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DB36T-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DB36T-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DB36T-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DB36T-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公示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23年4月目录11702713551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1.1项目来源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第六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赣市监标函[2021]10号),下达了江西省《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制订任务,项目计划编号:DB36-2021-6-22。由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本课题的制定任务。1.2工作过程2021年6月,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成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项目研究组,起草完成了项目申报建议书。2021年11月,完成项目立项评审会。2022年1-4月,初步拟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讨论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2022年3-5月,收集省内非甲烷总烃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掌握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系统的管理要求及安装情况。收集连续监测系统测试原理、系统性能指标、安装要求、验收标准、数据审核、联网报送、运行管理模式以及日常管理考核等情况以及在江西省的适用性。深入调查连续监测先进技术、标准内容以及实施情况,广泛吸取国内先进地区的标准编制与实施先进经验。2022年6-8月,调查全省部分开发区及化工园区安装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仪器原理、特征因子、安装品牌等。调查典型企业污染物种类、连续系统安装时间、安装成本、联网验收。寻找几家仪器制造商座谈了解仪器技术壁垒、性能改进,现场应用及困难等。2022年9-12月,选取不同厂家4个型号的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仪器,开展性能指标验证测试,同时选取2家便携式监测分析仪和手工采样进行监测方法间数据比对,对不同仪器、不同厂家开展性能指标测试研究。选取不同工业园区不同行业几家企业,开展参比方法现场实验。期间,编制组不断吸收采纳各方对本标准的建议。2023年1月-2023年2月,编制完成《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和编制说明。2023年3-4月,广泛征求相关单位部门意见,包含相关行业企业、设备厂家、第三方检测运维机构,根据反馈意见修稿形成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和编制说明。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Hydrocarbons,NMHC)是环境监测领域常用的指标,多用来指示空气和废气中有机污染的综合指标。其测定范围是一大类混合物,而不是某一种具体污染物,并且其组成与当地污染源类型以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非甲烷总烃可来源于汽车尾气、汽油挥发、工业排放、燃烧源和植物排放等。HJ38中规定非甲烷总烃是除甲烷以外的其它气态有机化合物,而在环境监测实践中可发现非甲烷总烃除了含有碳氢化合物外,还包括醇、醛、酸、酯、酮等碳氢化合物衍生物,以及C8以上挥发性有机物质。由于目前我国《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验收技术要求中,对于其他气态污染物只作了一般要求,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作为衡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方式,目前验收标准、数据审核、联网报送、运行管理模式以及日常管理考核等情况没有统一技术规范。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3-2018)标准,该国家标准为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方法与技术参考,成为近年来最主要的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验收的主要标准依据。2023年3月,生态环境部结合近年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情况,发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1286-2023),更加明确了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要求和验收规范,为后期监测系统验收提供了指导依据。该标准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但在部分细节方面没有明确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我省目前涉VOC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站房基建、平台采样、验收规范等方面做出更为细致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为我省后期建设监测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标准依据,为在线监测建设规范和标准化方面提供有利支撑。同时,并增加便携FID检测的参比方法,制定内容更加详实、对管理运维更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标准的实施与落地。2.1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需求常规污染物(颗粒物、SO2、NOX等)由于CEMS的发展,成熟普遍得到提高,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挥发性有机物总量逐年增加,该类有机物不仅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是臭氧(O3)和PM2.5形成的重要前体物,影响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近期我省大面积、长时间的出现雾霾天气,高浓度近地面臭氧(O3)和二次气溶胶(SOA)污染频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管控、特别是对高反应性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将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自动连续监测工作,为我省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污染管控提供有效依据和手段,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控制,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江西省相继出台《江西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赣环大气〔2019〕20号)、《江西省生态厅关于印发〈2020年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赣环大气〔2020〕6号)及《江西省生态厅关于印发〈加快解决突出问题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成效工作方案〉》(赣环大气〔2021〕12号)、均提到挥发性有机物连续监测工作要求。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控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将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自动连续监测工作,为江西省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污染管控提供有效依据和手段,推进“十四五”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控制,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2.2环境标准体系,规范污染源连续监测技术的迫切需要2019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DB361101.1-20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DB361101.3-20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4部分塑料制品业》(DB361101.4-20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汽车制造业》(DB361101.5-20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6部分家具制造业》(DB361101.1-2019)等一系列涉及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排放标准,均涉及到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限制。但由于国家推荐的挥发性有机物监非甲烷总烃测标准方法均为采用气袋、玻璃注射器采样方法的离线监测技术,存在客观原因,无法对生产排放实时监控,甚至出现运输过程挥发、样品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失真。近期发布的HJ1286-2023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排口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而制定的技术规范,为国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但在具体要求上需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和规范,以提高标准体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适用性。2.3规范重点排污单位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的需要近年来,依据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HJ1013标准要求,我省各地市在重点工业企业建设了一批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前期的现场调研与勘察了解到,设备验收与运行要求不明确,部分在线监测存在各类不符合规范问题,导致监测水平达不到效果,无法实现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有效监管。迫切需要制定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指南。3非甲烷总烃监测标准及连续监测技术应用状况研究3.1相关标准研究3.1.1NMHC监测方法标准情况(1)实验室分析方法标准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NMHC监测标准。201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了《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38-2017)和《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604-2017)。(2)便携仪器分析方法标准目前,非甲烷总烃便携仪器相关分析方法标准主要有北京、福建和山东发布的地方标准:DB11/T1367—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DB35/T1913-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DB37/T3922-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3.1.2NMHC连续监测系统及仪器标准情况2018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3-2018)和《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2),HJ1013-2018标准主要规定了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HJ1012-2018标准主要规定了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2023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明确了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验收、运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指标,为后续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的切实有利的参考依据。上海、天津、江苏等地针对固定污染源挥发行有机物连续监测相继出台了技术规范,上海:《上海市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及联网技术要求(试行)》、《上海市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验收及运行技术要求(试行)》。江苏:《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DB32/T3944—2020)。表1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相关标准或规定地区标准名称规定方法备注上海市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及联网技术要求(试行)FID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非甲烷总烃CEMS)的系统组成、站房要求、安装要求和联网要求上海市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验收及运行技术要求(试行)FID规定了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中非甲烷总烃测量系统的调试检测、验收方法、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数据传输、数据审核和上报数据格式等内容北京市DB11/T1367—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FID主要针对的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现场测定。主要用于便携监测江苏省DB32/T3944-2020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FID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中废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技术性能、监测站房要求、安装要求、现场调试、现场验收、联网验收、日常运行管理和质量保证、数据审核和处理以及数据记录和报表等相关内容。广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法技术规范FID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数据审核和处理等有关要求。福建省DB35/T1913-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FID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山东省DB37/T3922-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FID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国家标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FID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FID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HJ1286-2023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FID该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和相关废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技术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等有关要求。3.2江西省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系统发展及应用状况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江西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推动我省有机化工、表面涂装行业重点企业建设、改造、升级一批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收集率和废气处理效率,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连续监控,对重点工业园区开展集中治理。截至2023年,江西省安装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监测系统约145套左右,行业分布情况见图1。图1江西省安装的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监测系统行业分布情况图3.3江西省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检测仪器初步汇总目前,江西省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检测仪器测试原理、系统性能指标初步汇总见表2,对于验收标准、数据审核、联网报送、运行管理模式以及日常管理考核等情况没有统一规范,部分地区参照HJ75或上海地标。表2江西省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检测仪器初步汇总生产厂家产地仪器型号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EXPEC2000GC-FID量程范围:0~200mg/m³(可扩展)检出限:0.05mg/m³重复性:≤2%线性偏差:≤±2%F.S.24h漂移:≤±2%F.S.分析周期:≤2min南京聚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AG-VOCs-07GC-FID量程范围:(0~1000)mg/m³检出限:<0.1ppm分析周期:<90s重复性:≤3%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常州PN-VOCSGC-FID量程范围:(0.05~10000)ppm检出限:<0.05ppm分析周期:<60s重复性:<2%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CEMS-2000-VOCGC-FID量程范围:0~20/50/100/200/1000/5000mg/m³检出限:0.05mg/m³重复性:≤2%线性偏差:≤±2%F.S.24h漂移:≤±2%F.S.分析周期:≤2min安徽绿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LV-VOCs18FGC-FID量程范围:(0.05~100)ppm/(1~1000)ppm分析周期:≤2min检出限:0.05ppm示值误差:±2%F.S.零点漂移:±3%F.S./24h量程漂移:±3%F.S./24h重复性:≤2%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SCS-900VIGC-FID量程范围:(0~200)mg/m³(量程可扩展)检出限:<0.05mg/m³重复性:≤2%线性误差:不超过±2%F.S零点漂移:不超过±0.5%F.S/24h量程漂移:不超过±3%F.S/24h分析周期:≤2min杭州绰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CM-VOCs-5000GC-FID量程范围:(0.04~10000)ppm检出限:0.04ppm重复性:≤3%分析周期:<1min3.4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控存在问题(1)非甲烷总烃监测设备市场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我省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设备市场低价竞争现象非常严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并且低价中标也带来企业压缩成本、设备质量下降等问题。(2)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仪性能质量差距大。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仪器的性能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对连续监测仪器的性能检测已经成为确保连续监测数据质量的首要环节,同时仪器的生产一致性、安装规范性、运行稳定性、数据有效性还没有技术依据可遵循。目前市场上安装的非甲烷总烃连续仪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市场混乱,因此急需颁布一个非甲烷总烃连续仪器的技术要求标准,来约束和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仪器,以保障连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3)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仪安装混乱,验收困难。目前我省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仪安装的企业很多,安装现场均是参考其他地区地标、仪器品牌的安装惯例、或按照现行的《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以下简称HJ75标准)进行,没有规范性,安装验收均由当地环保部门或企业自行验收,无标准可依,导致安装混乱、运行不稳定、数据有效性差、多地无法验收等情况。4标准制定的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4.1标准制定的编制原则在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各种连续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本技术规范,不但考虑了规范的先进性,而且还考虑规范的可操作性,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的技术要求,力求制订的规范简便易懂,切实可行,使环境管理部门在开展连续监测时有据可依,提高我省环境监测质量,使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本标准制订注重与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方针保持一致,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同时,全面推进我省非甲烷总烃污染源连续连续监测系统建设安装、调试、验收、运行,从而全面推动固定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连续在环保行业中的应用,为相应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是:(1)制订后的标准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满足我省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可在未来数年内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

(2)有利于形成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完整、协调的标准体系;(3)借鉴各地自动连续监测建设的实际情况,参照采用各地先进经验;(4)在切合非甲烷总烃相关环境管理要求下,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要求进行精简整合,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中相关要求、表格、方法可以适用于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的,直接参照引用;

(5)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既确保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整体相容性,又根据非甲烷总烃的特殊性、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情况将技术规范中相关要求的尺度进行缩放,强化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6)考虑了涉及到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各行业要求,覆盖信息全面,适用于各行业对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4.2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4.2.1制订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国务院《大气污染物防治十条措施》(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4)《关于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建设工作的通知》(5)《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3-2018)》(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

(7)编制组开展实验室、现场试验测试数据4.2.2主要内容本次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检测方法、质量保证和相关附录。技术要求包括非甲烷总烃CEMS的外观要求、工作条件、安全要求和功能要求;其中功能要求对非甲烷总烃CEMS的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辅助设备、校准功能、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等分别提出具体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针对非甲烷总烃CEMS各监测单元和仪器分别规定了现场检测的技术指标要求。现场检测技术要求规定了非甲烷总烃CEMS、烟气流速连续测量系统、烟气温度连续测量系统和烟气湿度连续测量系统在现场检测时应满足的要求。其中:气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CEMS现场检测性能技术要求包括: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和准确度;非甲烷总烃CEMS现场检测性能技术要求包括: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相关系数、置信区间半宽、允许区间半宽和准确度;4.2.3标准适用范围本次制订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检测。5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图2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图6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本标准共分11章,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技术性能要求、监测站房、安装要求、现场调试和验收、日常运行管理和质量保证、数据审核和处理以及数据记录和报表等相关内容,下面对标准中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6.1适用范围确定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运行、管理要求。鉴于在省内NMHC重点排放企业的实际安装运行情况,本技术指南仅对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量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提出要求,对于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测量的系统可参照本技术指南执行。6.2规范性引用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并将其引用到本技术指南中,与本技术指南具有同等的效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6.3术语和定义为更好理解本技术指南,在此对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主要有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有效数据、有效小时均值、有效日均值、分析周期、零点漂移、量程漂移以及相对准确度等,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6.3.1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hydrocarbons在HJ38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有响应的除甲烷以外的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除另有说明,结果以碳计。经过调研了解已进行的环保认证系统,并参考HJ1013标准,在固定污染源监测上,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再次列举了部分地区对于废气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限值。表3部分地区不同行业废气非甲烷有组织排放限制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排放物种排放限制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DB36/1101.1-2019非甲烷总烃50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非甲烷总烃120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DB36/1101.3-2019非甲烷总烃80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4部分:塑料制品业DB36/1101.4-2019非甲烷总烃20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汽车制造业

DB36/1101.5-2019非甲烷总烃30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6部分:家具制造业DB36/1101.6-2019非甲烷总烃35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非甲烷总烃80生物制药行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3560-2019非甲烷总烃80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39-2022非甲烷总烃50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38-2022非甲烷总烃50木材加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436-2022非甲烷总烃40浙江省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46—2018非甲烷总烃50/60/80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015—2016非甲烷总烃60/80生物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23—2014非甲烷总烃80/120上海市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59-2017非甲烷总烃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非甲烷总烃70涂料、油墨及其类似产品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81—2015非甲烷总烃50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72—2015非甲烷总烃50汽车制造业(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59-2014非甲烷总烃30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73—2010非甲烷总烃80/120北京市有机化学品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85-2017非甲烷总烃20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488-2018非甲烷总烃10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226-2015非甲烷总烃80/50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631-2019非甲烷总烃20/10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11/1202-2015非甲烷总烃50/306.3.2参比方法参比方法是用于与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测量结果相比较的国家、行业及地方发布的标准方法。目前便携式仪器通过近两年的现场应用,技术已逐步趋于成熟,且与连续仪器的方法原理基本一致,都是GC-FID或催化-FID法,可以减少样品转运环节,降低因不同比对方法引入的系统误差,简化操作步骤的同时优化比对成本;便携式FID检测器法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支撑:HJ1012-2018《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提供了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并可以为此进行溯源;作为分析方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亦采用“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2016年北京市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用于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2020年山东省发布的《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用于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江苏、浙江等地也相继出台便携比对标准。因此本规范引入了规范性附录D,可作为非甲烷总烃监测与HJ38等效的参比方法。6.3.3分析周期其定义参考HJ1013,分析周期指的是系统连续运行时给出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6.3.4零点漂移规定了仪表和全系统24h零点漂移,其中检测全系统零点漂移时,零级空气通过预设管线输送至采样探头处,经由样品传输管线回到站房,经过全套预处理设施后进入气体分析仪,零级空气和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相同(如:采样管、过滤器、调节器),不得直接通入气体分析仪。6.3.5量程漂移规定了仪表和全系统24h量程漂移,其中检测全系统量程漂移时,标准气体通过预设管线输送至采样探头处,经由样品传输管线回到站房,经过全套预处理设施后进入气体分析仪,标准气体和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相同(如:采样管、过滤器、调节器),不得直接通入气体分析仪。6.4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由非甲烷总烃监测单元、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组成。参数(氧气、流速、烟温、湿度)监测单元要求含氧量参与排放浓度折算的要安装氧分析仪。6.5技术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见表4。表4技术性能要求表检测项目技术要求非甲烷总烃分析周期≤3min系统响应时间≤5min示值误差量程上限>100mg/m³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标准气体标称值的±5%;量程上限≤100mg/m³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2%满量程。仪表零点、量程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2%全系统零点、量程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3%准确度参比方法测量非甲烷总烃浓度(以碳计)平均值:<50mg/m³时,绝对误差平均值不超过±20mg/m³;≥50mg/m³和<500mg/m³时,相对准确度≤40%;≥500mg/m³时,相对准确度≤35%。当参比方法测量非甲烷总烃浓度平均值和排放限值均<50mg/m³时,绝对误差绝对值≤10mg/m³注:(2)NMHC排放浓度单位换算参照HJ1013标准附录C执行。6.5.1分析周期设备要求能连续监测,分析周期过长就会导致测试结果的延后,不具备连续的条件。另外,因为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较为复杂,污染物排放情况与处理工艺有着直接的联系,排放情况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比如RTO/RCO处理工艺的工况,可能存在瞬时高浓度情况,如果分析周期过长,高浓度样气就无法检测到。根据HJ1013-2018对非甲烷总烃分析周期要求小于等于3min。从前期各个厂家仪器的数据采集情况来看,非甲烷总烃分析周期均小于3min,因此设定分析周期小于等于3min是较为合理的。6.5.2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指从CEMS系统采样探头通入标准气体的时刻起,到分析仪示值达到标准气体值90%止,中间的时间间隔,包括管线传输时间和仪表响应时间。该指标设置不超过5分钟较合理,经过现场测试验证,大多数厂家仪器性能均能满足要求。6.5.3示值误差示值误差是判断仪器在规定量程范围内准确与否的重要指标。废气非甲烷总烃现场示值误差与《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HJ1286-2023)中要求一致。量程上限>100mg/m³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标准气体标称值的±5%;量程上限≤100mg/m³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2%满量程。,经过现场测试验证,大多数厂家仪器性能均能满足要求。6.5.4零点漂移本标准零点漂移规定了仪表零点漂移和全系统零点漂移。全系统零点漂移与《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3-2018)中要求,并综合考虑全系统量程漂移受检测现场环境及仪器性能的影响,设置其不得超过满量程的±3%;仪表零点漂移,其指标略严于HJ1013,不得超过满量程的±2%。选取不同厂家进行了验证测试,其中均未超出,认为该指标设置较合理,大多数仪器能满足要求。6.5.5量程漂移本标准零点漂移规定了仪表量程漂移和全系统量程漂移。全系统量程漂移参考《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3-2018)中要求,并综合考虑全系统量程漂移受检测现场环境及仪器性能的影响,设置其不得超过满量程的±3%;仪表量程漂移,其指标略严于HJ1013,不得超过满量程的±2%。选取不同厂家进行了验证测试,其中均未超出,认为该指标设置较合理,大多数仪器能满足要求。6.5.6准确度根据《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13-2018)的性能要求,综合考虑现场比对的不可预知性,本标准非甲烷总烃准确度设为:当参比方法测量非甲烷总烃浓度的平均值:<50mg/m3时,绝对误差绝对值≤20mg/m3;≥50mg/m3~<500mg/m3时,相对准确度≤40%;≥500mg/m3时,相对准确度≤35%。当参比方法测量非甲烷总烃浓度平均值和排放限值均<50mg/m³时,绝对误差绝对值≤10mg/m³验证测试主要在3个具有代表性的固定污染源排放现场进行了非甲烷总烃的比对。在第一个现场比对时:现场浓度<50mg/m3,以便携设备作为参比方法与三家不同厂家的连续设备15组数据对比,计算绝对误差,所有数据均能满足指标要求。在第二个现场比对时:当浓度<50mg/m3时,四个行业(排放限值均<50mg/m³)的连续设备与便携设备比对9组数据计算绝对误差均符合技术指标要求。在第三个现场比对时:浓度≥50mg/m³时,四种处理工艺排口的连续与便携仪器有9组数据对,计算相对误差,均符合指标要求(40%)。考虑到部分特殊工况的监测要求,同时满足高浓度废气治理过程管道的连续监测需求,本标准在高浓度段(≥500mg/m3时)也作了相对准确度(35%)的指标设置。本标准非甲烷总烃准确度设为:当参比方法测量非甲烷总烃浓度(以碳计)平均值:b)<50mg/m³时,绝对误差绝对值≤20mg/m3;c)≥50mg/m³~<500mg/m³时,相对准确度≤40%;d)≥500mg/m³时,相对准确度≤35%。e)当参比方法测量非甲烷总烃浓度平均值和排放限值均<50mg/m³时,绝对误差绝对值≤10mg/m³6.5.7废气参数(氧气、流速、烟温、湿度)技术性能参照HJ75中对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在监测系统的废气参数(氧气、流速、烟温、湿度)技术性能要求制定。6.6监测站房要求参照HJ75中对CEMS监测站房要求,对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使用站房的位置、面积、荷载强度及配套设施作出明确要求,并对站房用气、用电、防爆和通信条件着重作出要求。6.7安装位置要求考虑到本标准要求的均为连续监测仪器,为了方便企业管理,因此安装位置要求完全参照HJ75-2017中第7章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位置要求。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安装企业,一台设备监测多条烟道或管道,导致数据可能存在缺失或滞后,无法准确监测和反映管道的实况。因此本规范规定“原则上要求一个排气口安装一套监测系统”。特别说明,由于部分伴热管加热方式的限制,必须保证整个样气流路均处于全程伴热中,特别是伴热管前后两端,不能存在冷点和“U”型管。6.8现场调试检测和验收明确了各监测单元调试检测的技术指标,对于连续监测提出了全系统零点漂移、全系统量程漂移的调试检测,其检测方法参考HJ75-2017第9章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验收要求,并进行补充说明:(1)为了避免导致大量无效数据无法使用的情况,本技术指南规定技术验收要在与生态环境部门正式联网之前开展,并且严格控制连续监测仪质量,准确度验收应在其他各项技术指标验收测试合格后开展。(2)对于技术指标验收的条件、验收指标、指标范围要求本技术指南进行了合理的规定要求,其中参比方法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等效于参照HJ734、HJ38、HJ1012相关要求。(3)数据采集和传输及通信协议均应符合HJ212的要求,考虑到现在数据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广、运行稳定,排污单位在验收合格后,向生态环境部门申请联网,联网后进行为期7天的联网调试,调试的指标包括:通信及数据传输验收和联网稳定性验收。6.9日常运行管理要求及质量保证此部分是在调研各仪器制造商产品运维手册的基础上,借鉴HJ75中对于常规CEMS运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后提出的要求。对仪器的日常巡检、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分析及排查以及定期校准、定期维护、定期校验、标准物质、监督检查等做了规定。6.10数据审核和处理参考HJ75和HJ212中对于数据审核的基本要求,对数据无效时间段数据处理和数据报送格式作出规定。7性能指标验证7.1性能指标验证方案本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及管理等工作,由标准编制单位组织对此标准性能指标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在抚州、景德镇、九江等地挑选合适的测试位点组织开展了污染源现场验证测试,在印刷、有机化工、医药制造、塑料制品、香料制品等特征污染源排放行业进行了准确度指标的参比测试。7.2性能指标验证过程(1)性能指标验证的主要过程本次编制标准的方法验证工作主要由标准编制单位牵头,仪器厂家协同测试。验证过程是在统一的实验条件下,使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检测仪器及相关装备,按照标准编制文本中要求的仪器技术指标选取了4台(套)仪器进行验证测试,对所收集的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协商讨论,得到了性能指标验证结果。(2)标准编制验证数据的统计和汇总本次编制标准对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性能指标验证测试数据汇总结果:共验证技术指标7项,4种不同型号国产或进口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进行现场测试,绝大部分仪器均可以满足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要求,证明了标准中性能指标的可行性。(3)《性能指标验证结果》见附件1。附件1性能指标验证结果1现场指标验证结果表1在线监测仪现场指标验证数据汇总序号被测物质分析周期(s)重复性(%)示值误差(%F.S)零点漂移(仪表%FS)零点漂移(全系统%FS)量程漂移(仪表%FS)量程漂移(全系统%FS)仪器-1非甲烷总烃1371.11.10.80.00.61.2仪器-2非甲烷总烃1210.90.31.20.00.71.5仪器-3非甲烷总烃1320.71.00.00.10.82.0仪器-4非甲烷总烃1241.00.50.00.00.20.62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现场比对验证数据汇总a)现场一:不同厂家在线设备比对数据汇总在2022年10月11日-13日,江西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排口进行三家不同品牌在线设备与便携设备对比测试,其结果如下:表2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现场比对验证数据汇总(一)样品编号便携数据(mg/m3)在线A(mg/m3)在线B(mg/m3)在线C(mg/m3)130.3228.3639.1534.17231.1730.3642.3936.18332.2631.3645.1440.19436.3635.3649.1644.39544.2945.3651.9449.16646.7349.3453.1750.19747.9648.3154.9152.46845.1347.1556.7954.61945.2846.1558.4253.191046.1749.3660.7650.361148.6250.1457.1648.341243.8548.7548.1744.191334.2640.3444.1942.171434.5341.9646.1740.131536.7540.1644.1744.67现场浓度<50mg/m3,以便携设备作为参比方法与三家不同厂家的在线设备15组数据对比,计算绝对误差,所有数据均能满足指标要求。表3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现场比对验证数据汇总(二)样品编号手工采样数据(mg/m3)在线A(mg/m3)与手工采样比对在线B(mg/m3)与手工采样比对在线C(mg/m3)与手工采样比对111.3528.36-17.0139.15-27.8034.17-22.82216.3530.36-14.0142.39-26.0436.18-19.83317.1531.36-14.2145.14-27.9940.19-23.04419.3635.36-16.0049.16-29.8044.39-25.03525.6345.36-19.7351.94-26.3149.16-23.53624.3149.34-25.0353.17-28.8650.19-25.88723.3648.31-24.9554.91-31.5552.46-29.10828.3647.15-18.7956.79-28.4354.61-26.25930.3646.15-15.7958.42-28.0653.19-22.831024.3649.36-25.0060.76-36.4050.36-26.001121.3650.14-28.7857.16-35.8048.34-26.981225.3248.75-23.4348.17-22.8544.19-18.871325.3640.34-14.9844.19-18.8342.17-16.811429.3641.96-12.6046.17-16.8140.13-10.771528.3640.16-11.8044.17-15.8144.67-16.31现场浓度<50mg/m3,以手工采样作为参比方法与三家不同厂家的在线设备15组数据对比,计算绝对误差,部分数据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b)现场二:不同行业比对数据汇总在2022年11月3日-5日,选取四个特征行业的处理设施排口进行了在线设备与便携设备对比测试,其结果如下:表4在线监测与参比方法非甲烷总烃比对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