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流程手册TOC\o"1-2"\h\u28472第一章概述 2121641.1标准化认证的意义 223927第二章认证前期准备 4243891.1.1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4282471.1.2农业生产标准的分类 475221.1.3农业生产标准的主要内容 4282731.1.4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4184021.1.5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4246071.1.6认证申请资料清单 5190471.1.7认证申请资料提交要求 5206111.1.8认证申请资料注意事项 55510第三章认证申请与受理 535671.1.9提交材料的基本要求 597411.1.10提交材料的具体内容 647581.1.11审查流程 6172781.1.12审查标准 6198781.1.13受理条件 659511.1.14受理程序 71589第四章现场审核 726291.1.15审核准备 7119501.1.16现场审核 713651.1.17审核交流 7298631.1.18审核报告 8204931.1.19农业生产过程 8307781.1.20管理体系 8279741.1.21产品质量 8121231.1.22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819481.1.23审核组应根据现场审核收集的证据,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要求进行综合评价。 8237551.1.24审核组应对审核发觉的问题进行分类,分为严重不符合项、轻微不符合项和观察项。 8222971.1.25严重不符合项指申请单位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的严重缺陷,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8326501.1.26轻微不符合项指申请单位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的较小缺陷,不会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8290171.1.27观察项指申请单位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需关注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817851.1.28审核组应根据严重不符合项、轻微不符合项和观察项的数量及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并判定审核结果。 916285第五章认证结果评定 914615第六章认证后续管理 10293511.1.29认证证书的使用范围 10254561.1.30认证证书的使用要求 10190341.1.31续期申请条件 11298821.1.32续期申请流程 11305771.1.33认证证书变更 11195131.1.34认证证书撤销 1120423第七章认证违规处理 12136611.1.35概述 1246141.1.36违规行为认定程序 12310351.1.37概述 1271021.1.38违规处理措施 12319421.1.39概述 13197521.1.40处理结果公布程序 1323041第八章认证机构管理 13287161.1.41认证机构概述 1349831.1.42认证机构资质要求 13256951.1.43认证机构监管概述 14155491.1.44认证机构监管措施 1482051.1.45违规行为认定 1420021.1.46违规处理措施 1522164第九章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 15262531.1.47策略制定 15221681.1.48策略内容 15103691.1.49培训内容 1617541.1.50培训方式 162541.1.51宣传手段 16242461.1.52评价体系 16322771.1.53评价流程 1724463第十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72071.1.54ISO认证标准 17324411.1.55Codex认证标准 1720291.1.56IFOAM认证标准 18111721.1.57认证机构合作 18271271.1.58认证标准制定合作 18154351.1.59国际交流活动 18164741.1.60国际培训 18第一章概述1.1标准化认证的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标准化认证是指依据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农业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和审核,以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标准。以下是标准化认证的几个重要意义:(1)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有助于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保证农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通过认证的农产品,其质量得到了国家或行业的认可,消费者可放心购买。(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化认证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提升农业品牌形象:通过标准化认证,农产品可以获得权威的认证标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市场竞争力。(4)保障农产品贸易安全:标准化认证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降低贸易壁垒,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有利条件。(5)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标准化认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节认证流程简介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认证准备:农业生产者应按照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农业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条件等进行自查,保证符合认证要求。(2)提交申请:农业生产者向具有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如企业资质、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记录等。(3)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对农业生产者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对农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4)审核报告:认证机构根据现场审核情况,编写审核报告,对农业生产者是否符合认证标准进行评价。(5)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决定是否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认证。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者,颁发认证证书。(6)认证后监督:认证机构对已获得认证的农业生产者进行定期监督,保证其持续符合认证标准。如有不符合认证标准的情况,认证机构将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7)认证证书更新: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后,农业生产者需重新提交认证申请,进行认证审核。通过审核的农业生产者,将获得新的认证证书。第二章认证前期准备第一节农业生产标准了解1.1.1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意义农业生产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了解农业生产标准,对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具有重要意义。1.1.2农业生产标准的分类(1)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2)生产过程标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规程、操作规范等。(3)管理标准:涵盖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管理层面的规范。1.1.3农业生产标准的主要内容(1)种植业标准:涉及作物品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2)养殖业标准:包括畜禽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添加剂使用等方面。(3)加工业标准:涵盖农产品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包装标识等方面。第二节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1.1.4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构成(1)标准制定与修订: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2)标准宣传与培训: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3)标准实施与监督: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4)标准评估与改进:对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进行定期评估,持续改进。1.1.5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1)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保证标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2)完善标准制定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标准制定的效率和质量。(3)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4)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第三节认证申请资料准备1.1.6认证申请资料清单(1)认证申请书: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认证产品范围、认证标准等。(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证明企业合法经营。(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证明企业组织机构合法。(4)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证明企业税务合法。(5)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文件: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等。(6)农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证明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7)环境保护验收报告:证明企业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8)企业信用报告:证明企业信用状况良好。1.1.7认证申请资料提交要求(1)申请资料应完整、真实、有效,不得有虚假记载。(2)申请资料需按照认证机构要求的形式提交,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3)申请资料提交后,认证机构将对资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审核。1.1.8认证申请资料注意事项(1)申请资料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申请资料应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认证机构进行审核。(3)申请资料提交后,企业应积极配合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工作。第三章认证申请与受理第一节申请材料提交1.1.9提交材料的基本要求(1)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申请人应按照相关规定,向认证机构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2)申请材料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含有虚假信息。(3)申请材料应按照认证机构要求的格式和顺序排列,便于审查。1.1.10提交材料的具体内容(1)申请表:申请人应填写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申请表,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2)企业资质证明: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土地使用证等。(3)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报告:报告应详细描述企业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现状和成效。(4)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规范。(5)农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产品检测结果、检测机构资质等。(6)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投入品种类、使用量、来源等。(7)企业诚信承诺书:承诺书应包括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等内容。(8)其他相关材料:如荣誉证书、专利证书等。第二节申请材料审查1.1.11审查流程(1)认证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确认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2)形式审查合格后,认证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实质审查,对申请人的资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3)审查过程中,认证机构可根据需要对申请材料进行补充调查或现场核查。1.1.12审查标准(1)申请人资质审查: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资格。(2)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审查:评价企业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包括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投入品使用等方面。(3)企业诚信审查:评价企业诚信经营情况,包括守法经营、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第三节认证受理1.1.13受理条件(1)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2)申请人具备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资格。(3)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符合认证要求。(4)企业诚信经营,无不良记录。1.1.14受理程序(1)认证机构应在审查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2)受理通知书应包括认证项目、认证周期、认证费用等内容。(3)申请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支付认证费用。(4)认证机构收到认证费用后,正式启动认证程序。第四章现场审核第一节现场审核流程1.1.15审核准备(1)审核机构根据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申请,组织审核组,并确定审核组长。(2)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和时间安排等。(3)审核组应提前向申请单位发送审核通知,告知审核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1.1.16现场审核(1)审核组到达现场后,首先与申请单位负责人进行会谈,了解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背景和目的。(2)审核组按照审核计划,对农业生产过程、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3)审核组应采用抽样检查、现场观察、询问等方法,收集相关证据,以验证申请单位是否符合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要求。1.1.17审核交流(1)审核组在审核过程中,应与申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的优势与不足。(2)审核组应在现场审核结束后,与申请单位负责人进行总结交流,反馈审核发觉的问题和建议。1.1.18审核报告(1)审核组应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及时编制审核报告,报告应包括审核过程、发觉的问题、整改建议等内容。(2)审核报告应经审核组长签字确认,并提交给审核机构。第二节现场审核内容1.1.19农业生产过程(1)检查农业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2)检查生产记录、档案等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可追溯。1.1.20管理体系(1)检查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资源配置等。(2)检查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1.1.21产品质量(1)检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2)检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是否齐全、有效。1.1.22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1)检查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如废弃物处理、农药使用等。(2)检查安全生产措施是否到位,如防护设施、安全培训等。第三节现场审核结果判定1.1.23审核组应根据现场审核收集的证据,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要求进行综合评价。1.1.24审核组应对审核发觉的问题进行分类,分为严重不符合项、轻微不符合项和观察项。1.1.25严重不符合项指申请单位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的严重缺陷,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1.1.26轻微不符合项指申请单位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的较小缺陷,不会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1.1.27观察项指申请单位在农业生产标准化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需关注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1.1.28审核组应根据严重不符合项、轻微不符合项和观察项的数量及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并判定审核结果。第五章认证结果评定第一节评定标准与方法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评定标准与方法是保证认证结果公正、客观的重要环节。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符合农业生产标准化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3)符合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4)符合认证机构的评定程序和评定方法。评定方法包括:(1)文件审查:对农业生产企业的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包括企业资质、生产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2)现场检查:对农业生产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包括生产环境、生产设施、生产过程等;(3)抽样检测:对农业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4)综合评价:根据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测的结果,对农业生产企业的认证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第二节评定结果通知认证机构应在评定工作完成后,及时将评定结果通知农业生产企业。通知内容包括:(1)评定结果:明确告知农业生产企业是否通过认证;(2)评定依据:简要说明评定依据的标准和方法;(3)评定结论:对农业生产企业的认证等级、有效期等作出明确说明;(4)评定结果异议处理:告知农业生产企业在收到评定结果后如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诉。第三节认证证书发放认证机构应在评定结果通知后,对通过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发放认证证书。认证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认证证书编号:唯一标识认证证书的编号;(2)认证证书名称: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证书;(3)认证证书持有人:农业生产企业的名称;(4)认证范围:农业生产企业通过认证的产品或服务范围;(5)认证等级:农业生产企业通过认证的等级;(6)认证有效期: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证书的有效期;(7)认证机构名称:颁发认证证书的认证机构名称;(8)认证机构印章:认证机构的印章。认证证书发放后,农业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并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如需变更认证证书内容,农业生产企业应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进行变更。第六章认证后续管理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完成,认证后续管理成为保障认证效果、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认证后续管理的相关内容。第一节认证证书使用规定1.1.29认证证书的使用范围认证证书是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证明文件,其使用范围应严格限定在认证产品及认证周期内。具体规定如下:(1)认证证书仅限认证企业使用,不得转让、出租或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2)认证证书应用于认证产品的生产、销售、宣传等环节,以提高产品信誉和市场竞争力。(3)认证证书不得用于非认证产品的生产、销售、宣传等环节。1.1.30认证证书的使用要求为保证认证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证企业应遵守以下要求:(1)认证证书应保持完整、清晰,不得涂改、破损或污损。(2)认证证书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被盗或被非法使用。(3)认证企业在使用认证证书时,应保证证书信息真实、准确,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第二节认证证书续期流程1.1.31续期申请条件认证证书到期前,认证企业应按照以下条件申请续期:(1)认证企业应保持良好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未发生重大质量问题。(2)认证企业应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相关续期材料。1.1.32续期申请流程(1)认证企业向认证机构提交续期申请报告,报告中应说明续期原因、续期期限及续期后认证企业的承诺等。(2)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续期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安排现场审核。(3)现场审核合格后,认证机构为企业颁发新的认证证书。第三节认证证书变更与撤销1.1.33认证证书变更(1)认证企业在认证周期内,如发生企业名称、地址、生产规模等变更,应向认证机构提交变更申请。(2)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变更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为企业颁发新的认证证书。1.1.34认证证书撤销(1)认证企业在认证周期内,如发生以下情况,认证机构有权撤销其认证证书:a.认证企业不再具备认证条件;b.认证企业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c.认证企业违反认证规定,情节严重。(2)认证机构在撤销认证证书前,应通知认证企业,并给予企业陈述、申辩的机会。(3)认证机构撤销认证证书后,应向社会公布撤销信息,并注销原认证证书。第七章认证违规处理第一节违规行为认定1.1.35概述在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过程中,违规行为的认定是对认证对象是否存在违反认证标准、规定和程序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过程。违规行为认定是保证认证质量、维护认证公正性的重要环节。1.1.36违规行为认定程序(1)接收举报:认证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接收有关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违规行为举报。(2)初步核实:认证机构应对举报内容进行初步核实,确认是否存在违规行为。(3)现场检查:对存在违规嫌疑的认证对象,认证机构应组织现场检查,收集相关证据。(4)分析判断:认证机构应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分析判断认证对象是否存在违规行为。(5)认定结论:认证机构应根据分析判断结果,对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并形成书面结论。第二节违规处理措施1.1.37概述对于认定存在违规行为的认证对象,认证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维护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1.1.38违规处理措施(1)口头警告:对轻微违规行为,认证机构可对认证对象进行口头警告。(2)书面警告:对较严重违规行为,认证机构可对认证对象发出书面警告。(3)暂停认证:对严重违规行为,认证机构可暂停认证对象的认证资格。(4)撤销认证:对严重违规且整改无效的认证对象,认证机构可撤销其认证资格。(5)公示处理结果:认证机构应将处理结果进行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第三节处理结果公布1.1.39概述处理结果公布是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违规处理的重要环节,认证机构应按照规定程序公布处理结果。1.1.40处理结果公布程序(1)确定公布范围:认证机构应确定公布处理结果的范围,包括内部公布和外部公布。(2)制定公布方案:认证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公布方案。(3)公布形式:认证机构可采用以下形式公布处理结果:a.通知认证对象;b.在认证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c.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告。(4)公布时间:认证机构应在处理结果生效后,及时进行公布。(5)公布内容:公布内容应包括违规行为认定、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6)接受监督:认证机构应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处理结果的公正、透明。第八章认证机构管理第一节认证机构资质要求1.1.41认证机构概述认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进行评审、审核和监督的专门机构。认证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备与认证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具有与认证工作相适应的检测、试验设备和设施;(4)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5)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诚信记录。1.1.42认证机构资质要求(1)认证机构应取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定;(2)认证机构应具备以下专业资质:a.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领域相关专业知识;b.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c.认证审核、评审方法和技巧;d.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知识。(3)认证机构应具备以下管理资质: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b.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d.其他与认证工作相关的管理资质。第二节认证机构监管1.1.43认证机构监管概述认证机构监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对认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管理的过程。监管目的是保证认证机构的资质、能力和信誉,保障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1.1.44认证机构监管措施(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认证机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程序、内容和要求;(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认证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认证机构的资质证书及相关证明文件;b.认证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c.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评审工作质量;d.认证机构的诚信记录;e.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3)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认证机构信用评价制度,对认证机构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开;(4)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认证机构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有关认证机构的投诉和举报。第三节认证机构违规处理1.1.45违规行为认定认证机构在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认证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违规:(1)超出资质范围开展认证活动;(2)认证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3)未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认证活动;(4)未按照规定报告认证结果;(5)未按照规定对认证对象进行跟踪检查;(6)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认证规定的行为。1.1.46违规处理措施(1)对认证机构的违规行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进行查处;(2)对违规行为情节轻微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可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3)对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法撤销认证机构的资质证书,禁止其继续开展认证活动;(4)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对认证机构的违规行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并通报相关部门。第九章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第一节标准化推广策略1.1.47策略制定为保证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本章将阐述标准化推广策略的制定。策略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作物特点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策略。(2)系统性:将标准化推广工作纳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标准化管理。(3)创新性: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摸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模式。1.1.48策略内容(1)政策引导: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手段,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2)技术支持: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农民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3)示范带动: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推广。(4)市场引导: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鼓励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节标准化培训与宣传1.1.49培训内容(1)标准化知识普及:对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标准化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2)技术培训:针对不同作物和农业生产环节,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3)政策法规培训:宣传我国有关农业标准化政策法规,提高农民和企业的法律意识。1.1.50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2)现场教学:结合实际生产,开展现场教学,使农民更好地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在线培训,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标准化知识。1.1.51宣传手段(1)制作宣传材料:编写标准化宣传册、宣传画等,普及标准化知识。(2)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标准化工作。(3)线下活动:举办标准化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农民对标准化的认识。第三节标准化推广效果评价1.1.52评价体系(1)评价指标:根据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目标,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农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农民收益等。(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标准化推广效果进行评估。1.1.53评价流程(1)数据收集:收集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方面。(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标准化推广效果。(3)结果反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政策调整和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4)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