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图表题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训练试题带答案+实验专题_第1页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图表题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训练试题带答案+实验专题_第2页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图表题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训练试题带答案+实验专题_第3页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图表题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训练试题带答案+实验专题_第4页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图表题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训练试题带答案+实验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

+图表题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训练试题带答案+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一、有丝分裂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7细胞的长大;

2)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以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I★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纯丝和染色体变化

★2、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区别:

.正确区分染色同源染色体体、染色

构成四分体

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着丝点同染姐妹染色单体

(1)染色体和染X非同源染色体色单体:

细胞分裂间期,XX可构成染色体染色体经

V(X)组

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

该细胞有1条染色体该细胞有1条染色体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个DNA,

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

1个DNA2个DNA8条染色单体,有2对同源染色体

体。所以此时染。条染色单体2条染色单体所以有2个四分体,2个染色体组色体数目

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

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⑶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了一。

(4)非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指形态、大小不相同的染色体,细胞中所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

色体组

3、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盛开始,直到112下一次细胞

bcd

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一个细胞周期无论是什么图像都从占时间长的间期开始到分裂期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结束,包括间期a・・b,分裂期b--a或c物或同一生

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J(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缠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4、有丝分矶分裂期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

I《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若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

出现,纺缠体,

逐渐消失。

J[1眇]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缠丝构成纺缠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缠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

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6、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

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7、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C---------------1--------1--------1--------1-------1_»0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晨期‘豆间

°间期前期中期后!II末期时间I

二、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如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

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减数分裂的过程:⑴、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⑵、卵

细胞

的形

成过

程: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蛆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

(2n)产生两个大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

小相同的次级精母(n)和一个第一极体(n)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

细胞(n)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形成四个同样大小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

的精细胞(n)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均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等)成两个第二极体

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无变形

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纽胞(川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精子(n)均减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

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

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有丝分裂就和卵细

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减数分裂土—减,胞的数

舜弟⑵0

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人受精作用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卵细胞S)精子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一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J若为奇数一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一一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J有同源染色体一一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一一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一一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一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一一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I或减n的后期。

5.成数分裂和有纥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分离(有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体细胞,2个

极体3个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6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减n前期、减I前期、减n前期、减n末期、有丝后期、减n后期、减n后期、减I后期

有丝前期减II中期减I后期减n中期减I前期减n后期减I中期有丝中期

七、细胞分化1、概念: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

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或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注:细胞分化过

程中基因逡直改变)。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

形态、功能不同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4、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y卜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生长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J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物

八、(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的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式降

九、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E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

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夕: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卜、癌细胞特征j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2、癌变的原因:外因:(致癌因子)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病毒因素

内因:(根本原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

3、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高三生物图表题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一、表格题

1、数据表格:注意行标题和列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表中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等,要注意特

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例1:右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中装满

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

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

ml):

数据7^间

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

温记、(雄形他

\/实验时加入怦

4%:000.10.2(1.3一母曲前萄勘液

10X0.21.01.93.14.()W——橡皮米

2()X041.32.23.34.5——移液管

35X0.71.2一4.45.0

__

55%°0.10.20.3(1.4

(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0

(2)该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o

1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的量,20℃时它产生的平均速率是mL

/min。

(4)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

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的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2、过程表格:弄清整个过程,理清开始和结束,要特别注意关键性的过程和步骤。

例2: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

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试回答:

处理一3

SiOr(少量)。+p+P

一.

CaC03(少量)/+P

95%3醇(10毫升)♦+/-d+P

蒸修水(10毫升)♦一.+p一"

“一”表示不加。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o

3、结果表格:关键是通过表格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

例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

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反应「

剌濠部位,

破坏前P破坏后"

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1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4、材料表格:关键是要看清、看懂材料。

例4: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

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一系统组成__上______藻臭浮游动物小鱼泥沙

~~i—*++I]

态।乙-♦++..

编।丙++++--

号,丁i++++++

津:-表示有:“-”我呆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o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②

二、坐标曲线图

生物坐标曲线题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

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它要求学生不仅对曲线表达的含义能正确理解,而且

能用生物学语言准确描述,通过分析曲线图像从中找到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将图像

转换成文字,或把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能力。这类题由于•能全面考杳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往往能得到较好的

区分度,所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1、坐标直方图:看清二标,即横坐标与纵坐标;弄清直方图所示的含义。

例5: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蛛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

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嫄。一段时间后,三种

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折,错误的是()

A.无水螺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闲虹蟠的

C.水蜘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螺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6: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

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

湿热一100/

干热10^90~~

湿温”86~如~

干温♦,1887~P

湿冷一3M69cP

干冷一0^18//

两片拟谷箔M林在桐环境条件下的好豫百分比,

2、坐标曲线图:

坐标曲线图是数学方法中函数类图形的y—x曲线图,这类图形大多以时间、位置.、温度等容易测量的

因素为横坐标,以事物的某种性质为纵坐标,以直角坐标系曲线来表示事物的变化。在生物学中常用来分

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

性,

坐标曲线图的种类:定性曲线和定量曲线。

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和形.数就是图像中的点一一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

乃至将来动态。正确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识图、析图、用图和构图。

(1)识图:识图的关键是三看(既识标、明点、析线)。

①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

思维的前提。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②看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③看曲线的走势(走向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变化等)及其含义。

如:

「高co?浓度

r中8?浓度

丁低82侬度

VWXYZ

itas<M-3)光照强度

2

左图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由弱到强的变化,纵坐标表示每小时每100cm叶面积吸收的C02的mg数“

右国注意纵坐标横轴上方为正值,下方为负值。

又如:

例7:右图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产生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的关

据里回答:

(1)在a〜d给出的4条曲线中,正确的一条是o

(2)请对出现的该曲线进行分析

例8: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

和25C)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一6o•6o

4o气4o

fi家

IX度2o2o

》Q

升o

/20

小4060

2O

时间(分)

S-23456

光强度(千勤克司)

图3图4

(1)当图4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

和千勒克斯下的测定值,

(2)若该植物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量/呼吸消耗的。2量)为0.8,在25c条件下,1

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量为亳升。

(3)若该植物的呼吸商0.8,在25℃、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

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毫升。

(4)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25c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15c时的倍,

这主要是因为o

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坐标上的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结果。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惭留加或减小.

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若为

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者是结论,或者是

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如:

曲线1和2表示随着氧浓度的增加,根细胞对K;N03一的吸收量不断增加;当氧浓度超过40%时,

根细胞对K'、NO3的吸收量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曲线3表示在20%的浓度范围内,根细胞液

中糖的浓度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氧浓度高于20%后根细胞液中糖的浓度不再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

减少,而是稳定在一个低水平上,

(2)析图

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联想:

通过联想,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如:

6依P••

(3)用图

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用图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与培养)。

联想:通过联想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迁移: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一一知识体系。

应用:运用新的曲线一一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4)构图:文字信息转变成坐标曲线

构建坐标曲线图的原则:抓住“二标一线一名称二“二标”,即横、纵坐标的表达含义、刻度和单位;

“一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特别应抓住曲线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一名称”,即要准确命名

“坐标曲线图”。

例9:某同学正在设计•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

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102030405060708090100

普通淀粉的相对活性/%6254367836522200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61525487692100988265

训练1: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

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濠而生存。

(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和。

(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存活的

简单的培养方法:。

(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外,还须置于

处培养。

(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①“有光一食

物丰富”,②“有光一食物贫乏”c③“无光一食物丰富”,④“无光一食物贫乏”。下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

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B、C和D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A:,B:,

C:,D:(用序号表示)。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

训练2: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

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了•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金鹫芥液中油盆克分敷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O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

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

是O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

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

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B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

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乙种植物细胞1处理[乙原生质低透导

嬖B

-

目的植株_遒昼用讷粒沽度为0.6%俞彳r-日依

C♦

固俅培养基培养-

-

①A是酶。B是。C是性状的幼芽。-

②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试剂)处理幼芽,

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参考答案

训练题1:

(1)“氧气”、“养料”。易误答“物质”、“能量”。因为“养料”中已经包含了“能量”。

(2)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作为草履虫的食物。

(3)绿藻是光能自养生物,必需要有无机盐(矿质营养)和光照才能生长繁殖。

(4)对■题干四种环境进行比较:

①有光-②有光一③无光-④无光-

食物丰富食物贫乏食物丰富食物贫乏

绿色草履虫有利有利有利不利

无色草履虫有利不利有利不利

推理C图B图D图A图

训练2:

(1)乙种植物(2)0.8(3)主动运输(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

透作用失水(5)好于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

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6)①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②秋水仙素

例2:(1)A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2)B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

(3)C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例4:(1)逐渐减小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逐渐死亡。

(2)泥沙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

(3)较少小鱼要消耗一部分氧气。

(4)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必修二5、6、7章生物检测试卷(变异、育种、进化)(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D.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过程

2.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卜.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禽可能达到生殖隔禽

3.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无自然选择)AA个

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

A.增大,不变;B.不变,增大;C.增大,增大:D.不变,不变;

5.(2009年无锡模拟)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6.枯叶蝶腹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环境改变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7.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G,其基因频率1,0[---------

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耳,

肉0.6

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G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

0.2

G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1624324048566472808896

D.该种群基因库中G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

不是修改的内容?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而实现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小岛上,下列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

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

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

因重组

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10.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种内斗争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1.卜.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涕给子代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

C.基因突变一定由人为因素诱发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12.基因中发生下列哪一种突变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最小

A.增加3个碱基对B.增加2个碱基对C.减少一个碱基对D.减少4个碱基对

13.“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

14.在育种上,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的幼苗,是为了获得

A.杂合子B,纯合子C.二倍体D,多倍体

15.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2个染色为组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16.在下列人类的生殖细胞中:①23+X;②22+X;③21十Y;④22十Y。两两结合后会产生先天性愚型

男孩的是

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①

17.红绿色盲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一F1一选不分离者一纯合体B.种植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体

C.种植一花药离体培养一隼倍体幼苗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体

D.种植一秋水仙素处理一花药离体培养一纯合体

19.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①提高突变频率②获得无子果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