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这几天,一个叫“李子柒”的名字和她的故事真的火了。据称,李子柒不仅在

微博拥有2000多万粉丝,抖音拥有3000万粉丝,甚至还火到了海外。截至目前李子柒虽然

在YouTube只发布了104个视频,但总播放量却达到了让人瞠目的9.6亿!而且这些视频连

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

这绝对称得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然而这次李子柒的火却是缘于人们对她针锋相对

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如此深受世界各地的粉丝喜爱,每年还能赚几百万美

元,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文化输出,因为李

子柒镜头里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落后”的农耕文化,会给国外造成一种“中国落

后”“中国人都在务农”的印象,因此是一种负面文化输出。

另一方面,李子柒的视频也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好像展示的都是中国负面、落

后甚至腐朽的糟粕吧?与此相反,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对她和她的视频人美、景美、意境更美

的溢美之词。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

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

诚然,李子柒作为一种“现象样本”确实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没必要将其上纲上线或妖

魔化。她和前段时间同样引发热议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一样,就是自媒体和直播风口上崛

起的一个成功网红,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和商业浪潮的一个弄潮儿。

(摘编自《对李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

东方网,2019年12月120)

材料二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李子柒是不是一种文化输出?有种看法认为,她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过于肤

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

但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确实传播了一种文化面貌。另一方面,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

后”,未免有点太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

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李子柒的走红,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贡献中国智慧,也有一定启

示。现在,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大降低了人们

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

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

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就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各种软文化产品,让人

爱看想看,才能把具象文化传播向外。作为这一路径的探索者,李子柒的经验值得借鉴。

(摘编自《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

《南方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讲好中国故事,不必只拘泥于宏大叙事。“嫦娥”上天、“蛟龙”入海、高铁

飞驰、5G网络通天下,我们的对外传播对这些成就多用笔墨,有利于构建一个开放、自信的

中国形象,有利于在国际舆论场中创建更多的中国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而美”的事物

不值得传播。

比如李子柒制作的短视频,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乍看起来似乎没

什么稀奇,但实际上,这些视频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等元素,融合了中国农

耕文明中的传统习俗,这种精致、可亲、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文化产品,可以说某种程度

上打开了一扇扇小小的窗子,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

国文化,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讲好中国故事,在于是否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国内媒体如今在海外落地的不少,

但有广泛影响力的还不够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出在表达方式上,宣传甚至说教的意味太浓,

悬在“臭氧层”之外,让人难以接近。其实,“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提法本身就已经为文

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哪里来、爱好什么、过着

怎样的生活。能够做到这些,也就真正实现了有效传播。

李子柒在海外大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她的视频,没有配发字幕,很多外国网友听不懂

她在讲什么,但这并没有影响传播效果。因为,她用了另外一种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的语

言”:最真实的生活。我们生而为人,都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美好,都对地球另一个角落人们

的生活充满好奇。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价值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多一些有感而发,少一些刻意为之。李子柒说,当初自己的想法很简单,

只是想告诉那些远离了乡土、自然的人们,原生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不曾刻意策划,只

做一个农耕生活忠实的“记录者”,她着眼于平凡的生活,却收获了不平凡的成就。

这也告诉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回归初心,做最纯粹、有意义的事情。所谓“无心

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生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人或事,也会在大洋彼岸引发共鸣。遵从内

心的召唤,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无形中或许就契合了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的交汇点,在

“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达到传播的目的,这比带着很强的动机、预设宣传目标,然后再生

搬硬套罗织内容形成的产品要好得多。

(摘编自《李子柒走红海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网,2019年12月11H)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及其故事在海内外的火爆,与其在微博、抖音及YouTube上的粉丝数量有关,

也得益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幕,画面很美。

B.李子柒的视频内容,多展现中国乡村的人美、景美、意境美,但其背后有团队支持,

存在商业运作,这使她的视频“太假”,从而招致批评。

C.李子柒的走红,反映了传播环境变化背景下,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具有消

除理解障碍、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作用。

D.透过李子柒的走红,回归初心,用无心之举,讲述生活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带有

强烈的动机及明确的预设的传播效果要好很多。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针对李子柒的火爆,存在着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即成

功的文化输出和负面的文化输出。

B.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将其农村乡土题材视频等同于落后粗鄙,也不应将其提升至文

化输出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

C.李子柒的视频,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神。

D.李子柒现象为利用生动亲和的大众文化,探索如何使文化产品达到与美国电影、日本

动漫等一样的效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李子柒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拥有众多粉丝,只是自媒体和直播界的一个成功网红而

已。”

B.“尽管李子柒没有想到有众多的海内外粉丝,但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

的重任。”

C.“李子柒在镜头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乡土,不是有意展示

乡村的落后与丑陋。”

D.“李子柒的视频深受海内外大众喜爱,但她和李佳琦一样,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

者。”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5.在如何看待李子柒现象的问题上,三则材料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棣花之荷

徐祯霞

对于棣花的荷,我好奇着,疑惑着,一直处于隔县观望的状态。天下美荷,多在南方,

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养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养得如此多的荷?更何况是千

亩之荷,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去过棣花的人都说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划船,花开之际,一眼望不到边,荷头攒动,

绿叶招展,真真是个美煞人也。人如此说,我是有些不相信的。我始终以为,不是荷有多美,

而是荷因为棣花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长在棣花的土地上,贾平凹出生在棣花,人

因贾平凹而来棣花,因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贾平凹而与其它的荷大

大不同了。

这些年见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园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的荷。尤其

是在济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大明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

辜负传说,石桥、曲廊、画舫、古亭,都是最美的风景画,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

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忽然楹联出现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是对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

棣花的荷塘开放好久了,我一直没有去,常见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兴致。一个偶然

的机会,来到丹凤,同行之人要去看棣花的荷,便陪同前往。来到棣花,放眼四望,棣花的

荷竟不逊于大明湖的荷花,我诧异,在秦岭山中,一个崇山峻岭的县城,也会有如此浩瀚的

江南之地,烟波水乡,让我吃惊不小,千亩荷塘,真不是一个传说。我不仅诧异了,而且惊

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乡,而就在我所处的商洛,也一样有着一个水光敝潮荷叶田田

的水乡,我竟然几年视而不见,太辜负这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了。

来到荷塘边,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绿荷、拱桥、

长亭、游船,一眼望不到边。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总是喜欢江南的

开阔,喜欢江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视觉,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

到小江南的感觉,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我不禁心动起来,划船去,划船去!

我们上了船,船顺着水道“嗖”地向前驶去。第一次坐船,坐北方荷塘中的船,这种感

觉是兴奋且激动的。我一边用手拍水,一边欣赏着满塘的荷花,突然想起了杨万里的诗:“红

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疑是汉殿三千女,半是红妆半淡妆。”此诗恰好写出了此

时荷塘的景色。水波两边,荷花开得正艳,粉的,白的,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正

是赏荷时节,我们在无意之中赶上了一塘荷的盛宴,观赏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态,袅袅婷

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绽放。

蓦然想起了晋乐府《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

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此时,不是采莲的季节,我只能臆想一下。我是没有采过莲子

的,愈是没有机会体验的事,愈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船依然在行进,我们已经置身在满满

的荷丛当中,纵眼四周,全是荷,挤挤挨挨,将我们簇拥着,心也如这船儿荡漾了起来。

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0万物都有自己的不同,在荷的世界里,每一朵荷看似相同,

其实又是不同的,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地域地貌特征,都会让它们产生很大的不同,

有的肥厚,有的瘦削,有的丰硕,有的娇艳。而在花的世界里,它们又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轮

回。有早开的,有晚开的,有绽尽一生风华的,也有被无情的风雨摧折的,而我们看到的,

都只是它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它们的艰辛与磨砺我们却不知。棣花的荷,也注定有过艰

辛,也是从一个个小的叶片逐渐成长起来的,长成这郁郁葱葱健硕丰满的荷塘,而最终盛开

成这一片天光灿烂的荷花。因此,任何的成长和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贾平凹辉煌的文

学成就,也是贾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耕耘,

他如何能著作等身?如果没有写出优秀深刻的文学作品,他又如何能屡屡获奖,以至“荷叶

田田”呢?

棣花的荷,注定是与别处的荷不同的,它有着别的荷所没有的成长经历和故事,有着自

己的性格和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它与天下荷是相同的,又与天下荷是不

同的。

正如,众生有别。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荷塘,认为人们因为

作家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花。

B.看到棣花的荷塘,作者感到惊诧和惊喜,为崇山峻岭中的棣花千亩荷塘的美景而陶醉,

为对距离自己最近的美景却视而不见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C.作者看到棣花之荷,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说明作者骨子里还

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

D.经过棣花观荷这件事,作者得到了人生有益的教训和经验,那就是只要对于一件事情

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否则不能妄下断言。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没有探究棣花荷花的兴致,波澜起伏,造成鲜

明对比,从而使读者对棣花之荷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B.文中“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

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有韵律感,与大明湖荷之美相得益彰。

C.“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运用了拟人手法,“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

的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

D.通过对棣花之荷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作者引发联想,由荷花联想到了人,由棣花

之荷联想到了贾平凹,认为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8.文章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举三例加以分析。(4分)

答:

9.作者在结尾说“正如,众生有别”。请根据文章内容解释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尊。沛相陈珪举举康,太尉黄琬辟,皆不

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

复称重煮熟便侬语其.节度食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

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羊。若病结

积在内,当须夸IJ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

肠澈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

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

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巴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

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

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

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苜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

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日:“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

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通数经:①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②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③指佛经。文

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沛相陈珪举率廖: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C.病亦行手:“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通“瘗”,“病

愈”的意思.

D.考验草胪:即“首伏”,坦白服罪。首伏,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意味

着头低下认罪。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

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过。

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

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

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

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4分)

译文:

(2)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4分)

译文:

14.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

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

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

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

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16.“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⑵《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⑶《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乡土文化既是….…①.……,又是….…②…….,更是.……③….…。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

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

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轰轰烈烈,展现

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接踵而至的旅游胜地,

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

鱼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箍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

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

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饱经风霜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

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

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

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

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

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9.文中开头用了下列三个分句阐释乡土文化的内涵,请为它们排列顺序并简要说明理

由。(4分)

①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

②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

③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答: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下半句形成对偶。(4分)

答:

21.仿照下面的诗句,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5分)

墨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65个字。(4分)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162天。本次北

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960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

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

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

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

亡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

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

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

议书,倡议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

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1.解析:A项强加因果,粉丝数量多是李子柒“火”的表现,而“短视频没有字幕”无

中生有,原文为”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

感'画面太美'”,只是陈述“火”的表现;B项曲解文意,原文为“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

‘太假’,或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

是纪录片”;C项,“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错,偷换概念,主观臆断,原文为“短

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

答案:D

2.解析:“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

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文化精神”错,无中生有,原文为“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苦奋

斗、勤俭节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答案:C

3.解析:材料一论点是“对李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

输出文化的重任”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它事实上成了“对李子柒现象上纲上线”的论据,

因为“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的重任”。这是对“李子柒现象”的拔高理解。

答案:B

4.答案: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②论证角度丰富多变:③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

解决问题的总分结构;④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每点1分)

5.答案:①材料一的观点:对李子柒现象,既不能上纲上线,将其拔高到文化输出和国

家形象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也不必对其妖魔化,将其视作落后、丑陋、粗鄙;李子柒就

是一个成功网红和商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而已。②材料二的观点:李子柒现象给人以两方面的

启示:一是故事虽小,但很真实,它反映了各国文化中如仁爱、勤劳、勇敢、平等、与自然

和谐相处等共同价值理念;二是善于利用丰富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发挥大众文化亲和生

动的特性,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③材料三的观点: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讲好“小

而美”的中国故事。(每点2分)

6.解析:A项,“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荷塘”

错误,不全面,原因还有“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C项,“说

明作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错误,无中生有,没有对北方

的荷花看不上眼。D项,“只要对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错误,原文只是说

“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并不能得出“只要对于一件

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

答案:B

7.解析:“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错误,"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

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的特点,此处没有进行比较。

答案:C

8.答案:①引用大明湖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能更好地概括大明

湖荷花浩瀚无边的美丽景色。②引用杨万里的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塘的景色,各色荷花

竞相开放,共争一池春色,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意。③引用乐府《采莲曲》,引发联想想象,丰

富文章内容。(每点1分,答满3点4分)

9.答案:①棣花之荷与别处的荷不同,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地域特征。②棣花

养育了的作家贾平凹与众生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

事和人文情怀。③表达了作者对棣花之荷的赞美和对像贾平凹一样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

的人的敬仰。(每点2分)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又精方药”与“其疗疾”要断开,“合汤不

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排除A和D,“心解分剂,不复称量”,心里了解药剂的用量,不

用再称量。排除B,故选C。

答案:C

11.解析: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

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自上

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答案:B

12.解析:A项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

答案:A

13.答案:(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

命。”(“近”“济”“恒”各1分,语意连贯1分。)

(2)荀或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

他。”(“实”“县”“宜”“含宥”各1分。)

14.答案: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

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或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

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

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

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

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儿

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

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

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

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

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

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

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

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

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

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

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就好了。不过华佗本

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

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