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设施与运输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铁路设施与运输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铁路设施与运输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铁路设施与运输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铁路设施与运输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设施与运输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360第一章铁路设施概述 2242381.1铁路设施基本概念 279461.1.1线路设施 35601.1.2车站设施 341561.1.3信号与通信设施 348791.1.4供电设施 4187891.1.5排水与防护设施 422758第二章铁路线路设施 415441.1.6铁路线路概述 4210221.1.7轨道 4271.1.8路基 4228751.1.9桥梁 556701.1.10隧道 5285611.1.11涵洞 5142321.1.12线路养护 560421.1.13线路维修 628802第三章铁路桥梁设施 6223871.1.14概述 6308001.1.15分类 6216601.1.16特点与应用 78341.1.17概述 7276841.1.18桥梁养护 7216781.1.19桥梁检测 727755第四章铁路隧道设施 8164691.1.20功能性原则:隧道设计应满足铁路运输的基本功能,包括线路的平顺、曲线半径、坡度等,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地通过。 814421.1.21安全性原则:隧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因素,保证隧道结构安全、耐久,防止发生。 8315651.1.22经济性原则:隧道设计应合理控制投资成本,降低维护费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8285521.1.23环保性原则:隧道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8249111.1.24隧道养护 9302141.1.25安全监测 914699第五章铁路信号设施 9275301.1.26概述 1075401.1.27信号机 10141621.1.28轨道电路 104111.1.29联锁设备 1099931.1.30闭塞设备 1015541.1.31调度集中设备 1098331.1.32信号设备维护 10191291.1.33故障处理 1121690第六章铁路电力设施 1132021第七章铁路通信设施 12285111.1.34概述 12233311.1.35铁路通信网络架构 134751.1.36铁路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13311891.1.37铁路通信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 1338271.1.38通信设备维护 13215421.1.39通信设备管理 14173621.1.40通信设备维护与管理措施 144146第八章铁路运输作业概述 1434181.1.41计划与调度 1445351.1.42列车编组与运行 14268971.1.43车站作业 15281311.1.44车辆维修与保养 15220791.1.45运输作业组织 15129001.1.46运输作业管理 1512604第九章铁路货物装卸作业 15169071.1.47货物装卸的定义及重要性 16209991.1.48货物装卸基本要求 16234341.1.49货物装卸作业程序 16206221.1.50装卸作业安全 16171651.1.51装卸作业效率 179305第十章铁路旅客运输作业 1735271.1.52旅客购票流程 17170171.1.53旅客进站流程 17180821.1.54旅客乘车流程 17132781.1.55旅客下车流程 1876021.1.56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8121721.1.57旅客运输安全措施 1882331.1.58旅客运输应急预案 18243891.1.59旅客运输安全宣传 18第一章铁路设施概述1.1铁路设施基本概念铁路设施是指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和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所设置的各类固定设备和辅助设施。铁路设施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线路、桥梁、隧道、车站、信号、通信、供电、排水、防护等设施。铁路设施的基本功能如下:(1)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通过设置合理的设施,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证旅客和货物的安全。(2)提高运输效率:优化设施布局和配置,提高铁路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3)改善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设施舒适度、便捷性和人性化,提高旅客和货主的满意度。(4)满足环境保护要求:采取环保措施,降低铁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第二节铁路设施分类及功能1.1.1线路设施线路设施主要包括轨道、道床、道岔、路基、桥梁、隧道等,其主要功能如下:(1)轨道:承载列车运行,传递牵引力,保持列车行驶稳定。(2)道床:支撑轨道,保持轨道几何形态,分散列车荷载。(3)道岔:实现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4)路基:承载轨道和列车荷载,传递至地基。(5)桥梁:跨越河流、道路等障碍物,保持铁路线路的连续性。(6)隧道:穿越山脉、城市等地区,缩短线路长度,降低地形对铁路运输的影响。1.1.2车站设施车站设施主要包括站房、站台、地道、天桥、信号楼等,其主要功能如下:(1)站房:为旅客提供购票、候车、行李托运等服务。(2)站台:供旅客上下车及换乘。(3)地道、天桥:连接车站各站台,方便旅客通行。(4)信号楼:控制和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1.1.3信号与通信设施信号与通信设施主要包括信号设备、通信设备、调度集中系统等,其主要功能如下:(1)信号设备:指挥列车运行,保障行车安全。(2)通信设备:实现铁路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提高运输效率。(3)调度集中系统:对列车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指挥,优化运输组织。1.1.4供电设施供电设施主要包括牵引供电系统、电力供应系统等,其主要功能如下:(1)牵引供电系统:为电力机车提供动力电源。(2)电力供应系统:为车站、信号、通信等设备提供电力保障。1.1.5排水与防护设施排水与防护设施主要包括排水沟、截水沟、防护墙、防护网等,其主要功能如下:(1)排水设施:排除铁路线路及设施周围的积水,防止水害影响铁路运输。(2)防护设施:保护铁路设施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第二章铁路线路设施第一节铁路线路组成1.1.6铁路线路概述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承担着列车运行的重要任务。铁路线路主要由轨道、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组成。本节将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1.1.7轨道轨道是铁路线路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钢轨、轨枕、扣件、道床等。(1)钢轨:钢轨是轨道的主要承载部件,承受着列车的重量和动力作用。钢轨的材质、规格和铺设方式对铁路线路的功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2)轨枕:轨枕是轨道的支撑部件,用于固定钢轨和传递列车的荷载。轨枕的材料有木枕、混凝土枕和钢枕等。(3)扣件:扣件是连接钢轨和轨枕的部件,用于保持轨道的几何形状和稳定性。(4)道床:道床是轨道的基础,用于支撑轨枕和承受列车荷载。道床的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等。1.1.8路基路基是铁路线路的基础设施,承担着轨道和桥梁的荷载。路基主要由路堤、路堑、路基排水等组成。(1)路堤:路堤是人工填筑的路基,用于支撑轨道和桥梁。(2)路堑:路堑是人工挖掘的路基,用于降低地面高度,减少铁路线路的坡度。(3)路基排水:路基排水是保证路基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1.1.9桥梁桥梁是铁路线路跨越障碍物的重要设施,主要包括梁桥、拱桥、悬索桥等。(1)梁桥:梁桥是采用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适用于跨度较小的铁路线路。(2)拱桥:拱桥是采用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适用于跨度较大的铁路线路。(3)悬索桥:悬索桥是采用悬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适用于跨度非常大的铁路线路。1.1.10隧道隧道是铁路线路穿越山体或地下障碍物的重要设施。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隧道长度、隧道用途等因素。1.1.11涵洞涵洞是铁路线路跨越较小障碍物(如河流、道路等)的设施。涵洞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流量、地质条件、材料等因素。第二节线路养护与维修1.1.12线路养护线路养护是保证铁路线路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重要措施。线路养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轨道养护:定期检查钢轨、轨枕、扣件等轨道部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保持轨道的几何形状和稳定性。(2)路基养护:定期检查路基的稳定性,及时处理路基病害,保持路基排水畅通。(3)桥梁养护:定期检查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保持桥梁的稳定性。(4)隧道养护:定期检查隧道的通风、照明、排水等设施,及时处理隧道病害,保持隧道的通行能力。1.1.13线路维修线路维修是指对铁路线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修工作,以保证线路的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线路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轨道维修:对钢轨、轨枕、扣件等轨道部件进行维修,保证轨道的几何形状和稳定性。(2)路基维修:对路基进行加固、排水、整治等维修工作,保持路基的稳定性。(3)桥梁维修:对桥梁进行加固、更换部件、整治等维修工作,保证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4)隧道维修:对隧道进行通风、照明、排水等设施的维修,处理隧道病害,保持隧道的通行能力。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通过加强线路养护与维修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铁路运输的发生,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第三章铁路桥梁设施第一节铁路桥梁类型1.1.14概述铁路桥梁作为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跨越河流、山谷、道路等障碍物的任务,保障铁路交通的畅通。铁路桥梁类型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15分类(1)按照跨度分类(1)小跨度桥梁:跨度小于20米的桥梁。(2)中跨度桥梁:跨度在20米至50米之间的桥梁。(3)大跨度桥梁:跨度大于50米的桥梁。(2)按照结构形式分类(1)梁式桥:以梁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包括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等。(2)拱式桥:以拱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包括单拱、双拱、多拱等。(3)刚构桥:以刚构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包括刚架桥、刚拱桥等。(4)悬索桥:以悬索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包括悬索桥、斜拉桥等。(3)按照材料分类(1)钢桥: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桥梁。(2)钢筋混凝土桥: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桥梁。(3)预应力混凝土桥:以预应力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桥梁。(4)木桥: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桥梁。1.1.16特点与应用不同类型的铁路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第二节桥梁养护与检测1.1.17概述桥梁养护与检测是保证铁路桥梁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桥梁的定期检查、养护和维护,可以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延长桥梁使用寿命。1.1.18桥梁养护(1)养护内容(1)日常养护:包括清洁、除锈、涂装、更换损坏部件等。(2)定期养护:包括检查、维修、加固、更换支座等。(3)特殊养护:针对特定情况进行的养护,如抗洪、抗震等。(2)养护方法(1)人工养护:通过人工进行检查、清洁、维修等。(2)机械养护: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养护,如桥梁检测车、清洁车等。(3)智能养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传感器等,实现桥梁养护的智能化。1.1.19桥梁检测(1)检测内容(1)结构安全检测:检查桥梁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包括梁、拱、支座等。(2)功能检测:检查桥梁的功能性,如排水、照明、防护等。(3)环境检测:检测桥梁周边环境,如水位、地震、气象等。(2)检测方法(1)人工检测:通过人工现场检查,了解桥梁状况。(2)仪器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如全站仪、红外热像仪等,进行检测。(3)远程检测: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进行远程检测。通过以上养护与检测措施,保证铁路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铁路隧道设施第一节铁路隧道设计铁路隧道设计是铁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安全、舒适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1.20功能性原则:隧道设计应满足铁路运输的基本功能,包括线路的平顺、曲线半径、坡度等,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地通过。1.1.21安全性原则:隧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因素,保证隧道结构安全、耐久,防止发生。1.1.22经济性原则:隧道设计应合理控制投资成本,降低维护费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1.23环保性原则:隧道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铁路隧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平面设计:根据线路走向、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隧道平面位置、长度和曲线半径。(2)隧道横断面设计:根据隧道使用功能、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隧道横断面形状、尺寸和衬砌结构。(3)隧道纵断面设计:根据线路坡度、隧道埋深等因素,确定隧道纵断面形状、尺寸和衬砌结构。(4)隧道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隧道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隧道主体结构、辅助结构和防排水设施。(5)隧道通风设计: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等因素,确定隧道通风方式、通风设备和技术参数。第二节隧道养护与安全监测隧道养护与安全监测是保证铁路隧道安全、畅通的关键环节。以下为隧道养护与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1.1.24隧道养护(1)结构养护:定期检查隧道结构,发觉裂缝、脱落等病害,及时进行修复。(2)衬砌养护:对隧道衬砌进行清洁、抹面、加固等处理,保证衬砌结构完整。(3)防水养护:检查隧道防水设施,修复破损部位,保持隧道干燥。(4)排水养护:检查隧道排水设施,清理堵塞部位,保证排水畅通。(5)电气设备养护:定期检查隧道内电气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1.25安全监测(1)结构监测:通过监测隧道结构变形、裂缝等参数,评估隧道结构安全状况。(2)地质监测:通过监测隧道周边地质环境,预警自然灾害,保证隧道安全。(3)水文监测:通过监测隧道水位、流量等参数,预防洪水灾害。(4)通风监测:通过监测隧道内空气质量、风速等参数,保证隧道通风良好。(5)交通监测:通过监测隧道交通流量、发生等情况,提高隧道交通安全水平。隧道养护与安全监测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和安全监测方案,保证隧道安全运行。同时加强隧道养护与安全监测队伍建设,提高养护与监测技术水平,为铁路隧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铁路信号设施第一节铁路信号系统组成1.1.26概述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设施,主要负责监控铁路线路、车辆和信号设备的状态,保证列车安全、准点、高效地运行。铁路信号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主要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联锁设备、闭塞设备、调度集中设备等。1.1.27信号机信号机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向驾驶员显示线路状态、行驶条件等信息。根据用途和位置,信号机可分为进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调车信号机等。1.1.28轨道电路轨道电路是铁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测轨道电路的状态,判断线路是否空闲,从而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监控。轨道电路主要由轨道变压器、轨道继电器、轨道电缆等组成。1.1.29联锁设备联锁设备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用于实现信号机、道岔、进路等设备之间的联锁关系,保证列车行驶安全。联锁设备主要包括继电式联锁、计算机联锁等。1.1.30闭塞设备闭塞设备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用于实现列车运行闭塞的设备,主要包括电气闭塞、电话闭塞、自动闭塞等。闭塞设备的作用是防止列车在区间内相撞,保证列车运行安全。1.1.31调度集中设备调度集中设备是铁路信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实现铁路运输调度的集中管理。调度集中设备包括调度集中系统、调度集中车站设备等。第二节信号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1.1.32信号设备维护(1)日常巡检:对信号设备进行定期巡检,检查设备状态、电缆连接、接地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保养: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年限,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更换零部件等。(3)预防性维修:针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维修,防止设备故障。(4)故障抢修: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迅速组织抢修,尽量减少故障对铁路运输的影响。1.1.33故障处理(1)故障分类:根据故障现象和原因,将故障分为一类故障、二类故障和三类故障。(2)故障处理流程:发觉故障后,立即启动故障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报告、故障分析、故障处理、故障总结等环节。(3)故障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更换设备、调整参数、修复电缆等。(4)故障处理记录: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总结,提高故障处理能力。(5)故障预防: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第六章铁路电力设施第一节铁路电力系统概述铁路电力系统是铁路运输作业中的组成部分,它为铁路设施及运输作业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本节主要对铁路电力系统进行概述,包括其组成、功能及其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铁路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设施、输电设施、变电设施、配电设施以及用电设施组成。发电设施包括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等,负责产生电能;输电设施负责将电能从发电站传输至铁路沿线;变电设施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适合铁路使用的低压电能;配电设施负责将电能分配至各个用电点;用电设施则包括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等。铁路电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铁路运输作业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运输安全:铁路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等关键设施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保证运输安全。(2)提高运输效率:电力供应充足、稳定,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3)改善运输条件:电力系统为铁路沿线提供照明、空调等设施,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第二节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是保证铁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对电力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进行详细阐述。(1)运行管理:电力设备运行管理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运行记录、故障处理、设备巡检等。定期对设备进行功能监测,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2)维护保养:制定电力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对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故障。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提高设备维护效率和质量。(3)故障处理: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保证故障得到及时发觉、快速处理。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为后续设备运行提供参考。(4)人员培训:对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强化安全意识,保证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程。通过以上措施,保证铁路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为铁路运输作业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第七章铁路通信设施第一节铁路通信网络1.1.34概述铁路通信网络是铁路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负责实现铁路运输指挥、业务管理、旅客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传输。铁路通信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1.1.35铁路通信网络架构(1)传输层:主要包括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手段,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2)交换层:主要由程控交换机、软交换机等设备组成,负责信息的交换和路由选择。(3)接入层:主要包括铁路车站、区间、动车组等接入设备,实现信息的接入和输出。(4)应用层:主要包括铁路运输指挥、业务管理、旅客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系统。1.1.36铁路通信网络关键技术(1)光纤通信技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2)数字通信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3)无线通信技术: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实现铁路运输指挥和业务管理信息的实时传输。1.1.37铁路通信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1)发展现状:我国铁路通信网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覆盖全国主要铁路线路。(2)发展趋势: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铁路通信网络将向高速、智能、绿色方向发展。第二节通信设备维护与管理1.1.38通信设备维护(1)维护原则: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2)维护内容:(1)定期检查:对通信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故障处理:对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和排除。(3)备品备件管理:保证备品备件齐全,满足设备维护需求。(4)技术培训:加强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护水平。1.1.39通信设备管理(1)管理原则:保证通信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2)管理内容:(1)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通信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使用年限等信息。(2)设备使用管理:合理调配设备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3)设备维护管理:制定设备维护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设备更新改造:根据铁路通信网络发展需求,及时进行设备更新改造。1.1.40通信设备维护与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通信设备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2)强化设备维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维护质量。(3)加强设备维护技术培训,提高维护人员技能水平。(4)建立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维护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5)定期开展设备安全评估,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第八章铁路运输作业概述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客货运输任务。铁路运输作业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为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以下对铁路运输作业进行概述。第一节铁路运输作业流程铁路运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1.41计划与调度(1)运输计划编制: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铁路运输能力,编制年度、季度、月度运输计划。(2)运输调度:根据运输计划,对列车运行、车站作业、车辆调配等进行实时调度。1.1.42列车编组与运行(1)车辆选配:根据运输任务,选择合适的车辆类型和数量。(2)列车编组:将选配好的车辆按照规定顺序编组成列车。(3)列车运行:按照运行图规定的时间和路线,组织列车运行。1.1.43车站作业(1)货物发送作业:办理货物发送手续,保证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地发往目的地。(2)货物到达作业:办理货物到达手续,保证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地送达收货人。(3)客运作业:组织旅客购票、乘车、下车等环节,保证旅客运输安全、舒适。1.1.44车辆维修与保养(1)车辆检查: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车辆技术状态良好。(2)车辆维修:对发觉问题的车辆进行维修,保证车辆正常运行。(3)车辆保养: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第二节运输作业组织与管理1.1.45运输作业组织(1)运输作业部门设置:根据铁路运输业务需求,设置相应的运输作业部门,如客运部门、货运部门、车辆部门等。(2)运输作业人员配备:根据运输作业需求,合理配置运输作业人员,保证运输作业顺利进行。(3)运输作业流程优化:通过优化运输作业流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1.1.46运输作业管理(1)安全管理:加强运输作业安全管理,保证运输安全。(2)质量管理:提高运输作业质量,满足客户需求。(3)成本管理:降低运输作业成本,提高运输效益。(4)人力资源管理:加强运输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5)信息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运输作业管理水平。通过以上组织与管理措施,我国铁路运输作业将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第九章铁路货物装卸作业第一节货物装卸基本要求1.1.47货物装卸的定义及重要性货物装卸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将货物从车辆上卸下或装上车辆的操作。货物装卸作业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总体效率和安全性。1.1.48货物装卸基本要求(1)合规性:货物装卸作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铁路部门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保证作业过程的合法性。(2)安全性:货物装卸作业应保证人员、设备和货物的安全,预防的发生。(3)效率性:货物装卸作业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缩短作业时间,降低运输成本。(4)准确性:货物装卸作业应保证货物数量、品种、质量等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差错。(5)文明装卸:货物装卸作业应遵循文明装卸原则,爱护设备、货物和场地,保持作业环境整洁。1.1.49货物装卸作业程序(1)接到货物装卸任务后,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装卸地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装卸方案。(2)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设备和人员,保证作业顺利进行。(3)严格按照货物装卸方案进行作业,注意观察货物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装卸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做好设备维护和场地恢复工作。第二节装卸作业安全与效率1.1.50装卸作业安全(1)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装卸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2)完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装卸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执行。(3)严格作业程序:遵循货物装卸作业程序,保证作业安全。(4)加强现场监管:对装卸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5)配备安全防护设施:为装卸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