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脉络总结_第1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脉络总结_第2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脉络总结_第3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脉络总结_第4页
大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脉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脉络总结演讲人:日期:目录02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01中国近代史概述03民国时期的社会动荡0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05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06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与启示01中国近代史概述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间范围与主要事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历史背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毛泽东01020304主持虎门销烟,开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林则徐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北大改革及新文化运动。蔡元培重要人物及其影响02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更多主权。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运动与两次鸦片战争打击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寻求变革。洋务运动背景引进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内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增强清朝军事实力,但未实现自强求富目标。洋务运动成果洋务运动及其成果01020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但未成功。清末新政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为自救推行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建立新军等。新政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但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为辛亥革命奠定基础。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03民国时期的社会动荡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背景清朝末年,社会矛盾加剧,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和列强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辛亥革命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迅速瓦解,最终于1912年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建立。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础。军阀割据形成军阀混战特点军阀政治影响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各地军阀割据一方,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军阀之间频繁进行战争,争夺地盘和势力范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军阀割据和混战导致了政治上的分裂和动荡,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旧的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文化运动背景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旧文化。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内容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学生成为主力,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01020403五四运动意义0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主要战役抗日战争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随后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军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的游击战、地道战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背景及过程国共合作与分裂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共分裂与对峙1927年国共分裂后,中国陷入长期内战,期间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阶段。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再起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因政治分歧再次爆发内战,即解放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战略防御与反攻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随后转入反攻,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三大战役决定胜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05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经济制度与商业环境逐渐出现近代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商业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工业化进程及主要工业类型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艰难,早期以军事工业为主,后期逐渐发展民用工业,如纺织、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商业中心与贸易网络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成为近代商业中心,与外国进行大量贸易往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近代工业与商业发展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教育制度与思想变革近代文学流派众多,如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涌现出鲁迅、胡适等文学巨匠及《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刽子手》等代表作品。近代艺术教育开始注重创新,引入西方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如徐悲鸿、刘海粟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普及;同时,近代教育思想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文学艺术与教育变革近代科技迅速发展,西方科技如火车、轮船、电报等逐渐传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西方科技引进与传播在引进西方科技的同时,中国也开始进行自主创新,如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等,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实力。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科技进步及其影响06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与启示01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独立成为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人民解放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相互关系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提供了前提,人民解放则进一步巩固了民族独立。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020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近代中国尝试过多种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长期坚持。历史经验教训总结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必须加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革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革命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加强党的建设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