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递物流配送绿色智能仓储TOC\o"1-2"\h\u27359第1章引言 3124761.1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背景 3209961.2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意义 46846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427469第2章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5102692.1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框架 566952.2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关键环节 5283592.3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技术体系 617437第3章仓储设施与设备绿色化 641393.1仓储设施绿色设计 6140183.1.1绿色建筑理念在仓储设施中的应用 656053.1.2仓储设施内部绿色设计 7261663.2仓储设备绿色选型 7145293.2.1电动叉车 742473.2.2自动化设备 732973.2.3节能型货架 7302253.2.4绿色包装设备 792273.3仓储设施设备节能技术 747233.3.1系统集成 7326153.3.2能源管理 7277653.3.3节能改造 8133703.3.4低碳物流 828686第4章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88604.1仓储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8134454.1.1仓储信息采集技术 8249564.1.1.1自动识别技术 8215544.1.1.2传感器技术 877934.1.1.3无线通信技术 8273894.1.2仓储信息处理技术 831154.1.2.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8148794.1.2.2数据存储与管理 8189374.1.2.3数据挖掘与分析 888894.2仓储库存管理与优化 8161964.2.1库存管理策略 8302554.2.1.1定量库存管理 8268724.2.1.2定期库存管理 8211114.2.1.3集成库存管理 8304924.2.2库存优化方法 8127264.2.2.1安全库存优化 8257244.2.2.2订单分批优化 8204454.2.2.3货位优化 8164624.3仓储物流配送调度策略 8241084.3.1货物分拣策略 8251364.3.1.1波次分拣策略 8316784.3.1.2路径优化分拣策略 8171444.3.1.3智能分拣 8254864.3.2配送路径优化策略 9187344.3.2.1车辆路径问题 99214.3.2.2遗传算法在配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936234.3.2.3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配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935854.3.3配送时间窗策略 923254.3.3.1动态时间窗调整 9236504.3.3.2多时间窗配送策略 9142234.3.3.3时间窗与路径联合优化 932441第5章绿色包装技术 9223635.1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 9231735.1.1生物可降解材料 990885.1.2可回收材料 992415.1.3低碳环保材料 9222455.2包装结构优化设计 928575.2.1轻量化设计 10320275.2.2仿生设计 10240215.2.3模块化设计 10129775.3绿色包装回收与循环利用 1017115.3.1分类回收 10112515.3.2循环利用系统 10198765.3.3回收激励机制 105257第6章低碳物流配送车辆及路径优化 10232016.1低碳物流配送车辆选型与配置 1071516.1.1车辆类型选择 10126566.1.2车辆配置优化 11266556.2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策略 1151656.2.1路径规划算法 11160346.2.2多目标优化策略 1157836.3车辆能耗与排放控制技术 1179836.3.1能耗控制技术 11206566.3.2排放控制技术 1192816.3.3车辆维护与管理 1121380第7章智能运输与配送 11249007.1智能运输系统概述 12228097.2配送环节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12295177.2.1无人驾驶配送车辆 12124897.2.2智能路径规划 12247007.2.3货物追踪与监控 12132157.3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的能耗优化 128827.3.1车辆节能技术 12103507.3.2仓储节能技术 12275317.3.3包装与运输一体化 1232180第8章逆向物流与废弃物处理 1381128.1逆向物流体系构建 13121698.1.1逆向物流概述 13248348.1.2逆向物流体系构建原则 1387568.1.3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13132408.2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技术 13158878.2.1废弃物分类 13265788.2.2废弃物处理技术 13163558.2.3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3267778.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1322828.3.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43638.3.2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13215268.3.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政策建议 1429851第9章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评价与监管 1487809.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181549.2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评价方法 14321769.3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 148811第10章案例分析与发展趋势 152976210.1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成功案例分析 151153910.1.1国内案例:京东物流 152772810.1.2国际案例:亚马逊物流 152136910.2我国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151882810.2.1政策支持 152204310.2.2技术创新 152042510.2.3市场需求 15415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52270010.3.1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152925710.3.2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化 152350710.3.3跨界融合的发展 16102710.3.4区域协同发展 16134110.3.5国际化发展 16第1章引言1.1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背景经济全球化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仓储物流配送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与环保功能愈发受到关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应运而生。国家在政策层面也积极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物流行业转型升级。1.2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意义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是指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管理方法,实现仓储物流的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物流效率: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仓储物流配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2)节能降耗: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注重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3)优化供应链: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可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4)促进产业升级: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发展,将推动物流行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调整。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学者在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领域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物流理论与实践:研究绿色物流的理论体系、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等,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2)智能仓储技术:关注自动化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提高仓储作业效率。(3)物流配送优化:运用运筹学、优化算法等工具,对物流配送路径、车辆调度等进行优化,降低物流成本。(4)供应链管理:研究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当前,国内外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配送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物流效率的基础上,关注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物流与环保的协同发展。(2)新技术在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提供新的发展动力。(3)跨学科研究:融合管理学、物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推动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4)政策法规与标准化建设:加强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政策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规范指导。第2章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构建2.1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框架本章首先构建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框架,该框架旨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战略规划与决策层:明确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目标和战略,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保证体系的高效运行。(2)基础设施层:优化仓储设施布局,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仓储能耗,包括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照明、智能温控等。(3)物流运作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协同作业,提高配送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4)智能技术应用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物流配送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降低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5)评价与优化层:建立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评价体系,对配送过程中的能耗、排放、成本等进行监测与评估,不断优化体系运行。2.2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关键环节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购与入库:通过绿色采购,选择环保、节能的物流设备,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同时优化入库流程,提高仓储利用率。(2)仓储管理:运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优化,降低仓储成本,减少能耗。(3)运输与配送:采用绿色运输工具,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4)包装与回收:推广绿色包装材料,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实现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5)逆向物流:构建逆向物流体系,提高退货、换货等环节的效率,降低逆向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2.3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技术体系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化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物流配送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设备、仓储设施、运输车辆等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配送效率。(3)智能硬件技术:研发和应用绿色、节能的物流设备,如无人驾驶运输车、智能搬运等,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技术体系还需关注以下方面:(1)新能源技术:推广新能源技术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等,降低传统能源消耗。(2)节能环保技术:运用节能环保技术,降低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3)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第3章仓储设施与设备绿色化3.1仓储设施绿色设计3.1.1绿色建筑理念在仓储设施中的应用在仓储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理念。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仓储设施的可持续发展。(1)选址与规划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合理规划仓储设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运输距离。(2)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绿色屋顶、高效隔热材料、自然通风系统等,降低能耗。(3)环保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1.2仓储设施内部绿色设计(1)空间布局优化通过合理布局,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仓储设施建设成本。(2)照明系统优化采用节能灯具,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3)环境监测与控制建立仓储设施内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保证仓储环境绿色、健康。3.2仓储设备绿色选型3.2.1电动叉车电动叉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优点,适用于绿色仓储物流作业。3.2.2自动化设备采用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搬运、自动分拣系统等,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能耗。3.2.3节能型货架选用节能型货架,如重力式货架、移动式货架等,减少空间占用,提高存储密度。3.2.4绿色包装设备采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3.3仓储设施设备节能技术3.3.1系统集成通过仓储管理系统(WMS)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实现仓储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降低能耗。3.3.2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对仓储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3.3节能改造对现有仓储设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如更换节能灯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等。3.3.4低碳物流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采用新能源物流车辆等措施,降低仓储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第4章智能仓储管理系统4.1仓储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4.1.1仓储信息采集技术4.1.1.1自动识别技术4.1.1.2传感器技术4.1.1.3无线通信技术4.1.2仓储信息处理技术4.1.2.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4.1.2.2数据存储与管理4.1.2.3数据挖掘与分析4.2仓储库存管理与优化4.2.1库存管理策略4.2.1.1定量库存管理4.2.1.2定期库存管理4.2.1.3集成库存管理4.2.2库存优化方法4.2.2.1安全库存优化4.2.2.2订单分批优化4.2.2.3货位优化4.3仓储物流配送调度策略4.3.1货物分拣策略4.3.1.1波次分拣策略4.3.1.2路径优化分拣策略4.3.1.3智能分拣4.3.2配送路径优化策略4.3.2.1车辆路径问题4.3.2.2遗传算法在配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4.3.2.3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配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4.3.3配送时间窗策略4.3.3.1动态时间窗调整4.3.3.2多时间窗配送策略4.3.3.3时间窗与路径联合优化第5章绿色包装技术5.1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我国快递物流配送行业的飞速发展,绿色包装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保材料作为绿色包装的基础,其研发与应用对于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环保材料及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5.1.1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微生物、昆虫、真菌等生物作用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最终被自然环境消纳的材料。常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PHA)、淀粉基塑料等。在包装领域,生物可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购物袋、快递箱、缓冲材料等。5.1.2可回收材料可回收材料是指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如纸、塑料、玻璃、金属等。通过提高回收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包装的绿色环保。在快递物流配送中,可回收材料主要应用于包装箱、包装袋、缓冲材料等。5.1.3低碳环保材料低碳环保材料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碳排放量较低的包装材料。这类材料具有较低的碳足迹,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例如,采用竹浆、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环保纸浆,可用于制作绿色包装。5.2包装结构优化设计包装结构优化设计是绿色包装技术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包装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材料消耗,减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下几种优化设计方法在包装领域具有广泛应用。5.2.1轻量化设计轻量化设计是指在保证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包装重量。这可以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减少冗余部分等方法实现。5.2.2仿生设计仿生设计是指借鉴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应用于包装结构设计。例如,蜂窝结构、蛋壳结构等,既保证了包装的强度,又降低了材料消耗。5.2.3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包装结构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根据需要组合使用。这种设计方法便于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包装的利用率。5.3绿色包装回收与循环利用绿色包装回收与循环利用是降低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绿色包装的回收率。5.3.1分类回收针对不同类型的包装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提高回收效率。例如,将纸箱、塑料袋、缓冲材料等分开回收,便于资源再利用。5.3.2循环利用系统建立绿色包装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回收、清洗、检测、再利用等环节,实现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5.3.3回收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绿色包装回收。例如,实行押金制、积分兑换、绿色包装补贴等措施,提高回收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快递物流配送行业将逐步实现绿色包装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绿色智能仓储提供有力支撑。第6章低碳物流配送车辆及路径优化6.1低碳物流配送车辆选型与配置6.1.1车辆类型选择在选择低碳物流配送车辆时,应充分考虑货物类型、运输距离、配送效率等因素。根据不同需求,可选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天然气车辆等低碳排放车型。根据配送区域的地理环境及道路条件,合理配置不同动力类型的车辆,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6.1.2车辆配置优化为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应合理配置车辆。根据货物体积、重量和配送任务,对车辆进行模块化设计,提高车辆装载率和运输效率。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车辆调度,降低空载率。6.2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策略6.2.1路径规划算法结合实际物流配送需求,运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对配送路径进行优化。通过算法求解,得出最短配送路径、最低碳排放路径等目标路径。6.2.2多目标优化策略在路径优化过程中,应考虑多个目标,如最小化配送成本、缩短配送时间、降低碳排放等。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如Pareto优化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实现配送路径的绿色、高效。6.3车辆能耗与排放控制技术6.3.1能耗控制技术通过采用高效动力系统、轻量化车身、节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降低车辆能耗。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辆能耗数据进行挖掘,为车辆运行提供优化策略,进一步降低能耗。6.3.2排放控制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低碳物流配送车辆,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如尾气净化装置、催化转化器等,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通过智能监控和预测技术,对车辆排放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排放达标。6.3.3车辆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车辆维护与管理体系,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车辆功能良好,降低故障率。同时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节能驾驶意识,降低能耗和排放。第7章智能运输与配送7.1智能运输系统概述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手段,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人、车、路及环境等要素的有机融合,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在快递物流配送领域,智能运输系统发挥着的作用。本节将从智能运输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7.2配送环节的智能化技术应用7.2.1无人驾驶配送车辆无人驾驶配送车辆是利用传感器、导航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行驶的配送工具。它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交通,并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7.2.2智能路径规划智能路径规划技术通过分析实时交通信息、订单数据等因素,为配送车辆制定最优的配送路线。这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7.2.3货物追踪与监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时追踪与监控,保证货物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物流企业优化配送网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持。7.3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的能耗优化7.3.1车辆节能技术采用新能源车辆、提高燃油效率、降低车辆自重等手段,降低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的能耗。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车辆运行路线,减少空驶现象,提高能源利用率。7.3.2仓储节能技术在绿色智能仓储方面,采用节能照明、保温隔热材料、智能通风系统等技术,降低仓储环节的能耗。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对仓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7.3.3包装与运输一体化通过采用可折叠、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实现包装与运输一体化,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通过以上措施,智能运输与配送系统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运输与配送将更加绿色、高效、智能。第8章逆向物流与废弃物处理8.1逆向物流体系构建8.1.1逆向物流概述本节对逆向物流的定义进行阐述,并分析逆向物流在快递物流配送绿色智能仓储中的重要性。8.1.2逆向物流体系构建原则探讨逆向物流体系构建应遵循的绿色、智能、高效原则,以保证体系运行的顺畅。8.1.3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策略提出基于快递物流配送绿色智能仓储的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策略,包括政策支持、企业合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8.2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技术8.2.1废弃物分类介绍废弃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包装材料、电子废弃物、报废车辆等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分类。8.2.2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以及这些技术在绿色智能仓储中的应用。8.2.3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探讨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环保、高效、资源化等方面。8.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8.3.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阐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分析快递物流配送绿色智能仓储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8.3.2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介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手段,如焚烧、填埋、生物降解等,以及这些技术在绿色智能仓储中的应用。8.3.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政策建议提出针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的政策建议,包括立法、税收优惠、补贴等,以促进绿色智能仓储的发展。通过以上八个部分的内容,本章对逆向物流与废弃物处理在快递物流配送绿色智能仓储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我国绿色智能仓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9章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评价与监管9.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节主要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评价指标体系。环境指标包括能源消耗、碳排放、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经济指标涵盖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投资回报等方面;社会指标涉及就业、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通过综合这些指标,形成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9.2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评价方法本节介绍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评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实现对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实时、动态评价。结合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为实践提供参考。9.3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本节重点讨论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的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从国家层面,梳理我国现行的与绿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相关的政策法规,如《物流业发展中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机构装修工人合同
- 脊柱手术室护理
- 策划书行业分析
- 咖啡厅内部装修设计协议
- 2024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雄安新区兴达技工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简化版代理销售合同
- 化工制图与识图试题库含答案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植物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课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应用
- 2024年安徽宁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业务培训
-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课件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苏州卷)
- 摄像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研究-深度研究
- JT-T-1045-2016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
- DB33T 1192-202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统一标准
- 电镀与化学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