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开发方案TOC\o"1-2"\h\u3202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325731.1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4253631.2监控与调度系统的重要性 53408第2章系统需求分析 541032.1功能需求 5152422.1.1数据采集与监测 5138822.1.2数据分析与处理 5179082.1.3电网故障诊断与预警 6289502.1.4电网调度与优化 650402.1.5信息展示与查询 6263862.1.6系统管理 614842.2功能需求 6163002.2.1实时性 6281132.2.2可扩展性 6138952.2.3高并发处理能力 6290952.2.4数据处理能力 663842.3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 640392.3.1系统可靠性 6149362.3.2数据安全性 7199242.3.3用户权限管理 7226572.3.4系统备份与恢复 7115312.3.5防护措施 717903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 769573.1总体架构 7208373.1.1数据采集层 730293.1.2数据传输层 721583.1.3数据处理层 713653.1.4应用层 749303.2硬件架构 814133.2.1数据采集设备 873703.2.2通信设备 815973.2.3服务器及存储设备 840483.2.4输配电设备 8261783.3软件架构 8313883.3.1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 8253253.3.2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 8134543.3.3应用软件 8286413.3.4系统管理软件 8321173.3.5用户界面 825985第4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9196364.1数据采集 910324.1.1采集内容 9303224.1.2采集方式 9308334.1.3采集设备 9162334.2数据传输 9147394.2.1传输网络 9317614.2.2传输协议 918144.2.3传输安全 9323114.3数据预处理 9248864.3.1数据清洗 10277154.3.2数据同步 10182824.3.3数据归一化 10142684.3.4数据存储 1015716第5章实时监控与预警 10216995.1实时数据监控 10207525.1.1监控系统概述 1088665.1.2数据采集与传输 10290405.1.3数据处理与分析 10137335.2异常检测与预警 1096205.2.1异常检测方法 10299055.2.2预警指标体系 11276355.2.3预警等级划分 11210425.3告警处理与通知 1135715.3.1告警处理流程 11232665.3.2告警通知方式 11205895.3.3告警记录与统计 111011第6章电网分析与优化 11290226.1电网状态分析 119836.1.1状态监测 1192636.1.2故障诊断 11174206.1.3状态评估 1123636.2潮流计算与分析 1153866.2.1潮流计算方法 12170166.2.2潮流计算结果分析 12242686.2.3潮流计算在电网监控与调度中的应用 1257416.3优化调度策略 1267566.3.1经济调度策略 12235186.3.2安全调度策略 1214096.3.3无功优化策略 12317016.3.4智能调度策略 1218127第7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1212637.1数据库设计 12129457.1.1数据库设计原则 12251127.1.2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1363827.1.3数据库功能优化 1361697.2数据存储 1350627.2.1数据存储架构 13185957.2.2数据存储方式 13143477.2.3数据备份与恢复 13283597.3数据查询与管理 13283947.3.1数据查询与管理方法 14102217.3.2数据查询与管理功能 1475057.3.3数据安全 1413773第8章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14134608.1系统界面设计原则 1423008.1.1易用性原则:系统界面设计应遵循易用性原则,提供直观、简洁的操作流程,保证用户能够快速熟悉并有效使用系统功能。 14238678.1.2一致性原则:保持系统内部各界面风格、布局和操作方式的一致性,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操作效率。 14248388.1.3可视化原则:充分利用图表、颜色等可视化元素,直观展示电网运行状态、数据分析和调度结果,便于用户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14136338.1.4安全性原则:界面设计需考虑系统安全,防止误操作,提供明确的权限控制和操作提示。 14138678.2系统主界面设计 1495488.2.1界面布局:系统主界面采用模块化布局,包括导航栏、功能模块区、信息展示区和状态栏等部分,以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和操作。 145718.2.2导航栏设计:提供清晰的菜单结构和快捷入口,使用户能够快速切换到不同功能模块。 15114308.2.3功能模块区:按照业务需求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模块,以卡片式布局展示,便于用户自主选择。 15269228.2.4信息展示区:以图表、列表等形式展示电网运行数据、调度结果和告警信息,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监控。 15168978.2.5状态栏:显示当前用户、系统时间、系统状态等信息,方便用户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1518638.3子系统界面设计 1559578.3.1数据监控界面:以实时数据展示为主,提供数据查询、历史数据回溯等功能,界面设计注重数据的清晰展示和快速检索。 1567268.3.2调度管理界面:界面主要包括调度任务管理、调度策略配置、调度结果展示等功能,设计时需考虑操作的简便性和策略的可视化。 15166448.3.3告警与事件界面:以列表和图表形式展示电网告警和事件信息,提供筛选、排序等功能,便于用户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 1590818.3.4系统管理界面: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界面设计需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1515998.3.5报表与统计界面:提供多种报表模板和统计方式,界面设计注重数据的直观展示和导出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1521739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9309.1系统集成 15266829.1.1集成目标 15259619.1.2集成原则 15136719.1.3集成方案 16218879.2系统测试 16207209.2.1测试目标 16265299.2.2测试内容 16296809.2.3测试方法 16234329.3系统优化与升级 16179549.3.1优化目标 1634279.3.2优化措施 1784259.3.3升级策略 1728458第10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72351610.1项目实施步骤 173112710.1.1项目立项与筹备 173030510.1.2技术研发与设备选型 171478510.1.3系统设计与开发 172030910.1.4系统集成与测试 17222110.1.5系统部署与运维 172530910.1.6培训与验收 18930010.2项目推广策略 18199910.2.1政策支持与引导 182404410.2.2技术交流与合作 181263110.2.3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182854310.2.4试点示范与宣传 18787110.2.5售后服务与优化 182330310.3项目效益分析 182931810.3.1经济效益 18196810.3.2社会效益 181310210.3.3环保效益 181381010.3.4产业带动作用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传统能源体系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障能源安全,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已逐步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等,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点,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基础设施方面,特高压输电、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通信方面,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推广;在新能源接入方面,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已实现大规模并网。但是我国智能电网在监控与调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亟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1.2监控与调度系统的重要性监控与调度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的作用。以下是监控与调度系统的重要性体现:(1)实时监控: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关键数据,为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2)故障处理:监控与调度系统能够在发生故障时,快速判断故障类型及范围,指导调度人员进行故障隔离和恢复,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优化调度:调度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预测数据,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和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4)预防控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监控与调度系统可以提前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5)信息共享与互动:监控与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各级调度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电力系统的协同应对能力,同时与用户实现信息互动,提升用户体验。(6)支持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监控与调度系统可以为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提供有效的接入和管理手段,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消纳。开发能源行业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对于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系统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2.1.1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需具备实时采集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中各个节点(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2.1.2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应具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效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为电网监控与调度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2.1.3电网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需能够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并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故障影响。2.1.4电网调度与优化系统应根据电网运行状态,自动优化调度方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2.1.5信息展示与查询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实现电网运行数据、故障信息、调度方案等内容的展示与查询。2.1.6系统管理系统需具备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2.2功能需求2.2.1实时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为监控与调度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2.2.2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在业务扩展时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拓展和功能提升。2.2.3高并发处理能力系统应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保证在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时,仍能保证稳定、高效的运行。2.2.4数据处理能力系统应能够处理大规模的电网数据,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3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2.3.1系统可靠性系统应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同时通过软件冗余设计、故障转移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3.2数据安全性系统需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2.3.3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应实现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保证不同级别的用户具有相应的操作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2.3.4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应具备定期备份功能,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减少损失。2.3.5防护措施系统应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止恶意攻击,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本章主要阐述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系统总体架构采用分层设计,自下而上分别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3.1.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智能电表等,用于实时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3.1.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光纤、以太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将采集层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1.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应用层提供决策支持。3.1.4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监控与调度、故障诊断、预测分析等模块,为电网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和优化调度。3.2硬件架构3.2.1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监测装置和智能电表等,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3.2.2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光纤、以太网交换机、无线接入点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3.2.3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采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产品,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3.2.4输配电设备输配电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开关柜、保护装置等,实现对电网的监测、控制和保护功能。3.3软件架构3.3.1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负责实现与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的交互,完成数据采集、传输和协议转换等功能。3.3.2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模块,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3.3.3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括监控与调度、故障诊断、预测分析等模块,为电网运行管理人员提供全面、便捷的功能。3.3.4系统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监控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3.3.5用户界面用户界面采用图形化设计,提供直观、易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快速了解电网运行状态并进行监控与调度操作。第4章数据采集与传输4.1数据采集4.1.1采集内容针对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需求,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电量数据、电压电流数据、功率因数、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这些数据将为监控与调度系统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支持。4.1.2采集方式数据采集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资源。对于远程监测点,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对于重要节点和数据中心,采用有线传输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4.1.3采集设备选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的数据采集设备。针对不同监测点,选用相应的传感器、遥测终端、数据采集卡等设备,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4.2数据传输4.2.1传输网络数据传输网络采用分层、分级的结构,分为远程传输和本地传输。远程传输采用专用通信网络,如光纤、VPN等;本地传输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如以太网、WiFi、蓝牙等。4.2.2传输协议根据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传输协议,如Modbus、IEC104、IEC61850等。同时对传输协议进行优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通信延迟。4.2.3传输安全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对传输设备进行认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防止非法访问。4.3数据预处理4.3.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去除无效数据、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缺失数据等。采用数据清洗算法,如滑动平均、卡尔曼滤波等,提高数据质量。4.3.2数据同步针对多源数据,进行时间同步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采用时间同步算法,如NTP、PTP等,降低数据时间误差。4.3.3数据归一化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数据量纲和尺度差异对后续分析的影响。采用归一化方法,如线性变换、对数变换等,使数据处于同一数量级。4.3.4数据存储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和访问需求,选用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如关系型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同时采用数据压缩、索引等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第5章实时监控与预警5.1实时数据监控5.1.1监控系统概述实时数据监控是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实时数据监控系统,以实现对能源行业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5.1.2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控系统应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设备,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数据传输采用加密通信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性与实时性。5.1.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实现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及数据挖掘等功能,为后续的异常检测与预警提供支持。5.2异常检测与预警5.2.1异常检测方法本系统采用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发觉潜在异常。5.2.2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多个维度,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评估。5.2.3预警等级划分根据预警指标的风险程度,将预警分为四个等级:正常、注意、警告和紧急。不同等级的预警采用不同颜色标识,便于监控人员快速识别。5.3告警处理与通知5.3.1告警处理流程当监控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告警处理流程。流程包括确认告警、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执行措施和反馈结果等环节。5.3.2告警通知方式系统支持多种告警通知方式,包括短信、电话、邮件和系统弹窗等。根据告警等级和紧急程度,自动选择合适的通知方式,保证相关人员及时了解电网运行状况。5.3.3告警记录与统计系统对告警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为后续分析电网运行状况、优化调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有助于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电网运行风险。第6章电网分析与优化6.1电网状态分析6.1.1状态监测本节主要介绍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中电网状态的监测方法,包括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及预处理技术,保证电网运行状态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6.1.2故障诊断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分析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故障检测、故障类型识别及故障定位等,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6.1.3状态评估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评估,为后续潮流计算和优化调度提供依据。6.2潮流计算与分析6.2.1潮流计算方法介绍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中采用的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传统的牛顿拉夫逊法和改进的快速分解法等。6.2.2潮流计算结果分析对潮流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分布情况,以及电网各元件的负载状况,为优化调度提供参考。6.2.3潮流计算在电网监控与调度中的应用阐述潮流计算在电网监控与调度中的实际应用,如电压控制、无功优化等。6.3优化调度策略6.3.1经济调度策略分析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中的经济调度策略,以降低发电成本为目标,优化发电机组的出力分配。6.3.2安全调度策略针对电网运行安全性要求,提出相应的安全调度策略,包括预防控制、处理等。6.3.3无功优化策略介绍无功优化策略,包括无功补偿设备的选择、配置及控制策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6.3.4智能调度策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出智能调度策略,实现电网运行的高效、经济和安全。第7章数据存储与管理7.1数据库设计为了实现能源行业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的有效运行,数据库设计是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数据库设计的总体原则、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功能优化。7.1.1数据库设计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数据库设计:(1)一致性:保证数据在逻辑和物理上的统一;(2)完整性: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安全性:保护数据免受非法访问和篡改;(4)可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适应业务发展。7.1.2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如下主要数据库表:(1)设备信息表:包括设备ID、设备类型、设备名称、安装位置等;(2)实时数据表:包括数据ID、设备ID、数据时间、数据值等;(3)历史数据表:包括数据ID、设备ID、数据时间、数据值等;(4)用户表: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角色等;(5)权限表:包括权限ID、权限名称、权限描述等。7.1.3数据库功能优化采用以下措施对数据库功能进行优化:(1)索引优化:对查询频繁的列创建索引;(2)查询优化:优化SQL语句,提高查询效率;(3)分库分表: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适当的分库分表;(4)缓存机制:利用缓存技术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7.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的核心部分,本节主要介绍数据存储的架构、存储方式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7.2.1数据存储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数据的分散存储和高效访问。7.2.2数据存储方式(1)实时数据存储:采用内存数据库,如Redis,实现高速读写;(2)历史数据存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进行长期存储;(3)文件存储: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存储大文件。7.2.3数据备份与恢复采用定期备份和实时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7.3数据查询与管理数据查询与管理是实现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功能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数据查询与管理的方法、功能以及数据安全。7.3.1数据查询与管理方法(1)实时数据查询:通过内存数据库,实现实时数据的快速查询;(2)历史数据查询: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历史数据的多样化查询;(3)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如Hadoop和Spark,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7.3.2数据查询与管理功能(1)设备数据查询:查询指定设备的历史和实时数据;(2)报警数据查询:查询系统报警记录;(3)用户管理:实现对用户信息、权限的增删改查;(4)系统日志管理:记录系统操作日志,便于问题追踪和诊断。7.3.3数据安全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数据安全:(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非法访问;(3)操作审计:对重要操作进行审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第8章系统用户界面设计8.1系统界面设计原则8.1.1易用性原则:系统界面设计应遵循易用性原则,提供直观、简洁的操作流程,保证用户能够快速熟悉并有效使用系统功能。8.1.2一致性原则:保持系统内部各界面风格、布局和操作方式的一致性,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操作效率。8.1.3可视化原则:充分利用图表、颜色等可视化元素,直观展示电网运行状态、数据分析和调度结果,便于用户快速获取关键信息。8.1.4安全性原则:界面设计需考虑系统安全,防止误操作,提供明确的权限控制和操作提示。8.2系统主界面设计8.2.1界面布局:系统主界面采用模块化布局,包括导航栏、功能模块区、信息展示区和状态栏等部分,以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和操作。8.2.2导航栏设计:提供清晰的菜单结构和快捷入口,使用户能够快速切换到不同功能模块。8.2.3功能模块区:按照业务需求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模块,以卡片式布局展示,便于用户自主选择。8.2.4信息展示区:以图表、列表等形式展示电网运行数据、调度结果和告警信息,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监控。8.2.5状态栏:显示当前用户、系统时间、系统状态等信息,方便用户了解系统运行情况。8.3子系统界面设计8.3.1数据监控界面:以实时数据展示为主,提供数据查询、历史数据回溯等功能,界面设计注重数据的清晰展示和快速检索。8.3.2调度管理界面:界面主要包括调度任务管理、调度策略配置、调度结果展示等功能,设计时需考虑操作的简便性和策略的可视化。8.3.3告警与事件界面:以列表和图表形式展示电网告警和事件信息,提供筛选、排序等功能,便于用户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8.3.4系统管理界面: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界面设计需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8.3.5报表与统计界面:提供多种报表模板和统计方式,界面设计注重数据的直观展示和导出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9.1系统集成9.1.1集成目标本章节主要阐述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的集成目标,保证各子系统之间高效协同,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流程优化及信息一体化。9.1.2集成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系统集成:(1)开放性: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2)稳定性:保证系统在各种运行环境下稳定可靠;(3)安全性:保障系统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4)高效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响应时间。9.1.3集成方案(1)硬件集成:将各硬件设备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功能的协同;(2)软件集成: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3)数据集成:构建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4)应用集成: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松耦合,提高系统灵活性。9.2系统测试9.2.1测试目标保证智能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功能,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监控与调度服务。9.2.2测试内容(1)功能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正常工作,满足设计需求;(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各种负载情况下的功能表现,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兼容性测试:检查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设备等环境下的兼容性;(4)安全测试:评估系统的安全功能,包括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漏洞防护等;(5)压力测试:模拟高并发场景,测试系统在极限负载下的功能和稳定性。9.2.3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方法,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9.3系统优化与升级9.3.1优化目标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优化,提高系统功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9.3.2优化措施(1)代码优化:对系统代码进行重构,提高代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人力资源公司劳务协作合同样本
- 股权投资退出合同范本
- 个人车辆抵押合同
- 普法宣讲【法律学堂】第二十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ldfjxs004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语言运用扩展语段
- 张家口学院《高级视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区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2025年初三5月月考数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春期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1-6参考答案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方案设计
- 川教版《生命生态安全》九年级下册第十课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课件
- GB/T 9442-2024铸造用硅砂
- 中国椎管内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20版)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国开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ifix培训教程课件
-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风险自查评估报告表模板
- 精神科出院康复指导
- 2024年贵州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推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