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自考写作技巧与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写作技巧与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写作技巧与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写作技巧与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写作技巧与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言文学自考写作技巧与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词语属于汉语的成语?

A.言语

B.气氛

C.风俗

D.雅致

2.以下哪一部作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

A.《将进酒》

B.《琵琶行》

C.《滕王阁序》

D.《梦游天姥吟留别》

3.古代汉语中,“子”字用作什么词性?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4.下列哪个词组是汉语中的成语?

A.油头粉面

B.一举两得

C.眉清目秀

D.一言难尽

5.汉语的语法结构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A.主谓结构、主宾结构

B.主谓结构、动宾结构

C.主谓结构、偏正结构

D.主宾结构、偏正结构

6.下列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声母”?

A.日

B.水

C.子

D.人

7.汉语中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语言风格不同

B.语法结构不同

C.字词用法不同

D.以上都是

8.下列哪个作品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A.《登鹳雀楼》

B.《静夜思》

C.《将进酒》

D.《琵琶行》

9.古代汉语中,“之”字用作什么词性?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10.下列哪个词组是汉语中的成语?

A.满载而归

B.略知一二

C.欢天喜地

D.一言为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1.下列哪些作品是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

A.《诗经》

B.《楚辞》

C.《史记》

D.《庄子》

12.下列哪些属于汉语的修辞手法?

A.对偶

B.比喻

C.设问

D.排比

13.下列哪些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偏正结构

D.定语后置

14.下列哪些是古代汉语的文学流派?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小说

15.下列哪些属于汉语的词汇现象?

A.同义词

B.反义词

C.多义词

D.形容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6.古代汉语中,“也”字只作语气词。()

17.汉语的语法结构主要分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

18.汉语的成语都是四字短语。()

19.诗歌的押韵规律是押韵平仄相同。()

20.古代汉语中,“之”字只能作介词。()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题目:请简要阐述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现象,并举例说明。

答案:

文言文中的“活用”现象是指在句子中,一个词根据不同的语法作用或意义,灵活地改变其词性或词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言文“活用”现象及其例子: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侍”本为名词,意为“陪坐”,在此处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温故而知新。其中“故”本为形容词,意为“旧的”,在此处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师”本为名词,意为“老师”,在此处活用为动词。

4.副词活用为动词:

例:子路率尔而对。其中“率尔”本为副词,意为“随便地”,在此处活用为动词。

5.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君子使民之SIN也。其中“使”本为动词,意为“让”,在此处活用为使动用法。

6.动词的意动用法:

例:子路率尔而对,孔子曰:“尔何伤于吾也?”其中“伤”本为动词,意为“伤害”,在此处活用为意动用法。

这些活用现象使得文言文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古代汉语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古代汉语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是诗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象、传达哲理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或抽象概念,诗人能够创造出富有意境的艺术效果。以下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古代汉语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1.自然景物意象的运用

自然景物意象在古代汉语诗歌中极为常见,如山水、花鸟、风雨等。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人通过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人物形象意象的运用

人物形象意象在诗歌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忠臣、贤士、隐士等。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以自己茅屋被秋风摧毁的形象,象征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3.抽象概念意象的运用

抽象概念意象在诗歌中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体现,如爱情、友情、理想等。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诗人以酒为意象,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表达效果分析:

(1)增强诗歌的意境美。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2)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在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3)丰富诗歌的语言艺术。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解析思路: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短语的一种,选项中只有“雅致”符合成语的构成特点。

2.B

解析思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代表作《琵琶行》描绘了琵琶女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3.C

解析思路:“子”在古代汉语中常作为名词使用,指代儿子或对人的尊称。

4.B

解析思路: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短语,选项中“一举两得”符合成语的构成。

5.B

解析思路:汉语的语法结构主要分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其中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是最基本的。

6.C

解析思路: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选项中“子”是声母“z”的音节。

7.D

解析思路: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语法结构、字词用法等方面。

8.A

解析思路:王之涣是唐代诗人,其代表作《登鹳雀楼》描绘了登楼远眺的壮阔景象。

9.C

解析思路:“之”在古代汉语中常作为代词使用,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10.A

解析思路:成语“满载而归”表示收获丰富,符合成语的构成特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1.ABCD

解析思路:以上作品均为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12.ABCD

解析思路:对偶、比喻、设问、排比均为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3.ABCD

解析思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偏正结构、定语后置均为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

14.ABCD

解析思路: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均为古代汉语的文学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

15.ABCD

解析思路: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形容词均为汉语的词汇现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6.×

解析思路:“也”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作语气词,也可以作副词,表示肯定或加强语气。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