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细读经典故事提升语文素养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细读经典故事提升语文素养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细读经典故事提升语文素养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细读经典故事提升语文素养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细读经典故事提升语文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读经典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内容提要

主题一孝悌仁爱

(-)子贡辞金(二)曾参之孝(三)颜回之仁

(四)仁恕之道(五)孔子受食

主题二发愤图强

(-)苏秦刺股(二)炳烛之学(三)纪昌学射

(四)孔子学琴(五)卧薪尝胆

主题三舍生取义

(-)易水送别(二)不食周粟(三)众人国士

(四)石奢纵父(五)天下之平

主题四年少才高

(-)钟氏弟兄(二)贾逵读经(三)小时了了

(四)元方责友(五)不见长安

主题五廉洁奉公

(-)子罕辞玉(二)景公夜饮(三)史鱼尸谏

(四)鲁相拒鱼(五)孔明治家

主题一孝悌仁爱

(一)子贡辞金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

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浊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

赎人受金砂为不廉,㈣勺?想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②府:国库。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练牢基础重素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程而不取金(2)赐朱之矣

(3)夫圣人•之•举事也(4)可以移风易♦俗

⑸非独道身之行也⑹则曰/相赎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国之法/夫圣人之举事也B.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

C.则何以相赎乎/枝枝相覆盖D.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则何以相赎乎?B.孰与君少长?

C.彼且奚适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与“赎人受金则为不廉”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笑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为民请命D.十两为一斤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

译文•

【百生菽好】

1.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2.⑴推辞(2)犯错⑶做事⑷改变⑸适合(6)用什么

3.B[A项,结构助词“6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从,向。C项,

副词,偏指,代奴隶;副词,互相。D项,连词,就;连词,那么。]

4.B[A、C、D均为宾语前置句,B为固定句式。]

5.D[例句与D项都表判断,是。A项,介词,被;B项,介词,向;C项,介词,誉。]

6.圣人做某件事,可以改变风俗。

【全文翻译提能力】

鲁国的法律规定,向诸侯赎回奴隶的人,赎金都可以从国库中领取。子贡腰回了一个奴隶,却

谢绝拿国库的钱。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子贡这事做得不对。圣人做某件事,可以改变风俗。他

的教学可以在百姓中施行,不仅仅适合他自身。现在的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赎回奴隶的人

拿了国家的钱就是不正直,那用什么钱去赎回奴隶呢?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会再向诸侯赎回奴隶

了。”

(―)曾参之孝

呼子军瓜,误斩其根。曾皙怒,隼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

而起,进于曾皙日:“向也参程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

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

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唆有子曰舜,舜之•事瞽嗖,欲使之,未会不在于侧;索而东之,

未尝可得。小桎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嗖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

待暴怒痛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运孔子回谢过。(《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i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曾否:姓曾,名皙,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

③瞽嗖(s6u):人名。古帝虞舜之父。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

辨好坏,故称他为瞽嗖。④烝烝(zhSng):醇厚貌。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殓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练牢基础重素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曾子耘•瓜(2)建•大杖以击其背

⑶时也参得罪于大人(4)其不孝孰大焉⑸遂造孔子而谢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退旧就房/造孔子侬谢过B.使人请下孔子/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

C.孔子闻之而怒/舜之事瞽艘D.知丹体康也里罪奚若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进于曾皙曰(2)退而就房,援琴而歌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译文•

.................................【百至菽符i..............................

1.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殖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i■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2.⑴锄草(2)举起⑶刚才(4)哪一个(5)到

3.A[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表引进关系,不译;介词,在。C项,代词,这件

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D项,代词,代“他自己”:指示代词,这,那。]

4.(1)状语后置(2)省略句,“退”前省略主语“曾子”。

5.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

【全文翻译提能力】

曾参在瓜地锄草,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皙发了怒,拿起大棍子就打他的背。曾参

倒在地上,好长时间都不省人事。好久曾参才苏醒过来,高兴地站起来,走上前对曾哲说:“刚才

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曾参说完回到屋里,弹着琴唱起了歌,

想让雪皙听到,知道他身体没有问题。孔子听到这件事发了怒,告诉门下的弟子说:“曾参来了不

要让他进来。”曾参自以为没错,让人告诉孔子他要来拜见。孔子对来人说:“你没有听说过吗?

从前瞥嗖有个儿子叫舜,奔侍奉瞽嗖,瞽嗖想使唤他的时候,他没有不在身边的;但要找他把他杀

掉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用小棍子打,他就挨着;用大棍子打,他就逃走。所以瞽嗖没有犯下不遵

行父道的罪,而舜也没有失去尽孝的机会。现在曾参你侍奉父亲,挺身等待父亲的暴怒,打死也不

躲避,这样做,自己死了还要陷父亲于不义,不孝还有比这更大的吗?你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

天子的子民,又会犯多大的罪?”曾参听后说:“我的罪大了。”于是就到孔子那里去承认错误。

(三)颜回之仁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费货•,窃犯围而出,告氽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

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土,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问:“若回也,

其不改^平?”子曰:“冬。”子贡以羊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

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日:“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

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日:“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大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日:“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本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

子由此乃眼用。.(《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赍(jl):携带。②犯围:冲出包围。③汆(5):买米。④野人:乡野之人,农民。⑤埃墨:烟熏的

黑尘C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练牢基础重素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孔子厄于陈、蔡(2)子贡以所赍货

(3)有埃墨堕•饭中(4)子曰:“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得米一石售/盘盘售,困困蹲B.弗以疑也/以为窃食也

C.子贡以所•赍货/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

4.下列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从者七日不食*B.其不改节*乎

C.汝巾,吾将问之D.二三子由此乃咽之

5.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埃墨堕(于)饭中。B.以为(颜回)窃食也。

C.子贡以所饭告(于)孔子。D.虽汝有云,(汝)弗以疑也。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译文:................................................................................

【自主核对】

1.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2.(1)受困(2)物品(3)掉落(4)是,正确3.C[C项,所字结构标志词,不译。A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介词,因为;与“为”构成一个词,译为“认为”。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代词,楮“米”。]4.A[A项,“食”为名词作动黄,吃。]5.D[应为“吾”。]

6.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全文翻译提能力】

孔子在陈、蔡之地受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带着随身的物品,偷偷冲出包困,请求材民让他换些米,

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破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

看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

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

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一定

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

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回答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

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

去后,孔子回头看看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在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四)仁恕之道

李羔岁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曦之乱。李羔逃之,走郢门。刖者守门焉,谓季羔

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

此有室。“李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李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L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

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战?"刖者日:“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

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藜色,臣又知之。

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性君也。"(《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季羔:子羔,名高柴。孔子弟子。②士师:狱官。主管狱讼之事。③刖(yuB):砍断。④蒯(kum)

麟之乱:卫灵公太子蒯月贵因犯罪出奔到晋国,卫灵公死后,他的另一个儿子辄被立为国君。蒯阳知

道了这个消息,从晋国打回来欲夺取君位,引起一场动乱C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

【练牢基础重素养】

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A.走郢门(外城)出郭相扶将(外城)B.君子不迹(跳墙)老翁迹墙走(跳墙)

C.既而追者罢•(停止)罢•黜百家(停止)D.固•我之罪(本来)固•不如也(本来)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不隧•(本义为地道,名词活用为动词,钻地道)B.而逃•我者三(使动用法,使……逃脱)

C.见君颜色,臣又知之(脸色、神情)D.此一之所以馍君也(使……高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季羔为卫之士师/公为我献之B.于此有室/于人为可讥

C.吾不能亏主之法顶亲刖子之足/加逃我者三D.此正子之报怨之时/吾不能亏主本法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

译文:

[白主菽对]

1.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

2.C[C项,“罢黜”的“罢”意为“废除”。]

3.D[悦,喜欢。不是使动用法。]

4.D[A项,动词,担任,做;介词,替。B项,介词,在;介词,对于。C项,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5.当判决定罪后,临到对我行刑时,您脸色很忧伤。

【全文翻译提能力】

李羔担任卫国的狱官,执行刑罚时砍掉了一个人的脚。不久,卫国发生了蒯喷发起的动乱,季

羔逃跑出城,到了夕卜城门口,却遇到被他砍断脚的人在守门。那人对季羔说:“那边有个缺口。”

季羔说:“君子不跳墙。”那人又说:“那边有个洞。”季羔说:“君子不钻洞。”那人又说:“这

里有个屋子。”李羔这才进了屋。不久,追捕李羔的人停止了追捕,李羔将要离开,就对被他砍断

脚的人说:“过去我不能破坏国君的法令而亲手砍断你的脚,现在我处在危难中,这正是你报仇雪

恨的时候,但你三次让我逃命,这是为什么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是我罪有应得,这是

无可奈何的事情。过去您依法行刑,先对别人用刑,而把我放在后面,是想让我免于刑罚,这我是

知道的。当判决定罪后,临到对我行刑时,您脸色很忧伤c看到您的脸色,我又了解到您的内心。

您难道是偏爱我吗?您天生是位君子,这样的表现完全是发自内心本性。这就是我喜欢您的原因。”

(五)孔子受食

鲁有俭啬者,不国煮食食之,自承其美,感之士型之器,以一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

受大牢之馈。子路曰:“瓦质,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

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俭啬:节约,节省。②瓦鬲(g6):陶质的煮饭4'具。;氢型之器:古代一种盛汤羹的瓦器。④大

牢: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⑤瓦朋(曲而):粗陋的阔口食盆。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目巧煮食食之(用瓦鬲)

B.自谓*其美(认为)

C.以进孔子(进献)

D.以其食厚而我思焉(食物)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判断均正确的一组是()

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①以•②其•食厚③而•我思④焉•

A.①因为②他的③表转折④结尾语气助词

B.①认为②他的③表转折④“于之”的合音

C.①因为②他③表顺承④结尾语气助词

D.①认为②他③表顺承④“于之”的合音

4.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食厚而我思焉。B.莫之能御也。

C.而良人未之知也。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

译文:................................................................................

【自主核对】

1.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2.D[“食”,动词,吃。]

3.C

4.D[D项为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孔子接受了食物,非常高兴,如问接受了牛、羊、猪这样美味的馈赠。

【全文翻译提能力】

鲁国有一个节俭的人,用瓦盆煮食物,吃后,自认为味道很美,就用小瓦盆装了一些进献给孔

子。孔子接受了食物,非常高兴,如同接受了牛、羊、猪这样美味的馈赠。子路说:“小瓦盆是简

陋的器物,用它煮出来的食物,也是粗劣的食品,您为什么如此喜欢呢?”孔子说:“喜好劝谏的

人思念国君,吃到美食的人会想到他的父母,我高兴不是因为饮食器具怎么好,而是因为他吃到好

东西时想到了我。”

主题二发愤图强

(~)苏秦刺股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嬴滕履矫,负书担

橐,乃容枯槁,面日犁黑,状有炉色。0至家,妻不下红,嫂不归炊,父母不勺言。苏秦喟然叹日: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

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镀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

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战国策・秦策》)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羸(陶)滕(怩明)履阳比):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羸,通“累”,困住,缠住。滕,绑腿布。履,

草鞋c跖,草鞋。②橐(lu6):一种口袋。③犁(H)黑:黑色。④红(而):纺织,此指织机。⑤箧(qi6):

小箱子。⑥太公《阴符》:指姜太公所作《阴符经》。太公,指吕尚,又名吕望,俗称姜太公、姜

子牙,曾协助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说著有兵法《阴符经》。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黑貂之裘敝•(破旧)B.乃夜发•书(打开)

C.简练以为揣摩(选择精要)D.引锥自刺其眼(屁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说秦王书十上【,说不行/去秦仙归B.黑貂之裘敝/是皆秦之罪也

C.嫂不为•炊/妻不以我为•夫D.父母不与•言/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睾不下红B.名与不以我为子

C.乃事发书D.引锥自刺其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百至核好】

1.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2.D[“股”,大腿。]

3.B[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替;动

词,当作。D项,介词,跟,和;动词,结交,亲附。]

4.C[“夜”为名词作状语,当夜。其他三项均为一般名词。]

5.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全文翻译提能力】

(苏秦)游说秦王的春章呈送十次,但意见都没有被采纳。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

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体态憔悴,面容

黑黄,神情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

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

的错误啊!”于是他当夜就打开书(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

诵读,选择其中精要的加以揣摩,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隹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

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炳烛之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

之光;老而好学,如学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生而无3、自称盲臣。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学,恐已暮矣(晚了)

*

B.何不炳烛乎(拿着)

*

C.刑号味行乎(与……相比哪个更……)

D.盲臣安敢敌其君乎(戏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②其可怪也欤

••

③壮i,好学,如日中之光④授之书W•习其句读者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4.与“晋平公问于师旷日”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乃设九宾礼于*廷

C.不拘于时,学于余D.苛政猛千虎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自主核对】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2.B[“炳”,动词,点燃。]

3.D[①代词,他的:②表反问语气,难道;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并列。]

4.C[例句与C项都为介词“向”;A项,介词,对于;B项,介词,在;D项,介词,比。]

5.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地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全文翻译提能力】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

烛学习?”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

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老年

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

“你讲得好啊!”

(三)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学,毂弓师兽伏鸟下。弟于名飞卫,学射于甘蝇,师巧过其师。纪昌孝,又学

射于飞卫。飞卫日:“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

••

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

年,而后告我。”昌以超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港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

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薛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

翟冬臭!二(《列子・汤问》)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殷(9bu)弓:把弓拉满。②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③倒眦⑵):刺到眼眶跟前。④辇(m6o):

耗牛尾,这里指耗牛尾巴上的毛。⑤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⑥朔蓬之鲜(gdn):

北地蓬梗做的箭。朔,北方。鳏,箭杆。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鳞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先学不瞬(眨眼)B.视小如大,视微如者(著名)

C.旬日之间,厚大也(渐渐地)D.飞卫高蹈拊席曰(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善射者/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B.骰弓而兽伏鸟下/而巧过其师

C.二年之后/汝得之矣D.以目承牵挺/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鲜射之

4.对下列句子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j

A.甘蝇,古之善射者。(判断句)B.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介宾结构后置句)

C.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省略句,应为“偃卧(于)其妻之机下”]D.汝得之矣!(判断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

.................................【自•王技行】..............................

1.乃以燕南之弧,朔蓬之薛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

2.B[“著”,显著,明显。]

3.D[A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

结构助词,不译;代词,代“射箭之术”。D项,均为介词,用。]

4.D[D项为一般陈述句。]

5.飞卫抬高脚踏步,用手拍着胸膛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全文翻译提能力】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

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

看东四不眨眼瞪,然后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喳着眼看织布机的

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刺到他的眼眶前,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

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

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看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担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

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

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

蓬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箭穿透了虱子,但牛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

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用手拍着胸膛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四)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坐。师襄于日:“可以盛矣。"孔于日:“丘已习势曲矣,木得其

数也c”有间,日:“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

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日:“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

日:“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师襄子:卫国乐师。②几:通“顽”,顽长。③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④辟席:避

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辟:通“避”C⑤文王操:周文王所作琴曲名。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日不进•(进展)B.己习其数•(技巧)

C.师襄子辟席西拜(第二次)D.如毛四国(称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丘已习名曲矣/非文王?谁能为此也

B.有所穆然深思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碎碎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黯然而黑

C.*♦

D.眼如望羊/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A.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B.有间,(师襄子)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C.(师襄子)有所穆然深思焉。

D.(孔子)曰:“丘得其为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译文:

[百至核焉]

1.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C[“再",两次。]

3.B[A项,代词,这;副词,表反问语气。B项,均为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

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动词,好像;连词,至于。]

4.C[应为“有个人”。]

5.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全文翻译提能力】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

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r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

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

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

一段时间,(从孔子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

志向。(孔子)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顾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

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座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

这乐曲叫作《文王操》啊。”

(五)卧薪尝胆

美既赦越越土勾战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忘会稽之耻

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年贫吊死,与百姓同

其劳。欲使范矗治国政,蠢对口:“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

是举国政务大夫种,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行名,为质于吴c二岁方吴归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文化常识勤积累】

重采:第二种颜色。衣不重采,即不穿任何带花金、0星饰的衣服。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振*贫吊死(振奋)

B.单抚国家(填,同“镇”,主持、管理)

C.举国政属*大夫种(交付)

D.使范蠡与大夫柘稽勺豚(议和,求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吴即赦越,越王勾践反国/即生瑜,何生亮

B.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置胆于•坐/为质于•吴

D.内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二岁画吴归蠡

4.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置胆于坐B.为质于吴

C.青出于蓝D,受制于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译文:..........................................................................

【自主核对】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A[“振”同“赈",救济,]

3.D[A项,副词,已经;连词,既然。B项,副词,于是,就;代词,你的。C项,介词,在:

介词,到。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4.D[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5.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

【全文翻译提能力】

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

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

从未有荤菜,从不穿任何带花纹、带装饰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

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

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越王)于是把国家政务

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主题三舍生取义

(―)易水送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

史士啰•垂羽递注。又不平为歌日:“风箫箫兮易水寒,壮上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

瞋目,发尽上揖耳。于是荆轲匹车西去,终已不顾。

(《史记・刺客列传》)

【文化常识勤积累】

①既祖:饯行之后。祖,古人出远门时祭祀路神的活动。这里指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即祭神后,

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②为变徵(zhi)之声:发出变微的音调。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

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今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即下调,此调苍凉、凄婉,

宜放悲声。③羽声:相当西乐A调。音调高亢,声音慷慨激昂。

【文言断句培语感】

1.断句。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殍垂泪涕泣

【练牢基础重素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西而为歌曰(上前)B.发尽上指冠(向上)

C.于是荆轲停车而去(登上)D.终己不职(顾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将兔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③又前西为歌④荆轲就车西去

A.①②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