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协作校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1页
历史-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协作校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2页
历史-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协作校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3页
历史-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协作校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4页
历史-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协作校一模)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命题人:抚顺二中潘琳审校:命题工作专家组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据考古发掘,在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墓葬群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精心磨制的石耜、石刀和石磨等工具,还有多处大小不等的祭坛以及房屋建筑的遗迹。据此可推断,红山文化时期A.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B.已出现早期国家雏形C.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D.已经产生了阶级分化2.汉武帝时期,设置某官职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从生产处转运他处出卖,再在卖处收购其他物品易地出卖,这样辗转变换,最后把关中所需货物运达长安。这一官职的设置旨在A.消除地方割据B.打击富商大贾C.增加财政收入D.稳定地方物价3.“上封事”即用书面章奏陈述为政得失的一种谏议形式。开元十二年(724年)四月,唐玄宗下令说:“自今以后,谏官所献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状进来,所由门司不得停滞。”乾元二年 (759年),唐肃宗又下令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据此推知,唐代对于“上封事”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高三历史(一模)—1A.保证吏治清明B.减少决策失误C.调整统治矛盾D.展示纳谏胸怀4.宋朝开始流行一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生长在南方,但喝茶的人却遍布全国,这个由普通人生产、消费的产业,将大量普通的小农卷入市场,更带来了对货币需求的激增。上述材料强调宋代A.茶叶开始被大量长途贩运和销售B.交子的诞生与茶叶贸易繁荣有关C.自然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D.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内容丰富5.面对复杂的疆域和人口,清朝的皇帝在各地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以儒家赋予的皇帝的身份出现在中原地区,以大可汗的身份出现在满蒙地区,以文殊菩萨转世的身份出现在西藏地区。这一做法有利于A.拓展清王朝疆域范围B.推动封建制度的发展C.实现境内民族间的平等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1857年爆发印度民族大起义,起义持续了两年多,席卷了印度六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镇压起义后,英国被迫派驻官员、军队直接统治印度,政府财政对此深感力不从心,英国的统治阶层也达成一个共识:没有人想再有一个印度。据此推知,英国政府A.以修约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策划划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C.决定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7.邓中夏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在建党时期对工人运动进行了实际指导。下表是他的活动组织演讲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创立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帮助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表1该史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A.具备充分的思想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B.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是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推动的D.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的必然产物8.1947年9月,党中央就土地问题曾表示,“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平均分配。”该政策实施的原因有高三历史(一模)—2①解决中国农民两千多年的土地问题②为了实现农民真正当家做主③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党始终不变的政策④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9.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伟大精神,极大丰富了党的精神谱系,是新中国工业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中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所对应的实践活动A.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B.以苏联为榜样,照搬发展模式C.以“备战备荒”为指导方针D.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10.四十多年来,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到“全面改革”,从“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下流程图中“?”处填写正确的是?A.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B.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D.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代化经济技术合作”等词语反复出现。这表明中国A.发展中国式现代化B.积极融入世界发展C.引领全球治理改革D.确立国际主导地位12.“在公元前三千年的最初几个世纪,该遗址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阻止了美索不达米亚式中央集权体系的发展,并将阿尔斯兰特佩的对外关系重新定位为东方、安纳托利亚和外高加索"。该遗址可以印证A.两河流域早期城邦萌生的状况B.尼罗河提供了连通埃及的交通C.印度种姓制度规范了社会秩序D.古希腊城邦时代对外殖民活动13.12世纪以来,英国设立了“王室市场监察官”,代表国王和王室监管经济活动,度量衡是重要关注对象。该现象源于高三历史(一模)—3A.庄园经济的瓦解B.市场秩序的混乱C.商品经济的驱动D.专制王权的加强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14.某课题组对近代世界历史进程进行研究,下图主要用于说明《专利法》1585年1651年1687年权利案》1765年1840年发现大陆因模圈地英露万能蒸汽机在工厂使用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4学创立珍妮机发明《法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必然性B.工业革命首起英国的原因C.英国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由来15.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更是以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广泛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运动更加空前高涨。在亚非拉历史的轨迹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是A.民族主义对现代化发挥了促进作用B.社会主义对现代化发挥了促进作用C.亚非拉的合作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D.不结盟运动助推了亚非拉国家发展16.2008年—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在言辞上大肆抨击国际多边合作组织,更采取了一系列破坏行为,如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这些行径本质上是A.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有效方法B.发达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手段C.个别政党和领导人的政治理念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高三历史(一模)—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人事回避制度,渊远流长。据史料考证,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明文规定:“汉制,王国人不得在京师任职”。东汉灵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即“三互法”,这是我国颁行的第一部官吏任用回避法。唐宋时期,回避制度分类越来越细化,大体分为籍贯回避、亲属回避、职务回避以及科举回避四类。特别是由于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备受重视,唐中叶以后,科举选官中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为力求公正,唐高宗开元十四年开始规定:主考的亲朋参加考试,需另行安排考场,由吏部派官员主持考试,称为“别头试”,首开科举制度中亲属回避的先河。宋代,不管是全国级的省试还是乡试都实行“别头试”。明清时期的回避制度更加严格,明朝规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雍正七年有规定:“有司官补授之时,……其相隔在五百里之内者,仍照隔省回避之例,一体遵行”。乾隆六十年更有规定:“凡子弟,宗族外姻内,如:外祖父、舅甥、翁婿、嫡姊妹之夫、妻之嫡兄弟,嫡姑之子、舅之子、母姨之子、女之子,盖领回避”。——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材料二回避制度在中国古今都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但是与此同时,回避制度在古代实施时也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我们加以借鉴。诸如:造成“士大夫离家既远,动辄数千里”,“舟车驴马人夫之费,其给之也,非斥产即揭债;其偿之也,非国帑即民膏”,而且“到官之后,言语之不通,风土之不谙;利弊则咨访无从,狱讼则词听无术,不得不倚奸胥为耳目,循宿弊以步趋”。——摘编自卢明明《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回避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回避制度。(7分)高三历史(一模)—5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刊发的七七事变纪念文章(节选)发表阶段文章标题内容提炼防御阶段纪念"七七事变"保卫西北保卫大武汉,坚决抗战到底!“检阅、扩大、健全一切武装”"纪念七七坚定抗战建国之信念一—“七七”纪念林立席广播演讲“军民积极参战,坚定抗战信念”相持阶段纪念“七七”粉碎敌人在政治上的一切新阴谋“抵制投降,反对分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抵抗敌人的进攻,克服存在的困难,反对投降阴谋。"纪念抗战三周年“凡是咱们中国人,只要愿意打日本救中国,不管他是什么党,什么派都一起联合起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加强各抗日党派的合作,调整国共关系,解决新四军问题,培养抗战实力。”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告边区同胞书“各阶层人民更巩固团结起来,军民更亲密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团结是全国人民抗日的基础,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基础……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之一为‘发展生产’。"反攻阶段在民主与团结基础上,加强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珍重七年抗战成果,在民主与团结基础上完成共同事业”中共中央委员会抗战八周年纪念“继续加强军民团结,克服困难,迎接胜利。”纪念抗战八周年“动员、统一与扩大抗日民主力量,废止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而斗争。"——摘编自杨杰、俞祖华《“变”与“不变”: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不变”的主题和在各阶段“变”的主要表现。(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的历史意义。高三历史(一模)—6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二战后期,美国人麦克莱恩敏锐地意识到用集装箱装货上船取代货物散装上船将成为航运运输的主要方式。1956年麦克莱恩的第一艘集装箱船正式启航,但之后十年内他几乎赚不到钱。1966年以后,随着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发展,随着码头设备、装卸设备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码头装卸过程中的应用,美国大兵找到了运用集装箱运输的最高效的办法,即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麦克莱恩才开始赚得盆满钵满。集装箱诞生之后,此起彼伏的码头工人罢工促成了像美国西雅图、荷兰鹿特丹这样的新兴集装箱港口的诞生。旧的港口也逐渐换了一副新天地,很多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除了码头工人,不喜欢集装箱的人还有水手,集装箱的使用大大缩短了货轮在码头停留的时间,水手们几乎无法用装卸货物的时间在岸上潇洒走一回,漫长且连续的海上航行给水手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0世纪80年代,由于集装箱运输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减少原料的库存,进而通过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JustInTime(即时生产)的概念被日本丰田公司所发明,所有原材料在进入生产线以前,在丰田公司的仓库里停留时间不超过1小时,这是丰田车在当时风行欧美,击败几乎所有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集装箱航运业发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集装箱运输的推广使用所产生的影响。(8分)高三历史(一模)—7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文化的一对基本属性,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①不同民族囿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具有不同的文化;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人们的远行范围日益扩大,文化也必定冲出固有的区域。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后者具有反作用。文化一旦生成,就会向外扩散,当不同的文化主体相遇的时候,就会发生碰撞和相互影响。③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无不具有独特的文化,多姿多彩是文化一种存在状态。同时,正是这种百花齐放的文明,才有了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同文化平等和谐共存的新体验。围绕“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材料的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高三历史(一模)—8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ACBBDCBDDA题号答案BACBAD【解析】根据材料“东北辽西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经过细心磨制的石器工具,居民还建筑了大小祭坛和房屋”可知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早期国家雏形的特征,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人类在新石器早期就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出现阶级分化的表现,故排除D项。2.C根据材料判断汉武帝时期制订的这一措施为均输平准,该措施的实施根本目的在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打击富商大贾和稳定地方物价都不是该措施的根本目的,故排除B、D项;均输平准是一项经济措施,达不到消除地方割据的政治结果,夸大了措施的作用,故排除A项。3.B根据材料唐代对于“上封事”这种谏议方式的规定,一方面允许谏官随时进封事,另一方面对谏官工作量有了规定,这样细致的规定根本上都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上封事是用书面章奏陈述为政得失的一种谏议形式”,可知该制度是针对君主为政得失的,故排除A项;上封事制度也不主要是调整君臣关系的,故排除C项;唐代统治者对上封事制度的重视可以展示君主纳谏胸怀,但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D项。4.B根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宋朝,根据材料“喝茶的人遍布全国”“带来了对货币的需求的激增”可知茶叶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纸币的诞生,故B项正确。“茶叶开始被大量长途贩运和销售”说法错误,排除A项:茶叶这种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但并未引起根本性变动,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茶叶一种长途贩运的大宗商品,排除D项。5.D根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清朝,根据材料“清朝的皇帝在各地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以儒家赋高三历史-1予的皇帝的身份出现在中原地区,以大可汗的身份出现在满蒙地区,以文殊菩萨转世的身份出现在西藏地区”,这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观念,进而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D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做法会增强人们的国家认同观念,进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而不会直接促进疆域、封建制度、民族间平等的发展,排除ABC项。6.C根据材料可知,1857年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虽然失败,但英国政府看到了民众的反抗力量,同时用直接殖民统治的方式统治印度,这给英国的财政等方面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影响了当时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英国既要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又要避免直接控制中国所带来的沉重负担,故C项正确。“以修约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年,排除A项;“策划划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的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排除B项;“最终确定‘以华制华’的侵华方针”的背景是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中国人民反抗的力量,放弃瓜分中国的想法,排除D项。7.B根据材料,建党时期邓中夏对工人运动指导,从表中内容可以看出,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向工人阶级渗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答案为B项。材料能看出党成立的思想条件,但无法体现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党的成立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推动的,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是资产阶级思想,故D项错误。8.D根据材料,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的土地政策是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实施的原因有什么,这是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现农民的土地愿望,进而实现农民当家做主,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故①②④正确,而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变化而有所变动,如抗日战争时期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9.D党的精神谱系是党成立后,伴随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实践凝结的优秀精神品质,其中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大庆精神体现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积极促进经济发展;两弹一星精神是致力于加强国防和安全的措施,故答案为D项。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指的是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模式,但不是照搬,故B项错误;备战备荒是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故C项错误。题中要填写的是中国改革事业发展历程,从改革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深化改高三历史—2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间是全面改革阶段,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故A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3年提出,故B项错误;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故C项错误;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对外开放的成果,且90年代初形成,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的认知和应对措施,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开展国际合作的态度,故B项正确。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全球治理改革,材料没有体现,故AC项错误;确立国际主导地位,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阻止中央集权体系的发展,可以印证两河流域早期城邦社会状况,故A项正确。尼罗河、印度种姓制度、古希腊城邦都不符合材料对应的时空条件和主要内容,故BCD项错误。根据材料,12世纪以来,王室市场监察官监管经济活动,尤其度量衡,结合所学知识,该现象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庄园经济没有彻底瓦解,况且庄园经济的瓦解也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市场秩序的混乱,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专制王权的加强,在中世纪后期,况且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条件,故D项错误。图示主要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前的背景,以及少部分工业革命的表现,根据设问图示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首起英国的原因,故B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必然性,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英国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是英国在殖民扩张方面的表现,故C项错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由来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兴起,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致力于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民族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民族解放的同时又争取自身发展进步,促进了其现代化,故A项正确。亚非拉国家不都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亚非拉的合作,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1961年兴起的,材料贯穿整个20世纪,故D项错误。近年来,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反对、破坏国际合作,设问该行径本质上反映了什么?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发展疲软和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故D项正确。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有效方法,说法不对,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手段,终有高三历史—3恶果,而且说法片面,不能反映本质,故B项错误;个别政党和领导人的政治理念,说法表面、片面,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7.(1)历史悠久;内容全面,不断完善;国家制定法律保障实施;越来越细化、严格。(6分,任答三点即可)(2)积极:有利于维护澄清吏治,减少腐败,稳固政权;有利于加强封建国家行政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防止官员结党营私,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4分,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古代回避制度提高了国家制度的运行成本;容易造成异地官员对当地情况不了解,官民产生隔阂,不利于政务处理;回避制度容易僵化,降低行政效率;回避制度是一种预防性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官场中已有的问题。(3分,任答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中“中国历史上的人事回避制度,渊远流长”可知该制度历史悠久;根据该制度在汉朝、唐宋、明清的表现可知其内容全面,不断完善;根据材料中东汉“三互法”的颁布可知该制度有国家制定法律保障实施;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分类越来越细化,大体分为籍贯回避、亲属回避、职务回避以及科举回避四类。”、“别头试”的设置、“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相隔在五百里之内者,仍照隔省回避之例,一体”等内容可知该制度越来越细化、严格。(2)本题是评价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中“唐中叶以后,舞弊现象案层出不穷。为力求公正,……”等内容可以得出回避制度有利于维护澄清吏治,减少腐败,稳固政权;另外结合教材“官员的选拔和管理”章节里的相关内容得出回避制度有利于加强封建国家行政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防止官员结党营私,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等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中的“士大夫离家既远,动辄数千里”,“舟车驴马夫之费,其给之也,非斥产即揭债;其偿之也,非国帑即民膏”,可知回避制度提高了国家制度的运行成本;根据材料“到官之后,言语之不通,风土之不谙;利弊则咨访无从,狱讼则词听无术,不得不倚奸胥为耳目,循宿弊以步趋”可知回避制度容易造成异地官员对当地情况不了解,官民产生隔阂,不利于政务处理,回避制度容易僵化,降低行政效率;另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可知,回避制度是一种预防性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官场中已有的问题。18.(1)不变: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服务于抗日战争大局的需要;始终聚焦抗日救国的时代主题;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每点1分,共计3分)变:防御阶段:动员军民积极参战,坚定抗战信念,以增强全国抗战的力量。相持阶段:反投降,反分裂,以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反攻阶段:力倡发展生产,实现民主,以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每点2分,共计6分)(2)历史意义:激发晋察冀根据地以及全国民众投身抗战的热情;塑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建构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民族记忆。(每点2分,共计6分)【解析】(1)本题是归纳题。时空是中国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军民积极参战,坚定抗高三历史—4战信念”“抵制投降,反对分裂”等内容,联系教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归纳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语的不变主题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服务于抗日战争大局的需要;始终聚焦抗日救国的时代主题;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中防御阶段的“检阅、扩大、健全一切武装”“军民积极参战,坚定抗战信念”等内容得出防御阶段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语在防御阶段宣传的侧重点是动员军民积极参战,坚定抗战信念,以增强全国抗战的力量;根据材料中相持阶段“抵制投降,反对分裂”“各阶层人民更巩固团结起来,军民更亲密的团结起来,准备大规模的反攻,迎接胜利。”等内容得出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语在相持阶段宣传的侧重点是反投降,反分裂,以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根据材料中相持阶段中“……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之一为‘发展生产’。”和反攻阶段中“继续加强军民团结,克服困难,迎接胜利。”等内容得出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语在反攻阶段宣传的侧重点是力倡发展生产,实现民生,以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2)本题是意义题。时空是中国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得出结论:晋察冀日报的七七事变纪念语有利于激发晋察冀根据地以及全国民众投身抗战的热情;塑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建构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民族记忆。19.(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集装箱运输业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完善;越南战争的影响。(4分,任答四点即可)(2)码头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新的工作机会产生(新的就业);新型集装箱港口城市兴起、发展,促进经济中心的转移;水手心理压力的增加;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巨变;经济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深。(8分,任答四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1966年以后”和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随着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发展”“随着码头设备、装卸设备的发展”“随着美国大兵找到了运用集装箱运输的最高效的办法”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集装箱航运业发展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集装箱运输业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完善、越南战争影响的结果。(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码头工人罢工”“新兴集装箱港口的诞生”“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和所学,可知集装箱运输的推广使用产生了码头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新的工作机会产生(新的就业)、新型集装箱港口城市兴起发展,促进经济中心的转移的影响;根据材料“水手们几乎无法用装卸货物的时间在岸上潇洒走一回”可知失去一定休息娱乐时间,使水手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