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万里赶羊》阅读答案_第1页
萧乾《万里赶羊》阅读答案_第2页
萧乾《万里赶羊》阅读答案_第3页
萧乾《万里赶羊》阅读答案_第4页
萧乾《万里赶羊》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萧乾《万里赶羊》阅读答案万里赶羊(节选)萧乾①“走天山!”这是个大胆的决定,豪迈的决定。在拿定主意以前,六个干部和二十七个临时找来的工人心里不是没有好嘀咕一阵。好家伙,从来没有人赶这么多细毛羊走过这一千四百里终年不化的雪山!人病了怎么办?羊要是拐了腿怎么办?许多疑难纠缠着他们。②天平总是有两端。一端是难以估计的困难;另外一端呢,是“吆运”(人赶着羊走)对国家、对羊的好处。这具天平就在他们每个人心里摆上摆下。新疆畜牧厅厅长达夏甫说:“干吧!羊是结结实实的羊,你们中间又有放羊的老手,场里给你们找个好向导。”羊场的哈萨克族同志不容分说就动手替他们画起了路线图。③好吧,走天山。④于是,他们先把一千零五十只母羊和三百五十只公羊分成三个赶运组。每组一个兽医干部,四个工人,负责大约五百只羊。公羊喜欢彼此顶撞,撞出伤来转天就会生蛆;一般人宁愿管三只母羊,不愿管一只公羊。可是,兽医辛仲直主动提出来要负责这一组。这以外,还有炊事组。队里有蒙古、汉、回和哈萨克四个民族,大家同意一路上全跟着回族同志吃,炊事也完全由他们管。炊事组不但管做饭,还管拣柴和拉病羊。另外有个驮运组。行李、帐篷和粮食都得想法运。最初他们想雇几个新疆老乡赶着牲口驮,可是一划算得花五千元,还得给他们回去的盘费。不行,还是花三千来块钱买了二十四匹马。估计到了乌鲁木齐可以原价卖出去,不是又给国家省了一笔钱吗?⑤为了保证病人不至于掉队,病羊不至于损失,他们还买了两辆大车。天山上赶马车,这是没听过的奇闻。许多当地老乡都拦他们,说山路窄得连两只羊都不能并着走,怎么能走车呀!可是他们决定还是带上。当然,他们一点也没料到这两辆大车会给他们造成多么大的困难。⑥六月十四日那天,他们就跟着羊场的老工人乌木耳浩浩荡荡地出发了。⑦头一关就是毒蛇。从六月十四日到二十七日,他们走的全是毒蛇区。哎唷,那真是个蛇的世界,没腰的草棵里,遍地都是几尺长的花蛇,曲曲弯弯地蠕动着,有时候还挺起长颈子来朝人险恶地吐着芯子。一个赶羊的工人热了,把大褂脱下来放一放,等会儿去拿的时候,已经沉甸甸地钻进好几条蛇了。一天晚上有匹马挨了一口,不大工夫它浑身发黄,接着就踹腿了。⑧过毒蛇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随便怎样也不能叫羊给蛇咬住。他们挺着胸脯儿走在羊群前头,眼睛向四下里怒视着,手里攥着把鞭子,一路上抽得山里发出尖峭的回响。⑨白天好办,晚上一宿营就困难了。他们总是很小心地侦察地势,看蛇窝多不多。二十日那天,他们挑了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叫伊士布拉克(“三个泉眼”),以为可以受不到毒蛇的威胁了。谁知道,刚搭好帐篷,一个哈萨克人气喘喘地跑了来,说:“啊呀,这儿山根儿底下全是蛇窝,可搭不得帐篷!”⑩那十几天的日子过得心里可紧得慌,毒蛇的影子日日夜夜一直也没离开过他们。⑪天山这个“天”字叫得可是真妙,高得人张嘴喘不上气来,腿沉得就像挂了个秤碗。往上看,石头跟石头、树跟树就好像接起来似的那么陡,上面还常掉几百斤重的大石头下来。往下看呢——谁敢往下看呀!万丈之下净是冰窟窿,窟窿里是滚滚的黑水,丢一块石头要好半天才能落地;喊一声,回音要比自己的声音太多了。他们头晕,心噗咚噗咚地蹦……⑫可是,有一天,就在这样陡的山上,他们遇见一群牛。放牛的是个哈萨克女人,她骑在马上,怀里抱着个刚满周岁的娃娃,另一只手还从容地理着头发。女人后边坐着个八九岁的女孩。另外有个十来岁的男孩,他骑着马,腋下夹着一只雪白的羊羔。大约是在换牧场,马背上还驮着帐幕。这下队上的人可觉得惭愧了,大家都说:只要自己不泄气,多么高也用不着怕。⑬光不怕还不成,那三群羊呢?羊最喜欢爬高。它们不知道这山高得多可怕,不懂得体贴放牧的人,照样爬上爬下。只要羊群里有一只爬上去了,管羊的就得跟上去,把它叫回来,不然的话它越爬越高,就更不好找回来了。高处的羊还会用蹄子往下蹬石头。可是,刚把这只叫回来,那只又上去了。一天要是走六十里路,实际上就等于走一百二。⑭羊就怕把蹄子磨烂了,一烂自然就拐。可是走那样的山路,蹄子怎么能不烂呢?想办法呗。过山的时候就给羊“穿鞋”,用一种皮套子裹在羊蹄子上。这种套子用不上一两天就磨通了。后来没皮子做套子了,大家把自己的衣服割下来。⑮车呢?那两辆车一点儿也不比羊省心。本来嘛,天山上从来没走过大车。山太陡了,能走的路不到二尺宽,下面就是悬崖和冰窟窿。不能用马拉,怎么办好呢?先是用人抬,抬的人头发晕,脸吓得惨白惨白的。这时候有人说出一路上惟一的一句泄气话:“运得过去吗?运不过去临完再把命送在这儿!”旁边有人听见,赶快说:“山再怎么陡,旁边总没有敌人的炮火吧!可是咱们志愿军怎么把大炮运到上甘岭上去的,还不是就靠股干劲儿!”⑯这么一说,大家的情绪扭转过来了,于是,办法也就想出来了。⑰他们把五六十米长的绳子拴在车辕上,从上面拽着它;车往前移动,上面慢慢倒绳子。为了怕马往后一退,车翻了,领队的哈迪自告奋勇来驾辕,让马在前头拉,这样就不怕它退了。遇到特别窄的山路,就把车拆开,抬过去。⑱车在天山深谷里可出风头啦,当地人谁看见了都觉得新奇。车走过去了,牧民还弯下腰去细细察看大车留下的印迹。(有删改)1956年10月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以“天平总有两端”设喻,生动地表现了出发天山前他们内心的矛盾。B.第④段作者详细地叙述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他们能够成功翻越天山的重要保障。C.第⑪段综合运用视听结合、心理描写、夸张等多种手法,突出天山的高峻艰险。D.第⑬段写羊爬上爬下,管羊的要走很多冤枉路,这主要突出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不足。7.对文中四处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好家伙”,写出了听说要赶羊过天山后他们内心的惊讶、疑虑。B.“好吧”,写出了他们权衡之后最终不得不走天山的无奈之情。C.“紧得慌”,写出了经过毒蛇区的那段日子里他们内心的恐惧。D.“出风头啦”,写出了他们对带车过天山这一壮举的自豪之情。8.文中多处使用数字,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概括。(4分)9.有人评论,这篇文章洋溢着豪迈大气、积极昂扬的精神,这一精神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6分)参考答案6.D解析:“这主要突出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不足”错。7.B解析:“不得不走天山的无奈之情”错。8.①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②突出了运输工作的艰难。③凸显了人物不怕艰难,积极完成任务、心系国家的精神。④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本题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①使用多处对比,如“几十个”人运送“千余头”羊.突出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和从容放牛的哈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