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环保领域工业节能减排及废弃物处理技术方案TOC\o"1-2"\h\u6238第1章工业节能减排概述 3315491.1节能减排背景与意义 3263781.2工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3137181.3节能减排目标与途径 426253第2章工业节能技术 4180552.1工业节能原理与方法 4132862.1.1节能原理 4210102.1.2节能方法 4230822.2高效节能设备与技术 465872.2.1高效电机 452222.2.2高效变压器 4300762.2.3高效加热设备 4100852.2.4高效照明设备 5309402.3工业过程优化与节能 5232502.3.1过程集成与优化 5199872.3.2智能优化算法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 552042.3.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5243742.3.4工业生产过程节能案例 527792第3章工业减排技术 5260333.1减排原理与途径 554313.1.1减排原理 5313833.1.2减排途径 5247163.2燃烧过程优化与减排 6221753.2.1燃烧过程优化技术 6322563.2.2燃烧过程减排效果 699163.3污染物治理技术 6237733.3.1废气治理技术 6170703.3.2废水治理技术 6279233.3.3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715626第4章废气处理技术 7306294.1废气来源与分类 7165154.2废气处理方法与设备 7213224.2.1吸附法 731994.2.2吸收法 779924.2.3生物法 8131074.2.4焚烧法 8156764.2.5冷凝法 835594.3废气治理案例分析 8198414.3.1案例一:某化工企业有机废气处理 8164004.3.2案例二:某钢铁企业粉尘废气处理 8168314.3.3案例三:某印刷企业有机溶剂废气处理 810323第5章废水处理技术 827225.1废水来源与分类 8222105.1.1生产废水: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制备、化学反应、产品分离、设备清洗等环节。 8147635.1.2生活污水:来源于员工生活、办公等活动产生的污水。 865995.1.3冷却水:用于冷却设备、产品或原料的温度,通常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生物。 97315.1.4特种废水:含有特殊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 9326655.2废水处理方法与设备 994415.2.1物理处理法 9225795.2.2化学处理法 9132295.2.3生物处理法 9256335.3废水治理案例分析 9324205.3.1废水来源:该企业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废水来源包括生产废水、冷却水、生活污水等。 10297595.3.2废水处理工艺: 10179115.3.3处理效果:经过治理,该企业废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 104775第6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068446.1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 10238086.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0224926.2.1预处理技术 10283526.2.2分选技术 10282566.2.3处理技术 10211346.2.4处置技术 10115286.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1143316.3.1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1311526.3.2金属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1142956.3.3建筑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1129926.3.4废旧电子电器的资源化利用 1193056.3.5其他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124892第7章低碳技术与碳捕集利用 1129427.1低碳技术发展概述 11266677.1.1政策支持 1113387.1.2技术进展 1111407.1.3产业发展 12298247.2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 12185307.2.1技术原理 12228177.2.2技术路线 12226257.2.3应用现状 125357.3低碳技术案例分析 1268547.3.1案例一:某燃煤电厂碳捕集与封存项目 12109367.3.2案例二:某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 12231877.3.3案例三:某工业园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138926第8章能源管理体系与政策 1375748.1能源管理体系概述 13248528.2能源管理政策与法规 13123798.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135942第9章节能减排评估与监测 14160659.1节能减排评估方法 14259139.1.1能耗分析与评价 14179789.1.2碳排放核算与评估 14253219.2节能减排监测技术 14222649.2.1能耗监测技术 14166099.2.2环境监测技术 149209.3评估与监测案例分析 145269.3.1案例一:某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评估与监测 1469209.3.2案例二:某化工企业废弃物处理评估与监测 1467779.3.3案例三:某发电企业节能减排评估与监测 1426297第10章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152590110.1可持续发展概述 151418310.2节能减排与绿色经济 151290910.3节能减排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5第1章工业节能减排概述1.1节能减排背景与意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焦点。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国,肩负着重要的国际责任。我国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工业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还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2工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工业能源消费强度逐年下降,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但是我国工业节能减排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1.3节能减排目标与途径为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提出了以下主要途径:(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加强废弃物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推进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4)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力度。支持企业研发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通过以上途径,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将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2章工业节能技术2.1工业节能原理与方法2.1.1节能原理本节主要阐述工业节能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为工业节能提供理论依据。2.1.2节能方法介绍工业节能的主要方法,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余热回收利用、能源替代、能量系统优化等。2.2高效节能设备与技术2.2.1高效电机介绍高效电机的原理、类型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分析高效电机对工业节能的贡献。2.2.2高效变压器阐述高效变压器的技术特点、节能效果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2.2.3高效加热设备介绍各类高效加热设备,如电磁感应加热、激光加热等,分析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节能效果。2.2.4高效照明设备阐述LED等高效照明设备的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照明中的应用。2.3工业过程优化与节能2.3.1过程集成与优化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环节,提出过程集成与优化的方法,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3.2智能优化算法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介绍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能效。2.3.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阐述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在节能中的应用。2.3.4工业生产过程节能案例分析典型工业生产过程(如钢铁、化工、建材等)的节能措施及效果,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第3章工业减排技术3.1减排原理与途径本节主要介绍工业减排的基本原理及实现途径。工业减排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3.1.1减排原理工业减排原理主要包括源头削减、过程优化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源头削减是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等环节,降低污染物产生;过程优化是通过调整生产过程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末端治理则是通过污染物处理技术,降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3.1.2减排途径减排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生产工艺;(3)推广清洁能源;(4)实施污染物治理;(5)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2燃烧过程优化与减排燃烧过程是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3.2.1燃烧过程优化技术燃烧过程优化技术主要包括:(1)富氧燃烧:提高氧气浓度,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污染物排放;(2)低氮氧化物燃烧:采用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3)分段燃烧:将燃烧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实现温度和氧气浓度的优化控制;(4)燃烧器优化设计:根据燃烧工况,优化燃烧器结构,提高燃烧效率。3.2.2燃烧过程减排效果燃烧过程优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如:(1)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2)减少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3.3污染物治理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治理技术。3.3.1废气治理技术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1)除尘技术:如布袋除尘、电除尘等;(2)脱硫技术:如湿法脱硫、干法脱硫等;(3)脱硝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4)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如吸附、吸收、冷凝等。3.3.2废水治理技术废水治理技术主要包括:(1)物化处理技术:如絮凝、沉淀、过滤等;(2)生化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3)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4)膜处理技术:如反渗透、超滤等。3.3.3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固体废物治理技术主要包括:(1)固化/稳定化技术:将有害废物固化或稳定化,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2)焚烧技术:将有机废物焚烧,实现减量化、无害化;(3)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废渣制砖、废塑料再生等;(4)填埋技术:将废物安全填埋,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第4章废气处理技术4.1废气来源与分类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是不可避免的产物。废气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燃料燃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产生的废气;(2)生产过程:如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3)溶剂挥发:如印刷、涂装、皮革等行业中有机溶剂挥发产生的废气;(4)其他来源:如粉尘、酸雾、氨气等。根据废气成分和性质,可将废气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废气: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2)无机废气: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卤素化合物等;(3)粉尘废气:含有固体颗粒物的废气;(4)酸碱废气:如硫酸雾、硝酸雾、盐酸雾、氨气等。4.2废气处理方法与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气,采用以下处理方法:4.2.1吸附法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其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床吸附器和旋转吸附器。吸附剂通常选用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等。4.2.2吸收法吸收法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气和有机废气,其设备主要有填料塔、喷淋塔等。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碱液、酸液等。4.2.3生物法生物法适用于处理有机废气,设备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等。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气转化为无害物质。4.2.4焚烧法焚烧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设备主要有直接焚烧炉和催化焚烧炉。通过高温燃烧将有机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4.2.5冷凝法冷凝法主要用于回收有机溶剂,设备主要有冷凝器。通过降低温度使有机废气中的溶剂凝结,实现回收。4.3废气治理案例分析4.3.1案例一:某化工企业有机废气处理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采用吸附脱附催化焚烧工艺进行处理。废气经过固定床吸附器吸附,吸附饱和后进行脱附,脱附后的有机物经过催化焚烧炉进行焚烧,实现有机废气的净化。4.3.2案例二:某钢铁企业粉尘废气处理该企业产生的粉尘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通过过滤作用,将粉尘捕集在滤袋上,净化后的气体排放。4.3.3案例三:某印刷企业有机溶剂废气处理该企业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冷凝回收工艺进行处理。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吸附后的有机溶剂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实现有机溶剂的回收利用。第5章废水处理技术5.1废水来源与分类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用水、设备冷却水、产品和原料的溶解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根据废水性质和来源,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5.1.1生产废水: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制备、化学反应、产品分离、设备清洗等环节。5.1.2生活污水:来源于员工生活、办公等活动产生的污水。5.1.3冷却水:用于冷却设备、产品或原料的温度,通常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生物。5.1.4特种废水:含有特殊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5.2废水处理方法与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采用的处理方法及设备也有所不同。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及设备:5.2.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1)沉淀:通过重力沉降,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2)过滤:利用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截留废水中的悬浮物。(3)气浮:通过向废水中注入微小气泡,使悬浮物粘附在气泡上浮至水面,实现分离。5.2.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1)中和:通过加入酸碱调节废水pH值,使污染物不溶于水的沉淀物。(2)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3)混凝:通过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便于后续处理。5.2.3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1)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2)生物膜法: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5.3废水治理案例分析以下为某企业废水治理的案例:5.3.1废水来源:该企业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废水来源包括生产废水、冷却水、生活污水等。5.3.2废水处理工艺:(1)物理处理:采用沉淀、气浮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2)化学处理:通过中和、氧化还原等方法,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3)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5.3.3处理效果:经过治理,该企业废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第6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6.1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固体废物按照来源、性质及危害程度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成分、含水率、热值等。本节主要介绍各类固体废物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6.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预处理、分选、处理和处置四个阶段。以下为各个阶段的主要技术方法:6.2.1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破碎、压实、筛分等,目的是减小废物体积、提高运输效率、便于后续处理。6.2.2分选技术分选技术包括人工分选、重力分选、磁选、浮选等,目的是将废物中的可回收物质分离出来,实现资源化利用。6.2.3处理技术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填埋、生物处理等。焚烧技术可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能源化;填埋技术适用于处理不可回收的废物;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化和厌氧消化,适用于有机废物的处理。6.2.4处置技术处置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化/固化、深井灌注、封存等。这些技术用于处理危险废物,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6.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下为主要资源化利用技术:6.3.1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有机废物可通过堆肥化、厌氧消化等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6.3.2金属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金属废物可采用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等技术,实现金属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6.3.3建筑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废物可通过破碎、筛分、再生骨料等技术制备再生建筑材料。6.3.4废旧电子电器的资源化利用废旧电子电器可采用物理拆解、化学浸出等技术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和塑料等资源。6.3.5其他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其他固体废物,如废轮胎、废塑料等,可通过再生利用、热解等技术实现资源化。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第7章低碳技术与碳捕集利用7.1低碳技术发展概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技术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本节将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概述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7.1.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方案》、《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等,为低碳技术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7.1.2技术进展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如高效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及废弃物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7.1.3产业发展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低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碳交易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低碳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7.2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技术原理、技术路线、应用现状等方面,介绍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的发展情况。7.2.1技术原理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主要包括碳捕集、碳运输、碳利用和碳储存四个环节。碳捕集技术是从排放源捕集二氧化碳;碳运输技术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运输到利用或储存地点;碳利用技术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能源;碳储存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或海洋等地质体中。7.2.2技术路线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化学链燃烧等。根据不同行业和排放源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进行碳捕集与利用。7.2.3应用现状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储存技术已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如煤化工、钢铁、水泥等行业。目前国内已建成了多个碳捕集、利用与储存示范项目,为技术大规模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7.3低碳技术案例分析本节将通过具体案例,介绍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一些成功实践。7.3.1案例一:某燃煤电厂碳捕集与封存项目该项目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捕集燃煤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管道输送至附近油田进行封存。项目运行以来,已成功封存二氧化碳数十万吨,为燃煤电厂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7.3.2案例二:某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该项目采用化学链燃烧技术,将钢铁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进而生产出化工产品。项目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企业碳排放。7.3.3案例三:某工业园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园区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废塑料、废橡胶等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废渣、废土等用于制备建材。项目有效降低了园区废弃物处理压力,实现了低碳发展。(本章完)第8章能源管理体系与政策8.1能源管理体系概述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从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组成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介绍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定义,分析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地位;阐述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能源规划、能源采购、能源使用、能源计量与评价等;论述能源管理体系在促进工业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8.2能源管理政策与法规能源管理政策与法规是指导和规范企业能源管理行为的重要依据。本节主要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能源管理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梳理我国现行的能源管理政策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分析这些政策与法规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具体要求,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探讨企业如何依据这些政策与法规,开展能源管理工作。8.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实现能源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一是明确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二是分析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三是阐述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如体系策划、体系文件编写、体系运行与改进等;四是介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案例,以供借鉴。通过以上内容,为企业提供一套完善、可行的能源管理体系与政策框架,助力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第9章节能减排评估与监测9.1节能减排评估方法9.1.1能耗分析与评价本节主要介绍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能耗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与统计;运用能源消耗指标、能源效率指标等对能耗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合行业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9.1.2碳排放核算与评估本节主要阐述碳排放核算与评估的方法。根据国际通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对工业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定量核算;结合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等指标,对企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评估;提出降低碳排放的具体措施。9.2节能减排监测技术9.2.1能耗监测技术本节主要介绍能耗监测技术,包括在线监测、远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光学模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孔形筛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血透护理安全管理
- 2025至2030年三相电机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高效能太阳热水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烧伤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 2025年电磁开关外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社会资本助力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方案
- 大气培训课件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生产技术人员笔试真题2024
- 幼儿园总务工作管理
-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潍坊临朐招聘卫生教育系统部分事业编制及控制总量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下半年浙江省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招聘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级维保全部抽考题
- 2025年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考试题(附答案)
- 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
- 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第9、10部
- 适老化住宅改造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SLT 836-2024》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