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厂安全培训稿_第1页
电镀厂安全培训稿_第2页
电镀厂安全培训稿_第3页
电镀厂安全培训稿_第4页
电镀厂安全培训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家好2

龙岗区工业企业

安全培训

主讲人:李汉生(高级工程师、安全培训讲师)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中毒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若含氰镀槽的布置、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

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如2003年10月,浙江温州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

2009年10月3日14时24分,宝安区松岗街道沙浦社区沙二工业园鸿盛明电镀厂委托的环保公司对电镀水池进行维修加盖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有机溶剂中毒

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有效隔离。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

酸雾中毒

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酸铜溶液因空气搅拌会形成酸雾;盐酸除锈会逸出HC1气体;高浓度的氢氟酸会挥发出HF气体;浓硝酸退挂具和零件,会产生NO2等氮氧化合物。作业人员吸入酸雾会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症和肺水肿,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某电镀厂使用硝酸退挂具,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贸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当场昏死,送医院后不治。长期接触各类酸雾还会引起各类病变。铬雾中毒

镀铬会产生铬雾,若未添加抑雾剂则情况更为严重。现场缺少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铬物进入呼吸道,就会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产生慢性影响。

其他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易分解,遇酸则分解更快,释放出剧毒的氯气。误食含金、银、铜、铅等物质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对镍有过敏反应的人员,直接接触镀镍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和湿疹,被称为“镍痒症”。

氰化物吸水性很强,能与空气中的CO2及H2O作用生成剧毒的HCN气体,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CN+CO2+H2O=Na2CN+CO3+2HCN↑

氰化物极易与酸作用生成易挥发的HCN(液体)

KCN+HU=KU+HCN

2KCN+H2SO4=K2SO4+2HCN

所以氰化物(包括氰化金钾)严禁与酸类混放,并要求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应急措施:

对吸入中毒者急救要迅速,使患者脱离污染区,脱去受污染的衣着,在通风处安卧、保暖。如果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切不可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现场打开一支亚硝酸异戊酯,使吸入15-30秒,必要时隔2-3分钟再吸一次,一般不超过2支。

如系误服须速送医院催吐,用4%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水溶液或用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洗胃。

特效解毒剂如用3%亚硝酸钠及50%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泄露处理:

对泄露物处必须戴号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入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金钾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污水系统。

从事高毒以上作业的员工,下班后穿戴的衣服、鞋不能带回生活区。

禁止童工、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消防方法:用水扑救,并用水冷却容器。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急救: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也可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淡,眼睛沾染时,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服立即催吐或洗胃,送医院急救。

泄露处理:操作人员应穿戴全身防护用品,用水冲洗泄露液,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高5℃以上,可加入适量的磷酸。

盐酸HCL

危险特性:危规号81013,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与硝酸基本相同,对皮肤、呼吸道都有腐蚀性危害。

消防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氨水:碱性腐蚀品.危险特性:不燃,受热发出有毒,可燃烟雾.与丙烯醛,丙烯酸.氯磺酸.硫酸二甲酯.无机酸.氧化银.氧化丙烯等接触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并散发出有毒的氨气。

健康危害:气体能严重剌激和损害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引起结膜及角膜溃疡,皮肤黏膜发红,头痛,流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炎,吐血,甚至肺水肿,液体能造成皮肤严重灼伤.化学灼伤

若对各类腐蚀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违规作业,很可能引起化学灼伤。进行浓硫酸、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的搬运、装卸、分取、稀释或溶解,若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角膜和呼吸道。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就会发生沸溅,引起灼烫。若在塑料槽内稀释浓硫酸,不注意控制稀释速度和冷却降温,温度升高会使塑料槽变形,造成泄漏。片碱的溶解过程可能形成强烈刺激呼吸道的碱雾,引起呼吸道刺激。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人体沾上氢氟酸后未及时清洗,不久就会产生剧痛。

烫伤

若蒸汽、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均可引起烫伤。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产生的高温也会引起烫伤的。人员在镀槽上方行走或作业,不慎跌入镀槽,如槽内是液碱、硫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的溶液,后果则更加严重。曾有一个工人在电镀硬铬时不慎跌入镀槽,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和化学灼伤,尽管抢救及时,仍无法挽回生命。触电

电镀车间的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操作人员的手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触电。如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敢防腐蚀要求,或未接地,或电热丝与金属外壳绝缘不良,或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电加热管,或裸露的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等,均可能引起触电。机械伤害

高速转动的设备,如抛光机、拉丝机、通风扇和离心机等,若缺少防护措施违规操作,工人不注意着装,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粉尘在抛光、拉丝和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细小纤维等,如缺少良好的通风和除尘措施,或未配备防尘口罩等,长期影响会引起肺部病变。高温

在高温季节,外部气温的影响加之高温镀液、电气设备和烘箱等生产车间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业场所的温度会超过人体的正常体温,若没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长时间作业易引起中暑。如果缺少经验,发现和救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伤亡事故。

噪声滚筒、通风机、超声波清洗机、空压机和气泵等电镀设备产生的噪音往往使车间内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80dB(以每天接触时间8h计)。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人员听力损害,并可能造成误操作。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除以上所述各点之外,还可能存在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1)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2)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3)潮湿作业场所的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4)能引起触电且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5)电线应穿阻燃料管敷设。(6)电加热管外壳应满足防腐蚀要求。(7)整流器等电器设备宜单独设电源室集中放置。(8)重要岗位和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3)高温季节应有防暑降温措施,除加强通风之外,还可采取屋顶水喷淋降温、提供防暑清凉饮料和药品(如霍香正气水),并注意防暑知识和临时急救方法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