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行业绿色建筑方案_第1页
城市建设行业绿色建筑方案_第2页
城市建设行业绿色建筑方案_第3页
城市建设行业绿色建筑方案_第4页
城市建设行业绿色建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建设行业绿色建筑方案TOC\o"1-2"\h\u9717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8411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35581.1.1绿色建筑的定义 3289901.1.2绿色建筑的意义 315549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3232591.2.1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369401.2.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3300101.3绿色建筑的标准与评价体系 456821.3.1绿色建筑标准 4259881.3.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24658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4305382.1生态优先原则 459332.2节能环保原则 5226142.3可持续发展原则 512373.1绿色建筑材料的特点 6307443.2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 666543.3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620338第四章建筑节能技术 729457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7153454.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 718054.3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812719第五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8221005.1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8249535.1.1施工组织管理原则 8247705.1.2施工组织管理内容 874035.1.3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896845.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8206375.2.1技术创新方向 9180835.2.2技术创新内容 9278075.2.3技术创新措施 9248205.3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955785.3.1质量控制原则 9132445.3.2质量控制内容 937665.3.3质量控制措施 924771第六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0320926.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10318126.1.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 1068166.1.2建筑废弃物的处理 10252856.2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08586.2.1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10200936.2.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1242266.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政策 1112535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1274887.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方法 11150687.1.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11223847.1.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228297.1.3绿色建筑评价关键指标 1253407.2绿色建筑认证流程与要求 1218987.2.1绿色建筑认证流程 12179177.2.2绿色建筑认证要求 12135667.3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推广与应用 12244457.3.1政策引导与支持 12210987.3.2评价与认证机构建设 12224187.3.3企业参与与应用 13201627.3.4社会监督与宣传 1313289第八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3184928.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351508.1.1项目概述 13228748.1.2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1311998.1.3案例成效 13288018.2国际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417418.2.1项目概述 1433468.2.2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14234208.2.3案例成效 14221448.3绿色建筑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1421723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4258599.1绿色建筑政策体系 14180659.1.1政策背景 1442979.1.2政策体系构成 15139959.2绿色建筑法规与标准 159879.2.1法规体系 15149649.2.2标准体系 15276719.3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1618119.3.1政策实施措施 16219859.3.2法规实施保障 1615334第十章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573910.1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162380210.2绿色建筑行业前景分析 17517110.3绿色建筑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17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建筑活动。1.1.2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降低能源消耗:绿色建筑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助于缓解能源紧张问题。(2)减少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建筑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建筑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环保要求,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3)保护生态资源:绿色建筑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倡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护生态资源。(4)提高居住舒适度:绿色建筑以人为本,关注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5)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1.2.1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历程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概念提出阶段(20世纪60年代):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强调可持续发展。(2)技术摸索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研究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功能。(3)体系建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系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等。(4)全面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1.2.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理念引入阶段(20世纪90年代):借鉴国际绿色建筑理念,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政策引导阶段(21世纪初):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3)技术体系建立阶段(21世纪初至今):研究绿色建筑技术,建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4)全面发展阶段(21世纪中后期):绿色建筑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1.3绿色建筑的标准与评价体系1.3.1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标准是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技术文件。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等。(2)绿色建筑施工标准:包括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规范。(3)绿色建筑运营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等方面的规范。(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等。1.3.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等。(2)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等。(3)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香港的HKBCS、台湾的EEWH等。通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对建筑项目的环境功能进行量化评估,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2.1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自然规律:在建筑选址、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2)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保护场地内外的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2.2节能环保原则节能环保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旨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功能: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选用高功能材料、加强保温隔热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2)合理选用设备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热水等设备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绿色建材:使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2.3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长远规划: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化。(2)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3)引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推动我国城市建设行业的绿色发展。标:第三章绿色建筑材料选择3.1绿色建筑材料的特点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具有节能、减排、环保、健康等特性,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其主要特点如下:(1)生产过程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2)使用寿命长: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够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降低维修和更换的频率。(3)健康环保:绿色建筑材料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有利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4)可回收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废弃后,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3.2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1)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保证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标准要求。(2)节能减排:优先选择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建筑材料。(3)健康环保:选择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4)使用寿命长:选择具有较高耐久性的建筑材料,降低维修和更换频率。(5)可回收利用: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垃圾产生。3.3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如下:(1)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高功能混凝土、高功能钢材等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2)屋面及外墙保温:采用绿色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等,提高建筑物的保温功能,降低能源消耗。(3)室内装饰装修:采用绿色装饰材料,如环保涂料、无毒板材等,提高室内环境质量。(4)景观绿化:采用绿色植物、透水砖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5)废弃物处理:推广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第四章建筑节能技术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节能的关键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本节主要探讨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以及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外墙保温隔热技术是通过在外墙表面增加保温层,降低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等。门窗节能技术是通过对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进行优化,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常用的门窗节能措施包括选用双层玻璃、中空玻璃以及LOWE玻璃等。屋面保温隔热技术是通过在屋面增加保温层,降低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常用的屋面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等。4.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系统是建筑物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其节能技术的研究对于降低建筑物整体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探讨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照明系统节能技术以及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是通过优化空调系统设计、选用高效节能设备以及合理控制空调运行时间等方式,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常用的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包括选用变频空调、水源热泵等。照明系统节能技术是通过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合理设计照明方案以及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方式,降低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常用的照明系统节能措施包括选用LED灯具、太阳能灯具等。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是通过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选用高效节水设备以及合理控制给排水系统运行等方式,降低给排水系统的能源消耗。常用的给排水系统节能措施包括选用节水型卫浴设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4.3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物中,降低建筑物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本节主要探讨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以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是通过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为建筑物提供能源。常用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风能利用技术是通过风力发电设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物提供能源。常用的风能利用方式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是通过将生物质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为建筑物提供能源。常用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有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气化发电等。第五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5.1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5.1.1施工组织管理原则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创新,推动施工工艺改革;严格监管,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5.1.2施工组织管理内容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施工资源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等。5.1.3施工组织管理措施(1)制定绿色建筑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建筑要求及措施。(2)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对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源进行控制。(3)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4)推广绿色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5.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5.2.1技术创新方向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应关注以下方向: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5.2.2技术创新内容(1)节能环保技术:包括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施工设备、绿色施工工艺等。(2)资源利用技术:包括施工废料回收利用、水资源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等。(3)施工工艺创新:包括新型施工工艺、高效施工方法、智能化施工技术等。(4)施工设备创新:包括绿色施工设备研发、设备功能提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5.2.3技术创新措施(1)加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宣传与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2)鼓励企业投入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发,推广绿色施工技术。(3)建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共享。(4)完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5.3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5.3.1质量控制原则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控制、严格标准、强化监管、持续改进。5.3.2质量控制内容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等。5.3.3质量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责任。(2)加强施工过程监控,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绿色建筑要求。(3)严格验收制度,保证施工项目质量合格。(4)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5)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价,持续改进施工质量。第六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6.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6.1.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废弃物、拆除废弃物、装修废弃物及建筑垃圾等。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来源,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土石方类: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挖掘的土石方、基础垫层等;(2)砖、瓦、混凝土类:包括废弃的砖、瓦、混凝土构件等;(3)金属类:包括废弃的钢筋、钢板、钢管等;(4)木材类:包括废弃的木材、模板等;(5)塑料类:包括废弃的塑料管、电缆等;(6)纤维类:包括废弃的纤维板、泡沫板等;(7)其他类:包括废弃的玻璃、陶瓷、橡胶等。6.1.2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主要包括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处置等环节。以下为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几个关键步骤:(1)分类收集:按照废弃物的类别进行分类收集,为后续处理和利用提供便利;(2)临时储存:将分类收集的废弃物临时储存于指定的仓库或场所,防止二次污染;(3)运输:采用专业的运输工具,将废弃物运输至处理或处置场所;(4)处理:对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清洗等处理,以减少废弃物体积和污染程度;(5)处置:对处理后的废弃物进行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置,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6.2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6.2.1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具有以下意义:(1)节约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减少污染: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轻环境负担;(3)降低成本:降低建筑废弃物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促进循环经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方向发展。6.2.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以下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1)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将废弃的砖、瓦、混凝土等材料破碎、筛分后,制成再生骨料、砖、瓦等建筑材料;(2)建筑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将废弃的金属、木材、塑料等材料回收,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新产品;(3)建筑废弃物能源利用:将废弃的纤维、橡胶等材料进行焚烧,回收热能;(4)建筑废弃物土地改良:将废弃的土石方、建筑垃圾等用于土地改良、绿化等。6.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下是部分相关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2)《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4)《城市建筑废弃物管理规定》:明确了城市建筑废弃物管理的要求和措施;(5)地方性政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工作的开展。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7.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方法7.1.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社会、经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该体系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7.1.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定量评价主要依据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分;定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建筑物整体功能的判断,通过专家评审、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7.1.3绿色建筑评价关键指标绿色建筑评价关键指标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室外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这些指标涵盖了建筑物在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绿色功能,为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了全面、客观的依据。7.2绿色建筑认证流程与要求7.2.1绿色建筑认证流程绿色建筑认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项目申报、预评价、现场评审、评价报告编制、评价结果公示、认证证书发放等。7.2.2绿色建筑认证要求绿色建筑认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符合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采取绿色措施,具备良好的环境功能;(3)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4)项目评价报告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项目的绿色功能。7.3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推广与应用7.3.1政策引导与支持应加大对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包括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宣传培训等,推动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广泛应用。7.3.2评价与认证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提高评价与认证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证评价与认证结果的公正、客观、真实。7.3.3企业参与与应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提高建筑物的绿色功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7.3.4社会监督与宣传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认可度。同时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推动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的广泛应用。第八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8.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解析8.1.1项目概述本节选取的国内绿色建筑案例为某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该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项目秉承绿色建筑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全面贯彻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的要求。8.1.2绿色建筑技术措施(1)节能技术:项目采用外墙保温、外窗隔热等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节水技术: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设置绿化喷灌系统,减少绿化用水。(3)环保材料: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如低毒、低排放的涂料、壁纸等,降低室内环境污染。(4)绿化景观:项目规划有大面积的绿地、景观水体,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8.1.3案例成效该项目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以下成效:(1)节能效果显著,建筑能耗降低20%以上;(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水率超过30%;(3)室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有害气体浓度降低50%以上;(4)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化覆盖率超过40%。8.2国际绿色建筑案例解析8.2.1项目概述本节选取的国际绿色建筑案例为某国外绿色建筑项目,该项目位于欧洲某城市,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以绿色建筑为核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保、节能、舒适的居住环境。8.2.2绿色建筑技术措施(1)节能技术:项目采用高效节能的设计,如外墙保温、外窗隔热等,降低建筑能耗。(2)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建筑所需的电力、热水等。(3)绿色交通:项目规划有自行车道、步行道,鼓励居民绿色出行。(4)生态景观:项目设计有丰富的绿化景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8.2.3案例成效该项目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以下成效:(1)节能效果显著,建筑能耗降低30%以上;(2)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0%,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3)绿色交通系统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减少碳排放;(4)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绿化覆盖率超过50%。8.3绿色建筑案例的启示与借鉴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与借鉴:(1)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2)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节能、节水、环保水平。(3)加强绿色建筑宣传与培训,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参与度。(4)完善绿色建筑政策体系,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水平。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9.1绿色建筑政策体系9.1.1政策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建筑作为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政策,旨在引导和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9.1.2政策体系构成绿色建筑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国家层面政策:包括《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2)地方层面政策:各地方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政策,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等。(3)行业政策: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4)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推动绿色建筑发展。9.2绿色建筑法规与标准9.2.1法规体系绿色建筑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部门规章: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规范》等,明确了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3)地方性法规:各地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如绿色建筑审批程序、绿色建筑验收标准等。9.2.2标准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规范》等,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供了技术依据。(2)行业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为绿色建筑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3)地方标准:各地方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9.3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9.3.1政策实施措施为保证绿色建筑政策的有效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