐代杜牧的作品,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可以作为探讨的史料。史料三出自宋代人的作品,作为史料也有参考价值。史料四是现代考古成就,可信度最高,可佐证文献史料的记载。应用:(1)对以上史料相识正确的是()A.史料一年头最早最可信B.史料二是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C.史料四因属考古发觉价值最大D.都具有史料价值,应综合分析利用答案D(2)我们从以上四则史料中能认定的史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全国卷考题统计年份考题2024年卷Ⅰ,25汉代郡级行政区的变更卷Ⅱ,25古代官修史书的特点2024年卷Ⅲ,25汉承秦制2015年卷Ⅰ,25汉代政治制度卷Ⅱ,25汉代政治制度2014年卷Ⅰ,2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2024·课标全国Ⅰ,25)下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干脆管辖的郡级政区变更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冲突渐趋激化B.中心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限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出从汉高帝到汉武帝,中心干脆管辖的行政区由15郡发展到108郡、国,这反映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王国越分越小,地方郡、国数量增多,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加强,从而使“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故C项正确。2.(2024·课标全国Ⅲ,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实现对全国统治的缘由是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故选择B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故A项错误。依据“文书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D项“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解除。3.(2014·课标全国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实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解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干脆的联系,解除C项;仅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的结论,解除D项。1.(2024·益阳高三调研,2)《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缘由。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缘由。”这一“政治制度”是指()A.郡县制度 B.皇帝制度C.行省制度 D.中心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缘由”可知是实行中心集权制度,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2.(2024·绵阳模拟)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须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定产物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答案B解析据材料“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得出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须要,故B项正确。3.(2024·吉林二模,3)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皇帝起先兼任最高行政长官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D.决策权和行政权渐渐分别答案B解析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最高行政长官于一身是明太祖以后,与材料汉朝中外朝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渐渐以中朝为决策机构,以架空丞相,以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为统领的外朝渐渐演化为执行机构,外朝的九卿有事干脆向中朝上奏,说明行政权力越来越受制于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相权的抗拒,C项言过其实,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决策权和行政权渐渐合而为一,故D项错误。4.(2024·昆明高三摸底调研测试题,25)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治,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变更导致()A.监察权力加强 B.中心集权减弱C.君主专制强化 D.国家统治稳定答案B解析刺史由监察官员转化成新一级地方行政长官,说明地方权力增大,中心集权减弱,故B项正确。5.(2024·邹城高三期中,3)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D.教化资源安排的不合理答案D解析“范围比较固定”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举荐权在地方官吏而非“乡绅”,解除B项;汉代选官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解除C项;来自贫寒之家的很少是因为其拥有的教化资源少,故选D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20)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察政事得失)。”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当是()A.秦朝的丞相 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 D.明朝的首辅答案A解析由“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察政事得失)”可知这一官职和丞相相符,故A项正确。2.(2024·曲靖一中高考适应月考四,24)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见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A.加强专制主义 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C.加强中心集权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答案C解析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制独裁,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心和地方的冲突,故A项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官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心和地方的冲突,加强中心集权,故C项正确;郡县制不仅管理地方的军事还管理地方的行政,故D项错误。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冲突,尚不突出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即可选出B项。A项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旨,题目中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冲突等史实,故解除A、C、D三项。4.(2024·桂林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据此推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扬“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5.(2024·三明高三期末,1)闻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C.变更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答案C解析材料论述的是中心官制,不涉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三公之间的分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不能保证民主决策,故B项错误;监察制度的本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在人治社会中,监察权的独立只是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官员的腐败,因此D项说法过于肯定,故D项错误。6.(2024·安徽皖智教化1号卷联盟高三11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实行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由皇帝限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7.(2024·吉林一模,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详细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削减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挡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心机构的独立性D.标记秦代中心官制完善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详细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削减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心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说明秦代中心官制完善,故D项错误。8.(2024·淄博三模)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限制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答案A解析据材料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监察官员地位低但权力很大,并不阻碍他们行使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汉代的监察制度的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并不能起到防止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作用,故D项错误。9.(2024·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限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B解析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当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B项正确。10.(2024·内江五模,25)《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材料表明()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肯定变更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肯定的牵制作用D.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A解析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限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精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记,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12.(2024·潍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举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心后,须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用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答案D解析隋文帝时起先接受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故A项错误;这一规定是对被举荐者进行再次考核,并未否定德行,故B项错误;这一规定可以削减官士勾结弊端,但不能根除,故C项错误;这一规定可以对地方豪强举荐的人进行再次考核,变更了被举荐者干脆做官的局面,在肯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园林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 合伙协议书工商注册
- 2025年03月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考核公开招聘1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四川天府新区“蓉漂人才荟”事业单位(1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矫味剂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井冈山大学《广播电视新闻采写(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艺术学院《阿拉伯语笔译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省遵义汇川区六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初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海外汉学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然气集输-第三章天然气集输系统课件
- 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2023年成都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 软件设计说明书概要+详细
- 国际市场营销(第三版)-教学课件
- 弱电机房验收标准
- 脚手架或模板支架立杆底地基承载力计算
- 超导材料应用举例PPT课件
- 2020年超星尔雅重说中国近代史通识课期末考试答案
- 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介入治疗经验分享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