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特
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神经纤维膜上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即
为动作电位。
关3.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
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键
4.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
语
向前传导的。兴奋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
句向传导。
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
部分。
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7.人体安静时主电前脏、肌式朝翁怨的代谢过
程释放热量,运动时人主要依靠增加赫S动来增
加热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1理解・教材新知探究式学习|层级化设计|新知个个击破|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
(2)神经系统的作用aa
神经
(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a
系统
(4)动作电位的概念aa
的结
(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ab
构与
(6)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b
功能
(7)大脑皮层的功能aa
(8)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概述
状以喉”为基础,突出“©主学习”
一、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i.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1)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
(2)体液调节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影响下进行的。
2.神经系统的作用
(1)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体内、外刺激,作出反应,直接调节或控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
活动。
(2)通过调节或控制内分整系统的活动来影响、调节机体各部分的活动。
二、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
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树突是胞体发出的短突起,轴塞是胞体发出的长
突起。
(1)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且沿轴塞传送出
去。
(2)神经纤维:地隽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称神经纤维。
2.神经
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各神经纤维间具有绝缘性。
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一反射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①如图是反射弧结构,请填出A〜E各部分名称。
A.感受器;B.传入神经元;C.反射中枢;D.传出祖经元;
E.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②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反射弧中任何一
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
(4)反射类型:
①简单反射:如瞬目反射、瞳孔反射、膝反射、屈反射等,其中膝反射是仅由一个感
觉神经元和一个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完成的反射。
②复杂反射:如跨步反射、直立反射、性反射等。
四、动作电位的产生实例分析
1.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2.动作电位的产生实例
(D实验材料及实验处理:
实验材料: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处理:电刺激(适当强度)。
(2)实验现象;
实现现象1:腓肠肌收缩。
实验现象2的图像呈现:
电表
电极r®~i电极-(O-|+
।II।■~11■1
电刺激[坐骨神经
(3)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1:刺激部位产生了神经冲动,冲动是可以传搔的,当神经冲动传播到神经末
梢后,再从神经末梢传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
实验结论2: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负电波沿着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就是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w问题________________
队以号C*为辅生,突出“合作交密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哪个更迅速,更准确?有什么意义?
提示: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体液调节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影响下进
行的。通过神经调节可以对身体内外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
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正常完成,大多数反射活动需
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神经元参与,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________________
MH以“点”为关此突出“教师主导”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传入神经
反
射
中
枢
器:Q传出神经
反射弧结构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兴奋无感觉无效应
传入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反射中枢无感觉无效应
反射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无感觉无效应
传出神经元将兴奋由反射中枢传出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有感觉无效应
(1)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判定方法:①看神经节(传入神经元的胞体),有神经节
的是传入神经元;②看突触结构;③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
经元,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2)与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受器(由神经末梢组成,里面没有突触),与传出神经元相连
的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相连接处叫突触)。
(3)最简单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反射中枢就是传入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4)中间神经元有可能是抑制性神经元,它释放的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5)相应的反射都需要适当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上,反射弧任何环节受损,反射都不能
进行,刺激别的地方可能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
知识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供选考学生使用)
1.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一一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的去杨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极化状态:细胞膜内外的各种离子浓度是不等的,膜内钾离子浓度高,膜外钠离子
浓度高e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内的钾离子
不断向膜外扩散,而膜内的负离子则不能扩散出去。膜外的钠离子也不能扩散进来,此时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为极化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膜电位(静息电位)。
(2)反极化状态: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会立即开放,短时间内钠离子大
量涌入膜内,变成了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的状况,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3)复极化:动作电位产生后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涌出膜外,使
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揄口盯||电位士现:3内负外正
鼠能%H原因:膜1:要对照有通透性,勖K外流使膜外阳
口受刺激
I,vAHtII电位表现:「内正外负
gm九H原因:膜对晅通透性增加,驷:大H涌入膜
tJHII内,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了凝高
|曰广,小|在兴奋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位差
《曹电加口由近十、港内:团兴奋部位一因未兴奋部位
LL1^—I电流力向[股外:冏未兴奋部位一⑩兴奋部位
包电未兴奋部位—电位变化
义奋传*局部电流
(1)方式:兴奋是以曳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叫神经冲动。
(2)过程:神经纤维上受刺激部位和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这个局部
电流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化,也形成动作电位。这样,兴奋不断地以局
部电流形式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
(3)特点: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主要特点是硒的、非递减性、绝缘性。
w问题________________
Ms以侬”为《极,突出“合作交流”
1.极化状态的离子基础是什么?反极化状态的离子基础是什么?
提示:极化状态电位是外正内负,此时膜上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
度外流至平衡形成静息电位。反极化状态电位是外负内正,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Na+通
道会立即开放,K+通道关闭,短时间内Na+大量涌入膜内,变成了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
电位的状况。
2.结合右图探究①②③处单独刺激时,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及方
向。_'la|b
提不:①②a
(1)刺激①:
偏转次数:2次。偏转方向: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2)刺激②:
偏转次数:0次。偏转方向:不偏转。
(3)刺激③:
偏转次数:2次。偏转方向:先向右偏转再向左偏转。
占__________
品以“点“为关弟突出哪师主导”
1.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
二二二TTT.复极TTT
+++~~~:~~
股外Na•浓度高,膜感受刺激,Na.通道Na'通道关闭,K.通道
内K•浓度高;K•通开放,Na.内流(易化开放,K•外流(易化
透性大,K外流(易犷散),使膜成为反犷散),使膜恢笈成
化.散)极凶状态极化状态
~(极化状态)—T反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注:①在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的过程中Na+浓度始终是膜外高于膜内,K+浓度始终是膜
内高于膜外,浓度差是由Na-K泵来维持的,Na-K泵不断地从外吸收K+而泵出Na+,这是主
动转运的过程。
②Na+通道受刺激后开放的早,关闭的快;K+通道开放的迟,关闭的慢。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和特点
(1)传导的机制:
未兴奋部位:
内负外正
电位差
兴奋部位:
内正外负
(2)兴奋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方向与
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如图所示:
局部电流方向
未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
一^春传^^5—
(3)传导具有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
互不干扰。
(4)不衰减性: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
加而衰减。
知识点才突触的信号传递(供选考学生使用)
读麴2
1.结构基础[据图填空]
(1)突触的结构:
A突触前膜
突触卜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一轴突末梢f突触小泡释放化学递质一化学递质经扩散通过突勉间隙一化学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一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侬位。
3.传递特点
(1)特点:单向传递。
'①化学递质只存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小
J泡中
(2)原因[②递质只能由寒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触后膜
议♦攀为哂突—
1.据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回答问题:
一突触小泡
一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一突触后膜
(1)突触前膜分泌化学递质的方式是什么?是否消耗能量?化学递质穿过几层生物
膜?
提示:胞吐,消耗能量,0层。
(2)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说明理由。
提示:是。因为化学递质要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指神经
细胞间的组织液,因此释放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化学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是否具有特异性?
提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化学递质与受体为结合具有特异性。
(4)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过程中,信号的转变方式是什么?
提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
2.填表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类型兴奋在神经兴奋在神经元
项目纤维上的传导之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99
形式99
速度9•____________9
方向9*____________9
提示:?神经元(神经纤W«)?突触?电信号
?化学递质?快?慢?双向?单向
占__________
品以“点”为关比突出哪师主导”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膜
上心一、仆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
构,突触间隙:其内液体相当于组织液
、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或树突的膜
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去轴突木梢五■突触间隙若突触后朕一下个神经元
导怦放化学建房*兴奋或抑制
上一个神经元由电信号下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后膜上的
转化为化学信号受体接受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在此过程中,突触处的信号转换:前膜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后膜化学信号变成电信
号。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由于化学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单
向传递.
(2)总和:兴奋性递质引起后膜去极化,形成小电位,这种电位不能传播,但随着递质
与受体的结合增加,电位可加大,达到阈值后形成一个动作电位。
(3)突触延搁: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发生信号转换,所以速度要比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慢。
4.化学递质的种类和去向
兴奋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
(1)种类
抑制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
(2)递质的去向:迅速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神经末梢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传递
做好准备。
知识点四大脑皮层的功能(供选考学生使用)及体温调节
1.语言功能区[填表]
白洛嘉区韦尼克区
大脑左半球题吐后部与顶叶和枕叶相
位置大脑左半球额吐后部
连接处
表达性失语症1能理解语言,不能说完
损伤病可以听,可以说,不能理解语言
整的句子,不能书面表达思想)
2.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住觉区(中央后回)
(1)躯体运动区:
「支配特点:倒置现象
中央前回顶部,支配对侧上肢运动
支配区域,
中央前叵底部,支配对侧面部运动
(2)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前回旁边的中央后回
支配[中央后回顶部,支配对侧下肢感觉
、区域[中央后回底部,支配唇、舌、咽的感觉
3.体温调节
‘安静时:主要是?内脏、肌肉、脑等
器官
产热<,剧烈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
【机制:物质氧化产热
相
对
严
/①主要散热器官:?皮肤
②散热方式:有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
衡散热《方式,其中?蒸发是重要的散热方式
③在35C以上的环境中,唯一有效的散热
、机制是?出汗
问题_________________
队以号u为辅生,突出“合作交密
1.能理解语言,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不能书面表达思想,是大脑皮层的哪个区域有损
伤?
提示:表达性失语症区,即白洛嘉区。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靠什么来维持动态平衡?
提示: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
占____________
以“点”为关就.突出“物市主导”
1.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支配特点
(1)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即一定部位的皮层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从运动区的上
下分布来看,其定位安排是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上肢代表区在中间,头面部
肌肉代表区在底部。
(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如
大脑皮层右侧的运动区损伤或病变,则身体左侧相应的躯体运动出现障碍。
(3)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
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
表区愈大,手与五指运动在大脑皮层所占区域与整个下肢所占区域相等。
2.体温调节的机理
炎热
I
皮肤冷觉盛受器皮肤温觉感受器
I
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I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I
相应的内分泌腺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某.激素-
I—------1
魏肪代谢慧肌温瞬肌皮肤血汗腺分
管舒张泌增加
‘增加'散热’
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图把握,命题热点
研考题知考情知规律学技巧知能步步升级
以曲线、图示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命题点一
[例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时间(ms)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思路点拨]
———~——I作答1
静息电位和动作》判断图中各区段逐项分析,
电位的形成原因所表示的含义得出答案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意在考查对该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图
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a〜b段和b〜c段分别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此时Na
+内流,顺浓度梯度进行,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d段和d〜e段表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此时K+外流,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答案为C。
跟踪训练
1.右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膜电位
)+35mV
0
A.根据abed的波形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从右向左传导的
B.a处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因钾离子大量外流而低于膜外-70mV
C.b处发生去极化,其机理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
D.d处膜内外的钠钾浓度恢复到原来状态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关系密切
解析:选B根据波形d处前有超极化可知d处复极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从右向左
传导的;a处静息电位是K+外流导致的,但K+浓度始终是膜内高于膜外;b处发生去极化,
其机理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复极化成静息电位的大小由K+浓度差决定,
K+浓度差由钠钾泵来维持。
命题点二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突触的信号传递(供选考学生使用)
[例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思路点拨]
回忆知识回扣题目
实,突触前腰
识别各结构,结合
触
结♦突触间隙其功能分析,得出
枸
答案
,突触后膜
[精讲精析]
选项分析
图中a为突触小体,在突触小体中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传递过程
A项正确
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①是突触小泡,其内容物为化学递质,释放到②突触间隙中是借助于突
B项错误
触前膜的胞吐作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性
C项和D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含有受体,若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则
项正确兴奋部位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易误警示
(1)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即被相关酶分解或被转移,不能长时间存在于突触间
隙,也不会进入突触后膜。
(2)化学递质虽然是小分子有机物,但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此过
程消耗能量),最终由突触后膜的糖蛋白识别。
跟踪训练
2.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化学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
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醵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化学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同时内流
解析:选D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
酶等破坏;化学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根据题图可以看出,
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若化学递质为兴奋
性化学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化学递质为抑制性化学递质,则引起以一
内流。
命题点主以结构图为载体,考查反射与反射弧
)
A.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
C.若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则可在n处和m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思路点拨]
_(«3——---------------------r-tW-n
判断反射弘各部一反射孤各部分的功能及逐项分析,
$
分结构的名称一[兴奋的传导与电位变化得出答案
[精讲精析]神经元乙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其活动可受到
高级反射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的递质会导致神经元乙无法
产生动作电位,所以屈肌舒张;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
受器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会引起伸肌收缩,但由于不是对刺激感受器
的反应,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该点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
冲动在该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所以在n和in处均可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答案
为B。
/〃〃/规律方法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
(1)依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传入神经元上有
神经节,而传出神经兀上则没有。
(2)依据感受器与效应器判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元,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
神经元。
(3)根据突触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如图“一YO一”向右传。
(4)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相连为传入
神经元,如图:
/易误警示
(1)误认为只要效应器反应就是反射。若反射弧不完整,刺激后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
活动,也不属于反射。
(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事实上,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
若刺激过弱,则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
〃〃〃跟踪训练〃〃〃
3.右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
b处给予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电位变化
解析:选D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
律性应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故刺激b处,c处不能
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刺激b处,虽然肌肉能收缩,但由于未经过完整
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命题点四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
[例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觉感受器体骨骼肌
温
调皮肤血管
环境温度节
中汗腺
枢
C
B冷觉感受器内分泌腺
A.人体的冷觉或热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增加产热主要是骨骼肌通过厌氧呼吸完成
C.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为图中的E和F
D.体温调节中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思路点拨]
UO—
明确各结构体痛用的占逐项分析,得
之间的关系过程1出答东
[精讲精析]人体的冷觉或热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骨骼肌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答案为B。
〃〃〃跟踪训练〃〃//
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温度盛受炉、々肃度卷受肃
受血液温度
体温调节中枢
[④]⑤]⑥।⑦3]⑨⑩、
3肤血转)(立毛肌x内脏肌x骨忌肌)Gj逋)0上原)函加)
I物理方赢节礴]I代谢凝不凝
(D从反射弧的结构上看,①和②属于,③属于O在反射弧中,
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O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同时骨骼肌会_________________o
(3)神经和内分泌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调节
为主。
(4)人体的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和两个过程相对平
衡的结果。
解析: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①②③结构的判断和对效应器的理解。①②是连接感受器
和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入神经元;③属于传出神经元;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
经末梢等属于效应器。
答案:(1)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2)收缩不自主收缩(战栗)(3)神经
⑷产热散热
课堂针对练।课下综合练
3应用-落实体验课时节节通关
[课堂回扣练习]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的是
一一一一+♦++_♦+++
052)-(13(EZ)-Q5D
+♦++++++
AB
++++-------
+♦++-------+♦♦♦-----
CD
解析:选D静息状态时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外负内正。
2.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
C.③->②一①一②D.③->②一①
解析:选A刺激作用于神经的右侧,兴奋未传到b时,a、b处膜外均为正电位,如
②,兴奋传到b时,b处膜外变成负电位,如①,再传到ab中间时,b恢复如②,再传到a,
a处膜外变成负电位,如③。
3.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和120mmol/Lo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
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通过Na-K泵排出细胞。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转运、排出是主动转运
B.Na+流入是主动转运、排出是被动转运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转运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转运
解析:选A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Na+的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此过程没有消耗
能量,为被动转运,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通过Na-K泵排出,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
量,所以为主动转运。
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
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
确的是()
解析:选C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
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
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
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项符合题意。
5.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下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
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图2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刺激a点时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解析:选A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可知,刺激a点指针不偏转(不会出现
电位差);刺激b点时,因为兴奋传至两电极所需时间不同,所以指针会出现2次偏转;根
据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可知,刺激c点时,两电极均会出现电位变化,但
时间不同,所以出现2次偏转;刺激d点时,,故指针偏转1
次。
股4o
6.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
电2o
位o
2o
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二
Nn4o
)二6o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8O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选C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原理。未刺激时电位
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
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高于低Na+海水中的浓度差。在受到刺
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
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7.右面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
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E是,而
B和D分别是知o
(2)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
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
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在正常情况下,你认为神经冲动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的传递是的,决定
这一传递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据题干信息,可判断A为效应器,E为感
受器。(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特点时,需在神经纤维上某一点给予刺激,检测
其两侧是否有电位改变;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特点时,需在一神经元上给予刺
激,在另一神经元上检测电位变化,然后交换刺激与电位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广角-鸽巢问题解答题训练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5届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羽毛球专项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酿酒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余江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模拟卷(五)物理试题含解析
- 北京语言大学《团体心理咨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写意花鸟实验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年高三十月月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12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
- GB/T 3745.1-1983卡套式三通管接头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仪器仪表维保方案
- GA/T 1246-2015道路交叉口发光警示柱
- GA 44-2015消防头盔
-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生物学基因组学课件
- 区域经理工作手册课件
- 两带来范文(通用十六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