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苏辙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弑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府辛,仁宗亲秋高,辙虑或倦于
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
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
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理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
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
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
乞度借煤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育苗法遂
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
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
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
t:“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
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
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
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辙性迎世笛苣为
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生终不可持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音房》
《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
轼相迫/
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
轼相迫/
C.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旺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既与兄
轼相迫/
D.辙性沉静/简洁为文底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
轼相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举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并选拔特殊人
才。
B.春秋,春季与秋季,也代表一年四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文中指人的年岁。
C.丁父忧,即遭遇父亲去世,官员在位期间,如遭遇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
孝。
D.《诗传》,诗,指《诗经》,是六经之一;传,古代解释经书的的著作,与《师说》中
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参加制举,文章言词激切。苏辙在制举的策论文章中,因为激切地谈论朝廷宫禁
之事,虽然被皇帝理解,但最终还是被列入下等。
B.苏辙为国为民,劝说王安石。王安石施行青苗法后,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求未收取的
财利。人们很相心.委托苏输写信劝说干安石C
C.苏辙体谅士子,建议考试从旧。司马光想改革科举考试,但苏辙认为考试时间将近,
建议来年的考试除了稍作变动外,尽量一切如旧。
D.苏辙敢于直言,不以谄媚为事。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执政的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辙
均能直言其弊,不因对方位高权重而畏缩不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
(2)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5.文天祥评价苏辙为“直言”,文中哪些事件可以体现这个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弑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
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延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
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
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
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安石日:“君言属有理,
当徐忠之,”自此逸月不言青苗。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借探数千为本钱,于陕西
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育苗法遂行。安石因布八使之四方访求
遣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英敢言械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升之止
之,以为河南推官。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
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者:“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
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
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自元佑初,一新庶
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推撼在位,吕大汾、刘挚
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疑不决,辙而斥其非,复上疏曰:
“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且君子小人,势同冰
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用耻,击之则难去,君
子洁身重义,沮之则隐退。”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
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
可。
B.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
可。
C.安石因遣八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牛事/皆莫敢言獭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
可。
D.安石因造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席[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
可。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但名和字常常存在一定的联系。
B.“见”的意思是看见,“见”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见”字含义相同。
C.元祐,皇帝年号,古代常用帝王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
D.“以”的意思是来,“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的“以”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殿试制科策问,苏辙对官禁朝廷的事论述得
尤为激切。他的策问试卷引起了较大争议。
B.王安石让苏辙入三司条例司,王安石拿出《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说了其
不足之处,后来他的竭力陈说惹怒了王安石。
C.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
新的条例,而苏辙反对立即改变科举条例。
I).元丰年间的旧党常常兴起邪说来动摇在位大臣,吕大防、刘挚很忧虎,想稍加推举任
用他们。宣仁后在苏辙上疏后依然犹像不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育苗。
(2)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隐退。
10.苏辙在殿试制科策问时讲政事得失,论述激切,各位考官对苏辙的策问试卷的评判有
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量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
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鼬。考官司马光第以三
等,范镇难之。惟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日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诵
我停里狷丕住区里名工等搜商羽茎事推官神宗立已二年,辙上节言*,召对延和股。时王
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
安石日:“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遗月不言青苗。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
僧煤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
石因遭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英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
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
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奇》、《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
言:“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
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祐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
为晚也。”光皆不能从。自元祐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
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掳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
宣仁后疑不决,辙而斥其非,复上疏曰:“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
人,则主忧国殆。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
败。”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日:“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
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曰/以直言召入/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
/
B.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假商州军事推官
/
C.仁宗日/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
/
D.仁宗曰/以直言召入/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
/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但名和字常常存在一定的联系。
B.春秋,春季与秋季,泛指四时;还表示年纪。这里的含义是后者。
C.《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D.元祐,皇帝年号,古代常用帝王年号纪年,一位帝王只用一个年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殿试制科策问,苏辙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
尤为激切,他的策问试卷引起了较大争议。
B.王安石让苏辙入三司条例司,王安石拿出《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说了其
不足之处,后来他的竭力陈说惹怒了土安后。
C.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
新的条例,而苏辙反对立即改变科举条例。
I).元丰年间的旧党常常兴起邪说来动摇在位大臣,吕大防、刘挚很忧虑,想稍加推举任
用他们。宣仁后在苏辙上疏后依然犹豫不决。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育苗。
(2)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
答案
1、A句意: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
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高超的地方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
“沉静简洁”是苏辙的性格特点,“汪洋澹泊”是苏辙的文章风格,所以“辙性沉静简洁”后断
句,排除CD;
“其高处”作“殆与兄轼相迫”的主语,“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中可不断开,排除B。
2.[)“不同”错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其
中的“传”也指“古代解释经书的的著作二
3.B“人们很担心,委托苏辙写信劝说王安石”错误。苏辙写信劝说王安石是出于自己心
意,并不是受众人委托。
4.(1)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笫三等,
范镇感到为难。
(2)苏辙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把罪名施加给他。
5.(1)在制举考试中向皇帝直言朝廷之事;
(2)向王安石竭力陈说不可派使者寻求财利;
(3)劝说司马光不要过分改变科举内容。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加制举的策论考
试。宋仁宗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倦,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
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激切。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
免。考官司马光将他免于第三等,范镇感到为难。考官胡宿认为对皇上不恭,要求融落
他。仁宗说:“本来是想用直言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
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过了三年,为大名推官。过一年,道父
丧。服丧后,神宗已即位二年,苏辙上书论政事,被召见于延和殿。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
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条例司作为属员。王安石拿《青苗书》出来让苏
撇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上奏请求发给几千
份度僧煤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
合,于是青苗法实行。王安石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
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
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之劝阻,任为河南推官。宣仁后垂帘听
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革除弊政。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
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说:“进士来年秋天考试,没有多少
日子了,而议论没有及时决定。诗赋虽然是小技,但要讲究声律,用的功夫不浅。至于治
经书,诵读和讲解,尤其不是轻易的事。总之,来年都还不能实行。请求来年的考试,一
切还照旧,悔有经书的释义兼取注疏及各家议论,或提出应举者自己的见解,不专用王安
石的学说。并罢去对律令释义的考试,使应举的人知道有定论,一心一意做学问,以待选
拔考试,然后慢慢地议论元祐五年以后科举的条例,也不算晚。”司马光都不听。苏辙性
情沉龄简洁,写文聿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
终究不可掩饰,他高超的地方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
解》《栾城文集》都流传于世。
6、D句意:王安石于是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去,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
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
可行。
“八使之四方”中“八使”是主语,“之”是谓语,“四方”是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辙”是“以书抵安石”的主语,应在“辙”前断句,排除B。
7.B
A.正确。
R.“辙自谓必见釉”的意思是: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落。见,被。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
意思是: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见,相见。二者不同。
C・正确。
D.“以平夙怨”的意思是:来平息过去的怨恨。以,连词,表目的。“忽魂悸以魄动”的意思
是:忽然我魂魄惊动。以,连词,表并列。二者不同。"以”字含义不同,正确。
8.D“宣仁后在苏辙上疏后依然犹豫不决”错误。根据原文“宣仁后疑不决,辙面斥其
非……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
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己”可知,苏辙的上疏得到了宣仁后的肯定,宣仁后认为苏辙的话极
合理,众大臣都顺从并赞成,“调停”之说就此作罢。
9.(1)干安石说:“你的话确实有理.我当慢慢思考。”从此超过一个月不讲青苗法。
(2)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
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
10.①司马光将苏辙置于第三等,②范镇感到为难,③胡宿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要求黜
落他。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殿试制科策问。宋仁宗
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政事感到疲倦,所以尽力讲政事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
论述得尤为激切。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落。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
等,范镇感到为难。只有考官胡宿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要求鼬落他。宋仁宗说:“本来
想用直言来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
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
条例司。王安石拿出《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王
安石说:“你的话确实有理,我当慢慢思考。”从此超过一个月不讲育苗法。恰逢河北转
运判官王广廉奏请发给几千份度僧煤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
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于是青苗法央行。王安石于是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去,
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
苏辙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发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之幼
阻,任为河南府推官。宣仁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革除弊政。司马光因王
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
说:“请求来年的考试,一切还照旧,只有经书的释义兼取注疏及各家论议,或提出应举
者自己的见解,不专用王安石的学说。并罢去对律令释义的考试,使应举的人知道有定
论,一心一意做学问,以待选拔考试,然后慢慢地议论元佑五年以后科举的条例,也不算
晚。”司马光都不听。从元佑初年开始,政局改变一新。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人心已经安
定,但元丰年间的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常常兴起一些邪说来动摇在位大臣,吕大防、刘
挚很忧虑,想稍加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过去的怨恨,叫作“调停”。宣仁后犹球不
决,苏辙当面指责这做法不对,又上疏说:“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君主就威严而国
家安宁太平;疏远君子,任用小人,那么君主就有忧患而国家危险。况且君子和小人,在
形势上如同冰和炭一样,在一起相处必然相争。一争之后,小人一定取胜,君子一定失
败。为什么呢?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
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奏疏送入宫中,宣仁后命令宰相在帘前诵读,
(然后)说:“苏辙担心我们君臣要兼用正和邪两种人,他的话极合理。”众大臣都顺从并
赞成,“调停”之说就此作罢。
11、A句意:仁宗说:“本来想用直言来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
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
“召人”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不得己”是固定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2.D“一位帝王只用一个年号“错误,一位帝王可用多个年号。
B.D“宣仁后在苏辙上疏后依然犹豫不决”错误。根据原文“宣仁后疑不决,辙面斥其
非……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
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己”可知,苏辙的上疏得到了宣仁后的肯定,宣仁后认为苏辙的话极
合理,众大臣都顺从并赞成,“调停”之说就此作罢。
14.(1)王安石说:“你的话确实有理,我当慢慢思考。”从此超过一个月不讲青苗法。
(2)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君主就威严而国家安宁太平;疏远君子,任用小人,那么
君主就有忧患而国家危险。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殿试制科策问。宋仁宗年岁
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政事感到疲倦,所以尽力讲政事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
得尤为激切。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落。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
范镇感到为难。只有考官胡宿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宋仁宗说:“本来想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年二季度协议离婚房产拍卖收益分配细则
- 《养老保险政策解读》课件2
- 建筑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酒店投资协议范例二零二五年
- 员工宿舍安全免责协议书
- 二零二五员工安全责任协议书
- 员工外出协议书
- 借款承诺书二零二五年
- 餐具破损赔偿管理制度
- 高校餐厅规范管理制度
- 幼儿园《开关门要小心》
- 29《马说》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 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范本
-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及国标钢结构焊接规范介绍刘景凤PPT教案
- 车站主体结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终稿(专家意见修改的)-副本
- 景观环境与行为特征
-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 小学美术国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复习内容
- 110kV升压站电气设备调试方案
- 四川省中学生学籍卡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