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方案TOC\o"1-2"\h\u11201第一章清洁能源开发概述 3258991.1清洁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360731.2清洁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3183971.3清洁能源开发觉状及趋势 4295591.3.1开发觉状 4169691.3.2发展趋势 44069第二章风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 4112732.1风能资源评估与预测 4284572.1.1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4112222.1.2风能资源预测技术 4157662.2风力发电设备优化 4253922.2.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528782.2.2风力发电设备设计优化 531172.3风电场运行与维护 548732.3.1风电场运行管理 5170742.3.2风电场维护技术 58812.4风电并网技术改进 5155372.4.1风电并网技术概述 577812.4.2风电并网方式改进 543852.4.3风电并网装置优化 628883第三章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 6275823.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6102153.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6153273.3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6309913.4太阳能发电系统优化 77904第四章水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 7315484.1水电资源开发规划 727994.2水电发电设备优化 77544.3水电工程环境保护 795394.4水电并网技术改进 824622第五章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 8181815.1生物质能资源评估 851635.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836915.3生物质能综合利用 916675.4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91503第六章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 9154396.1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估 9310136.1.1地热资源调查 9269146.1.2地热资源评估 943126.2地热发电技术 10125766.2.1干蒸汽发电 10201586.2.2闪蒸发电 10277686.2.3双循环发电 1065876.3地热供暖技术 10146.3.1直接供暖 10159866.3.2间接供暖 10153866.4地热能综合利用 10127576.4.1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互补利用 10309746.4.2地热能与建筑一体化 1133676.4.3地热能与农业、渔业等产业的融合 11111806.4.4地热能与旅游、养生等服务业的结合 1114158第七章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 11138997.1海洋能资源调查与评估 1134207.1.1资源调查方法 1179377.1.2资源评估体系 11114497.2海洋能发电技术 11261227.2.1波浪能发电技术 11213407.2.2潮流能发电技术 11157477.2.3温差能发电技术 11120097.2.4盐差能发电技术 12144837.3海洋能综合利用 12311597.3.1多能互补开发 12299107.3.2海洋能与海洋产业融合 12320067.3.3海洋能与环境友好型产业结合 1262057.4海洋能产业发展 1225467.4.1政策支持 1237687.4.2产业链建设 12181457.4.3国际合作 1236887.4.4人才培养 1223934第八章清洁能源储能技术改进 12241088.1储能技术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 12137018.2储能设备优化 13311698.3储能系统运行与维护 1327918.4储能市场前景 1418391第九章清洁能源政策与法规 14251039.1清洁能源政策体系 14131349.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4106669.1.2政策体系构成 14119679.2清洁能源法规制定 15131759.2.1法规制定原则 15174339.2.2法规制定内容 15260499.3清洁能源产业扶持政策 15139029.3.1扶持政策目标 15213849.3.2扶持政策内容 152339.4清洁能源国际合作 1552599.4.1国际合作背景 15177949.4.2国际合作内容 1629044第十章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与展望 162708410.1清洁能源产业现状 16874810.2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16486510.3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 161436210.4清洁能源产业未来展望 17第一章清洁能源开发概述1.1清洁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清洁能源,指的是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影响较小的能源。这类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按照来源和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1)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不会因人类利用而枯竭。(2)非可再生能源:如地热能、海洋能等,这些能源在短时间内不会枯竭,但利用过程中仍需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清洁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煤层气等,虽然属于化石能源,但其污染物排放相对较低,可作为清洁能源使用。1.2清洁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清洁能源开发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清洁能源开发的重要性:(1)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能源开发可降低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改善我国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2)保障能源安全: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利于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降低对外依赖程度。(3)促进经济转型:清洁能源开发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开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气候系统。1.3清洁能源开发觉状及趋势1.3.1开发觉状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清洁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逐年提高。1.3.2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清洁能源开发技术将更加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2)政策支持: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3)市场拓展:清洁能源消费观念的普及,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4)国际合作: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将不断加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第二章风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2.1风能资源评估与预测2.1.1风能资源评估方法风能资源的评估是风能开发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数值模拟、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数值模拟通过建立气象模型,对风能资源进行定量分析;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数据,对风能资源进行大范围、快速评估;地面观测则通过在特定地点设立气象观测站,收集风速、风向等数据,为风能开发提供依据。2.1.2风能资源预测技术风能资源预测技术旨在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预测技术主要包括统计预测、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统计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未来的风能资源进行预测;机器学习通过训练算法,使计算机具备自动学习、优化模型的能力;人工智能则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2风力发电设备优化2.2.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是风能开发的关键环节。应根据风能资源、地形地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风力发电机组。目前市场上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有水平轴和垂直轴两种类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则具有启动风速低、对风向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2.2.2风力发电设备设计优化风力发电设备设计优化包括叶片设计、塔筒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叶片设计应考虑材料、结构、气动特性等因素,以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塔筒设计应考虑强度、稳定性、重量等因素,以保证塔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控制系统设计则应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自动监控、保护和故障诊断等功能。2.3风电场运行与维护2.3.1风电场运行管理风电场运行管理涉及风力发电机组、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运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2.3.2风电场维护技术风电场维护技术主要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故障处理。日常巡检应重点关注风力发电机组、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定期保养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的保养计划;故障处理应迅速、准确,保证风电场恢复正常运行。2.4风电并网技术改进2.4.1风电并网技术概述风电并网技术是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电能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技术。并网技术包括并网方式、并网装置、并网控制系统等。并网技术的改进旨在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对公共电网的影响。2.4.2风电并网方式改进风电并网方式改进包括集中式并网和分布式并网。集中式并网通过升压变压器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电能升压后接入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式并网则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电能直接接入低压配电网。改进的并网方式应根据风电场的规模、地形地貌、电网结构等因素进行选择。2.4.3风电并网装置优化风电并网装置包括升压变压器、逆变器、滤波器等。优化风电并网装置的设计,可以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网干扰、提高并网效率。具体优化措施包括:选用合适的升压变压器和逆变器,提高电能转换效率;采用滤波器消除谐波,提高电能质量;加强并网装置的监控和保护,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第三章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3.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清洁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改进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是技术改进的核心。,我们需要通过优化光伏电池的结构设计,如采用多结电池、提升电池表面的抗反射功能等手段,来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另,新型光伏材料的研发,如钙钛矿材料的应用,也是提升光伏发电效率的重要途径。光伏发电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设计,以及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引入,都将有助于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整体功能和运行稳定性。3.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通过聚焦太阳能产生高温,进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当前,该技术的改进主要聚焦在提高集热效率和降低热能存储成本上。例如,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热机的效率;而采用熔盐等作为热存储介质,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热能的长时间存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改进还应关注系统集成优化,包括提高集热系统的聚光效率、优化热交换过程、以及提升整体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3.3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是指将太阳能与其他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例如,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自给率,还能降低建筑能耗。太阳能与风能、水能的综合利用,可以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实现能源的稳定输出。在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的改进中,我们需要关注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不同能源之间的互补机制、系统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控制等。3.4太阳能发电系统优化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优化是提升整个系统功能的关键。这包括对光伏板、集热器等关键组件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故障诊断。通过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如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高效管理和优化。系统的优化还应考虑与电网的兼容性,包括电能存储系统的集成、电网调度和需求响应等,以保证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与电网互动。第四章水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4.1水电资源开发规划水电资源的开发规划是实现水能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在规划阶段,应当充分考虑水资源分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对水电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明确资源潜力与开发条件。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与布局。还需关注水资源综合利用,协调水电开发与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利益关系,保证水电开发的可持续性。4.2水电发电设备优化水电发电设备的优化是提高水能利用效率的关键。当前,我国水电发电设备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等。在设备优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研发高功能水轮机。通过改进水轮机设计,提高其水能转换效率,降低能耗。(2)优化发电机结构。采用先进的绝缘材料和技术,提高发电机的运行可靠性和效率。(3)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发电机组的远程监控、自动控制和故障诊断,提高运行效率。(4)推广节能环保型设备。采用环保型材料,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排放。4.3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水电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主要措施包括:(1)合理选择坝址。在规划阶段,充分论证坝址选择的环境影响,避免对敏感区域造成破坏。(2)优化施工工艺。采用环保型施工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3)加强生态补偿。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恢复受损生态功能。(4)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严格的环保制度,保证工程运行期间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4水电并网技术改进水电并网技术的改进是提高水能利用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当前,水电并网技术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水电出力波动。水电出力受降雨、气温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对电力系统调度造成困难。(2)水电调峰能力不足。水电调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改进:(1)提高水电预测精度。通过改进预测模型,提高水电出力预测的准确性,为电力系统调度提供有力支持。(2)研发储能技术。利用储能设备,如蓄电池、抽水蓄能电站等,提高水电调峰能力。(3)优化水电调度策略。结合水电特性,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提高水电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效率。(4)加强水电与新能源的协同调度。充分利用水电与新能源的互补特性,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第五章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5.1生物质能资源评估生物质能资源评估是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应建立生物质能资源数据库,包括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种类、分布、产量等基本信息。通过对生物质能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分析其可开发潜力,为生物质能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还需对生物质能资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保证开发过程符合国家环保政策。5.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生物质固化等。在生物质气化技术方面,应优化气化工艺,提高气化效率,降低能耗。在生物质液化技术方面,应研究新型催化剂,提高液化产率和产品质量。在生物质固化技术方面,应开发高功能生物质成型设备,提高固化燃料的燃烧功能。5.3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是指在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实现能源、环境、经济等多目标优化。应加强生物质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与综合利用,如生物质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利用。应推进生物质能在农业、林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产业链延伸。还应关注生物质能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保证可持续发展。5.4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政策层面,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生物质能产业创新与发展。在技术层面,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生物质能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在市场层面,应培育生物质能市场,拓宽应用领域,提高生物质能产品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第六章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6.1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估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效率,首先需要对地热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6.1.1地热资源调查地热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手段。地质调查着重研究地热系统的地质构造、岩性、热储层特征等;地球物理调查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方法了解地热系统的物理特性;地球化学调查分析地热水中化学成分,为资源评价提供依据;遥感技术则用于快速识别地热异常区域。6.1.2地热资源评估地热资源评估是对地热资源量、可利用性、开发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方法包括类比法、体积法、热流法等。类比法通过对比已知地热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推断评估区地热资源量;体积法根据热储层体积、温度、孔隙度等参数计算资源量;热流法通过测量地热流密度,估算地热资源潜力。6.2地热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是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我国地热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干蒸汽发电、闪蒸发电和双循环发电等。6.2.1干蒸汽发电干蒸汽发电适用于高温地热资源,其原理是将地热蒸汽引入发电机组,推动涡轮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干蒸汽发电具有系统简单、投资较低等优点。6.2.2闪蒸发电闪蒸发电适用于中低温地热资源,其原理是将地热水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在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发生闪蒸,产生蒸汽推动涡轮发电。闪蒸发电具有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等优点。6.2.3双循环发电双循环发电适用于低温地热资源,其原理是利用地热水中的低温热能,通过有机工质循环,驱动发电机发电。双循环发电具有系统复杂、投资较高,但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6.3地热供暖技术地热供暖是将地热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建筑供暖的过程。我国地热供暖技术主要包括直接供暖和间接供暖两种方式。6.3.1直接供暖直接供暖是将地热水直接送入供暖系统,通过散热器等设备将热量传递给室内。直接供暖具有系统简单、投资较低等优点。6.3.2间接供暖间接供暖是通过热交换器将地热水中的热量传递给供暖系统中的循环水,再通过散热器等设备供暖。间接供暖具有系统复杂、投资较高,但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6.4地热能综合利用地热能综合利用是指将地热资源开发与多种能源利用方式相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下为几种地热能综合利用方式:6.4.1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互补利用通过将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可以弥补单一能源的不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4.2地热能与建筑一体化将地热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实现建筑供暖、制冷、生活热水等多种功能,提高建筑能效。6.4.3地热能与农业、渔业等产业的融合利用地热能为农业、渔业等产业提供热能,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6.4.4地热能与旅游、养生等服务业的结合利用地热资源开发温泉、养生等项目,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七章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7.1海洋能资源调查与评估7.1.1资源调查方法为准确掌握我国海洋能资源状况,需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等。通过这些方法,对海洋能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7.1.2资源评估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海洋能资源评估体系,包括资源总量、资源分布、开发潜力、环境影响等方面。结合资源调查数据,对海洋能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为后续开发提供依据。7.2海洋能发电技术7.2.1波浪能发电技术波浪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振荡浮子式、点头鸭式、摆式等。通过优化设计,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波浪能的规模化开发。7.2.2潮流能发电技术潮流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水平轴叶轮、垂直轴叶轮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潮流能发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降低设备成本。7.2.3温差能发电技术温差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两种。通过研究高效的热交换器、低温差发电技术,提高温差能发电效率。7.2.4盐差能发电技术盐差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压力延迟渗透(PRO)和反向电渗析(RED)等。通过优化盐差能发电系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成本。7.3海洋能综合利用7.3.1多能互补开发结合不同类型的海洋能资源,实现多能互补开发。例如,将波浪能与风能、太阳能等相结合,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7.3.2海洋能与海洋产业融合将海洋能与海洋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相结合,实现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在海洋能发电站附近发展海洋养殖,提高海洋资源利用价值。7.3.3海洋能与环境友好型产业结合将海洋能与环保产业相结合,如利用海洋能发电为海洋淡化设备提供动力,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7.4海洋能产业发展7.4.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海洋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技研发投入等,推动产业快速发展。7.4.2产业链建设完善海洋能产业链,包括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7.4.3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能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海洋能产业国际竞争力。7.4.4人才培养加强海洋能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八章清洁能源储能技术改进8.1储能技术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储能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清洁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问题,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储能技术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滑输出功率:通过储能系统对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滑处理,降低输出功率的波动,提高电网的接纳能力。(2)削峰填谷:在清洁能源发电高峰期,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电能,而在用电高峰期释放电能,实现电力系统负荷的平衡。(3)提高电能质量:储能系统可以对电能进行滤波,降低谐波含量,提高电能质量。(4)备用电源:在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出现故障或电网负荷过大时,储能系统可作为备用电源,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8.2储能设备优化为了提高储能系统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效果,对储能设备进行优化是关键。以下是对储能设备的几个优化方向:(1)提高能量密度:通过研发新型储能材料,提高储能设备的能量密度,降低单位能量的体积和重量。(2)延长使用寿命:优化储能设备的结构设计,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3)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化,降低储能设备的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4)提高转换效率:优化储能设备的能量转换过程,降低能量损失,提高转换效率。8.3储能系统运行与维护储能系统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需要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运行。以下是对储能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几个关键点:(1)监控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发觉潜在故障及时预警。(2)定期检测:对储能系统进行定期检测,评估设备功能,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3)故障处理:针对储能系统出现的故障,制定科学的处理流程,保证故障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4)维护保养:对储能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8.4储能市场前景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市场前景广阔。在未来,储能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电力系统调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峰方面的需求将逐步提高。(2)分布式能源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储能设备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3)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储能技术在充电设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4)工业应用:储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如工业备用电源、工业负荷调节等。第九章清洁能源政策与法规9.1清洁能源政策体系9.1.1政策背景与目标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我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体系,旨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9.1.2政策体系构成我国清洁能源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政策:包括《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可再生能源法》等;(2)地方层面政策:各省份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如补贴政策、优惠电价等;(3)政策引导: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清洁能源投资;(4)技术创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清洁能源新技术,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9.2清洁能源法规制定9.2.1法规制定原则清洁能源法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能源安全: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促进绿色发展:法规要有利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3)公平竞争:保障各类清洁能源企业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9.2.2法规制定内容清洁能源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2)清洁能源项目管理:规范清洁能源项目的审批、核准和监管;(3)清洁能源市场准入:明确清洁能源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4)清洁能源价格政策:制定清洁能源电价、热价等政策。9.3清洁能源产业扶持政策9.3.1扶持政策目标清洁能源产业扶持政策旨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9.3.2扶持政策内容清洁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财政补贴:对清洁能源项目给予财政补贴,降低企业成本;(2)优惠电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仪器临床检测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策划合同样本
- 个人提成佣金合同样本
- 代销合同样本英文
- 公司与私人合伙合同样本
- 冶炼产品购销合同样本
- 出租车解约合同范例
- 出租简易工棚合同标准文本
- 书批发员工合同样本
- 事业单位终生聘用合同样本
- 2025年教师资格师德师风建设试题及答案
- 2024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课件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 人教版中考英语高频词汇汇总
- DriveMonitor使用简介
- 苏州市优质结构评选办法
- EXCEL个人所得税及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含函数公式)
- 绿色装配式建筑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办法及执行标准(共36页)
- 井下主排水泵联合试运转 安全技术措施
- (完整版)表2.0.2逆变器本体安装.doc
- 社会适应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